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当世尊成佛之后,终于有一天回到了家乡,祂的姨母波阇波提,求佛能够让她出家,当时还没有比丘尼出家的例子,姨妈求了三次,佛也拒绝了三次,代表这一件事情,是佛陀所不乐意去作的。波阇波提非常的难过,穿着破旧的衣服,在房子外面悲伤的哭泣,被阿难看到了,(因为阿难是佛的堂弟,从小就与波阇波提很接近)所以阿难就进去为她求情,佛回答阿难说:住!住!你不要再说了。这 | admin 2020-02-21 |
![]() |
经中讲:【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梵天即在家中。欲使帝释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即是帝释在家中。欲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当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养父母,便为和尚已在家中。欲得阿阇梨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即是阿阇梨在其家中。若欲供养诸贤圣及佛,若供养父母,诸贤圣及佛即在家中。】(《杂宝藏经》卷二) | admin 2020-02-21 |
![]() |
为当来过去今现在比丘尼。布说其要使奉持之。行如是法者。疾令人得道。佛言。女人八十四态者。迷惑于人使不得道。”(------《大爱道比丘尼经》)一、虚荣好饰类01、摩眉态——女人喜画眉眼,来妆饰自己。02、梳头态——女人喜梳头,拨弄额前头发。03、脂粉态——女人喜敷抹脂粉来迷惑丈夫。04、细视态——女人喜学少妇作态,眯 | admin 2020-02-21 |
![]() |
如果出家人摄取已经往生的比丘生前的所有的财物,这是从什么人那边得了罪呢?罪会产生,一定有对象,没有对象就不会有罪,所以前面说的有三种戒罪:根本罪、方便罪、成已罪。乃至说:如果没有成已之罪,根本罪就不成立。这是因为罪的成就,一定是有受损的一方,比如说身体受损、财物受损、名誉受损等等。所以得到罪业的时候,一定已经有被得罪的人,也就是一定有受损的一方。比 | admin 2020-02-21 |
![]() |
】(《优婆塞戒经》卷6)下面这种情况我们也要留意,比如说有人发心想要赠送房屋、床铺、医药、生活上所需要的物资给一位比丘,他已经发心而把赠与供养的意思说明了,但是在即将供养这位比丘之前,听说有某某大师要来,他就改变心意了:那我不如去供养那位大师,比供养这位比丘更有福报。所以就去供养另一位大师了,那么他因此就得到偷盗罪。所以佛说:【若人发心,欲以房舍、 | admin 2020-02-21 |
![]() |
有一些比丘教化游行到某一个村庄,当时村中有许多人看见僧人来到村庄,大家竞相供养衣服、饮食等物,让出家人得以四事无缺。当时,有夫妻二人贫穷下贱生活非常困苦,由于先生看见大众竞相供养僧人,反思自己贫穷下贱,无法供养!不禁流下泪来。妻子看见先生流泪,问:‘到底发生什么事使你泪流满面?’先生回答:‘今天看见许多僧人来到村庄,大众竞相供养,而 | admin 2020-02-21 |
![]() |
阿难知道尊者这件事后,就请佛开示说:均提沙弥过去世,造了什么样的恶业,才会受此狗身?又是因为种了什么样的善根,今世才能在舍利弗尊者座下证得阿罗汉果,获得解脱?佛告诉阿难说:过去迦叶佛时,有一个声音很清亮雅致的年少比丘,人们都乐于听闻他善巧赞咏三宝的赞呗。同时有一个老比丘,他的音声混浊,却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具足了佛教出家人应该有的解脱功德,也常常用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就来引用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卷14有记载到:有一个阿罗汉名为实力子,他出家之后,他负责在僧团当中分发这个饮食,因为这样子的一个过程当中,得罪了两位的比丘,就是友地比丘跟大地比丘。这个友地比丘、大地比丘其实在过去世就已经跟实力子阿罗汉结下了恶缘;他们因为本身一个心性的问题,对于实力子阿罗汉的如实地分配这一些僧团的供养,没有办法服气,他认为实力 | admin 2020-02-21 |
![]() |
但这个恶生王有先问啊:你这位沙门(那时候他等于是比丘啦!他在佛世出家、娑罗那在佛世出家)你有证得四果吗?娑罗那说没有;如是一直问到:你有证得初果吗?娑罗那也说没有。这恶生王就非常的生气,还是说他应该是高兴,就想:你连什么果位都没有,你根本就是一个凡夫,还敢跟我的这个彩女来说法!就痛打他一顿。那娑罗那本来还一直忍耐,后来想,这实在太痛了,因此他就想要说,他将来要报复; | admin 2020-02-21 |
![]() |
《杂阿含经》三二二经云:【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异比丘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说:‘眼是内入处’,世尊略说,不广分别。云何眼是内入处?佛告彼比丘:眼是内入处,四大所造净眼,不可见,有对。耳鼻舌身内入处亦如是说。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意是内入处’,不广分别,云何意是内入处?佛告比丘:意内 | admin 2020-02-21 |
