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第一义与方寸合。于时落发涉海舍舟而徒。振锡观方。邂逅至池阳。睹九子山焉。心甚乐之。乃迳造其峰得谷中之地。面阳而宽平。其土黑壤其泉滑甘。岩栖涧汲趣尔度日。藏尝为毒螫端坐无念。俄有美妇人作礼馈药云。小儿无知愿出泉以补过。言讫不见。视坐左右间潗[涾-水+(孱-尸)]然。时谓为九子山神为涌泉资用也。其山天宝中李白游此。号为九华焉。俗传山神妇女也。其峰多冒云雾罕 三摩地

2018-07-19

接禅者隐空干靖讨论第一义谛。或游庆云寺。复居余抗宜丰寺。寺邻生丹山。门对佳境冏然独往。暴风偃山正智不动。巨浪沃日浮囊不飘。于是着法性论以究真谛。此一之了语也。每禅诵之隙辄赋诗歌事思入无间兴含飞动。潘阮之遗韵江谢之阙文。必能缀之。无愧古人。循循善诱门弟子受教若良田之纳膏雨焉。一迹不入族姓之门。与天台道士潘志清襄阳朱放南阳张继安定皇甫曾范阳张南史吴郡陆 三摩地

2018-07-19

在天竺时常闻西明寺宣律师秉持第一。愿往依止焉。敕允之。宣持禁竖牢扪虱以绵纸裹投于地。三藏曰。扑有情于地之声也。凡诸密行或制或遮良可知矣。至代宗大历二年敕此寺三纲。如闻彼寺有大德道宣律师。传授得释迦佛牙及肉舍利。宜即诣右银台门进来。朕要观礼。至十一年十月敕每年内中出香一合。送西明寺故道宣律师堂。为国焚之祷祝。至懿宗咸通十年。左右街僧令霄玄畅等上表乞追 三摩地

2018-07-19

时圆悟诏住云居,师往省觐,至山次日,即请为第一座。时会中多龙象,以圆悟久虚座元,俟师之来,颇有不平之心。及冬至,秉拂昭觉元禅师出众问云:“眉间挂剑时如何?”师曰:“血溅梵天。”圆悟于座下,以手约云:“住!住!问得极好,答得更奇。”元乃归众,丛林由是改观。圆悟归蜀,师于云居山后古云门旧址,创庵以居,学者云集。久之入闽,结茅于长乐洋屿,从之得 三摩地

2018-07-19

妙喜归云居,圆悟遂以第一座处之。】(《痴绝道冲禅师语录》卷一)此是虎丘一脉后人,传到南宋理宗皇帝淳佑十一年(公元1215年)时,开始对大慧捏造事实加以诬蔑的第一个事件,捏造后随即加载痴绝禅师的语录中大力广为流传。然此中有种种不符史实之处,据《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载云:【虏人犯顺,欲名僧十数北去;师为所挟,会天竺密三藏,日与论义,密尤敬服;寻得自便,趋吴 三摩地

2018-07-19

始用文字广第一义谛。嗣其学者号法性宗。元魏高齐间有释慧文。默而识之。授南岳思大师。由是有三观之学。洎智者大师蔚然兴于天台。而其道益大。以教言之则然乃龙树之裔孙也。智者之五世孙也。左溪朗公之法子也。家本儒墨。我独有迈俗之志。童丱邈焉异于常伦。年二十余受经于左溪。与之言大骇。异日谓然曰。汝何梦乎。然曰。畴昔夜梦披僧服掖二轮游大河之中。左溪曰。嘻汝当以止 三摩地

2018-07-19

第一义理去筌蹄。于最后乘说无分别。加以天文焕发睿思昭回真如契心已阐微于释氏。般若制序谅缵文于太宗。慈云溥润于大根。湛露垂滋于贝叶。良秀等。材惟末学性异生知。谬寄讨论伏增殒越。上承严旨徒侧管以窥天。虔奉本师惧升堂而鼓瑟。所修撰疏一部。谨附王希迁随表奉进。伏乞圣慈许令同修疏沙门谈筵于当寺赞演及流布中外所冀落落真言示丹青于新学。明明像教流粉泽于将来。帝 三摩地

2018-07-19

宋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篇第一之三(正传十四人附见三人)唐京师总持寺智通传释智通。姓赵氏。本陕州安邑人也。隋大业中出家受具。后隶名总持寺。律行精明经论该博。自幼挺秀。即有游方之志。因往洛京翻经馆。学梵书并语。晓然明解。属贞观中有北天竺僧。赍到千臂千眼经梵本。太宗敕搜天下僧中学解者。充翻经馆缀文笔受证义等。通应其选与梵僧对。译成二卷。天皇永徽四年复于本 三摩地

2018-07-19

宋高僧传卷第二译经篇第一之二(正传十五人附见八人)唐洛京圣善寺善无畏传(达摩掬多)释善无畏。本中印度人也。释迦如来季父甘露饭王之后。梵名戍婆揭罗僧诃。华言净师子。义翻为善无畏。一云输波迦罗。此名无畏。亦义翻也。其先自中天竺。因国难分王乌荼。父曰佛手王以畏生有神姿宿赍德艺故历试焉。十岁统戎。十三嗣位。得军民之情。昆弟嫉能称兵构乱。阋墙斯甚。薄伐临戎。流矢 三摩地

