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今将二〇二〇年起,至二〇二四年止,于正觉同修会会员大会上的致词结集成书,显示如是道理,并造此序表明意愿,欲使佛教界有智之士知所检择而远离部派佛教声闻凡夫僧之六识论邪见,回入八识论正法中,则令佛教正法得以复兴而期待未来渐渐西行,流入大陆佛教界中逐渐回归八识论正法,令中华佛教得以广大复兴,利益更多华夏学人,是所至祷。 佛子平实谨识公元二〇二四年夏月 admin

2024-05-25

  [11]前注举自诸经的内容,都是佛世时发生的现例,后来被结集在经典中;今天只要查询电子佛典,都可以查询得到。这些经证,对我们后末世的佛弟子来说,不应当作是世尊在说故事给我们听;当知欲界最高天主波旬的坏法、灭法之心,是从佛世以来就不曾间断的。因此,在此末法之季,佛弟子都须遵守释迦牟尼佛的教诫:不应得少为足,应常摄自心、住不放逸。我们有幸身在正法道场,有大 admin

2023-04-19

  当知,施食饿鬼一事若是这么重要,阿难尊者必在结集《阿含》时提出,不必待一千多年后,才由密教产出密续说明之。 (二)密续规范:施食者须是受过灌顶之密教上师 密续以“施食真言”召请诸佛菩萨加持,布施救济饿鬼有情众,这样的心地不好吗?请见不空所译的密教真意,《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轨仪经》: 佛告阿难:“若欲受持施食之法,须 admin

2022-06-23

  )欧美鲜有真实佛教信仰流布,原因之一在于西方人对东方的语言文字及文化风俗有所隔阂,难以了解汉译经典的内涵,无法掌握佛法真义,于是其学术界大多局限于巴利语系的南传佛教和少数梵语佛教文献,并且以考古、文字训诂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少有佛法修行上的闻熏与知见,所说亦往往落于主观臆测,导致恣意评断“大乘佛法是后人编造的”、“大乘法非佛所说” admin

2021-01-02

  甚且公然否定最原始结集之四大部阿含诸经中之圣教,妄判为六识论之解脱道经典,公然贬抑四阿含诸经中之八识论正教,令同于常见外道之六识论邪见;全违世尊依八识论而解说声闻解脱道之本意,亦令声闻解脱道同于断见、常见外道所说之解脱,则无余涅槃之境界即成为断灭空而无人能知、无人能证。如是住如来家,著如来衣,食如来食,藉其弘扬如来法之表相,极力推广相似像法而取代声 admin

2020-06-20

  那么,这部经是大乘佛法中很重要的一部经,当然一定也要说明它的缘起,所以结集这部经的时候,就有一些前提必须要记录下来,把前提记录下来就成为〈序品〉。〈序品〉第一,“第一”是表示说,它是这部经典区分成几个篇章里面的第一个部分。那么,因为篇章很多,所以也分卷,这个〈序品〉是卷一里面的一个部分。这部经典总共分成七卷,但我们不会显示卷次,只依品次来 admin

2020-06-20

  历史上的焦芽败种是哪些人?就是第一次五百结集的时候,那四十几位的阿罗汉,以及其余三果以下的圣者和凡夫们,那些人就是佛法中的焦芽败种,因为他们决定不回心。所以菩萨们听完了那一些不回心大乘,也未证得佛菩提果的阿罗汉与三果以下的声闻人诵出大乘经的时候,几乎要晕倒,当然要求他们修改经典内容,因为他们宣称自己结集出来的经典叫作《阿含经》啊!“阿含” admin

2020-06-20

  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能于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能于十斋日,每转一遍。现世令此居家,无诸横病,衣食丰溢。是故普广。当知地藏菩萨,有如是等,不可说,百千万亿,大 admin

2020-06-14

  马鸣菩萨及龙树菩萨如是造论为人说大乘、破有无见,于《摩诃摩耶经》卷下中,世尊已预为授记这样的发展,阿难尊者如是引述:【我于往昔曾闻世尊说,于当来法灭之后事云:佛涅槃后,摩诃迦叶共阿难结集法藏,事悉毕已,摩诃迦叶于狼迹山中入灭尽定。我亦当得果证,次第随后入般涅槃。当以正法付优婆掬多,善说法要如富楼那广说度人;又复劝化阿输迦王(阿育王),令于佛法得坚固 admin

2020-06-10

  看到同行比丘有这样的想法,促使摩诃迦叶尊者思惟著:有这种想法之比丘能导致恶法生起,应该趁恶法未兴起之前结集世尊言教为法藏,让世尊正法能够住世久远以利益有情众生;世尊亦教导弟子,于世尊涅槃以后应以世尊所说之法及戒为师。摩诃迦叶尊者为护持世尊正法,遂邀集声闻法中共五百位阿罗汉与凡夫,同聚于王舍城,以持律第一的优波离尊者为首而诵出毘尼藏(律藏),以多闻第 admin

