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请问,于第一义——也就是证悟如来藏而生起实相智慧之后——他若还没有办法断除众生界的邪见,算不算是摩诃萨?很显然不算!因为这段中说的摩诃萨的条件有两个,是把第一义证了得了以后,还有能力断众生界的种种邪见,才能称为菩萨摩诃萨。可见这个摩诃萨还不容易当喔!……。所以谁反对我破邪显正,我就说他不是菩萨摩诃萨;他只是得第一义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回头说,这一类人是为了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去唸佛、去唸《阿弥陀经》的;假如他没有这个愿望,你觉得他课诵、唸佛会持久吗?或者是说,假如求生西方世界的愿已经有了,那你是不是应该进一步去随善知识熏习,西方极乐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譬如说,法藏比丘当时为什么要发那个愿?或者是说,到底有没有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而这种种庄严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乃至说,极乐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部分世间法上如何对治,不是我们现在所要讨论的,我们也不讨论说,他在之后,是不是能够解决当时的问题;单单就说有没有离开红尘这个题目来作说明。请问:他们的时候,真的是心里面想永远离开这个世间吗?相信你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他们不是想要永远离开这个世间的,他们只是想要赶快离开当时这个困境,而在他们深层的心中,是不想要永远离开这个世间的;甚至还希望说,将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他听说佛法可以让人离苦得乐,他虽然也想要得乐,可是其实他最在意的却是在于离苦这一项;所以他修学佛法以来,虽然也能够随分帮助他人,但是内心却始终惦记著如何离苦;当他进一步知道离苦的真正意涵以后,最后终于下定决心去努力实践法义。这里要顺便说一下,佛法是可以实践的,不是只当作学问来做分析研究。由于这一类的人终于亲证佛法中的解脱道,而达成了可以离开世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当世间的人不好好修行,所谓修行就是说修十善法的时候,就是说如果大家都造恶,这样天人就开始担忧了;而且不只是天人担忧,其实天人也有包括魔天,魔天的人也会担忧。你说:魔天的人也有修行?是的!魔天一样是在欲界天,他们一样要靠修行这些法,然后来到天上。也就是说,如果是要说是天堂,就应该透过十善法的修行;如果说想要修行到更好,就要远离男女的贪爱。因为再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婆私咤!世间之法,自然有是,若生闇者,必生日月,生日月已,便生星宿,生星宿已,便成昼夜,成昼夜已,便有月、半月,有时、有岁。彼食地味,住世久远。】(《中阿含经》卷39)这里佛陀又告诉我们一个律则:如果说身体能够发起光明的,他是不需要日月的;身体变闇之后就会有日月,他就必须要生在有日月之处,因为这是自然的法则;也就是说佛陀告诉我们,这个是一种法界中的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虽然十地菩萨可以对诸佛的智慧起一分觉照,但是对于你究竟不是这个究竟心,不是这个无垢识,不是这个如来藏,是没有办法能够领受最后一分智慧的。然而到了佛地的时候,一切界限就已经完全地破除了,你就是祂,祂就是你,这件事情是难可思议的。所以说二乘人因为有涅槃的贪爱,他们一直想要进入涅槃;佛陀作种种的施设,让他们可以只要相信佛语,只要相信向着佛道前进,就可以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来说:那你是不是可以出生一切的人呢?实际上这梵天王他是没办法回答的。那佛陀又一直问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个世间的宇宙是你创造的吗?等等等等等等等一直问。这梵天主最后只好说:不是!不是!不是!面对着佛陀一句又一句的问题来说,最后他说:嗯!其实都不是。为什么?因为世间的人迷信,希望去仰仗、去依附一个最有威势的天人;所以一定是这个天国中的国主,天国中的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的学人主动想要进一步修证佛法,进一步想要求智慧。这一类的学人就可能会说:我当然知道课诵就是要求看懂经典里面的真正意涵,可是没办法,我就是看不懂啊!所以有一些善知识就会跟他说:看不懂没关系,你就这么看着,就这么诵着,我们每天不是一样有很多不懂的事情吗?日子多了以后,不也是这样一天一天地过下去吗?累积久了以后,总有一天你会知道啦!要是都懂了,还要诵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法界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道理,包括人是怎么出生的。如果说以人出生来讲,世间的人信了一些宗教,他们都说人就是他们教主来出生的,可是这件事情就更奇怪了。这教主这么喜欢生人,把人出生以后,却没有好好地来教养,那你说没有好好地来教养,是怎么一回事呢?理由很简单,也就是说:第一,可能是你品管不良。那你说什么叫品管不良?就是你不会生人,你没有生人的技巧,你 | admin 2018-07-23 |
