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又譬如,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曾开示,如果菩萨看见盗贼为了钱财将要杀死很多人,或者有人欲加害声闻、缘觉、菩萨等等,菩萨就会思惟:“我如果断了这些极恶众生的生命,自己将来堕入地狱;如果我不断这些极恶众生的生命,他们就会堕入无间地狱。如果是这样,我宁愿将这些极恶众生杀了,自己入地狱受苦,也不愿这些极恶的众生入无间地狱受苦。”菩萨思惟之后,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瑜伽师地论》卷一云:「又将终时,作恶业者,识〔指第八识〕于所依〔指色身〕,从上分舍,即从上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造善业者,识于所依,从下分舍,即从下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当知后识,唯心处舍,从此冷触,遍满所依。」(CBETA,T30,no.1579,p.282,a7-12),已明白告诉我们:除造大恶业及生天者除外,一般而言,第八识是渐渐舍身的,非一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要怎么入胎呢?不在这里公开讲,也已经在《瑜伽师地论》中讲解过了,所以现在不讲。这就是说,因为你诃责女身的缘故,就不会起颠倒想而爱慕未来世的父亲,来世就不会成为女身。因为众生入胎时总是起颠倒想,除非是过去世有悟了,或者是在解脱道上曾经断了我见以上的人,否则入胎时都是颠倒想入胎的,所以即将投生为女人时,见了未来世的父母交合,就喜欢父亲,就幻想自己为女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抉择造业有八种情况,当在现世受报。即(一)如果由增上顾恋意乐,顾恋身体、财物等,为此而造作不善之法;(二)或由增上不顾恋意乐,不顾恋身体、财物等而作诸善法;(三)或对有情众生,增上损恼;(四)或对有情众生,增上慈悲;(五)或对三宝对境,增上憎害;(六)或对三宝增上净信,胜解意乐;(七)或对父母诸尊重等有恩的对境,由增上品,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这样的说法很容易令人以为三摩地和奢摩他、止是一样的;然而,三摩地和奢摩他是有所差异的,这个差异在哪里呢?圣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说:【三摩地者,谓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一境性。】(《瑜伽师地论》卷11)可见三摩地的修证,必须意识心于所缘境界中具备审正观察的观,以及心一境性的止;也就是说,意识心于所缘境界中,透过止与观的方法才有三摩地的证入。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详情可以看以前写得这篇:【元宵大礼】佛陀教导在家菩萨的理财之道那现在我们求财的职业当然又更多种了,总之行行出状元,关键是自己有没有努力以及福德!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39〈9施品〉中也教导我们要:「少用功力,多集财宝施诸众生。」(CBETA,T30,no.1579,p.508,a14-15)那葛格我在讲堂认识几位很会赚钱的大富长者菩萨,他们都是在自己本业中赚钱的!有自己开公司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中阴身时为了顺利投胎,难道说需要仔细多天观察一对夫妇的确未采取避孕措施,然后再进行投胎吗?我们的回答是:避孕虽然是现代才有的新名词,但是在远古往劫以前,也必然出现过这种情形;譬如在《瑜伽师地论》中就记载著,在二千多年以前,就有人懂得将谷类放置在妇女的子宫中来采取避孕的措施,所以表示避孕不是现代才出现的。然而就中阴身而言,其实他是没有能力去一一观察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瑜伽师地论》当中弥勒菩萨也开示:在中修行的人,有三种人会有苦恼不安稳。第一种,就是出家了、也能受持所有的禁戒,舍弃世俗中所有的贪爱,但是他执着于戒行清净,受用于戒行清净的境界,很喜欢安于其中以为满足,不能转进增上修学定与慧;第二种人,是他能够增上转进修学慧学,但是他只是闻法,他不去深入的思惟与修观;第三种人,是他虽然能够深入的去思惟以及修证,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灭九百年后,中印度阿瑜遮国,有无著菩萨入日光定夜升兜率天,参与内院法堂闻法,于弥勒处,受《瑜伽师地论》。昼为大众宣讲,中有不信是弥勒说者,无著为释众疑,乃请弥勒降到人间,为众说法。即于瑜遮那讲堂,普施法雨。凡所说法,皆约为颂,无著依颂解释,乃成弥勒五论。其立义,罄无不尽。1、《瑜伽师地论》理无不穷,事无不尽,文无不释,义无不诠,疑无不遣,执无不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瑜伽师地论说,有十种情况,可宣说出家人破戒、邪见、邪命等事大家都知道不要说僧过,特别是不能说出家人犯戒过失,因为某些情况下说出来,可能会导致世俗之人以为佛教僧团都不清净,从而对佛教失去信心。但是有些出家人所犯破戒,邪见,邪命,等恶行,如果不说出来,反而会对佛教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只有说出来,正本清源,才能洗清他们邪行带来的不利影响。