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上一次说到,除了一些基本的佛法知见,再加上蕴处界法的知见,要求悟般若之前,当然还应当去进一步摄取有关如来藏跟祂体性的正知正见,作为将来参究正确的方向上的参考,也作为将来破参之后自我验证见地上的整理。今天三乘菩提概说的内涵,要和大家来谈一谈一些禅法知见。首先说:每一个人不会少于八个识,也不可能多于八个识。这个部分是对于一般人间的正常状况而说,因为色界 三摩地

2018-07-23

今天三乘菩提概说的内涵,要接着跟大家来谈一谈说,假如否定了第七跟第八识,来阐述万法的缘起性空,以缘起性空解释中观,进一步以一切法空解说般若中道,那其本质本来就是双具无因、断见的外道法,不是真正的佛法。因为万法的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的最前端不见了,所以称为无因唯缘而生万法的无因论;而万法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最后都无法再生起,所以称为断见。龙树菩 三摩地

2018-07-23

佛性无形无相,然能以父母所生眼而亲见,非无定力者以破初参之智慧想像所能见;故禅非禅定,乃般若耳,唯一念相应耳。须摩提长者经:佛云︰……我尔时伸手按地,魔众眷属即便破散,我以所知所得所觉之法,当现证验,应得成道。尔时即集无量功德智慧,以一念相应慧得成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转,自得成就,亦复成就一切众生。菩萨藏经:尔时佛告舍利弗…&helli 三摩地

2018-07-23

前面已经说过,禅就是般若智慧,禅悟明心,明的是真心。见性则是亲眼看见这个生命体的根源——我们的真心的体性。可是有许多人还是不能够明白这一点,而产生了种种的误解,简略辩证如下。1、禅不同于禅定一般人常常错会,把禅当做是禅定,其实禅是智慧;从世尊在灵山拈花微笑,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禅,其实是智慧法门,不是禅定法门。禅定法门必须透 三摩地

2018-07-23

对于初学般若禅的佛子来说,为了则必能消除修行过程中的诸种障碍,尽快明心见性,乃至走上悟后起修之路,应首先了解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必须要修集福德资粮福德资粮不够的话,很难听到真正的禅法,很难听到真正的般若智慧,即使听到了也不相信,会当面错过。所以必须要修学各种的福德资粮:救济贫困、孝养父母、尊重师长、供养三宝等等,都应该做。2、必须修学信心很多人听到 三摩地

2018-07-23

此诸菩萨已亲证藏识阿赖耶,已住于实相智慧中;或复证得道种智而入初地,或复次第渐修而入三地、五地乃至九地;皆能为人开示大乘实相法义,宣说般若,令人证入,是故名为善知识。若是未悟错悟之人,强不知以为知,误导众生以不正确的方法修学佛法者名为假名善知识。例如,以定为禅,教令广大徒众修除意识觉知心中的妄想,妄以不触五尘境之觉知心为真如心者;或如错认解脱道为成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这样子讲的话,禅到底又是什么?从名相来说,禅就是“般若智慧”。但是禅除了明心开悟以外呢,还有重关的眼见佛性。这个见性,见得分明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很强烈的觉受,是有境界的,当下会感受到很强烈的解脱的觉受。但是见性,有人只见得片段,也有人一念相应见得一剎那之后就消失了,可是也有人见性成片,一切时一切处都能见得清清楚楚了然分明,这种见性须要 三摩地

2018-07-23

(三)禅宗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在西天吩咐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中土初祖)曰:汝往震旦(中国),设药,直接上根。汝所化之方,获菩提者不可胜数。即嘱咐菩提达摩往中国度人,以禅——无上药,接引上根之人,且估计所度化而获菩提者不计其数。达摩大师付法传衣于二祖慧可大师时,曾预计中国地区末法时代修禅者曰: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密证,千万有余。汝当阐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心经宗通》 《心经宗通》——借《心经》通达解脱道、佛菩提道、禅宗公案之宗旨MasteryofSchoolTenetsintheHeartSutra【作者】萧平实述著【出版日期】2012-10-01【书号】9787547504413书摘平实导师以其所证解脱道之无生智及佛菩提之般若种智,将《心经》与解脱道、佛菩提道、祖师公案之关系与密意,以演讲之方式,用浅显之语句和盘托出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缘故,证悟般若的这一切祖师所说的这些的搬柴挑水这些禅,都是佛事。可是问题是,没有悟得真的人,或者是悟得真但是落于片段的人,他就难以体会,难以体会说这搬柴与运水就是神通妙用。禅固然不能够离于生活,但是对于未悟的人,那就完全没有资格说“穿衣吃饭是禅,搬柴运水也是禅”。对于真悟的人来说,穿衣吃饭、搬柴运水的时候,都能分明现前观见到自心如来的 三摩地

