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恶口的根本罪是怎么样呢?云:【若变容色,恶口骂詈,是名根本。】(《优婆塞戒》卷6)恶口有两种:第一种是大声的骂或是声音不大,虽然讲出来的话都是和颜悦色,但是却是尖酸刻薄的。第二种恶口是变动容色的,他不跟你大声讲话,但是脸孔板起来,很愤怒的模样来说话,这个也叫作恶口;只要脸色变得很凶恶,不管他讲话大不大声,都叫作恶口。所以大声骂,当然是恶口;以尖 admin

2020-02-19

绮语的根本罪,云:若说欲事、非时之言,是名根本。(《优婆塞戒》卷6)绮语有两个部分:第一是说欲事,第二是说非时之言。什么叫作说欲事呢?绮语的恶业道,喇嘛们几乎没有一个人不犯,因为他们教导或受学双身法时,已就是绮语了,绝对逃不掉这个恶业道的。他们的法义所说的都是欲事,也就是说:如何去挑选明妃?如何说服某一个女人成为他的明妃而愿意跟他合修双身法? admin

2020-02-19

邪淫的根本罪,在《优婆塞戒》里面这么说:【若是妇女系属他人,起于他想,若以疑心作非梵行,是名根本。】(《优婆塞戒》卷六)这个意思是说:如果对方是个妇女,而且是已有归属的有夫之妇,已出嫁了。邪淫者在心中起于他想:心中很清楚那个妇女已是出嫁而有归属的。若以疑心是说:或者心中怀疑这个女人应该已结婚而有归属了,虽然没有确定而猜想应该已出嫁,就 admin

2020-02-19

接着我们要来谈一谈,什么是妄语的根本、方便、成已这三件事情?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妄语的根本罪?中如此说:【若于大众,舍离本相,若于三时、若二时中虚妄说之,是名根本。】(《优婆塞戒》卷六)也就是说,当我们如果于大众中,所说不如实,离开了事实的真相,而且在早上、中午、晚上这三时;所谓三时就是指早中晚这三时,或是说早上跟晚上这二时,虚妄地加以宣说, admin

2020-02-19

《优婆塞戒》卷6里面这么说:【善男子!是十业道,一一事中各有三事:一者根本、二者方便、三者成已。】(《优婆塞戒》卷6)佛在这个地方接着为我们解说十恶业道各有三件事,也就是说,根本、方便、成已这三种罪。每一件恶业、恶道的成就,各有这三个罪;如果不具足成就恶业道,就不具足恶业的果报。换句话说,十恶业道各有三个罪,如果是有智慧的人,知道了其中的差别,就 admin

2020-02-19

我们继续来看一下,什么是偷盗的根本、方便、成已这三事?偷盗的根本、方便、成已这三事应该如何的去说明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偷盗的根本罪,偷盗的根本罪在《优婆塞戒》卷六里面如此说:【是他财有,亦作他想,若自往取若遣人取,若以疑心移置异处,是名根本。】(《优婆塞戒》卷六)我们接着来看一下,这个窃盗罪的业与道:首先仍然是心中知道那个财物是别人所有的,这个就 admin

2020-02-19

典里面也常常在强调十善业的重要性,而十善业也是得人、天报以及成就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以及成就一切佛法的基础,犹如大地一般,因此其重要性可知。与十善业相对的就是十恶业,因此依据十善业与十恶业,也就有众生之六道轮回生死,同时也能够有山河大地器世间的成就。在这个单元里面,我们要来探讨这个与大家都有密切关系的议题。首先我们引用《优婆塞戒》卷6中的 admin

2020-02-19

在《弥勒菩萨所问论》卷三中开示:【菩萨有五种法,修行十善业道,能过一切世间。何等为五?一者愿,二者安隐,三者深心,四者善清净,五者方便。又诸菩萨得五种法故,修行无量十善业道。何等为五?一者无量世,二者无量善法,三者无量观,四者无量尽,五者无量回向。】这里面开示说,菩萨行十善业,是比一般人要殊胜的;这是因为菩萨发大愿,要利益一切众生,因此在行十善业 admin

2020-02-19

诸位菩萨已能够信受如来藏正法,因此对于这些道理就能够深信不疑,同时自己也能够配合正知见,在自己的五阴世间与生存的器世间中来逐渐观行与验证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以这五种法来描述与表显有情身心,可以很容易让大家了解有情的内涵及特性。譬如在《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一中的开示:【何因蕴唯有五?为显五种我事故,谓:身具我事,受用我事 admin

2020-02-19

典里面也常常在强调十善业的重要性,而十善业也是得人、天报以及成就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以及成就一切佛法的基础,犹如大地一般,因此其重要性可知。与十善业相对的就是十恶业,因此依据十善业与十恶业,也就有众生之六道轮回生死,同时也能够有山河大地器世间的成就。在这个单元里面,我们要来探讨这个与大家都有密切关系的议题。首先我们引用《优婆塞戒》卷6中的 admin

