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果有人听到布施有大福,却不是省下自己的用度,而是把父母每月的供养给停了,把妻子应该有的供养,奴婢应该给的薪水克扣减少用来布施,这种布施不是善人之施,而成为恶人了;这种布施叫作假名布施,不是真正的布施;因为不是他自己该有的钱财而强行取来布施,所以不名义施,不是真正的布施。这种假名布施,在初学人中常常可以看见,所以佛说这种布施是没有怜愍的布施,也是不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有人听到布施有大福,却不是省下自己的用度,而是把父母每月的供养给停了,把妻子应该有的供养,奴婢应该给的薪水克扣减少用来布施,这种布施不是善人之施,而成为恶人了;这种布施叫作假名布施,不是真正的布施;因为不是他自己该有的钱财而强行取来布施,所以不名义施,不是真正的布施。这种假名布施,在初学人中常常可以看见,所以佛说这种布施是没有怜愍的布施,也是不 三摩地

2018-07-23

摩诃萨不一定是指初地以上,有许多经中说证悟如来藏而生起般若智慧的人就是摩诃萨),你证悟而成为摩诃萨了,以后布施时应当如法求物,不可以再像以前在凡夫位时,以克扣父母的供养来布施,否则就是不如法求物来布施。若能如法求物,持以布施,就称为一切施。永远都以清净心来布施给接受的人,也叫作一切施。布施时不计较所施财物的多寡,即使身边正好财物不多,也能拿出来布施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卷三)1、报恩田是指父母、世间师长,以及佛法的归依师,以及教授师。三种的世间福田当中,最首要的是报恩田,也就是要孝养父母、敬事师长。这是因为父母以及师长不辞辛劳地养育我们、教育我们、教养我们,长养我们的色身以及智慧。在往生极乐世界所要修学的三福净业当中,首先就是强调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此外,佛陀在其他的诸经当中,也是不断地强调奉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一切都是为了救度众生,视众生犹如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子女,不敢起瞋、也不忍起瞋。像《金刚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往昔无量劫前,曾于五百世中,依深般若而修习真正的忍辱行,所以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时候,心中无瞋也无恨。因为祂在因地能够这样持戒修忍辱行,这样当忍辱仙人而被节节支解的时候,都不起瞋恨,才能够快速满足三贤位的持戒行;只有像祂这样一切为众生而精进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在前面几集当中说明了,如果一位有情他具足了人天善法,能够孝养父母,无论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或是房舍、财宝,他都能够尽心地供养,并且还能够经常地恭敬、礼拜、尊重、赞叹;除此之外,也同样能够奉事师长,除了四事供养之外,也能尊重赞叹恭敬礼拜,并且奉行师长良善的教导;对于妻子、儿女、眷属也能够供给衣服、饮食等等,以及打扮庄严的饰品;如果遇到善知识善 三摩地

2018-07-23

见性是用父母所生肉眼亲眼看见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妄,祂不是见闻觉知,但不离见闻觉知;这样的见性所行的境界是在明心之上,所以不是明心菩萨所能了知的境界。然而,菩萨眼见佛性成就十住满心而转入初行位,仍然有可能退失菩提心;因为菩萨的异生性很广、很深,一直到十回向位满心而转入初地后,才没有异生性存在,也就是成为初地菩萨以后才没有异生性存在。那什么叫作异生性?就 三摩地

2018-07-23

乐供养师、父母、善友。乐听如来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思义。为法因缘,不惜身命、妻子、财物,其心坚固,怜愍一切。口言柔濡,先语实语,无有恶语及两舌语。于自身所不生轻想。舒手惠施,无有禁固。常乐修磨,利智慧刀。虽习外典,为破邪见,出胜邪见。善知方便,调伏众生,于大众所,不生恐怖。常教众生,菩提易得,能令闻者,不生怖心,勤修精进,轻贱烦恼。《优婆塞戒 三摩地

2018-07-23

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灵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生净土故。十者为念得久住故。云何念佛重恩?谓我释迦如来最初发心,为我等故,行菩萨道,经无量劫,备受诸苦。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我堕地狱,佛复悲痛,欲代我苦;而我业重,不能救拔。我生人道,佛以方便,令种善根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是否能明辨世间善恶、对父母有无孝养、对师长有无恭敬奉侍之心、是否喜欢损人利己、有无奸诈权谋,有无偷盗、烟毒、酗酒、说谎习惯,有无失信、惭愧羞耻心等。若这种为人处事之世间道德、基本规矩,都无法做好,则知此等人之心性尚未适合修学佛法。更何况求悟二乘圣人所不能证之如来藏妙法呢?此人须多以世间善法、人天善法加以调柔,使其心性改变以后,才可授以佛菩提道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个个内在都很匮乏,为获得满足,从小我们学会看父母的眼色,上学我们学会看老师的脸色,走上社会,察言观色已经成为本能,对偶像的需要也已内化,在偶像那里,我们觉得自己是安全的,就象当初在妈妈那里一样,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偶像都会给我们,最初的偶像就是我们的父母,每个孩子都玩过的游戏就是偶像扮演——过家家的游戏,借此角色扮演,憧憬自己也能成为无所 三摩地

