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果你不觉得在忍,那你就成功了) 《瑜伽师地论》卷53中说:「若依未至定证得初果,尔时一切能往恶趣恶戒种子皆悉永害,此即名为圣所爱戒。」(CBETA,T30,no.1579,p.590,c3-5) 至于有的人会问那悟后为什么会退转,还有退转者他到底之前算不算有证悟?这问题有趣!就像两人相爱到结婚,在婚礼中发了永远不分离的誓愿,但为什么结婚多年后有的人还会离婚?就等于是退转 admin

2023-10-11

  」当年玄奘大师西行天竺求法,就是在那烂陀寺从戒贤法师学《瑜伽师地论》等唯识正法。如今平实导师领导正觉同修会弘扬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及玄奘大师的《成唯识论》之如来藏妙法,将那烂陀寺的意象重新建立、标举于今时斯地,岂不正好可以接榫古今、缅怀往圣、启迪时贤,让学人大众都能孺慕景仰、流连亲近吗? 从大殿中央到玄文中心的连在线,大殿阶前有一泓明池,章 admin

2022-07-06

  ”[1]玄奘大师在此从戒贤法师学习多年,也从这里请回了根本论《瑜伽师地论》和诸多大乘经典,作为在中土弘扬唯识大乘佛法的依据。抚今感昔,在这里重建具有那烂陀寺意象的标的建筑,实在深具意义,既能摄受现在及未来的正法佛弟子,亦能令彼追慕缅怀,由景仰起而效尤往圣前贤弘法护法、为法忘躯的菩萨心行。 导师又说:“三楼打算当作亲教师的休息室,以后亲教 admin

2022-07-06

  “瑜伽”意译即“相应”,真正的“无上瑜伽”乃大乘瑜伽,是与万法根源之唯识妙义相应故,如《解深密经》、《楞伽经》、弥勒菩萨的根本论《瑜伽师地论》等所阐扬的,须亲证“第八识阿赖耶识为法界根本”,乃至具足圆满实证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种子,即是成就佛地的一切种智。然喇嘛教盗用佛教名相,窃以男女双修的性瑜伽当 admin

2022-06-23

  以此一分行止作为菩萨心志的标竿! 圣玄奘大师亦深知此理,所以为我们从西天取回根本论《瑜伽师地论》,弘扬菩萨藏;又造《成唯识论》,扫平了中国一切于大乘佛法上的阴霾,奠定了后来禅宗一花开五叶的基础。当时圣玄奘大师到那烂陀寺之前曾遭遇水匪,命悬旦夕之时发下宏愿:上生兜率陀天,听闻弥勒菩萨演说《瑜伽师地论》,成就圣位菩萨的无生法忍,还来人间。[18]所幸后 admin

2022-06-23

   [13]《瑜伽师地论》卷45〈菩提分品第17之2〉:“云何菩萨妙陀罗尼?当知如是妙陀罗尼略有四种:一者法陀罗尼,二者义陀罗尼,三者呪陀罗尼,四者能得菩萨忍陀罗尼。”《大正藏》册30,页542,下16-18。 [14]《四分律》卷27,《大正藏》册22,页754,中2-6。 [15]《四分律》卷27,《大正藏》册22,页754,中6-9。 [16]平实导师,《法华经讲义》 admin

2022-06-23

  譬如在《瑜伽师地论》卷39中的开示:【又诸菩萨终不侵夺父母妻子、奴婢仆使、亲戚眷属所有财物持用布施;亦不逼恼父母妻子、奴婢仆使、亲戚眷属。】如果布施给外面的众生,而却不愿意照顾身边的眷属,或者克扣给眷属的钱财,拿来布施供养三宝,这些都容易使眷属对于佛法或三宝产生怨恨、厌恶心,这是非常不好的行为,属于假名布施,而非真实布施,我们一定要避免这样的错误行为 admin

2021-05-14

  玄奘菩萨一生鲜明的护法事迹都彰显在对“佛所说大乘法”的坚定信仰上,当木叉毱多毁谤大乘根本论《瑜伽师地论》时,当师子光以般若攻击唯识时,玄奘菩萨都予以迎头痛击;更在曲女城法会(无遮法义辩论大会)上宣演“大乘唯识是如来所说的正义”,十八天中以势如破竹、摧枯拉朽之势破尽谤大乘诸恶见,且不断从各个面向反覆阐述正理,令“大乘是佛说&rd admin

2021-02-02

  瑜伽师地论》卷9:“五无间业者:一、害母,二、害父,三、害阿罗汉,四、破僧,五、于如来所恶心出血。”《大正藏》册30,页318,中19-20。]。破法者破于甚深空义的般若波罗蜜多第一义殊胜法尚且如此,何况毁谤唯识了义无上究竟之法?如来说这些破法之人会作诽谤而毁訾:“这个法不是如来所说的,不是正确的法、不是正确的戒律、不是如来大师所教导的,我们 admin

2021-01-02

】在根本论《瑜伽师地论》卷53,弥勒菩萨也说:又复依止静虑律仪1,入谛现观得不还果,尔时一切恶戒种子皆悉永害。若依未至定2证得初果,尔时一切能往恶趣恶戒种子皆悉永害。此即名为圣所爱戒。3注1“依止静虑律仪”,谓证得具足圆满的初禅而不退失,于诸威仪中皆依止初禅等持位的功德而住,非指定境。注2“依未至定”,是依止未到地定的等持位定力而住, admin