总之,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当中在告诉我们,佛法它不是如是因必得如是果这样的「」思想,因为的说法,正是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6当中,所破斥的十六种外道论当中的「宿作因论」这样的外道思想。佛陀跟诸大菩萨在经论当中常开示,告诉我们说因跟果之间还有「诸缘」的生起,会使果报有所转变。这中间的因缘关系,牵动非常的复杂,也会使因地的造作,不必然会产生因地造作时所应得果报;而对于中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据《大唐西域记》说,无著菩萨上升兜率天,从弥勒菩萨受学《瑜伽师地论》。无著菩萨所作的《摄大乘论》、《大乘阿毘达磨集论》、《显扬圣教论》,是最先将佛陀“唯识”教义主旨加以组织化的论著。因此圣弥勒菩萨、无著菩萨同被尊为法相唯识宗的创始人,而与世亲菩萨并称为“唯识三大论师”。因听闻华严经十地品而受到启发、回小向大的世亲菩萨:无著大师的 | admin 2018-07-22 |
![]() |
虽然说这个从弥勒菩萨所受学的五论,还有所造的《阿毘达磨对法论》,还有《显扬圣教论》,是因为佛灭后,无着菩萨从弥勒菩萨所受学的;但是弥勒菩萨所开演的这些法,弥勒菩萨所宣说的《瑜伽师地论》,完全是依止着佛三乘菩提所说的法,所开演出来的。也就是说,其实法相唯识宗如果真的要说源头的话,其实佛在四阿含里面,其实就已经具足的说明了唯识的真意,只是隐覆密意,没有 | admin 2018-07-22 |
![]() |
而十一论呢,指的是哪十一论呢?十一论指的就是《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论》,还有《摄大乘论》、《十地经论》、《分别瑜伽论》、《辨中边论》、《二十唯识论》、《观所缘缘论》、《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还有这个《集量论》。是因为有这样的六经十一论,所以依此为宗旨来弘扬法相唯识宗,所以它所弘扬的宗旨函盖了三乘一切佛法,函盖三乘一切佛法里面所说 | admin 2018-07-22 |
![]() |
十一论者,《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论、摄大乘论、十地经论、分别瑜伽论、辨中边论、二十唯识论、观所缘缘论、阿毘达磨杂集论、集量论》。佛灭度于人间后,无着菩萨从弥勒菩萨受学五论,后造阿毘达磨﹙对法﹚论及显扬圣教论,弘传此宗。传其弟世亲菩萨后,世亲复造《百法论、摄大乘论、往生论、唯识三十颂、二十颂》等。复过二百年许,护法、难陀等十大论师各释唯识 | admin 2018-07-22 |
![]() |
玄奘十一岁时即开始诵读“鸠摩罗什菩萨”所译传之《维摩诘所说经》与《妙法莲华经》,经由诵读大乘之启蒙,及学习《毗昙经》、《摄大乘论》等经论,乃深入思惟,而兴起西行求法之志,终入戒贤门下习《瑜伽师地论》而有后来归国编造的《成唯识论》之著述。由此可见“鸠摩罗什菩萨”传承“如来藏法”影响后世之深且远也。因此在这里,我们将借著叙 | admin 2018-07-22 |
![]() |
问:若一个人生前所造恶业需受畜生报时,那该中阴身形是否从人形变为畜牲形,而见未来畜牲父母?还有,请问蟑螂的中阴身也是蟑螂的形象吗?答:弥勒菩萨于《瑜伽师地论》中说:……识已住故,然于境界起戏论爱,随所当生,即彼形类中有(中阴)而生。又中有眼,犹如天眼,无有障碍;唯至生处,所趣无碍,如得神通,亦唯至生处。……又此中有七日死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么有情世间的苦,菩萨怎么说呢?我们来看一下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所说:若诸有情十资身具之所摄养,无所匮乏,身康无病,年未衰老,名为有乐有情世间。与此相违,当知有苦有情世间。世间众生少分有乐,多分有苦。(《瑜伽师地论》卷17)这一段论文弥勒菩萨说:倘若有情他能够得到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装饰、玩乐等等的摄受滋养而没有缺乏,身体健康没有病痛,而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当中特别提醒说,除了报恩田、功德田以及贫穷田等三种田之外,应该要知道其他的都叫作鄙恶田,甚至有的还是毒田。像是破坏佛教的那些天魔外道所传的邪法,在那些道场当中来布施,不但不会增长广大的福德智慧,甚至还造下了破佛的恶业,会下堕三途恶道去受苦。所以我们在布施的时候,一定要先观察分辨布施的标的,是不是属于这三种福田,而来作出正确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1有这样的开示:又将终时,作恶业者,识于所依,从上分舍,即从上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造善业者,识于所依,从下分舍,即从下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当知后识唯心处舍,从此冷触遍满所依。意思是说,除了造大恶业及生无色界天者除外,一般来说,第八识是渐渐舍身的,非一时顿舍,随其舍身之处冷触便起;也就是说,亡者在息脉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