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第一就想想看你小时候、你求学时候,然后是你长大时候、结婚时候、有子女时候,乃至于说工作,乃至于其它的陪伴供养父母的时候,或是孝养父母种种,这些过程阶段,有没有值得一提的事情? 那些一直值得一提的事情,有的话你就把它写下来作笔记,作笔记去想:为什么你觉得它值得一提?把那个你第一次的那种感觉、那种境界受写下来(你感受到什么先不要用佛法种种名相),然 | admin 2024-09-20 |
|
|
|
大臣又回去请问父亲,父亲说:‘世间有人吝啬、贪心、嫉妒、不信三宝、不能供养父母、师长,未来世他将会下堕饿鬼道里,寿命百千万岁都无法听闻到清水与稻谷的名称。他的身体大如太山,肚子大如山谷,咽喉细如针,头发刚硬如刀片从头顶到脚底缠绕着身体;当他走动时,全身肢节上下都会冒火燃烧。像这样的人,他所受的饥饿以及剧烈的痛苦,远超过于你百千万倍。’就用 | admin 2020-02-21 |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即使子女每天三餐,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供养父母,这样经过一劫的时间,也无法报答父母一天的养育之恩。《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接着又开示说,:【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暗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 | admin 2020-02-21 |
|
|
他想从供养父母省下来的粮食用来养活孩子们。邻居觉得奇怪就问他说:‘你的父母都到哪里去了?’他回答说:‘我的父母已经老了,肯定会死掉的,所以我干脆就把他们活埋了;这样我就可以把父母每天吃的食物省下来,留给孩子们吃,让孩子们能够长大。’邻居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也把自己的父母活埋了。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辗转相传,最后传遍了整个波罗奈国 | admin 2020-02-21 |
|
|
《贤愚经》卷1佛开示说: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计其功德,殊胜难量。所以者何?我自忆念过去世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乃至身肉济活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斯福。2 意思是说,慈心孝顺、供养父母的功德无量无边,为什么呢?佛回忆过去世在因地行菩萨道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甚至以自己身上的肉来救济父母于危急灾厄险难之时; | admin 2020-02-21 |
|
|
大臣又回去请问父亲,父亲说:‘世间有人吝啬、贪心、嫉妒、不信三宝、不能供养父母、师长,未来世他将会下堕饿鬼道里,寿命百千万岁都无法听闻到清水与稻谷的名称。他的身体大如太山,肚子大如山谷,咽喉细如针,头发刚硬如刀片从头顶到脚底缠绕着身体;当他走动时,全身肢节上下都会冒火燃烧。像这样的人,他所受的饥饿以及剧烈的痛苦,远超过于你百千万倍。’就用 | admin 2020-02-21 |
|
|
《贤愚经》卷1佛开示说:【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计其功德殊胜难量。所以者何?我自忆念过去世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乃至身肉济活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斯福。】(《贤愚经》卷1)意思是说,慈心孝顺、供养父母的功德无量无边,为什么呢?佛回忆过去世在因地行菩萨道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甚至以自己身上的肉来救济父母有危急灾厄 | admin 2020-02-21 |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即使子女每天三餐,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供养父母,这样经过一劫的时间,也无法报答父母一天的养育之恩。《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接着又开示说:【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暗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 | admin 2020-02-21 |
|
|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佛法中的孝道,究竟释迦世尊所教导我们孝顺父母,它的真实义理是什么?一般人都知道:一个人之所以为人,他最起码作人的人格,就是要包括了孝顺、礼敬、供养父母,否则连作人的资格都没有了,这一点不论是古今中外,不论是学佛与否,都不会改变,因为这是世间的常法。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佛说到父母的恩德深重,重到众生无论怎么样的回报,都没有办 | admin 2020-02-21 |
|
|