2018-07-23

只有亲证这个金刚心如来藏之后,生起中道实相般若智慧的禅师,才会如同这部《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当中文殊师利菩萨的另一段开示。文殊师利菩萨说:禅师!于一切法,悉无所得,彼无忆念。若不忆念,彼则不修;若不修者,彼则不证。(《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三)如来藏是从来不忆念一切法的真如心,祂本来而有,本来自在。佛子虽说历经长时间的精勤参禅修学,好不容易终于亲证 三摩地

2018-07-23

(5)六祖大师坛经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兼受无相戒弘法法海集记自性含万法。名为含藏识。思量即转识。生六识出六门六尘是。(6)宗镜录卷第四十九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心性本无来去。亦无起灭。所经行处。及自家父母眷属等。今所见者。由昔时见故。皆是第八含藏识中。忆持在心。非今心去。亦名种子识。亦名含藏识。(7) 三摩地

2018-07-23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相很显然的已经把我们刚才讲的,所有跟色阴相关的地水火一切的相,都已经包含在里面了;《金刚经》石破天惊的告诉我们:所有我们认知的这些相,全部都是虚妄。以此来说,凡是所谓的号称:身中的‘能量’可以长久的存在,或者是号称我们身体里面在打坐的时候,中脉会现起什么样的‘光点’;所谓的能量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菩萨的初果人都有这样的心胸,那当然菩萨的二果人、三果人乃至四果人,同样都有这样子的广大心量,愿意在世间里面让这个菩萨的僧团能够永续地有解脱法,有般若智慧的实证的这种法,能够继续在人间永续地流传,能够利益广大的众生。所以,一定是具有菩萨种性的菩萨,在这个菩萨的僧团里面继续修行,以他的解脱的果德,能够配合整个僧团的弘法,然后让整个僧团和合,而能够永 三摩地

2018-07-23

此是上品忍,从此以后,心心无间,不久后有可能因一念相应,而有因缘机会于历缘对境中入真见道位--证得本来面目、生命之实相、圆成实之唯识性、第八识如来藏而发起般若智慧--或入第七住位、或入十行、十迴向位,乃至入初地等不一而足。以此「双印能所取空」,心得决定,说名发起「无间定」,将来必入大乘真见道故,而说此位乃是世间第一无上之法,故名「世第一法」。这就是窥基 三摩地

2018-07-23

大乘法之见道,则唯有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发起般若实相智慧一途,别无他途;离如来藏之亲证而说有般若智慧可证者,都属谬说。这里导师明白的开示:首先要确立断我见的目标,然后才是证得大乘见道,如此才能成为实义菩萨。而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必须了解这样的次第后,如实而行,对我们而言,断我见是首要目标,一切精力都要围绕这个目标而行,只有真实断除我见后,再迈向见道位, 三摩地

2018-07-23

谓如来众成就尸赖,成就三昧,成就般若,成就解脱,成就解脱知见;可敬可重,可奉可供,世良福田。彼如是念如来众,若有急欲即便得灭;心中有不善、秽污、愁苦、忧戚亦复得灭。白衣圣攀缘如来众,心靖得喜,若有恶欲即便得灭;心中有不善、秽污、愁苦、忧戚,亦复得灭。白衣圣是谓得第三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复次,舍梨子!白衣圣自念尸赖:此尸赖不缺不穿,无秽无浊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子一个如实地观照般若,从你闻、思、修,文字般若进而依定慧等持而来作观照,而来证得最后的实相般若,这才是佛法真实入门的一个次第。关于我见、关于断我见、关于众生依于三毒、四相,而造作流转三界轮回的这一些善恶业的道理,乃至外道以定为禅的道理,乃至菩萨要以断身见、要以断我见、要以有未到地定,有定、有慧依于四念处,从观身不净、观受是苦乃至观心无常,观察这 三摩地

2018-07-23

依于这样子的从文字般若、从观照般若,而终于证得小乘实相般若,也就是小乘的沙门四果断我见,菩萨的断我见不会离开这声闻道、声闻菩提的这样子,依于四念处、依于八正道、依于所谓的三十七菩提分这样子的实修而来证得。而菩萨们所需要了解的,就是说小乘有小乘的四念处,大乘也有大乘的四念处;小乘有小乘的八正道,大乘也有大乘的八正道。当我们提到四圣谛、八正道的时候,或 三摩地

2018-07-23

辨正4、复次,佛于大品、小品《般若经》中,则说如来藏为「菩萨心、不念心、无住心、无心相心、非心心」,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中,则说菩萨有个无住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试观一切众生的意识 --离念灵知心--能不能无所住而生其心?现见不能也!因为离念灵知心一旦现前,就一定和六尘相应,只要和六尘相应,就必定有所住;就算是打坐入定,坐入二禅等至位中,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