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们人类乃至一切有情生命的色身皆由第八识如来藏执持,加之其前世业力、地、水、火、风四大元素以及此世父母因缘得以形成。因此说色身即是如来藏所生出,当然就是如来藏的一部分,故色身与空性如来藏非一非异,所以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空性如来藏这个真实心亦无法离开七转识(注:13)而在三界中独自现行运作,七转识妄心依赖于如来藏才可以存在,祂们不一不异;譬如明镜显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今天看到世间的痛苦是难以说完的,我们虽然能够有心于佛法,但我们父母是不是会跟著来修学呢?是不是我应当济度我们的父母也能够得到佛法的安乐?佛陀在忉利天的时候,为了强调度化母亲的种种的重要,所以地藏王菩萨现身于忉利天,然后演说了一部很重要的经典,这个甚至可以被称为是佛教的孝经——孝顺父母的经典;其中这说到了几个故事,一个是婆罗门女的故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自古以来,佛教最重视怀恩报德,不仅是报父母生养的恩德,更要报三宝、师长长养慧命的恩德,因此寺院每逢祖师诞辰均举行扫塔祭祖的法事,如《敕修百丈清规》即载有达摩忌、百丈忌及各寺历代诸祖忌等仪式。在佛菩萨圣诞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主要是希望大众在纪念、缅怀佛菩萨的慈心悲愿、功德特质之余,还要能唤起信众的宗教情操,激励自己,提醒大众学习并实践佛菩萨的普济精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实义菩萨者:能听深义,乐近善友;乐供养师、父母、善友,乐听如来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思义。为法因缘,不惜身命、妻、子、财物,其心坚固;怜愍一切,口言柔软,先语实语,无有恶语及两舌语;于自身所不生轻想,舒手惠施无有禁固;常乐修磨利智慧刀,虽习外典为破邪见、出胜邪见,善知方便、调伏众生,于大众所、不生恐怖。〗讲记想要成为实义菩萨还真的不容易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既然皆有无量无边的轮回,无量无边的轮回当中皆曾互为父母、兄弟、姊妹,那我们所要孝顺的、我们所要慈悲的,应该就要基于已经是一个优婆塞,相信轮回,而要相信众生无边皆曾互为父母、兄弟、姊妹;这样子的ㄧ个起心作意,在体会到自己轮回当中的这一生的苦、过往无量世的苦,乃至未来如果不解脱的苦;再想到这一世的父亲、母亲,不希望他受苦,这一世的夫妻,彼此不希望他受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于各人阿赖耶识所含藏的妄想、四大种及业种各各不同,导致各人身相、面貌有异,男女有别,同父母所生之子女互异,乃至肤色亦有所不同。如是色蕴,由阿赖耶识的大种性自性依所含藏的无明妄想所造,是方便所作,众缘所成,剎那变异而成长、而强壮、而衰老,乃至最后坏灭,皆虚妄不实,是有生有灭之法,所以色蕴是生灭法,不能认为是真实我,否则即是我见未断之人。二、受蕴: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无惭愧者不名为人,名为畜生;有惭愧故则能恭敬父母师长,有惭愧故说有父母兄弟姊妹』;善哉!大王!具有惭愧。大王且听,臣闻佛说:『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诸恶,二者作已忏悔。愚者亦二:一者作罪,二者覆藏。虽先做恶后能发露,悔已惭愧更不敢作,犹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为清,如烟云除,月则清明,作恶能悔亦复如是。』王若忏悔怀惭愧者,罪即除灭,清净如本。大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善男子!有人若欲施时,供养三宝时,若坐禅时,若修善时,若读经时,供养父母时,当先立制:“我若不作,要自克罚。”是人福德日夜增长,如恒河流。如是五戒有五种果:一者无作果、二者报果、三者余果、四者作果、五者解脱果。】“《优婆塞戒经》卷六”这整段经文,我们简单用一行话把它浓缩起来叫作:“一个优婆塞受了三归五戒开始要修行,初始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要特别的说明,在佛法当中修学,如果只是求今生或者来生的平安、快乐、健康、富足,那这样的人虽然说在修学佛法,可是那就像是《法华经》当中所说的那个从小因为离开了自己富裕的父母在外面奔波,贫困、心量狭小而只知道求衣食温饱,不知更求其它珍奇宝物的那个穷子一般,真是太可惜了!-----《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01集学佛的目的(一)》正源老师主讲-----《三乘菩提之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人类是胎生,需要借助父母的因缘,有入胎、住胎、出胎的过程。生而为人者,多为前世能持五戒,积德行善,奉公守法(行中品十善)的众生,如《佛说业报差别经》载: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人趣报: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邪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绮语;六者,不两舌;七者,不恶口;八者,不贪;九者,不瞋;十者,不邪见。