2020-02-19

首先我们来看《优婆塞戒》卷六中的开示:【若有风云为持大水、阿修罗宫、大地、大山、饿鬼、畜生、地狱、四天王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悉因众生十业道故。】在这里面世尊已为我们开示器世间之所以能够成就的道理。文中所开示的风云,用现代的名词来说,讲的就是动能。因为有动能的关系,星球之间才能维持平衡,不会合并毁坏或飘散开来,这种动能就叫作大风云,因此才能够 admin

2020-02-19

什么是邪淫呢?所谓邪淫是指说,对方不论他是男性或女性,凡是他已婚嫁而系属于他人的,我们在他身上行非梵行的话,就是犯了邪淫的根本罪;而邪淫的方便罪则是譬如说,我们派遣一个侍者去向某一个有家室的女人或男人相约,或者自己前去相见而交给对方信物,乃至以手去触摸对方,或者与对方讲悄悄话,这样就是邪淫的方便罪成就了;接着如果交欢之事已完成了,就是成已之罪已 admin

2020-02-19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是《贤愚》卷13中所记载的,有关于恶口得到的果报,以及因为忏悔而得到解脱的故事。《贤愚》卷13〈沙弥均提品第62〉中的故事是说:舍利弗尊者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的时候,他常常用天眼通观看这世间,有谁得度的因缘已成熟了,他就会前往度化。有一天,他看到一群商人带了一条狗,而这条狗趁着商人们在休息时,偷吃了商人们所带的肉食,于是它便被商人 admin

2020-02-19

“你怎么可以来谤我呢?”----所以她还自己振振有辞:“你怎么可以这样诽谤我呢?”所以不要说每辈子,就算是一辈子,这样是不是很难受呢?因此这一生就遇到这样的果报,闪都闪不掉,因为过去生所发的这个业报要怎么受,自己已把它规范好了。一般的情况下是说,你不发这种的没有意义的这种恶誓愿,这样的话,如来藏会根据各种的因缘最后处理;可是自己把 admin

2020-02-19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修行者如何能坦然面对死亡?”对于一般人来说,死亡大都是个忌讳去碰触的问题,当然目前这种情况已略有改变,像是安排安宁病房或生前告别式等,这些都表示已能够接受即将要面对死亡,所以提早作安排,因此能够较无牵挂地离开世间。但是除了对这些生前的事务、情感等等,作个圆满的了结以及处理死亡时候的痛苦之外,另外还有一个让许多 admin

2020-02-19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是《贤愚》卷13中所记载的,有关于恶口得到的果报,以及因为忏悔而得到解脱这样的故事。中的故事说:舍利弗尊者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的时候,他常常用天眼通观看这世间,有谁得度的因缘已成熟了,他就会前往度化。有一天,他看到一群商人带了一条狗,而这条狗趁着商人们在休息时,偷吃了商人们所带的肉食,于是它便被商人们打断了狗腿,并弃置在旷野之 admin

2020-02-19

地狱众生存在的事实,一直是某一位法师极力反对的,他私心中认为地狱的说法,是后来在大乘中才提出来的说法,只是圣人方便劝善的施设而已,不是真的有地狱存在。但是在四阿含中就已有地狱的说法存在了,而且说得很详细,并且是在最早结集的《长阿含》中所说,确实是佛陀的亲口宣说,不是后人杜撰的;而且在许多确定为佛说的阿含诸多典中都有说到,不是只有一部阿含的 admin

2020-02-19

正如佛在《大乘入楞伽》卷5的开示:【复次大慧!善不善者,所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藏识、意及意识,并五识身。】佛开示一心有八个识,那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意根、第八识如来藏。其中眼识能分别色尘的青黄赤白,耳识能分别声尘的声音,鼻识能分别香尘的香臭,舌识能分别味尘的酸甜苦辣等,身识能分别触尘的温凉冷热等,意识能够很详细地分别法 admin

2020-02-19

 目前的很多的学佛人,就是因为不知道真正的如来藏正法的道理,不知道说为什么佛与众生是非有差别、非无差别的,为什么佛教说众生平等?那众生平等的道理是在什么地方?很多人在解释佛教说众生平等的这个法的时候,常是在事相上面去作解释,说佛教是平等的,完全都在事相上面去作解释,而不是在真正的佛法上面去用心。所以我们套一句一般世间人所讲的所谓的平等,平等有 admin

2020-02-19

佛在典中常常说到,能受持八关戒斋,它不但可以为我们的未来世建立起大福德,即使是现在这一世也会得到不可思议的福报。我们来看看在《贤愚》中的记载,当时佛住在竹林精舍与众大弟子共住。在王舍城里面,有一位婆罗门生性贫穷,连最基本的粮食都多加匮乏,他很努力的工作想要改变现况,结果却是使自己灾祸越来越严重,连衣食都不继了,于是他就跑去问别人,在现在这样的世 admin

2020-02-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