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此;除了今世之外,人还有千千万万的过去世,换句话说在过去世中,我们曾经有过千千万万的父母、兄弟姊妹、邻居、朋友、师长,但是由于我们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觉悟,没有智能了解这些,所以不明白。如果今天我们随便杀害动物,可能就杀害到我们前生的父母、兄弟姊妹等亲戚朋友。所以佛教不杀生。(这也就是佛教吃素的理由之一。)当然有些人要反问我:「你又怎么知道的?如何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不净说法」的法,到底为了要「配合」经典上的字的表面意思,因此就创造出看不能看到,也不能够了别是男是女,真不知道到底这位学佛人是学什么法,学到最后,可以分不出谁是男谁是女,那这样还不如不要学的好,本来还好好的,能够了别男女,结果学了以后,反而分不清楚,这是什么道理!我们的脑部,您可以有一个辨识脸孔的胜义根区域,根据这些识别,如来藏显示了相似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且六道众生,生生世世互为眷属,焉知所杀者,非过去生父母骨肉?是以其根本戒规即是--不杀生。七、错误认知--消极、悲观、崇拜偶像。佛教揭开生命的面纱,彻见其本质是苦、空、无常的,对于佛法未深入者,往往依文解义,认定佛教是消极而悲观的。其实,佛教对造恶消极,对行善度众则抱持舍我其谁的态度,十分积极。佛教愿拔一切众生之苦,因此是慈悲观,而非悲哀观。更有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是将法义辨正误认是人身批评,一定会障碍自己探讨生命─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的各种实证;因为想要实证这个生命的,就必须扬弃情执而追求,当然就不该执著面子与师徒情分,应该不讲人情而实事求是,才有可能远离别人的误导而证入生命的境界中。我想,诸位都是不想被误导的人,都是追求的人,所以一定不会厌恶法义辨正;因为,只有法义辨正才能使你确实理解表相佛法与实证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编者小语:端午小假刚要过去,一年一度的高考分数马上要揭晓,今天正好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启益!也许您今年不是考生,也不是考生的父母,依然相信这篇文章会引发您思索!听闻麻省理工学院某中国籍学生的消息时,我正在公交车站无聊地翻着手机。曼哈顿的灯光已经开始照耀在这个全世界最神奇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这是纽约最平凡不过的一个夜晚。这个28岁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间法之中,若是父母、师长看到自己的子女、学生在生活上都能够渐渐的自足安乐,或者是学有所成,都会感到非常的高兴!菩萨更是过于此,因为看到被利乐的有情渐渐能够离开被五欲的束缚,也慢慢生起了智慧,能够于此世、来世都得安乐乃至无上正等菩提,当然心中的快乐更是不可言喻的!你或许会问:那这个时候还有没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是的!这个时候菩萨虽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记得几年前,媒体有一则报导说,有一位女士自认为长得奇丑无比,于是到法院控告她的母亲,为什么其他的兄弟姊妹都长得那么庄严,而独独把她生得如此丑陋呢?您觉得她的母亲有能力决定把她生成这个模样吗?到底是谁把我们创造成这个样子啊?难道只有父精母血、四大和合就能成就有情众生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每个人出生时都应该像工厂里面的机器做出来的产品一样,因缘果报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释迦世尊所教导我们孝顺父母,它的真实义理是什么?一般人都知道:一个人最起码作人的人格,就是要包括了孝顺、礼敬、供养父母,否则连作人的资格都没有了。这一点不论是古今中外,不论是学佛与否,都不会改变,因为这是世间的常法。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佛说到父母的恩德深重,重到众生无论怎么样的回报,都没有办法回报他们的恩德,所以佛应当要尽一切的能力来报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另外小学课本也教导说:天这么黑、风这么大,爸爸捕鱼去,为什么还不回家?由此可知父母的辛苦与伟大。我们都知道供佛或供养三宝的功德很大!但别忘了,我们每个人家里都有两尊,也就是我们的父母亲大人。世间人每年都会庆祝母亲节与父亲节,而我们学佛人更应该孝顺父母,因为父母辛苦地生下我们以及养育我们,我们今天才能够长大、成家立业、安身立命,乃至修学佛法及悟道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潜移默化,以身作则,父母的说话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教育也有着很大的影响。2.与孩子相处:夸奖比打击重要。语言是带情绪的,能给人以温暖,也能给人带来伤害。言语上的伤害比外在伤害严重,外在伤痕是看得见的,言语上的伤害却是无形的。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曾在书中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有不少父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班上的小王子又帅又可爱,但学习迟缓,父母因工作关系,能教小王子功课的妈妈没时间,有时间的爸爸则采放任式教育,属文化不利家庭。