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次为瞋结,谓于欲色界中之违逆境上所起之瞋心,亦已断除;此谓于违心之境虽犹于心中起微瞋,而不复现行——永不复生瞋之口行身行;当知更不转生恨、怨、恼等后续心行,是名断瞋。三为身我见,谓于色界天身(包括禅定中所发起之色界身)及色界之觉知心(包括定境中之定心),已能确认其虚妄,由是断除色界我见,不复妄计色界身心为常不坏我,是名断色界身见。四者戒禁 | admin 2020-06-08 |
|
| 诸佛菩萨在实证如来藏、转依真如、通达真如以后,次第来断除这个分段生死的烦恼障的现行以及随眠,同时把这个所知障的部分也完全断除;最后这些分段生死以及变易生死都断除了以后,最后成佛能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这个也在显示如来藏本身,最后成佛的时候能够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功德,由成佛而显示出来。第三个信有能,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你要信受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那么一切 | admin 2020-06-08 |
|
| 不仅如此,菩萨行者还以这样的恶业因缘的现行当作缘起,努力的改往修来,以此因缘当成未来世行菩萨道时度众生的逆增上缘。菩萨就是以这样的智慧方便善巧,来转变这些逆增上缘,成为自己未来世弘法度众佛事的缘起。因为在菩萨道五十二位的修行过程当中,自己还没有达到二地满心以前,都会因为烦恼习气没有断除,乃至因为自己不小心犯过失,因此会毁犯许多小小戒;这对于还在因地 | admin 2020-06-08 |
|
| 至于漏尽通的证得,除了禅定的功夫之外,那必须要现观觉知心我、思量心我,也就是意识、意根的虚妄;现观之后,还必须要断除想让觉知心我、思量心我永存的这样的执着;确实断除之后,确实有能力、有自信于舍寿时灭除自我,就是能够不让来世的觉知心我、思量心我又再现行,这样才是真实证得漏尽通。所以,漏尽通只有佛门中已断我见及断我执思惑现行的小乘四果阿罗汉,以及大乘初 | admin 2020-06-08 |
|
| 再一次强调:要断欲界爱,它的基础是要以断我见,跟五阴的空相空观为先决条件;用这样子的智慧来历缘对境,一次又一次的去观行五欲法的生、住、异、灭之相,去观行五蕴法的无常、苦、空、非身、无我,远离一切的现行;到最后,甚至只是一个妄念的产生,都如同被矛刺了一下的疼痛。这就是声闻道的修学方式,用这个方法来断除对于欲界爱的执着,而心不动摇。各位可以想想看,被一 | admin 2020-06-08 |
|
| 业障则是因为往世迷理、迷事而造作了恶业,业种会障碍菩萨行道,也会障碍初学菩萨修学佛法;这都是因为往世所造恶业种子的现行,而使得新学菩萨学佛时处处产生了障碍,这就是业障。性障是指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这五法会障碍学人证得四禅八定,或是障碍学人修证解脱道,所以称为五盖。这五盖原则上不与所知障相应,因为所知障是属于迷理无明,而性障五盖属于迷事 | admin 2020-06-08 |
|
| 业障则是因为往世迷理、迷事而造作了恶业,业种会障碍菩萨行道,也会障碍初学菩萨修学佛法;这都是因为往世所造恶业种子的现行,而使得新学菩萨学佛时处处产生了障碍,这就是业障。--------《正觉电子报第022期般若信箱》问三业障通常指的乃是因为过去、现在的种种业行熏习势力与果报现行,而对于修学佛法的增上产生了障碍,名之为业障。但业障未必是恶业,有时善、无记业亦成 | admin 2020-06-08 |
|
| 业障则是因为往世迷理迷事,而造作了恶业,业种会障碍菩萨行道,也会障碍初机菩萨修学佛法,这都是因为往世所造恶业种子的现行,而使得新学菩萨初始学佛的时候,处处产生障碍,这就是业障。而性障则是指五盖,也就是贪欲、瞋恚、睡眠、掉悔和疑等,这五个法会障碍学人证得四禅八定,或者障碍学人修证解脱道,所以称为五盖。这五盖原则上不与所知障相应,因为所知障是属于迷理无 | admin 2020-06-08 |
|
| 这个业的势力若没有现行时就叫作业,现行了就叫作业力。若想要离开恶业力,就从这里下手;身口意行修正了以后,心性的习惯被改变了,业就开始转变。由此道理,说业可以是定业,也可以是不定业,而不定业能变成定业,定业也能转变成不定业。……。所以证悟之后得要转依如来藏的自性清净湼槃,使觉知心转依于如来藏的真如体性来安住,然后来转变意识和意根以往的惯性 | admin 2020-06-08 |
|
| [9]阿赖耶的体性修断了,就是分段生死现行的执藏性断了,断了之后就不再有阿赖耶性了,只剩下异熟生、异熟灭的体性,就叫作异熟性,所以这时的第八识改名叫作异熟识或第九识,但其实还是原来那个第八识心体,并没有多出了一个识。只是内容种子有所改变了,为了方便区别他跟阿赖耶识的阶段有所不同,借以显示修证阶段的差别,所以有时方便将他叫作第九识、异熟识。[9]一千年来, | admin 2020-06-08 |
