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之学佛释疑三124》 | admin 2020-06-08 |
|
第一义谛通就是大乘菩萨证得般若空性心所行的境界,它可分为宗通与说通两种:宗通乃是为真正修行人而说明心见性的法,如果菩萨能够亲证实相心,未来将近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就大菩提果;说通就是菩萨启发佛法中童蒙,为佛弟子们建立佛法正知见,作为未来证悟的准备,乃至作为未来成佛之准备。从上面说明可知:宗通就是明心与见性的法。所谓明心与见性,表示真的有一个心可明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宗通与说通》明心是要转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住「明心」并不是说由于听闻三乘菩提久了,去整理思惟就叫作明心,而是要亲自去证得第八识如来藏的所在;当你证得了衪,现观衪如何运作,而且你还可以玩衪,并且认定衪才是自己的真我,然后转依衪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住,我见彻底断除而不再常常生起贪、瞋、痴了,这才叫作明心啦!得要转依成功了,弃捨五阴我见 | admin 2020-06-08 |
|
回向不同,一门说三:一菩提回向、二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菩提回向者,是其趣求一切智心,回己所修一切善法趣求菩提一切种德,名菩提回向。众生回向者,是其深念众生之心,念众生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愿以与他,名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是厌有为求实之心,为灭有为趣求实际,以己善根回求平等如实法性,名实际回向。】(《大乘义章》卷九)从以上文中之开示,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13集初果到初禅的发起》正伟老师初禅善根发之正受有二种:一者刹那间遍身发,二者运运而动。剎那间遍身发者,于修伏性障(未见道者修伏五盖)或修除性障(已见道者修除五盖)后,保持一心不乱之际,色界天身忽然现于欲界身中,心眼见身唯余透明薄膜,遍身毛孔内外相通,一一毛孔受于乐触;彼时初禅天之心眼唯见身中如云如雾,不见五脏六腑,空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系列讲座》 | admin 2020-06-08 |
|
又如有些新学菩萨,初发菩提心欲成就佛道,然因过去世于声闻法中熏修很久,所遇的都是声闻种性之师,转弃大乘法而唯修二乘解脱道,这对欲修佛菩提道的学子来说,也是业障的一种;而这个部分的法义平实导师也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当中,有开示马鸣菩萨所说的:「若遇恶缘或时退堕二乘地故」之理。故在正觉发愿文中「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此乃是真修佛道者一个很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学佛释疑二第058集应该要如何忏悔业障》张正圜老师三障,一般指的是烦恼障、业障、报障。如《佛说佛名经》有这样的圣教:所言三障者:一曰烦恼障、二名为业障、三是果报障。(《佛说佛名经》卷1)《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也说:三种障:烦恼障、业障、报障。(《大智度论》卷5)首先来说烦恼障。《瑜伽师地论》中说:烦恼障者:谓猛利烦恼、长时烦恼;由此烦 | admin 2020-06-08 |
|
菩萨的“有命很好”,是因为有命就可以修学佛菩提,一步一步迈向佛道,一步一步迈向佛的境界,同时可以利乐许多有缘众生。有时候有命很好,没有命就没有办法了啊!但是众生不然,他们有命而说好,是因为可以在人间享受五欲啊!可以有大名声、大权力……等等,所以落到命浊中,因此他就无法把识阴给丢掉,因为识阴灭了以后就没有名声与权力了,这就是命浊 | admin 2020-06-08 |
|
般若时期中,原本的二乘人开始转变了自己的心量,陆陆续续地发起了成佛的大心,开始勇于求学佛菩提道,而不再只是满足于二乘的解脱道;所以,能够在佛的引导之下,渐渐的一位又一位的证悟了如来藏。此时所有的佛弟子一起听闻般若教法,但是各自依着自己的因缘,得到了自己的见解。譬如,大乘的菩萨知道,佛在般若经里面所说的空,就是本心、如来藏、空性;可是二乘的人听闻了之 | admin 2020-06-08 |
|
--------《广论之平议》─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之平议 正雄居士 | admin 2020-06-08 |
|
--------《广论之平议》─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之平议 正雄居士 | admin 2020-06-08 |
|
善业会助长他在佛菩提道或解脱道的修证上,迅速的获得证量。如果往世是多造恶业,那就牵涉到许多的问题:譬如往世曾多害人,或殘害大量的众生,在这一世修学佛法时,由于被害而墮落鬼神道的众生了解佛法是可以让他出离生死的,他只要出离了生死,大家都要不到往世被他所欠的债了,一定会障碍他,当然会对他产生障碍,就使他无故产生许多波折;譬如有时以种种方法障碍他,使他心 | admin 2020-06-08 |
|
】(《妙法连华经》卷一)又譬如说,菩萨在十信位满足时,就能够发起大菩提愿,愿意以三大无量数劫的时间来修行成佛,因此就勇猛地发起四宏誓愿。其中有一个誓愿是“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是因为一切的法道无穷无尽,但是同样都能直接或是间接地通往佛地的究竟涅槃,只是为了广度根器、种种差别不同的无边众生,也为了去除众生的无尽烦恼,以及一切所知障尘沙惑,而让 | admin 2020-06-08 |
|
[5]中国禅宗从菩提达摩祖师西来传法开始,到六祖大师一花开五叶,证悟皆是以一念相应慧而现观到如来藏和他的运作。宗、教不相离,宗门与教门本来就是不分离的,宗门所证其实就是教门中所说的内容,而教门中所说的内容其实就是要帮助大家亲证宗门的真义。[5]如来藏是缘起性空的必要前提表面看来《金刚经》似乎在阐述空,但是佛特别在此经强调并非断灭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95集菩萨有福德与智慧庄严的妙用为何?>章正钧老师菩萨的修道就是在五明中来成就。五明中最重要的就称为内明,内明的实证就是对于如来藏的实证,实证之后就开始能够有因明。为什么?因为一切的因明逻辑其实就是如来藏的法性,依如来藏的法性而建立,所以说这样子才能够与内明相合;能够与内明相合,才能够称为因明,否则只是逻辑学。可是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24集如何做佛事?>正源老师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038集<作者与受者的关系(六)>余正伟老师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15集什么是法(五)-内法与外法(下)>余正伟老师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的修证,都是属于出世间的清净,不落于三界爱染法中;但是只有佛地的清净,能说是究竟清净。因为只要有一分所知障的存在,就不能称为究竟清净。性力派传承的喇嘛教,或称为活佛、上师,这都是僭越的称号,因为名义不相当,僭越了身分。他们还要随学者立誓:不能违背上师的言教,对上师的尊崇要在三宝之上。如此显而易见的错误,还有大乘汉传佛教的僧人归依为师。想到这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