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所谓的菩提就是觉悟,觉悟佛所说的一切有情的真心如来藏——也就是第八识。这个如来藏一切有情皆有之,祂借着种种缘出生了有情的五阴世间,以及共业有情共同变现山河大地的器世间让有情受用。如果没有真心如来藏,就不会有众生的五阴世间及器世间存在,更不用说让众生受用了,所以说,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一切众生不能少了祂,少了祂一切都无所能为。因此如果有人否 | admin 2020-06-08 |
|
未至八地之无学菩萨(如已断尽一念无明之回小向大而未明心之三贤位菩萨四果人)固已证空,非必定须得证「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而后破空执;以空执非如俱生我法二执之有随眠,它是定性声闻无学时时现行的心态,不是随眠,不是种子。所以非定性声闻之阿罗汉,不须别证破空执三昧(如果您认为有这种三昧的话)就可以回心向大乘法,入菩萨位,非必见大乘道—明心见性— | admin 2020-06-08 |
|
小乘声闻的修法,是由四圣谛入手,借着声闻禅而证知五蕴之空幻不实,也就是声闻人的开悟。这就是声闻初果人断见所断烦恼,再经由八正道的方法于历缘对境中断除五下分结、五上分结等修所断烦恼,即是断尽一念无明。--------《正法眼藏‐护法集》禅宗的所谓开悟,是说在参究的过程当中,不离定力而一念相应,生起了智慧。这个智慧能断三缚结、五下分结、乃至五上分结,而与定力相 | admin 2020-06-08 |
|
大部分的众生都像经典上所说的不得遇佛、不闻正法的八难之处。八难就是:地狱、畜生、饿鬼、长寿天、边地、盲聋瘖哑、世智辩聪以及佛前佛后。这其中像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的有情,他们是报障深重,众苦逼恼,不能够修清净梵行,所以也难学佛闻法;想要度化他们,当然也很难。长寿天是指色界及无色界诸天的有情,虽然寿命长久,却喜好住于色界或无色界的寂静境界中,甚至以之 | admin 2020-06-08 |
|
了知众生根性,是比较困难的智慧。我以前就是不先观察众生的根性与因缘,就一心想要把了义而且究竟的妙法传给别人,所以在禅三时统统有奖,也发生了总共三次退转的事件,而且都反咬我一大口,特别是这一次,比以前两次更严重,那真是惨痛的经验。所以我后来就开始观察众生的根性,特别是在禅三小参时,借着你们小参时的专精一心而体会各人的根性与因缘。众生的根性是千差万别的 | admin 2020-06-08 |
|
《佛教之危机》诸位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种子种了下去以后,它就会自动生芽?为什么它就会自动成长?就会自动开花结果?为什么果实自动会熟?这些都是因为共业有情众生的真心中,同有这个种子——功能差别,这个种子,会感应而生出了无情生的植物,也会感应而使得无情生有这一些运作,所以它就会变成那样。如果那一些植物与果实,不按照这一个规则运作,世界就没有办法 | admin 2020-06-08 |
|
「事密」虽然不是真正的佛法,只是古时印度晚期佛教中的「初期密宗」的事行法门,本来就不是真正的佛法,只是一些护法神所传的对治世俗烦恼的事行法;但是,我们借着「事密」法召请鬼神来到法会中,然后转入三时系念的法会过程中,由证悟实相的菩萨,对召请来的一切鬼神,以及与会的大众们,开示解脱道的正理,使他们断三缚结;或者详细开示般若实相,也有可能使其中少数的护法 | admin 2020-06-08 |
|
如果因为儒家用「理」,我们就要把「理」取消掉---说「理」不能代表真知佛性的话,那佛教的了义经典大部份都要改了:耍再创造另一个字来代表真如佛住了,所以不能说「理」不是指真如佛性,因为经典里面处处都用「理」表示真如佛性,请佛子明白辨正。--------《心经密意》第一章第三节另外一个部份就是无始无明,无始无明和一念无明有什么不同?一念无明的现行,会使得众生轮回 | admin 2020-06-08 |
|
妄念起是一念无明的作用,但是妄念不是一念无明,是烦恼妄想,从四种住地烦恼而生「起烦恼」。妄念不起也不是无始无明,只是粗浅的定境而已。《正法眼藏‐护法集》一念无明是阿赖耶识从无始劫以来累积留存下来之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四种烦恼的总称。这四种烦恼能生一切起烦恼,所以没有断尽一念无明的人,时时会产生妄想妄念。这妄想妄念就是起烦恼,明心 | admin 2020-06-08 |
|
妄想有二种,前面所说的是打坐时心里面出现了语言文字打妄想。可是《楞伽经》中所讲的妄想,是指邪知邪见所产生的不正确思维与推理,叫做虚妄想,经中简称为妄想,与此处打坐中出现的语言妄想不同。经中所说的这种妄想,就不是由一念无明的烦恼而产生的,而是由于对法界实相不如实了知——也就是因为无始无明的所知障而产生的不如理作意的思维——对法界真 | admin 2020-06-08 |