这一年半来,在家写的生字词总是糊成一团,但只要学校写,一定快又清楚;每天,几乎每节下课,小朋友们和我都要轮番上阵代替家长指导他订正半数以上的回家作业,甚至到中午12点过后。我想这样也不是办法,便和小王子妈妈讨论此事,建议小王子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么来看看今日的中国佛教,我们常常看到许多的怪象,比方说曾经在媒体上非常有名的一则新闻:湖南某女士为了自己要出家,不理会老父、老母以及未成年儿子的哀求,还有自己未完成的责任,坚持要到佛寺里出家,把存款全部交给寺里,为寺里的建设工作日中一食,每天劳动十多个小时,最后弄到身体损坏,后来勉强让家里带回去;但是回家后,上对父母、下对孩子都是表现出不屑一顾。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着父亲的病,上网看了《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其内容如下:《佛说父母恩难报经》CBETA电子版版本记录:1.1完成日期:2002/11/04发行单位: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底本:大正新修大正藏经Vol.16,No.684No.684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餔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一是今生对自己的父母在孝道上并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也就是说别人怎么对父母,他也大概就是那个标准,并没有超出很多,这个是这一世的缘起,已经开始酝酿后来子媳不肖的果报了。第二,就是他与子媳两人过去生有过节,一定要等到今生儿子娶了这个媳妇,三个人以这种情形会合之后,这整个因缘才会充分具足而呈现相应的果报。把原因分析清楚之后,我们才能找出对治的办法。应该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很多佛教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到,佛陀有许多地方教诫们要孝养父母。像《增壹阿含经》卷十一有一段这样子记载:【世尊告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报恩。云何为二?所谓父、母也。若复,比丘!有人以父着左肩上,以母着右肩上,至千万岁,衣被、饭食、床蓐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于屎溺,犹不能得报恩。比丘当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随时将护,不失时节,得见日月。以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小到大,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没有被父母认可过,小到日常喜好,大到恋爱工作,每每兴高采烈忍不住和他们分享,二老的反应和言语却像铺天的冰水瞬间浇下,没反应过来就被秒冻,泪水都来不及流下。比吃了一记闷棍难受多了,内心的委屈,根本没有表达的机会和通道,做梦都别想!有时候也纳闷,我怎么就当了他们的女儿?父母之间也有许多不同的意见,有时候他俩像小孩子一样吵嘴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问题:有一种生灵,小的时候四条腿走路,长大了两条腿走路,年老了三条腿走路,这是什么生灵呢?是啊,这种生灵就是人类啊!回想您还幼小的时候,身肢尚且柔软无力,只能由父母长时间的抱在怀里,用他们的臂腕做成我们的摇篮,看着我们在这小小的摇篮中安心的熟睡,而父母的臂腕此时早已麻木,然而父母眼角只有看着我们熟睡的甜蜜与满足,何曾有一丝一毫因劳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于丹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说,儿女有钱了很容易做到给父母买车、买房,但是最难做到的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们说过,孝敬父母什么最难,是色难,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最难。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物质上给父母的享用,这是低层面的孝;而高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天界或净土来的菩萨,绝大目的是要来护持及利益众生的(有部分是为了报恩,度过去世与祂有缘的父母眷属),他们绝不是为贪图物质的享受而来,因为在人间大富豪的生活,比起天界的生活,连比都无法比,要享受留在天界即可,不用那么麻烦来人间受生。所以要感召天界或净土的菩萨,父母一定得具足善根,并且可以诚心跟观音菩萨发如是愿:「希望观音菩萨能赐给我一位福慧具足的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究竟释迦世尊所教导我们孝顺父母,它的真实义理是什么?一般人都知道:一个人之所以为人,他最起码作人的人格,就是要包括了孝顺、礼敬、供养父母,否则连作人的资格都没有了,这一点不论是古今中外,不论是学佛与否,都不会改变,因为这是世间的常法。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佛说到父母的恩德深重,重到众生无论怎么样的回报,都没有办法回报他们的恩德,所以佛应当要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