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三种的世间福田当中,最首要的是报恩田,也就是要孝养父母、敬事师长。这是因为父母以及师长不辞辛劳地养育我们、教育我们、教养我们,长养我们的色身以及智慧。在往生极乐世界所要修学的三福净业当中,首先就是强调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此外,佛陀在其他的诸经当中,也是不断地强调奉事父母、师长的重要。譬如,世尊为我们开示《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优婆塞戒经》等等。另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6〈五戒品第22〉中说: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持法之人,供给远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须;言则柔软多有惭愧……。佛陀在经典中说如果有人有很多财物,应该要先供养父母,然后再供养师长、和上、年高德劭的长者、已实证的修行人,还有供给远行或远来之人以及生病的人,并且言语要柔软,而且常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叫做孝养父母呢?我想这个大家都知道,在很多世间法里面都教我们孝养父母。那我们在修学佛法有几点应该要注意,就是说当我们来修学佛法来修行的时候,我们发起了大心,我们想要为多付出、多做的时候,我们不要忘掉我们要先孝养父母,也就是说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不可以对父母克扣。譬如说有些人非常热衷于宗教,所以他对于宗教的付出很大,可是他对自己的父母很小气,认为我为了要护 三摩地

2018-07-22

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 三摩地

2018-07-22

云何名为缘不具足?所谓父母起爱染心,中阴现前求受生处。然此父母赤白和合,或前或后而不俱时,复于身中各有诸患。若如是者,则不入胎。其母胎藏,或患风黄血气闭塞,或胎闭塞,或肉增结,或有碱病,或麦腹病,或蚁腰病,或如驼口,或车辕曲木,或如车轴,或车毂口,或如树叶,或曲绕旋转状如藤笋,或胎藏内犹如麦芒,或精血多泄不暂停住,或滞下流水,或胎藏路涩,或上尖下尖 三摩地

2018-07-22

父母念子愁恼便欲,不能自解;因以火烧取其骨,著银瓶中;至月十五日,便施百味饮食持著其前,举声悲哭宛转卧地。天子在上见其所为,自念:我不现化,意终不解。即下作小儿,年岁,在道边放牛;牛卒死卧地,小儿便行取草著死牛口,举以杖打牛,呼言:起食!父母大小见小儿所为,便共笑之,前问言:卿谁家子?何痴乃尔?牛今已死,举草著口,宁有食期?而反笑言:我牛今虽死,头 三摩地

2018-07-22

各位菩萨!您生养几个孩子呢?您是否会觉得教养小孩很不容易呢?以佛法的观点,子女和父母之间有些什么关联呢?佛应该如何把佛法用在教育孩子身上?弘法多年以来,常听到同修们请问如何教养子女的问题。有许多同修,因为孩子不乖、不学好,导致他们无法好好学佛;有的则是孩子在外面闯祸了,不停地要父母为他们善后;有的则是和父母产生嫌隙,关系恶劣,不相往来等等,如是家庭 三摩地

2018-07-22

在这个过程,无形之中已经滋长了慈悲心、孝顺心,因为这些虫儿,可能是我累劫的父母师长呢!每天早上浇花时,就会注意花草枝叶吃光了没?是不是该让虫儿搬家了?关心它们食物是否缺乏?就像关心父母或儿女有没有正常用餐一样。杀生与吃素一般人视「杀生」为当然,以「当然」故不觉杀生为「恶」末学某日与友人等,顺路到深坑的素食店用餐。就在进入老街前的桥上,看到有人在桥上 三摩地

2018-07-22

再看看李女士的痴情,讲一句比较不重听的话,这样的深情虽然动人,但却是无济於事的,其实我们的眷属,因为这一世跟我们有缘所以成为眷属,可是因为第八意识无始以来每每被被第七意识拖去轮回,因此我们的眷属其实是无量无边的,不是只限在这一世的,因为隔阴之迷的关系,每一世全新的意识都贪求这一世的自己是真正的自己,以为这一世的眷属是自己的眷属,然而事实上,实相并非 三摩地

2018-07-22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告诫比丘们说:「对于自己的父母,虽只作一点小小的供养,就可以得到无量福报;而如果对父母稍作不孝顺的事,就会得到无量罪过。」比丘们问佛陀说:「罪和福的果报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佛说:「我记得在过去久远世以前,波罗奈国有位长者的儿子,名字叫作慈童女,父亲很早就过世了,家里的钱财又已用尽,只好靠劳力卖柴维生,每天赚到两钱,全部供奉年老的母 三摩地