|
念头(没有语言文字的妄念)为什么会出现?其实是由意根的攀缘执着而出现的;意根——末那识——无始以来就具有的遍计所执性,祂从无始以来就不断地在执取一切法;这个不断在执取的,就是你自己。我们且先不说这个不断在执取的你,先来说一说大家所知道的自我——意识;大家都没有真的认识意识,老以为意识就是自己;所以往往以这个能知能觉的见 | admin 2020-06-08 |
|
那,什么叫做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想要证得解脱果的话,应该要作什么呢?要断我见啊!断我见是第一步。我见断了以后,修所断的烦恼也要把它断掉,就是把我执断掉。所以我见的断除和我执的断除,都完成了,那就是解脱果的所作已办。在三乘共通的解脱道上的修行,对于我见有没有断除,一定要去详实的观察;对于我执有没有断除,也要去详实的观察。你必须去观察:五阴虚妄,十八界 | admin 2020-06-08 |
|
--------《甘露法雨》初果人已经灭尽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的三缚结。接下来要修除欲界爱时,首先就要淡薄欲界的淫爱、瞋恚以及无明,这样子就证得二果斯陀含,下一世会出生在欲界天;再下一世则会回到人间而取证四果阿罗汉,就在人间取证涅槃。也就是说,初果人在断了三缚结之后,仍然要用心于观行微细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法,继续观行微细的五阴仍然是无常、苦、空 | admin 2020-06-08 |
|
--------《甘露法雨》将欲界爱完全的断除了,心不再染着于欲界,心解脱于欲界,就成为三果阿那含了,意思是不来(欲界了)。因为三果阿那含人,已经断尽了对欲界的执着,所以下一生不会再受生于欲界。在断除欲界爱的过程当中,心不动摇,常住一境胜解作意,所以定力也会逐渐的增上。随着欲界爱的淡薄与断除,欲界定还有近行定(也就是初禅前的未到地定),这一些定力都会逐渐的 | admin 2020-06-08 |
|
世间的甘露有二种:第一种是人间的甘露,第二种是欲界天的甘露。人间的甘露,主要是以食物和草药炼制而成;这种炼制的甘露,通常是可吃的食物,加上一些羊乳、牛乳,再加上一些磨成粉末的草药来炼制而成。欲界天的甘露,是欲界天人的日常食物,没什么稀奇之处;好比人间的牛奶炼制成生酥、熟酥,再炼制成醍醐一样。如果说醍醐是人间之至味,那么甘露就是欲界天人饮食中最好的食 | admin 2020-06-08 |
|
众生造了十不善业,重者如谤佛、谤正法、谤胜义僧等,果报成熟时,当生于地狱,阿赖耶识即化现出地狱身及生出地狱六尘的境界,让地狱身的五阴受苦;若造其余恶业之众生亦如是,皆由各自之阿赖耶识出生饿鬼身、傍生身等。阿赖耶识能变现各种异熟果报之色身及生出各种境界,让众生之五阴受苦乐,而透过卵、胎、湿、化四种情况来展现。所以受苦者,即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 admin 2020-06-08 |
|
这是因为菩萨的种性尊贵,菩萨志愿效法过去诸佛,努力的精进成就佛道;这样三大无量数劫的自利利他,行普贤行利益众生,因此最后能够成就最究竟的佛道,未来成就佛道的时候,也同样具足了这十号。但是还在因地当中的菩萨,就是这样少分少分的修证佛陀的功德,而这是二乘独觉及阿罗汉所不能了知的。而且,菩萨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在七住位明心的时候,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心;七住 | admin 2020-06-08 |
|
金刚般若并不是在讲世俗谛二乘菩提,而是在讲世俗谛背后的这个万法的根源-十方三世一切三界法界的真实相。是由五阴等世俗法背后的这一个实相,来函盖表面上存在的世俗谛,实证这个法义的智慧就叫作般若。因为它不是世间智,那就只好依照梵音把它翻译过来,就叫作般若。--------平实导师《金刚经宗通(第一辑)》般若谓证得如来藏、能亲领受其体性,因而生起世间及出世间之第一 | admin 2020-06-08 |
|
咒又叫陀罗尼,陀罗尼叫做总持,总持就是要让你修学诸法而不漏失——念不忘失,所以持咒时要了知它的意思。持咒不是教你修习定心的。每一首咒都是一个总持——但护法神的感应咒语除外——一个咒里面,每一句拆成两字一组或者一个字一组,或者三个字一组不等;每一组就是一个法门,一个法门就是代表一部经。所以你把咒文整个诵出来以后写下来,其 | admin 2020-06-08 |
|
信力的成就,是要从你过去无量世以来,对三宝的护持、对佛法所熏习培养起来的那些善根福德,才能够让你具足信力。《大乘无我观》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