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在行菩萨道中累积福德最关键的方就是布施、持戒,和十善、修定等生天之论;此三论是度众生的基础,并且也是让我们生生世世都能不堕恶道而能顺利地行菩萨道。因此佛陀度众生时往往先为众生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有了此基础之后才进一步说明实际修行的内涵要,而我们依教奉行的话,也会因此有福德庄严而能让我们在道业增上。《优婆塞戒经》卷2〈二庄严品〉第12云:【所谓 三摩地

2018-07-23

复有五:一者施时不选有德无德、二者施时不说善恶、三者施时不择种姓、四者施时不轻求者、五者施时不恶口骂。复有三事,施已不得胜妙果报:一者先多发心、后则少与,二者择选恶物持以施人,三者既行施已心生悔恨。善男子!复有八事,施已不得成就上果:一者施已、见受者过,二者施时、心不平施,三者施已、求受者作,四者施已喜自赞叹,五者说无、后乃与之,六者施已恶口骂詈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说:我这个不是非所得,我并没有去挖人家的墓穴,是狐狸赠送给我,我要利用这笔资金去帮助贫穷的百姓,所以这是一件好事。你一下子独吞了一半的金子,这样太过分了吧!但是这个漂溺的难民他不管,他眼中很贪这个财物,就真的告到官府里面,菩萨就因此被官府所拘禁;他也没有去作申诉,一心就忆念佛陀、归命三宝,责心悔过。然后自己心里想:我慈心地祈愿众生,能够早日的 三摩地

2018-07-23

悭贪之人除了多求无厌,并且在得到之后,也不愿意把它舍出去;因此,在《成唯识论》卷6里面开示悭说:耽著财,不能慧舍,秘吝为性。悭心坚固之人,对于已得之财物或种种,都把它秘藏起来极为吝惜;即使有贫苦无依之人来请求,也不愿意把它拿出来与人分享或帮助别人。这在菩萨道里面是很不好的行为,完全与菩萨道的精神违背,因此故悭在菩萨戒里面,是属于十重戒之一。因为 三摩地

2018-07-23

有人问到说:佛之中求财富得财富,那不就没有因果了吗?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曾经起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会这么问?后来我想到世间之中,不是也有求官不一定得到官,求如意郎君、美娇娘也不一定尽如人愿,甚至是求子嗣、求阖家平安等等,能否实现也都在未知之数;依于这样子的观念,所以有人会有这样子的看。因为佛之中说求财富得财富,那不就是没有因果了吗?会这样怀 三摩地

2018-07-23

关于布施的因果,不是一般人能知道的,乃至等觉位也仍无全部了知,所以佛说唯有诸佛方能全部了知。关于布施的因果相,《优婆塞戒经》中有很详细的说明,这部经的详解可能会在年底出版第一辑,请您自行阅读,应该会有更深入的了知。另,政府依课遗产税,是世间律所定;政府依保护人民,人民依纳税;这是相对的义务,应算是交易的一种,并不是布施,与来世福报无关。&m 三摩地

2018-07-23

关于布施的种种相与因果,佛说:有智慧的人行施时都具足五种布施。也就是布施时大家都要注意这五点,在每一次布施时都应具足五,不管你布施的财物或者品是大是小,都应该有这五,因为五的具足或不具足,所得的果报大不相同。第一、要以至诚心来布施。第二、要自己亲自行施,不要假手于别人。第三、要信心施。第四要时节施。第五、要如财施。先说至心施:不要像某些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为什么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呢?佛陀说,这是为了让我们远离贫穷的缘故,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毕定品〉当中,世尊有为我们开示说:应当要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贫穷的人不能够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呢?因此,你们应当努力精勤地布施,这样自己的身心才能得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离开三恶道。正 三摩地

2018-07-23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但是布施一定都需要有财物吗?其实佛陀有教导我们很多布施的方,甚至有不用减损财物的布施,仍然可以获得大果报的。例如《杂宝藏经》中的七种施因缘,在这段中,佛陀开示说:有七种布施并不需要减损财物,却同样可以获得广大的异熟果报。第一种布施是眼施。这是说:我们应该要常常以柔和恭敬的眼神来观视父母、师长,以及出家、在家的修行人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开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生怜愍故给施贫穷;舍烦恼故施于福田,成功德故施于贫穷;增长一切乐因缘故施于福田,欲舍一切苦因缘故施于贫穷。当菩萨摩诃萨具足了福德与智慧的庄严之后,所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亦于《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一篇〈念佛门之殊胜与前方便〉当中有如下开示:六度诠旨是菩萨门。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能。布施有财布施、无畏布施与布施;财施是赈济贫穷以及助成一切的善业。无畏布施是施予众生安稳、没有恐怖。……而施为佛之布施;把我们所学的佛告知有缘者,使其同蒙利。布施为菩萨修行之第一度,亦为最重要 三摩地

