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另一尊则是北魏普泰二年,昌国县新兴寺比丘尼昙颜,为了亡妹昙利,敬造弥勒佛金像一尊;愿亡者与师僧眷属,父母宗亲及一切众生,直接往生西方无量寿佛佛国,普同其富,所愿从心。所以,大乘的佛都知道要发愿往生到有佛法的地方,这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够亲自跟随诸佛修行,那就更好了!所以,并不是说佛都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这样的规定,一切随自己的欢喜意乐而发愿。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里面,说到我们要报四种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家恩、三宝恩。佛、法、僧三宝到底对我们有什么恩德,使得我们要感恩他们,要信仰他们?那么到底对我们来说,三宝最直接的恩德是什么呢?我们生生世世生活在生死的大海之中,没有办法得到解脱,永远看不到解脱的彼岸。世上所有的智慧与宗教,都没有办法让我们到达解脱的彼岸。唯有佛陀出世,所传授的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问题是,学净土法门的人都知道,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同时,应当要修学三福净业,第一,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要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请问某甲的愿力为什么可以这样坚定?念佛的境界为什么这样殊胜?因为他有基本的世间福,随他修学的分际,譬如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乃至慈心不杀、修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维摩诘所说经》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诸长者子言:居士!我闻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维摩诘所说经》卷一)。表面上看,维摩诘菩萨好像有一点在跟佛唱反调的味道,其实不然。佛的说法一向就有很多层面,所以才会有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的事实。当然,出家一词有着出世俗家与出三界家的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绝大多数的人在享受父母供养的好日子过完以后,开始就要面对自食其力这个问题;所以就在职场上努力地经营,却永远感觉说,好像这个事情永远做不完。当然这个过程中,也许又会有产生什么?产生有追求心仪的对象。假如说这个事业跟家庭两件事情都能够很顺利的话,那这个真的是人人所羡慕的天之骄子。可是事实上却没有办法尽如人愿,有时候甚至于会一下子从云端而跌到谷底。这个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阎罗王怎么样化导救护这些罪人呢?就为他们宣说,三恶道之罪是咎由自取,不是因为父母,不是因为天、帝王、沙门、道人的过错。这意思是说:罪人哪!你现在应当知道说生到三恶道的原因了吧!那也应当进一步要去了解说,要如何出离三恶道的苦啊!然后就让他们生起忏悔心,当然这个目的就是要这些罪人能够改恶修善。另外一类有情,当他听到有关阎罗王的种种,他就已经心生警觉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铁城泥犁经》里面:【佛言:我见天下人不孝父母、不事沙门道人、不敬长老、不畏县官禁戒、不畏今世后世者,不惊不恐,如是曹人死即入泥犁,与阎罗王相见,即去善归恶。泥犁卒名曰旁,旁即将人前至阎罗所,泥犁旁言:‘此人于世间为人时不孝父母、不事沙门道人、不敬长老、不布施、不畏今世后世、不畏县官,阎罗处此人过罪!’阎罗即唿人前对,阎罗言:‘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两种五根都是由阿赖耶识藉着意根、无明以及父母四大为缘所变生出来的,是阿赖耶识的所缘境。阿赖耶识藉着五扶尘根来触外五尘,然后在五胜义根处变现出犹如外五尘的内相分五尘境;意根触内相分五尘上的法尘,为了想要进一步觉知,就会让意识以及眼、耳、鼻、舌、身等五识现起;六识现起之后,便有了色、声、香、味、触五尘,以及五尘上的法尘相,出现于有情心中;乃至于观想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它的原因是因为,众生常会因为无明所罩,不知慎修身口意行,因而造作了种种未来世不可爱的异熟果报;当临命终时,这恶报的业风吹起,落入中阴阶段,依着原有的贪欲执着,就会对未来世的父母生起颠倒想,结果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入胎,犹如睡着了一样;那等到醒来的时候,哇哇落地,已经堕在畜生道中,纵使说它曾经有愿想要求生诸佛净土,还是难以成办。因此释迦牟尼佛开示,如果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很多佛教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到,佛陀有许多地方教诫弟子们要孝养父母。像《增壹阿含经》卷十一有一段经文这样子记载:【世尊告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报恩。云何为二?所谓父、母也。若复,比丘!有人以父着左肩上,以母着右肩上,至千万岁,衣被、饭食、床蓐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于屎溺,犹不能得报恩。