2018-07-19

臣僧赞宁等谨上译经篇第一(变梵成华。通凡入圣。法轮斯转。诸佛所师)义解篇第二(寻文见义。得意忘言。三慧克全。二依当转)习禅篇第三(修至无念。善恶都亡。亡其所亡。常住安乐)明律篇第四(严而少恩。正而急护。婴守三业。同彼金汤)护法篇第五(家有良吏。守藏何虞。法有名师。外御其侮)感通篇第六(逆于常理。感而遂通。化于世间。观之难测)遗身篇第七(难舍易捐。施中第一。以秽 三摩地

2018-07-19

所谓内空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性空无所有空第一义空空空大空。菩萨摩诃萨云何观于内空。是菩萨摩诃萨观内法空。是内法空谓无父母怨亲中人众生寿命常乐我净如来法僧所有财物。是内法中虽有佛性。而是佛性非内非外。所以者何。佛性常住无变易故。是名菩萨摩诃萨观于内空。外空者。亦复如是无有内法。内外空者亦复如是。善男子。唯有如来法僧佛性不在二空。何以故。如是四 admin

2018-07-19

汝今莫入诸法甚深第一义谛。应以世谛而解说之。文殊师利言。世尊。于此东方过二十恒河沙等世界。有佛世界名曰不动。其佛住处纵广正等足满一万二千由旬。其地七宝无有土石。平正柔软无诸沟坑。其诸树木四宝所成。金银琉璃及以颇梨。花果茂盛无时不有。若有众生闻其花香身心安乐。譬如比丘入第三禅。周匝复有三千大河。其水微妙八味具足。若有众生在中浴者。所得喜乐譬如比丘入第 admin

2018-07-19

第一义谛信善方便。是名为信。如是信者。若诸沙门若婆罗门若天魔梵。一切众生所不能坏。因是信故得圣人性。修行布施若多若少。悉得近于大般涅槃不堕生死。戒闻智慧亦复如是。是名为信。虽有是信而亦不见。是为菩萨修大涅槃成就初事云何直心。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作质直心。一切众生若遇因缘则生谄曲。菩萨不尔。何以故。善解诸法悉因缘故。菩萨摩诃萨虽见众生诸恶过咎终不说之 admin

2018-07-19

常受微妙第一安乐。能解如来深秘密义。受乐不欣逢苦不戚。诸天世人恭敬赞叹。明见生死及非生死。善能了知法界法性。身有常乐我净之法。是则名为大涅槃乐善男子。定相者名空三昧。慧相者名无愿三昧。舍相者名无相三昧。善男子若有菩萨摩诃萨善知定时慧时舍时及知非时。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菩提道。师子吼言。世尊。云何菩萨知时非时。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因于受乐生大憍慢。或因说法 admin

2018-07-19

何况出世第一义谛。善男子。或有佛性一阐提有善根人无。或有佛性善根人有一阐提无。或有佛性二人俱有。或有佛性二人俱无。善男子。我诸弟子若解如是四句义者。不应难言一阐提人定有佛性定无佛性。若言众生悉有佛性。是名如来随自意语。如来如是。随自意语。众生云何一向作解。善男子。如恒河中有七众生。一者常没。二者暂出还没。三者出已则住。四者出已遍观四方。五者遍观已行 admin

2018-07-19

随众生心之缘:这个理随缘又分为二个部分来说,第一部分是说实相心、如来藏,祂会随众生之缘而运作。这是说,如来藏这个实相心,祂永远会随顺众生心行的因缘来运作,这也就是《维摩诘经》所说“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的意思啦!那么众生在世间,由意识与意根在运作,总是会有所欲,也会有所厌恶;然而如来藏这个实相心,祂都能随顺众生意识、意根的心想而运作,从 三摩地

2018-07-19

但这时的离念灵知心正在领受腿痛时,第八识如来藏却仍然是无分别、不领受六尘中的痛觉,而且仍然依照祂自己的功德性继续运作不断,使离念灵知心可以继续领受痛觉,而且在其他方面仍然继续随缘而运作不断,所以祂可以随缘而任运,不被六尘中的苦乐觉受影响,这就是祂的第一个随缘:随于众生心想之缘而运作,祂没有任何的意见而不停止祂自己的功德性,随众生心想而继续运行不断, 三摩地

2018-07-19

而「禅思」和「禅定」是绝然不同的两回事,「禅定」是专心致志地在捨离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境界地用心,当能捨离人世间的欲界爱染,就会得到初禅(第一静虑);捨离了初禅天的境界,就会得到第二禅,如是一直往上,但是最终修行人证得了四禅八定的最高境界──「非想非非想定」(仍有极微细意识),或是来到了「无想定」(仍执著色界天身),最终仍拘束于各该境界中, 三摩地

2018-07-19

第一门:眼见色而悟入。譬如:当年世尊在人天大众围绕的时候,他就用手捻起一枝花,这青莲花据说是梵天天主所供养的。世尊用两指拈起来只是微笑,没有讲话,人天大众悉皆惘然,弄不清楚世尊葫芦里面卖什么药,只有金色头陀——大迦叶尊者会意微笑。所以世尊讲:“吾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眼藏,教外别传,付嘱迦叶尊者。”这个是不说而说,见色明心 三摩地

2018-07-19

因为开悟明心是菩萨,是成佛之道的第一道关卡,一定是具有菩萨种性的菩萨,才能得法。也就是说,必须是具有无私无我地护持实相的心量,丝毫不以个人的利益着想,完全以的常住久安为考虑的菩萨种性心量,才是得法之人。因此,真正的利益众生,是帮助众生先具有菩萨种性,才是真正帮助众生开悟明心的「好意与善意」,绝非不观众生种性而随意告诉众生开悟明心的密意。试想:什么是 三摩地

2018-07-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