2020-06-10

  以此缘故,在二乘菩提的阿含道中,在他们所结集的四阿含诸经中,把第六识与第八识都用一个识字来说,而将第七识意根单说为意字,或者说为根而不说为识;这是后来不回心声闻人集结的四阿含诸经中的惯例。[6]月称、安惠、宗喀巴、印顺......等人都不相信有意根的存在,但我们可以由十八界法,证实有第七识意根。意根这个法,在四阿含诸经中多说为「意」,有时亦有说「意根」二字 admin

2020-06-08

  佛陀本是为了因应世俗悉檀而制戒摄僧,但因为在佛灭度之后,经典结集与诠释的大权,都掌握在比丘的手里,因而出现了对比丘尼不公平的戒律内容。然而净秽存乎一心,而非外在的身相,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烦恼执着而不能成佛。”因此在大乘法中只论证量高低,不论在家、出家、男相、女相。譬如《大宝积经》中记载,无畏德女为了消除舍利弗尊者怀疑其 admin

2020-06-08

这样子总共十七首偈,结集成为ratanasutra,叫作《宝经》、《三宝经》或者《宝石经》。意思是说:依于三宝就可以度过一切的苦难,到达涅槃的彼岸。当时世尊连说了七天的法,每天说法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宝经》,世尊说法完之后,就叫阿难尊者手捧著水钵,围绕著毘舍离大城,一边念诵《宝经》,一边对四方撒出净水,七天过去了,一切的灾难就止息了。城中的人民也纷纷随著僧团, 三摩地

2020-04-12

阿罗汉如果是佛,那么请问佛示现涅槃之后,还需要集结经典吗?根本不需要经律论所谓三藏的结集。因为道理很简单,佛就是阿罗汉,阿罗汉又是佛;那阿罗汉既然是佛,佛所说的就是佛语,就是经典。那即使佛逝世了,这些阿罗汉每一个人说的,都是佛语啊!那何须还要五百阿罗汉来结集呢?那这一点完全在道理上,就完全已经证成了阿罗汉绝对不是佛,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好!第二点、我 admin

2020-03-21

那为什么大乘经典不需要结集史呢?因为大乘、二乘所修是不一样的。虽然大乘跟二乘所修学,都一样是法界的实相,可是因为大乘、二乘,修学的内容是有点差异的,所以小乘的经典,它需要有结集史,大乘不需要结集史。因为小乘的结集史,已经证明小乘的经典是正确的,证明确实要有第八识,表示法界中就是有八个识。那既然小乘经典已经证明有八个识,那大乘呢?大乘菩萨跟声闻人不一 admin

2020-02-20

但是在四阿含中就已经有地狱的说法存在了,而且说得很详细,并且是在最早结集的《长阿含经》中所说,确实是佛陀的亲口宣说,不是后人杜撰的;而且在许多确定为佛说的阿含诸多经典中都有说到,不是只有一部阿含的经典有说到地狱的存在。 地狱众生都是以识种为食而生存着,都不依靠物质色法而来保持其果报身、业报身。当地狱众生的恶业果报还没有偿尽的时候,共业众生的地狱 admin

2020-02-19

这个佛典故事记载在四大部阿含当中的《长阿含经》,这一部经结集在二乘圣凡所主导的第一次四大部阿含经典当中。也就是显示出大乘跟小乘在佛世是并弘,菩萨、声闻同时存在于佛世,也更显示出大乘菩萨具有摄众威德与大乘菩萨法道的胜妙,才会有大乘童女迦叶菩萨率领五百男众比丘游行弘化人间。 以下我们就这则故事内容,开始为大家说明。这一则故事是在述说:大乘菩萨童女迦 admin

2020-02-19

同样这一句佛语开示,菩萨与声闻、缘觉所领会和现观的,却是迥然不同,声闻、缘觉圣人都会将这句开示中的法字解释成世俗谛法,而菩萨则是将这个法字依照佛陀所开示的真实义来解释为胜义谛如来藏;而这个缘起法的甚深真实义理,世尊在《杂阿含经》中演说十因缘与十二因缘观的关联时,早已经隐覆密意而说,只是二乘圣人不能如实了知罢了;如同在大乘经典《维摩诘所说经》中的赞佛 admin

2020-02-18

假使意根同时也是意识,那么意根就不可能成为意识之所依根了,那又怎能说是意根呢?所以尊者大拘絺罗的说法不是正确的;我们宁可认为是结集经典的人记错了,不愿说是尊者大拘絺罗说法错了,但是已被大迦叶等声闻僧结集成这样了。由此可知,二乘圣人对大乘法的胜妙深义,仍然是不能理解的。在这一段经文中说的六根,其中的五根都是各自运行于自己的一尘境界中,都不涉触到其他四 admin

2020-02-18

以此缘故,在二乘菩提的阿含道中,在他们所结集的四阿含诸经中,把第六识与第八识都用一个识字来说,而将第七识意根单说为意字,或者说为根而不说为识;这是后来不回心声闻人集结的四阿含诸经中的惯例。[6]月称、安惠、宗喀巴、印顺......等人都不相信有意根的存在,但我们可以由十八界法,证实有第七识意根。意根这个法,在四阿含诸经中多说为「意」,有时亦有说「意根」二字 admin

2020-02-18

 «上一页   1   2   …   3   4   下一页»   共71条/4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