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天下有这个道理吗?有这样子的佛吗?十方诸佛没有一位是因为亏负众生而成佛的啊!所以讲堂一贯的教导,就是必须先将自己在家庭、在社会、在国家中该扮演的角色扮演好,该尽的义务先把它作好,再来谈如何地修行,如何地为佛法作事;这其实就是依循着世尊所教授的,了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之后,才有可能成就三乘菩提的基础。在菩萨戒中也有许多的戒条,是规定菩萨不得不去摄受众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5)第5目偷盗的恶报----张善思居士著 (原标题:小偷小盗无伤大雅?会遭此恶报!) 三摩地

2018-07-23

由此可知,我们看到他人修福时,都要随喜赞叹,这么简单又随时随地可修的福德,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喔!——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 (原标题:这四个字能说明你会不会修福)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 (原标题:大福从心生)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 (原标题:不计较不比较,法财随之而来)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原标题:学佛不能假惺惺) admin

2018-07-23

(《大正藏》册25,页140,上23-下14)-----正觉电子报第98期《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3)第二章第一节为何要修布施?》张善思居士 (原标题:布施的利益) 三摩地

2018-07-23

在行菩萨道中累积福德最关键的方法就是布施、持戒,和十善、修定等生天之论;此三论是度众生的基础,并且也是让我们生生世世都能不堕恶道而能顺利地行菩萨道。因此佛陀度众生时往往先为众生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有了此基础之后才进一步说明实际修行的内涵法要,而我们依教奉行的话,也会因此有福德庄严而能让我们在道业增上。《优婆塞戒经》卷2〈二庄严品〉第12云:【所谓 三摩地

2018-07-23

对一个不信因果报应,不乐修学持戒、布施之人,连未来世的人道、天道都保不住的人,哪有能力修证三乘菩提、得解脱而证实相呢?因此世尊在四阿含中,对初机学佛者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待其信心不退时,才会授与二乘菩提或大乘菩提;这些因果业报的道理必须先传授,令众生信入不疑以后,才传授二乘见道之法;已得二乘见道而断我见者,才会传授大乘见道之法,此乃诸佛常法,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希望让学员在两年半的课程当中,详细了解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并加以实行而满足见道所需福德因缘,继而不求生天而得以亲证解脱道的断我见功德,更复培植大乘见道应有的福德资粮,早日明心证真,更能进修眼见佛性,进入初地,往成佛之道而增上。所以观行所证的功德成就,乃是需要以忆佛念之净念相继的定力为工具,使得自己在观行方面能更加深入,因为专注于忆佛之念,故不 三摩地

2018-07-23

的确!对于生活很苦的人来说,你跟他说要看破、放下,对他来说只是风凉话!因为这根本帮助不了他什么,他现在就是需要一块面包,需要钱,才能去缴房贷,小孩的奶粉钱、尿布钱才缴得出来,才能有生活费继续生活下去!因此要解决众生的烦恼,还是要先给他们次法,次法不只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更基本的次法是让众生能够生存在这世间,要先能找到稳定的工作,能够安居乐业,接 三摩地

2018-07-23

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乃修习解脱道及佛菩提道之基础。若不信次法修习所得的因果,即是心地不净者,所修解脱道、佛菩提道都将不能成功。2.次法的修习,可以修除性障、成就福德,是佛菩提实证前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3.发愿不舍人间一切有情,愿尽未来际与人间众生结缘而救度之。舍此无由成佛,摄受众生即是摄受佛土故。4.人间具足一切法种故,不同阶段的现观因缘皆具足故,方能 三摩地

2018-07-23

次法的修习:1、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乃修习解脱道及佛菩提道之基础。若不信次法修习所得的因果,即是心地不净者,所修解脱道、佛菩提道都将不能成功。2、次法的修习,可以修除性障、成就福德,是佛菩提实证前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3、发愿不舍人间一切有情,愿尽未来际与人间众生结缘而救度之。舍此无由成佛,摄受众生即是摄受佛土故。4、人间具足一切法种故,不同阶段的现观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您对徒众们没有好好教导他们修学次法──也就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没有好好去教导他们从这上面去修除性障,那么您的徒弟们将不可能成就道业,而您将来也将因此而无法成佛;因为您成佛的机缘尚未存在,他们的道业成就机缘也将因此而不存在,所以您一定要同样教导他们修学次法。当您自己努力修学次法时,也要教导随学大众一样努力地修学次法,这样您成佛才会快 三摩地

2018-07-22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9)》<第四目学佛人不吃五辛的原因>张善思居士(原标题:学佛人不吃五辛的原因)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说,儒学只是人本主义的入世之学,所以它顶多是人天善法,人天善法是不是佛法呢?人天善法,仅止于佛法里面的人乘之法,也就是佛所说的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是修学佛法的前方便。所以信受儒家的思想,而去行人间的善法,这个是对于修学佛法有很大帮助的一个前方便,但是儒家的思想并不是佛法。所以现在有一些法师,甚至于教人家要读规、读三字经,乃至于以儒家的思想, 三摩地

2018-07-22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9)》<第三目植物是无情生,吃植物没有杀生>张善思居士(原标题:吃肉杀生,吃植物杀生吗?)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佛陀在为众生开示的时候,都会依著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这个人能够信受了、心地柔软了,就会开始为他开示出离的法要,就是:欲为大患、不净、染污,是最上的烦恼,是妨碍著三界的出离,所以要离开欲界爱的烦恼。佛就这样依著这一个众生修学的心性发展,而次第来为他说。那什么是欲呢?欲,就是我们的眼睛在面对色尘的时候,这时候产生了眼识,耳根在触声尘的时候,产生 三摩地

2018-07-22

而世尊于四悉檀中也处处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世间善法,但是世尊无论是说世论善法或解脱法、大乘法,都是以有一能出生万法之本体为前提而说,这个出生万法的本体是迥异于六识心的,是不堕三界六尘万法的,祂是万法出生的根源,叫作第八识如来藏,也叫作阿赖耶识、异熟识或无垢识……等名。有关于了义与相似佛法之差异,此处限于篇幅,无法详述,请参阅平实导师 三摩地

2018-07-22

(《大正藏》册1,页61,中8-17)——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原标题:是谁约你去轮回,共度生死海?)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4   5   …   6   7   下一页»   共126条/7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