2018-07-23

佛性无形无相,然能以父母所生眼而亲见,非无定力者以破初参之智慧想像所能见;故禅非禅定,乃般若耳,唯一念相应耳。须摩提长者经:佛云︰……我尔时伸手按地,魔众眷属即便破散,我以所知所得所觉之法,当现证验,应得成道。尔时即集无量功德智慧,以一念相应慧得成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转,自得成就,亦复成就一切众生。菩萨藏经:尔时佛告舍利弗…&helli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必须要修学各种的福德资粮:救济贫困、孝养父母、尊重师长、供养三宝等等,都应该做。2、必须修学信心很多人听到禅就吓坏了,心里面先自我设限:我哪有可能学禅!末法时代了,而且我这种根性怎么可能?先自我设限。但是菩萨再来者很多,因为还没有离开隔阴之迷,所以往往小看了自己,妄自菲薄。我们应当了解,听闻禅法而不畏惧,课诵学习《金刚经》而不害怕的人,这一种人 三摩地

2018-07-23

真奇怪!我们从小被父母亲不晓得打了几回,就没有一个悟的。以上所说的这些现象总共六种根门,从六根对六尘而悟入。参禅的悟入就不外这六根六尘,离了这六根六尘就没有办法悟入啦。可是诸位可别被这六种现象所欺骗啰。因为这六种现象都只是表象而已,真正悟的人就知道其实和这六种表象是不相干的,可是又不能离这六种表象来参。因为这六根六尘是一种表象,所以我们不在这里面多 三摩地

2018-07-23

及自家父母眷属等。今所见者。由昔时见故。皆是第八含藏识中。忆持在心。非今心去。亦名种子识。亦名含藏识。(7)大慧普觉禅师法语卷第二十四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又古德云。若取自己自心为究竟。必有他物他人为对治。又佛谓富楼那曰。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如来藏即 三摩地

2018-07-23

我不禁怀疑到底哪一个描述才更接近这个人本身?一个凶悍残酷的人,对待邻人的孩子却极其耐心和善,不忘取出小礼物送给小朋友,也不忘探望朋友的父母;一个在外飞扬跋扈的女强人,在自己先生的怀里却潸然落泪,楚楚动人的让人怀疑这是白天的那个女霸主吗?一个在大众前一呼百应的领袖人物,在自己爱人面前却变成了一个小孩子,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怕被爱人抛弃;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师 三摩地

2018-07-23

复次,舍梨子!白衣圣离邪浮、断邪沉,彼或有父所护、或母所护、或父母所护、或兄弟所护、或姊妹所护、或妇父母所护、或亲亲所护、或同姓所护,或为他妇女,有鞭罚恐怖,及有名雇债至华鬘亲,不犯如是女;彼於邪淫净除其心,白衣圣善护行,此第三法。复次,舍梨子!白衣圣离妄言、断妄言,真谛言,乐真谛,住真谛不移动;一切可信,不欺世间,彼於妄言净除其心,白衣圣善护行,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知识它只是一个填充,他可以把它全部都倒给你,但是你到了一个时节,当你困惑的时候,当你遇到人生难题的时候,你会这样想:这些知识都没有用,一点帮忙也没有!我父母要走了,佛法不是说可以让我能够回向吗?为什么我父母还是要走?因此,知见没有办法变成真实的体验的问题是在哪里呢?就是因为对于观行没有得力。所谓的观行没有得力,更明确来说,就是观行中没有生起智慧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有人正住于一念不生之境界中,忽闻父母师长呼唤,心中不必别起语言文字,即能了知呼唤自己者是父、是母、是师、是长辈,亦同时能了知呼唤自己之父母师长于呼唤时是恶心呼唤、或是善心呼唤、或是心喜而呼唤、或是心急而呼唤……等,皆不须在觉知心中别起语言文字、或者细心加以分别之后方知。由此可知一念不生时之觉知心即是意识心也,皆与胜解心所法相应故,诸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看别人睡着以后,意识觉知心还在不在?可以看看你的丈夫或是你的妻子,以及你的子女、你的老父母,当他们睡着的时候,你在旁边轻轻跟他们说话交代事情,看看明天他们晓不晓得你的交代?你将会发现,他们都不晓得你昨晚曾经对他们讲过什么事情,因为他们眠熟时意识已经不在了,这就证明意识或识阴六识在睡熟以后都是断灭不在的了。这是从现量观察而比量自己意识一样会断灭,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