于十善业,缺漏不全,以是十业,得人趣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10种〖实义菩萨者:能听深义,乐近善友;乐供养师、父母、善友,乐听如来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思义。为法因缘,不惜身命、妻、子、财物,其心坚固;怜愍一切,口言柔软,先语实语,无有恶语及两舌语;于自身所不生轻想,舒手惠施无有禁固;常乐修磨利智慧刀,虽习外典为破邪见、出胜邪见,善知方便、调伏众生,于大众所、不生恐怖。〗——《优婆塞戒经》(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既然出生在世间中,孝养父母、供养师长,这都是作人子的、作人弟子的所应尽的种种本分;乃至于修止观、读诵经典、思惟经典;乃至于修证,证得这第一义谛,离开贪瞋痴种种诸法,离开性障一切诸烦恼;乃至随烦恼中一一能够消灭,这都是为菩提而能精进勤行,这样才是究竟的般若波罗蜜。 而菩萨于过程中就会去想,我如果今天休息一下,那会导致于什么样呢?菩萨经过思惟以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十住位中,透过看话头的功夫,也就是看住话的前头,并将话头的变化及差异看得清楚,于定力、福德、智慧的之下,一念相应慧,用父母所生肉眼看见自己的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幻,成就如幻观,十住,成为十住菩萨,亦名十住达人,乃是十住位最究竟的达人。十住菩萨眼见佛性,如幻观成就后转入十行位。所谓十行位,就是十种具足菩萨种性的阶位,也就是十种不同菩萨种性的达人。并于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父母、阿罗汉、佛、僧团是对众生恩德最大的,如果有人违犯、触犯对我们有恩的人,就会沦落到地狱里面。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十恶;如果违犯了严重的十恶,也会沦落到地狱里面。因为如来藏就会依于这个业,帮众生出生到那个地方去,让众生不由自主的就掉到地狱里面去。譬如如果造作这个恶业,心非常的暴烈,相应的是火,就会下堕猛火的地狱!如果他是很冷酷的,就会跟寒冰地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未入地菩萨随顺佛性是菩萨找到了第八识的作用,祂不是见闻觉知,但不离见闻觉知,用父母所生的肉眼,看见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妄,而成就了如幻观。已入地菩萨随顺佛性有三种。第一种,明心直往地上菩萨随顺佛性:于三贤位中已明心,于初地才见性,所以无法发起庄严报身及轮宝,不能面见百佛、供养百佛,及亲受唯识的微妙理。第二种,明心见性直往之地上菩萨随顺佛性:未入地前已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孝父母邪慢无道。汝今生处名阿鼻地狱。汝不知恩无有惭愧。受此苦恼为乐不耶。作是语已即灭不现。尔时狱卒复驱罪人。从于下鬲乃至上鬲。经历八万四千鬲中。[打-丁+聿]身而过至铁网际。一日一夜尔乃周遍。阿鼻地狱一日一夜。此阎浮提日月岁数六十小劫。如是寿命尽一大劫。五逆罪人无惭无愧造作五逆。五逆罪故临命终时。十八风刀如铁火车。解截其身。以热逼故便作是言。得好色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这一生的我们死后,我们的阿赖耶识就带着业种再去投胎,阿赖耶识藉着未来父母和合产生的受精卵及母体的营养,又产生了新的生命,名就是意根,色就是受精卵(识缘名色)。当我们在母体中渐渐成长,肌体逐渐成形而后出生时,意根想攀缘外境,就通过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去感知外境,形成法尘,(名色缘六入),意根通过意识接触到这种种法尘,就以为自己看见,听见,嗅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罗林中,为众说法。善财与五百童子,诣文殊所,顶礼其足,白言:惟愿圣者广为我说,菩萨应云何学菩萨道,乃至应云何令普贤行,速得。文殊告言: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此之成理,则此虚妄之中,应当庞杂毫无次序,或致简单毫无次序,不论于何者,皆当无有次序可言,以虚妄俗人何以知道此中有果,此中有因,既然一切虚妄,如何建立虚妄中的一切因果不失?一切都是虚妄,应彼无能够建立维持之者,以诸有皆是虚妄,自以虚妄故,自身尚且为假有,如何建立彼此因果?以假于假,同是为假,如何可以得知有一实际,可以维系住彼此之因果?所以此因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人方面,如求配偶、求子女、求父母长寿、求好媳好婿、求弟妹等;物方面,如求田产、求钱财、求古董珍玩、求舍宅、求古今名画、及得而不能存等;事方面,如求升迁、求调职、求官司胜诉、求冤狱平反、求名声、求浪子回头等;如此诸多世间事物,心中所爱乐者,求之而不能得,因此而生起心中种种的苦受,称之为所求不得苦。二者理上来说——所求不得苦的意思,是说众生都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