因为,在这样行为的背后,有这么一个观点支持着我,那就是认为供养师父的功德,比供养父母的功德要大得多,因为虽然父母生养我身,但师父却是会出生我的法身慧命。虽然供养僧宝功德很大,可是自己确是以这样的功利心来供养僧宝的,所以心不纯正,违悖了佛法的道理。但是,因为身边没有真善知识的摄受,而让自己内心深处的这个误解折磨了自己以及家人多年,并且是在自己因为不孝 | admin 2020-02-21 |
|
|
当如法得财以后,佛陀又教示财物要分成四分:一分供养父母、自身所用,还有妻子眷属;两分投资于法财以及世财,还要留着一分储蓄备用。另外佛陀也交代,财物不可以交付到四个地方:一个是老人,一个是远处,还有恶人,或者是有大力的人。这样的教示,就是不要让一个在家弟子因为财物无法取回,而产生了很大的烦恼;同样也保障老人的安全,更不会让他人有机会因为贪于财货而造下 | admin 2020-02-20 |
|
|
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先要讲说《优婆塞戒经》的经文,我们先把它念一遍,再来为菩萨们做一个简单的宣说:【善男子!有人若欲施时,供养三宝时,若坐禅时,若修善时,若读经时,供养父母时,当先立制:我若不作,要自克罚。是人福德日夜增长,如恒河流。如是五戒有五种果:一者无作果、二者报果、三者余果、四者作果、五者解脱果。】(《优婆塞戒经》卷六)这整段经文,我们简单用一 | admin 2020-02-20 |
|
|
(《大智度论》卷45)《瑜伽师地论》中也提到,因为深信因果道理、且戒慎畏惧业报,因而恭敬供养父母、尊长、修行的圣者等,是一种如理作意的寻伺正行。因为不但以因果业报、人天善法来看,或者成就菩萨修行的资粮,布施供养都是正行。寻伺正行者,谓如有一了知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家长等,恭敬供养,利益承事;于今世、后世所作罪中见大怖畏,行施作福,受斋持戒。(《瑜伽师 | admin 2020-02-20 |
|
|
当如法得财以后,佛陀又教示财物要分成四分:一分供养父母、自身所用,还有妻子眷属;两分投资于法财以及世财,还要留着一分储蓄备用。另外佛陀也交代,财物不可以交付到四个地方:一个是老人,一个是远处,还有恶人,或者是有大力的人。这样的教示,就是不要让一个在家弟子因为财物无法取回,而产生了很大的烦恼;同样也保障老人的安全,更不会让他人有机会因为贪于财货而造下 | admin 2020-02-19 |
|
|
得是相已,次第获得足下轮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供养父母、师长、善友,如法拥护一切众生,是故次得手足轮相。得是相已,次第获得纤长指相;何以故?为菩萨时,至心受持第一、第四优婆塞戒,是故次得纤长指相、足跟长相。得是相已,次第获得身臃满相;何以故?为菩萨时,善受师长、父母、善友所教敕故,是故次得身臃满相。”“得是相已,次得手足合网缦相; | 三摩地 2019-07-20 |
|
|
(《大智度论》卷45)”《瑜伽师地论》中也提到,因为深信因果道理、且戒慎畏惧业报,因而恭敬供养父母、尊长、修行的圣者等,是一种如理作意的寻伺正行。因为不但以因果业报、人天善法来看,或者成就菩萨修行的资粮,布施供养都是正行。“寻伺正行者,谓如有一了知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家长等,恭敬供养,利益承事;于今世、后世所作罪中见大怖畏,行施作福,受斋持 | admin 2018-08-15 |
|
|
”(《优婆塞戒经》卷2)佛这边开示说:菩萨还要愿意自己未来世常常乐于供养父母、师长、善友以及宿德。宿德,是说这个人已经弘法很久了,有大名气也有正法及道德的人。并且还要在怨家和亲人当中,其心平等如一;即使是怨家的话,他来求法的时候,还是要收他作学生,不会冷嘲热讽说:“如今你也懂得来跟我学法了,过去为什么要和我争吵呢?”一定会说:“ | admin 2018-08-15 |
|
|
波罗奈国有一长者子共天神感王行孝缘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梵天即在家中;欲使帝释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即是帝释在家中;欲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当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养父母,便为和上已在家中;欲得阿阇梨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即是阿阇梨在其家中;若欲供养诸贤圣及佛,若供养父母,诸贤圣及 | admin 2018-08-13 |
|
|
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6〈五戒品第22〉中说: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持法之人,供给远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须;言则柔软多有惭愧……。佛陀在经典中说如果有人有很多财物,应该要先供养父母,然后再供养师长、和上、年高德劭的长者、已实证的修行人,还有供给远行或远来之人以及生病的人,并且言语要柔软,而且常 | admin 2018-08-09 |
|
|
因为在这样行为的背后,有这么一个观点支持着我,那就是认为供养师父的功德,比供养父母的功德要大得多;因为虽然父母生养我身,但师父却是会出生我的法身慧命。虽然供养僧宝功德很大,可是自己确是以这样的功利心来供养僧宝的,所以心不纯正,违背了佛法的道理。但是,因为身边没有真善知识的摄受,而让自己内心深处的这个误解折磨了自己以及家人多年;并且是在自己因为不孝养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