2018-07-22

每一个年轻人自从有了孩子以后,就开始逐渐认同自己是父母这个身份。记得女儿刚出生时,只是觉得家里多了一个孩子,但还没有在心底和这个孩子建立起很深的链接,虽然心中知道这是我的女儿,但于此角色还很陌生,似乎真的只是从外面抱回一个孩子,心底还没有那种很深的认定感。经常看着躺在摇篮里的女儿问自己:这是我的女儿吗?一边问一边笑呵呵的看着她红扑扑的脸蛋。过了大约 三摩地

2018-07-22

接着佛开示:对父母所作稍微不善,便获得如是大苦报,如果对父母稍作供养,便获得不可计量的福德。由佛的开示可知:孝养父母所获得的福德真的不可计量,如果菩萨能够孝养父母,可以作为菩萨在佛菩提道的福德资粮,乃至未来可以很迅速地成就佛道,这就是对父母稍作供养,便获得不可计量的福德。同样的道理,如果不孝顺父母、不供养父母乃至忤逆父母,所获得的罪报不可思议,乃至 三摩地

2018-07-22

很少提及的家事,被慢慢聊起来,说到家乡,说到父母……竟是久违的亲近。三那以后,家里空前热闹起来。母亲说,这样才好,人活在世上,总要相互亲近的。母亲来后的第三个月,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人敲门,是住在对面的女人,端着一盆洗干净的大樱桃。女人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送给大娘尝尝。我诧异不已,当初搬过来时,因为装修走线的问题,我们和她家闹了点儿矛盾。 三摩地

2018-07-22

从佛的开示可知,孝养父母福德真的很大,以此福德未来可以成为有福报的人。譬如天帝、转轮圣王等类,乃至可以成为佛菩提道的福德资粮,未来能够很迅速地成就自己的佛道。所以说身为子女孝养父母乃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身为佛所应为的事,菩萨不应该推卸这个责任。如果菩萨推卸这个责任,表示他是不孝之人,也不配当菩萨;如果菩萨不孝养父母,不供养父母,乃至杀害父母,将受极 三摩地

2018-07-22

那晚她感慨,在医院里阅人无数,发现,那些孝顺父母的都境遇都不错,事业发达,反之那些混得差的,都是不孝父母的。她在医院这个特殊的地方,看得很清。她随便给我举了一些例子,先从她自己的亲人中说:我的侄子是个孝顺人,他总说,父母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确实也在行动中表现出来。他得到了好报,他一个平民子弟,到加拿大留学,先是到一个小城市,后来考到了多伦多大学 三摩地

2018-07-22

当一个未成年,尚无法独立的孩子做错事情,走错路时;孩子往往是无辜的,作为父母应该深刻地检讨,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对象,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很多时候,父母亲的过失错误,最后由孩子来承担,实在是让人痛心和遗憾。《善生经》中佛陀告诉为人父母父母复以五事敬视其子。云何为五?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 三摩地

2018-07-22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暇疵,是为最吉祥。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忍耐与顺从,得见众沙门,适时论信仰,是为最吉祥。自制净生活,领悟八正道,实证涅盘法,是为最吉祥。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依此行持者,无 三摩地

2018-07-22

曾看到过一些写给父母的文章,都很感人。于是就想照猫画虎的也写几个字,权当廉价的生日礼物给老娘。虽然写得酸不拉唧,但考虑一下还是发在论坛上现丑,只想自不量力的给各位师兄提个醒儿:再过两周是父亲节,或许可以做点什么。以前,我很不屑说什么感激的话给父母,。偶尔说了一次,发现他们的反应是让我很震动。我想有时侯,可能还是需要表达一下比较好。其实早在老爸过生日 三摩地

2018-07-22

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即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 三摩地

2018-07-22

相反地,佛教把贪欲跟瞋恚、愚痴并列为障碍众生修行的三毒;像《法句譬喻经》中,就记载了一则故事,说:有一个有钱的长者,看到自己熟识亲友的儿子,因为父母早逝,不知生活理财,把父母留下的财物都花光了,只能每天行乞求生。长者可怜他,就把女儿许配给他作妻子,还给了他屋宅、车马、奴婢及无数的资财,让他成立门户。可是这个年轻人懒惰成习,生活毫无计划,不知量入为出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