比丘当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随时将护,不失时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同小孩子有了一点进步,因为父母的鼓励而他会继续努力,他当然希望自己能够受到鼓励,父母也希望小孩能够透过鼓励,让他继续进步。所以同样的道理,诸佛菩萨示现这些瑞相,很多人感应到佛菩萨示现的瑞相加持,是因为,这些瑞相的加持,能够让这些只有信根的菩萨,透过自己的努力念佛用功,再透过这样加持示现瑞相,而得以成就这一分的信力,从信根成就信力。但是,有的菩萨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惭愧故,则能恭敬父母师长,有惭愧故,说有父母兄弟姊妹。善哉!大王具有惭愧。大王且听,臣闻佛说: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诸恶,二者作已忏悔。愚者亦二:一者作罪,二者覆藏。虽先作恶,后能发露,悔已惭愧,更不敢作,犹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为清。如烟云除,月则清明,作恶能悔,亦复如是。王若忏悔怀惭愧者,罪即除灭清净如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七)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先生就很纳闷,就问她:你是远行要去哪里吗?这太太跟他说:我要回家啦!她先生说:你父母已经不在了,你还有哪里的家?你娘家已经没人啦!这里不就是你的家吗?那你还要去哪里?他太太就说:我要回的是极乐世界这个家,不是世间这些家。然后她又说:其实老实告诉你,你这样破坏我吃斋念佛,而且还想办法用那些话来讥讽我,来讽刺我,我都能够忍受;而且我在想,我如果不顺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其实一般世俗人,所认知的灵魂,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中阴身;中阴身是具足八识心王的,因此能够了别境界;也能够因为见到有缘父母和合而产生执着,并且被该境界所拘束,因此才能够入母胎。在民间或世界其他各种宗教里面,有关于灵魂、魂魄、鬼魂、阴魂、鬼的各种说法与描述,或多或少都偏离现象界的真实情况。他们大多是以六识论的心识架构,来作为解说的基础,因此无法正确说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随便轻生,乃至连累其他生命,真的会连累到家里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儿,乃至别的家庭成员,为死者流泪不已。由此可知,自杀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方案,应该还有更好的方案可以选择。如果想不开,可以试着跟家人、亲朋好友一起商量,商量的结果或许还有更好的方案可以解决。有一句话说得好,“天无绝人之路”,既然老天爷都不会存心断绝别人的生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自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他们的父母也不懂得因果的道理,他们养到这样的孩子,大多是共业;有的时候他们老是怨天尤人,认为老天对他们不公平为什么让我生了这样的儿子?其实这都是往世的共业所造成的,其实都是自作自受。所以都不该怨、不该怪,应该好好的去补救往世的恶业,才是正办;从今世起,去补足不够的善根就行了,好好的改往修来就是了。菩萨因为看见这些人诸根不具,却不懂得补救,还常常怨天尤人,还一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问:牛奶、鸡蛋、蛋糕是否为戒律?平时买包子、面包总会带一点葱,是否可开戒了?父母很固执,总认为我身体差是没吃肉,而我也经常为吃肉与父母争吵。我不吃肉他们就烦。答:导师平实居士说(见《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三章第三节):【佛入灭前,曾告诫们,重戒要持,小小戒可舍。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地方人情、义理、法律之不同,导致事实上不可能受持而不得不舍戒。所以佛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时,先生梵天即自念言:‘我是梵王、大梵天王,无造我者,我自然有无所承受,于千世界最得自在,善诸义趣,富有丰饶,能造化万物,我即是一切众生父母。’其后来诸梵复自念言:‘彼先梵天即是梵王、大梵天王,彼自然有,无造彼者,于千世界最尊第一,无所承受,善诸义趣,富有丰饶,能造万物,是众生父母,我从彼有。’】然而上述某世界的第一位众生,在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上帝创造的吗?是自然而有的吗?是纯粹父母所生的吗?如果说只是落在这些所知的话,那就是不能如实了知。不能如实了知说,这个五阴是因为有过去世,所造生死业的因,所以才有这ㄧ世的五阴。而这个五阴,不是因为业本身就能够出生,ㄧ定要有一个本际——入胎识,自己的这个不生不灭的这个本识——如来藏,才有办法藉因藉缘来出生五阴。所以不能了知的情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再来说,这一朵莲花虽然是你的化身父母,所以我们经常说九品莲华为父母,那莲花是你的出生的所依,出生在西方极乐世界的所依;但是,一个人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他不一定能花开见佛。上品中生的人他也要在莲苞当中待一个晚上,那待一个晚上在人间是半个大劫。那你这样想说:我在莲花当中就要待半个大劫,那时间很长,那这样是不是很辛苦?你不用担心。这一朵七宝池当中的莲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