![]() |
那我们来看到说,即使在阿含部的一个经典里面《增壹阿含经》里面有说到,有位长老比丘他年纪很大了,他又很难用一些思惟的方式来接触这些深邃的佛法,因此他对于这二乘禅观都很难入手,可是即使这样他对于大乘禅法、大乘真正的解脱法,他是有信心的,所以他自己承认自己是钝根。因此他就想办法找方法来供佛,他相信自己供佛可以得到未来的佛果。可是他的讲法上他是蛮谦逊的,他 | admin 2020-02-21 |
![]() |
在《妙法莲华经》的〈授记品〉中有记载说:【尔时世尊复告诸比丘众:我今语汝,是大迦旃延于当来世,以诸供具,供养奉事八千亿佛,恭敬尊重。诸佛灭后各起塔庙,高千由旬,纵广正等五百由旬,皆以金、银、琉璃、车磲、马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众华、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盖、幢幡,供养塔庙。过是已后,当复供养二万亿佛,亦复如是。供养是诸佛已,具菩萨道,当得作 | admin 2020-02-21 |
![]() |
一般佛子受持戒法都有戒相----那就是从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式叉摩那戒、沙弥、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等等一切戒都有戒相,规定人们不可以做什么,或必须做什么,都有戒的表相。但是找到如来藏以后,他发觉到这些戒都是因为五阴而有,而他从实相心的立场来看这些戒,认为这些戒其实对他没有意义,所以他就以道共戒为戒,摄心而住。他从所证的真实心出发,来看待世间的一 | admin 2020-02-21 |
![]() |
当然祂是以比丘佛陀的身相变现到梵天去了,然后就跟梵天说:你说梵天是常是恒,这里面是有无明的,你是有无明的。结果在当场里面,就有魔波旬也在大众里面,他就出了声音,就跟世尊说:你不要违逆梵天啊!如果你违逆梵天的说法,你会有不利的。你如果是为了贪着于要把梵天收为弟子,要把某某人收为弟子,你就是着于弟子,你就会下堕到妓乐的天神之中。如果说法能够随顺于正理, | admin 2020-02-21 |
![]() |
在四种阿含的经典中常常会看见,有时候阿罗汉会击椎,也就是打云板;打云板就是要召集所有的僧众,击椎的声音发散出去以后,佛陀就会以佛眼观察,就跟阿难讲,某某阿罗汉今天要作狮子吼了,我们都去现场吧!去到那边等到佛一坐定,比丘僧也都集合了,那位阿罗汉就站起来说:“某某比丘!你有没有诽谤我?谤说我是凡夫。”他们的心性倒是还好,有作的人就会承认,那位 | admin 2020-02-20 |
![]() |
原因是什么?在《本事经》中这么说,世尊曾开示:“比丘们应当知道,世间有一法发生时,就会带给众多众生不利益与不安乐,引发诸天天众及人间大众造作没有意义没有利益的恶业,而感生未来极大痛苦的果报;这一法就是破僧。”为什么呢?世尊说:“僧若破坏了,一切大众之间就会互相兴起诤论,一个接着一个互相诃责,互相欺侮陷害、互相骂辱、毁谤,相互嫌怨、恼 | admin 2020-02-20 |
![]() |
譬如在《大宝积经》卷88中的开示:“迦叶!比丘若在静室、若在窟中、若行若坐若卧,若念贪欲、若念瞋恚、及余种种诸恶觉观,随所住处,其中诸神,知彼比丘心生愁忧,作如是念:‘此诸比丘非法非宜,于正法中得出家已,思维如是不善之法。’迦叶!彼诸神等知彼比丘,各作方便令不安隐。”(《大宝积经》卷88)这里面的开示,更是提醒我们要留意,因为 | admin 2020-02-20 |
![]() |
这在《阿含经》中很多,往往某一个外道来见佛,因为佛的身相庄严,或因为佛的金色光明,他见了欢喜,佛就说:“善来,比丘!”他就成为阿罗汉了;因此他有波罗蜜,已经到解脱的彼岸,但是他还没有受戒,因此说他有波罗蜜而没有戒。而因为佛说“善来,比丘!”时,他当下顿舍一切,把烦恼全都布施掉了,所以他成就布施波罗蜜;烦恼布施掉以后,须发自落、袈 | admin 2020-02-20 |
![]() |
”所以在《阿含经》当中,有讲到一件事情,就是许多的比丘们,他们想要打坐、想要修定,但是他们发现一件事:当他们要打坐、要修定的时候,妄想杂念一大堆,而且还有一些恶心所会起行。所谓的恶心所,不外贪、瞋、爱、染这些的心念起行。到外面去看了五欲六尘,一打坐,那些镜头又不断地涌上来,所以他们会请教佛陀,这该怎么办呢?佛陀就教了他们五种方法,这五种方法, | admin 2020-02-20 |
![]() |
所以佛陀的开示,对于一个想要修定的学人曾经这样说:“察于躇步,知于施行,善恶所趣,求道用心,精进乐不?三月审察,志高行净,可众乃用作比丘。身既作比丘,当选耆旧明于法律,为之作师,授其十戒。奉戒三年,兢兢不亏,众贤咸可,当授与二百五十戒,十戒为本,二百四十戒为礼仪。”(《佛般泥洹经》卷2)这个意思就是说,佛陀祂对于一个想要受戒的修行人,一定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