|
| 一切已经造作的过去的业,要等待受报的五阴身,还要等待时节因缘,果报才能现行。比方说,橘子是由橘子树而出生的,一开始是酸的,后来变成甜的橘子,从酸味渐渐地转变成甜味;人们为了要得到橘子,所以要去种下橘子树的种子;橘子树从种子到发芽、生根、长茎、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阶段的每一个部分本来都没有酸味;时节到了,果实成熟了,酸味才开始发出来;这样子的酸味 | admin 2020-06-08 |
|
| 现在这一段经文是讲五力,五力发起了以后会产生一个现象,就是不喜欢分别世间法的利害关系,不喜欢在世间法上贪着,这就是五力开始现行了。若是往世不曾熏习过三乘菩提的人,就说他们还没有五根,当然更没有五力。菩萨有了五力,所以他对世间法不乐于分别和执着,可是他却有另外一个执着:乐求佛十力。这二种心态看来似乎是互相颠倒的。对世间法善能分别的力量出现了,对于远离 | admin 2020-06-08 |
|
| 现在这一段经文是讲五力,五力发起了以后会产生一个现象,就是不喜欢分别世间法的利害关系,不喜欢在世间法上贪着,这就是五力开始现行了。若是往世不曾熏习过三乘菩提的人,就说他们还没有五根,当然更没有五力。菩萨有了五力,所以他对世间法不乐于分别和执着,可是他却有另外一个执着:乐求佛十力。这二种心态看来似乎是互相颠倒的。对世间法善能分别的力量出现了,对于远离 | admin 2020-06-08 |
|
| 四地满心的无我观,名为如水中月,五地的无我观名为变化所成,六地的无我观名为似有非有,七地的无我观就是断尽我执、及我执的大部份习气,证得念念入灭尽定,我执永不现行,我执的习气种子也很少现行。八地的入地心菩萨,由佛传授「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而证得如幻三昧、成就了深妙的《大乘无我观》,从此以后进入于相于土都能自在的境界,此后对于解脱道,永远都是处在无功 | admin 2020-06-08 |
|
| 这个被生出来的见闻觉知的心,就是在摄取六尘的现象中现行的意识心,一般人没有深入去观察时,总以为祂是真实有的法,可是它并不真实,犹如阳焰幌动一样。能够作如是现观,十行位菩萨的阳焰观成就,便满足十行位的无我观,这时才能真正的生起圣性,从这个时候开始,就不会再有私心与贪心了,就正式进入初回向位修行,累积更大的福德资粮,以及实行菩萨的正道,藉此利乐众生、救 | admin 2020-06-08 |
|
| 自心如来自无始劫以来,恒离一切六根所处境界,恒离一切世间六尘境界,故自无始劫来,恒不了知世间六尘境界,故自无始劫来恒不分别六尘中之一切法,故其自体从无始劫来恒无生灭流注,如是安住而随缘应运、流注自体所含藏之八识心王种子,以令八识心王之种子现行于三界中。故名诸佛庄严圆满报身为解脱色,解脱色方是真正之佛身,三界中无有任一大力众生能起灭之,假饶十方诸佛威 | admin 2020-06-08 |
|
| 三乘无学出三界者,其实无三界可出;出三界解脱果者,只是断尽四住地烦恼,舍报后烦恼不现行,故不出生中阴身;或于第一次中阴身坏时断尽有爱住地烦恼,不再有第二次中阴身现行,不于三界中受生,余如来藏空性无形无色、无见闻觉知,不出现于三界中尔,并非三界外另有境界可以安住;如是方便说为出三界。《平实书笺》 | admin 2020-06-08 |
|
| 到了佛地时,为什么说这个第八识叫做常乐我净?因为烦恼障中的分段生死的烦恼现行,已经在很久以前就断尽了,早已具足二乘圣人的有余及无余涅槃;而烦恼障的有漏习气种子随眠如今也断尽了,如来藏中的种子也永远都不再变异了;所知障的无明随眠也都全部断尽,也永远不可能再受熏增进了。既然内含的种子已经永远不再变异了,所以祂叫做真常——真正的常,已经超越中道 | admin 2020-06-08 |
|
| 阿赖耶的体性修断了,就是分段生死现行的烦恼的执藏性断了,断了之后就不再有阿赖耶性了,只剩下异熟生、异熟灭的体性,就叫做异熟性,所以这时的第八识心改名叫做异熟识。就因为祂有这个异熟性,所以使得解脱果的修证,到了阿罗汉位的菩萨们,都可以发愿再来受生,不会在舍报时进入无余依涅槃,因为他的第八识仍有异熟性存在的缘故。到了这个阶段,第八识就改名叫做第九识,可 | admin 2020-06-08 |
|
| 《心经密意》生灭门讲的是修行成佛的过程:你应该要怎么样修行,把一念无明的烦恼障的习气种子全部断尽——现行断尽以后还要断尽习气的种子,就永远不会有起烦恼的现行。然后又把无始无明的随眠全部断尽;无始无明不是种子,它只有随眠与现行;无始无明的随眠全部断尽了,就不会再有上烦恼的现行,这样就是心真如,就是佛地的第八识了,又方便称为第十识真如、无垢识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