2020-08-04

  ”《瑜伽师地论》卷73,《大正藏》册30,页703,中2-3。注10三昧乐意生身是由意根作意,而由如来藏所变现的物质身,亦名意所成身。广义而言,意所成身包括一切有情的色身(狭义而言,是指果报身)、中阴身、三地的三昧乐意生身、八地的如实觉知诸法相意生身、九地的种类生无作行意生身均为意生身所摄。至于诸佛自受用身、他受用身(包括庄严报身佛、应身佛、化身佛),由 admin

2020-07-27

  注14《瑜伽师地论》卷1,《大正藏》册30,页282,上16-17。注15“四种入胎者,有不正知入母胎,住、出亦尔,是第一入胎;有正知入母胎,不正知住,不正知出,是第二入胎;有正知入母胎,亦正知住,不正知出,是第三入胎;有正知入母胎,住、出亦尔,是第四入胎。”《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171,《大正藏》册27,页863,上11-15。注16《成唯识论》卷2,《大正藏》册3 admin

2020-07-27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亦曾多所破斥。若有人因定修得神通,未曾证解阿赖耶者,此非真悟,便不知其神通力系由阿赖耶识所生,乃以意识揣摩,认为虚空中有一胜性(能量能力)能生诸法,便将想象中之虚空胜性能量,虚妄建立,以其为真如。不知虚空中实无胜性能量,子虚乌有,此是胜论外道见,《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及楞伽诸经中,已曾多方破斥。佛子之修得神通者,有部份人 admin

2020-07-23

  因此圣弥勒菩萨在佛入灭之后,于人间示现时,他只会传授两种法:第一个就是宣讲方等唯识等种智妙义,所以有《瑜伽师地论》授与无着菩萨在人间流传;也就是说,因为弥勒菩萨他不是只传授二乘声闻法道就会示现入灭,而是会具足宣说成佛之道应有的一切内涵。所以《瑜伽师地论》里面所讲的内容,就会让后来从无着菩萨受学的世亲菩萨等人,乃至于玄奘大师、乃至于其徒的窥基大师,以 admin

2020-07-06

  ”由此证实菩萨修学道种智,乃是以蕴处界法唯阿赖耶识所变现,作为现观之标的;所依据者乃是世尊于第三转法轮所宣说之方广唯识经典,例如《楞伽经》、《解深密经》等;而菩萨以其所学所证而申论万法唯识,以教导后学菩萨者,亦有弥勒菩萨之根本论《瑜伽师地论》,无著菩萨之《摄大乘论、显扬圣教论》,世亲菩萨之《摄大乘论释、唯识三十颂》,玄奘菩萨之《成唯识论》,窥 admin

2020-07-02

  那么再往上去,一地胜过一地;想想看,对于诸佛来讲,变出化身去度无量众生,是稀松平常的事;所以十度波罗蜜中的每一地,各有不同现观的境界,然而这一些现观的实证有多少人知道?很少!古时无著菩萨听闻弥勒菩萨所说,记述在《瑜伽师地论》里面,玄奘菩萨也写在《成唯识论》里面,可是到末法时代都已经失传了,已经没有人知道了,连这一些现观的名称也都没听过,更不要说去解 admin

2020-06-20

自序宣讲菩萨戒的经典,有《梵网经、地持经、菩萨璎珞本业经、优婆塞戒经》以及《瑜伽师地论》,此书所宣讲之经典是其中一部经典,全名为《菩萨优婆塞戒经》。此经专为在家菩萨宣示菩萨戒的精神,详细的说明:在家菩萨修学佛法以布施为第一要务。佛陀如是开示之目的.实因佛菩提道之修证,必须先修集见道、修道、入地、成佛所必须具备之福德;若福德不具足者,即无可能进入大乘 admin

2020-06-11

又《瑜伽师地论》中说,不论声闻或大乘的见道,只需依未至地定即可于悟后相应其功德23;论中复说,欲证初果乃至明心,都必须有相应的定力作为所依,即是未到地定24;欲证阿罗汉果时必须有初禅作所依,亦不需有第四禅25。以是缘故,说三乘见道必须有未到地定作所依,欲证阿罗汉果者必须有初禅以上定力作所依,是故论说:“复次,唯依诸静虑及初静虑近分未至定,能入圣谛现 admin

2020-06-09

  故《瑜伽师地论》云:「复次,虚空云何﹖谓唯诸色,非有所显,是名虚空。所以者何﹖若处若行都无所得,是处方有虚空想转;是故当知此唯假有,非实物有。」意谓:虚空乃因色有,自身无物无法可显。若于处所、身行等,都无有障碍物质可得,方于彼处生起虚空想之觉受;是故当知:虚空是假有,非实法有。《大宝积经》亦云:「......言菩提者空之异名......是故如来如其空性觉一切法 admin

2020-06-08

  如《瑜伽师地论》中说:异熟障者:谓若生处,圣道依彼不生不长;于是生处,异熟果生。或有生处,圣道依彼虽得生长;而于其中异熟果生,聋騃愚钝,盲瞽瘖哑,以手代言,无有力能解了善说恶说法义。是名异熟障。(《瑜伽师地论》卷29)这意思是说,如果有一个有情,他出生的地方是佛法圣道不曾出现过,或虽曾出现过但无法弘传,不能长时存在,那这个有情之所以会出生到这个地方,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