![]() |
供养父母的方法除了供养财物和生活必需品之外,恭敬礼拜、赞叹尊重也是很重要的。《优婆塞戒经》卷3〈受戒品第14〉:言东方者即是父母,若人有能供养父母: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房舍、财宝,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是人则能供养东方。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第124─125页中解释:如果能以衣服、饮食、卧具、房舍或者生病时以汤药供养父母,乃至有能力的人以财宝 | admin 2018-07-23 |
![]() |
没有福德的人要怎么活?要以不合法的生活方式去生活。譬如有人不得不杀害众生来自己活命,有的人不得不去勒索别人来活命,然后每天生活在恐惧当中。杀猪宰羊、杀鸡杀鸭一世,我相信他们这样干这个行业,一定常常会想到:“我这一世到底杀了多少鸡、多少鸭,宰了多少牛羊,我未来世会不会有恶报?”一定有想过,我不相信哪一个人不曾想过。可是他除了做这个行业以外, | admin 2018-07-23 |
![]() |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了解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死了以后又是怎么一回事的话,那么生命的意义以及价值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安身立命等等人生当中最根本的问题,就都会变得无法来下定论了。因此就会变成各说各话,各行其是,大家都随着个人的习性、好恶,而产生了种种分歧的价值观。 例如:一神教普遍的认为:人是由上帝所造,信上帝的人,死后会得到永生,在天堂享乐;而不信上 | admin 2018-07-23 |
![]() |
今天我们要谈论的题目是:人死后投生是怎么个投法?关于人以及其它道的有情众生,在死了之后怎么去投生的问题,在经论当中有不少的开示,我们今天就依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的开示来作说明。 一般的凡夫众生,由于无始以来的我见、无明、贪爱,不明了一切世间境界都是虚妄不实的,所以就会贪着世间的种种境界而无法放舍;再加上无始劫来,所形成的善恶业因、习气, | admin 2018-07-23 |
![]() |
那什么叫作勇健呢?就是布施了以后,他心中不后悔,而且还能够分别福田还是毒田,他能够在福田中作布施而远离邪法的毒田,这个就叫作勇健。佛陀说勇健、有忆念心以及身口意清净这三种心,是阎浮提的众生才有的,其余三大洲的众生都是没有的。这是我们值得自豪的地方,但我们也应该常常去检视,我们自己是不是都有勇健、念心、身口意清净这三个善法呢?(原标题:南阎浮提洲的人 | admin 2018-07-23 |
![]() |
但是善业跟恶业是没办法抵销的,除非善业跟恶业是做在同一个人身上,也就是某甲对他造了恶,但是后来又对他造了善事,他因此而原谅某甲之前对他所造的恶,否则善业跟恶业是没办法抵销的。所造的善业、恶业会储存在每一个人的第八识如来藏中,分别在不同的时节因缘去产生他们各别的果报,所以就有引业和满业的产生。形成夜叉的引业就是乐善好施,而且有很大的嗔恚心,当造成这样 | admin 2018-07-23 |
![]() |
而且,每个人生下来都有鬼神在旁边守护,但如果坏事做多了就没有护法神守护了,那随时都可能会被鬼神欺负或干扰的。如果,一个人行善乃至修行当菩萨,那就会有很多的护法神在保护,就像是国王会有百千人保护着他一般。 接着我们来看佛经的开示内容,《长阿含经》卷20〈忉利天品第8〉: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无有空者;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儿市肆 | admin 2018-07-23 |
![]() |
2010年六月底,第一次购得《优婆塞戒经讲记》,当时也是家母生命渐渐走向尽头之时,读到讲记中平实导师所提到的布施,心里总有很多的澎湃与感想,却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整理出心里的思绪,因为太粗心;而在同时,身边却有件事情发生而有所心得。家母是一位不喜吵闹、人声鼎沸环境的人,当最后在医院时,家母总是告劝家人不要找人来探病,她想要安安静静的休息。住家周围的邻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就是要以佛法的智慧来作布施。那什么是有智慧的布施?怎么样作布施,才能够称为是大施主?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说:善男子!智有三种:一者能舍外物,二者舍内外物,三者施内外已,兼化众生。(《优婆塞戒经》卷五)佛陀的意思是说,菩萨在布施的时候,应该同时以之理来教化众生,这样才能给众生长远的利益。佛陀首先说,布施的智慧共有三个层次:第一种是能舍身外之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于是国王差人送鹿王回到它原来栖息的地方,并且命令全国人民:今后如果有人侵犯鹿群,就当作侵犯人民一样,要接受国法的处置。从此国王与文武百官都遵循教化,人民也都心存仁心不再杀生,就这样恩泽润及草木,国家丰盛太平。当时的鹿王就是释迦牟尼佛,当时的国王就是舍利弗尊者。佛说:菩萨在成佛的过程中,就是要像这样以慈心惠泽众生,行无量无边的布施行。也就是说,菩萨要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