2018-07-23

如是求福反成助恶之因由,端在不知三乘菩提差异所致,是故闻说深不可测之如来藏妙时,即因名师误导之故,即等视如来藏妙同于外道神我,由是而极力护持否定如来藏之邪师,产生了力助破者之愚行,以冀如来藏妙消失不传。由是缘故,欲藉此经中佛所宣演三乘菩提异同所在之智慧力,令诸学人悉得了知真实福田与假名福田——毒田——之差异所在,由是而令 三摩地

2018-07-23

网络上有一段「巴西儿童恳求不要吃肉」的影片,妈妈因感受到小朋友实在太慈悲而掉下泪来,这段影片是一段非常赞的「布施」,因为这不是事先排演,小孩能讲出这些话也是过去生熏习而来。看了这段影片,若有人开始戒杀、茹素的话,这位小菩萨及信受而去实践戒杀、茹素的人,他们的未来就开始一点一点慢慢转变了!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身上都有一个「如来藏」,纪录着无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布施的人,于他舍寿后,在未来世受身时,会常常得到尊贵的七宝床座;而且未来成佛时得师子座,如是名为第六种布施的果报。第七种布施是房舍施:对于前面所说的父母、师长、出家修行人与在家修行人,使他们于自己的房屋宅舍之中,可以顺畅的行来坐卧,即名房舍施。这样布施的人,他于舍寿之后,未来世受身时,可得自然宫殿、舍宅的果报受用;未来成佛时得诸种禅定及无量三 三摩地

2018-07-23

《宝云经》卷一当中之描述:菩萨成就十能具足檀:何等为十?施具足,无畏施具足,财施具足,不望报施具足,怜愍施具足,不轻心施具足,尊重施具足,恭敬承事施具足,不求有施具足,清净施具足。……具此十事,是名具足于檀。此段明示布施需具足十种条件──财、、无畏三施具足,并以清净、怜悯、不轻心、尊重、恭敬承事之态度布施,对于佛僧之供养,乃至对 三摩地

2018-07-23

当在。复有四因缘。可从得福。一者畜生无所食。饲之令得命。二者见人得疾病无瞻视者。当给与供养令得安隐。三者贫穷孤独当护视。四者人独一身行禅念道无所衣食当给视之。是为四事布施持善意与之。其得福与佛等无有异。(佛欲入涅槃,诸比丘问佛:佛是无上福田,天人导师,佛灭度后,从谁得福?佛说:我虽灭度,经还在,另有四因缘,可从之得福:一是看到畜生没有吃的,就 三摩地

2018-07-23

为四事故乐行惠施、乐施即坏五弊恶、是人现在得四果报善男子!有智之人,为四事故乐行惠施:一者因施能破烦恼、二者因施发种种愿、三者因施得受安乐、四者因施多饶财宝。善男子!无贪之心,名之为施;云何无贪?施即是业,物即是作;为业为作,具足布施,名为无贪。因于布施破烦恼者,既行惠施,破悭贪、嫉妒、瞋恚、愚痴。云何因施发种种愿?因是施已,能发种种善恶等愿,因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小偷未来世,当他不当小偷了,永远都会跟着你学;即使继续当小偷,他也不敢再偷你的。这不是自利、他利、自他利了吗?所以你远离烦恼,他未来世也会跟着你远离烦恼。当你向说:是我送给他的。他心中很感激你,心中一定会接受,说:人家是送给我的。他没罪而接受你的布施,成为你所种的福田,你未来世将得千倍之报。所以聪明的你干脆说:是我布施给他的。免了他的罪。自他 三摩地

2018-07-23

语译如下:释迦世尊在因地行菩萨道时,修行勇猛精进,已通达实相界真实理。菩萨观察世间万万物都是生灭迁流无常的,一切荣华富贵以及寿命都难以久保,于是穷尽所有的资财用以布施济众。天帝释看到菩萨这样慷慨布施,慈心济度众生,如此功德勋业崇高伟大,所以威德厚重而震动十方界。天帝释害怕这位菩萨将会夺走自己的天主宝位,因此他幻化了个地狱相,出现在菩萨的面前, 三摩地

2018-07-23

有人专行财施,有人专行无畏施,有人专行施,有人具二,有人具三;而此三施,有人能以一施而摄其三其二,有人一施唯是一施,是故后世果报各各有别。有人至心而施,后世财宝丰饶,人无责者;有人轻鄙而施,后世多财而人多诃责。有人自手亲施,后世财宝得已能用;有人假他手施,后世财宝虽得,要假他人方能自用。有人信心而施,施已不悔,后世眷属来皈,互相爱念;有人施已生悔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