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为了要建立众生的正知正见而破斥外道,这个行为本来就是菩萨所当为的;而不应该在这个点上面,用所谓的说他人的不是这一点,来说这个菩萨的不是。另外就是说,我们再给大家举一个,就是在《长阿含》的《经》里面,佛陀也告诉比丘说:比丘啊,如果你听到了有哪一个比丘,说了怎么样的法之后,你不要一下子就把他全然不信,也不应该全然的就把他的说法丢弃;应该是听了这个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我们刚刚也提到,有一个另外一个大的修行的途径,叫作在家菩萨的修行的途径。既然在家的话,显然菩萨们跟所有的世间人一样,都会有眷属的,所以,同样也会有夫妻之间的感情,同样也会有亲子之间的感情;同样地,菩萨们在社会上,是不是一样能够积极进取呢?实际上的状况是,往往同样也能够积极进取。这个是为什么呢?最主要是因为说,如果选择在家修行的话,我们首先要认知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不用限制自己说,我们在对待长辈的时候,一定要让长辈觉得很不方便,要想:他们就是因为没有熏闻过很正确的佛法,所以这一生中,往往按照他们的习惯,所以得不到诸佛菩萨的呵护。可是他们至少有福德,而且我们有过去生的因缘,与他同为家中的眷属,所以应当想办法摄受他们,而不要在一些锅碗瓢盆,以及吃荤、吃素里面多所计较。宁可自己吃素的地方比较窄小,但是自己的心志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如果没有佛菩萨的教导,众生对于生命现象与生死轮回的了解,将是非常有限以及无法看到完整的面貌。如果我们常常亲近善知识熏闻正知见,与建立正确的佛法八识论架构,那对于这些生死现象,就能够有正确的理解,而不会再模煳不清了。依据《瑜伽师地论》卷1中的开示:又此中有,若未得生缘极七日住;有得生缘即不决定;若极七日未得生缘死而复生,极七日住;如是展转未得生缘 三摩地

2018-07-22

是故善男子!应求善知识,亲近、恭敬,一心供养而无厌足,问菩萨行:云何修习菩萨道?云何满足菩萨行?云何清净菩萨行?云何究竟菩萨行?云何出生菩萨行?云何正念菩萨道?云何缘于菩萨境界道?云何增广菩萨道?云何菩萨具普贤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6〈入法界品第34之3〉)讲记:由这一段等觉菩萨的开示,可以知道修学佛法的首要,第一步就是寻觅善知识;找到了善知识 三摩地

2018-07-22

地藏王菩萨有说到,既然是大家都有罪业的话,就有可能会有果报,那应当怎么作,才可以让果报不要在今世来作种种的障碍呢?因此地藏王菩萨说到:在十斋日的时候,可以来读诵这部经典—《地藏菩萨本愿经》,透过这经典的熏习,可以让每一位有情可以重新反省,知道因果的锐利、因果的恐怖,可以知道因果如实不会消退,也可以知道佛菩萨的圣号是如此的庄严,可以解消众生无始 三摩地

2018-07-22

许多经典里面,除了开示道理之外,也常常开示有关诸佛菩萨的种种慈悲利益众生之行,以及无量无边的智慧与广大威德。因此常常读诵经典,就会在无形中受到佛菩萨的熏陶,让自己也能够发愿,生起菩萨性,行菩萨道,而希望效法诸佛菩萨成就大慈大悲之行。因此藉由诵经也能够逐渐让自己具足对于佛法僧的信心,以及发起菩萨大愿。单单从这个面向来看,如果能藉由读诵经典,发菩提心,生起菩萨性, 三摩地

2018-07-22

「不说四众过」这个戒律,主要是指不恶意批评在家、出家菩萨的身口意行,尤其是在人前人后宣扬四众闲话、散播是非。若是在僧团或修行团体中,依据正当合法的程序所为的调查中,据实陈述在家、出家菩萨所犯的过失,并不构成犯戒。例如诵戒之前有人覆藏己过而仍参加诵戒,知道内情的人,或曾耳闻的人,都应该当众举述某人所犯的过失,或当众询问某人是否真有所闻的彼项过失。所以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菩萨的六度,最重要是要知道说,菩萨的修学,最重要要从菩萨道开始,最后才能成就佛道。菩萨一定要经历所谓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甚至于乃至十度的修学;要经历所谓:信位、住位、行位、回向位,次第修上去。如果说对佛、法、僧三宝等等有疑的话,他就会退舍于善根,以及真正菩萨道六度的修学了。第三点,我们说魔事是哪一些呢?就是关于出家众本身,如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经中曾记载,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为了度化一个人,愿意花一辈子的时间与她结为夫妻,使得这位众生言听计从,愿意接受菩萨的教导,因而度化了这个人。又譬如,佛在《妙法莲华经》曾开示:菩萨不断的与众生结善缘,不断的度众生,成就佛道比较迅速。这也是阿难被佛授记,于供养六十二亿诸佛后成为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比其他的师兄弟成佛快了很多。为什么?因为阿 三摩地

2018-07-22

在悉达多太子出世之前,人世间是纯然没有佛法、没有菩萨的吗?一定不是嘛!在世尊出世之前,世尊与有缘的们会先将这个地方,也就是印度跟世尊未来弘法有关的地区,好好地作准备,作一番改造,将这些地方建造成世尊能够来下生弘法的条件。不论是在人心、文化、道德、世间的果报等等,必须要将一切的化缘都先准备妥当,这样子世尊下生人间的因缘才能成熟。所以有无数的菩萨,包括 三摩地

2018-07-22

提婆达多在地狱可权说是「事实」,可是一般人根本不知道他在地狱做什么,经典说的很清楚:他在地狱中「享受」三禅之乐;没有学过佛或是学佛不清楚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叫做三禅,更别说是三禅之乐,虽然无始以来无有一位有情不曾证得四禅者,但是胎昧现前,如何知道三禅之乐?简而言之,三禅之乐是三界中的最快乐之乐,经典说,难以舍离!所以想一想:提婆达多不是出佛身血, 三摩地

2018-07-22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零二)意思是说,世间所有的人乘、天乘,或者声闻乘、独觉乘、无上乘,都是因为菩萨摩诃萨度众的善巧方便而得以成办,而菩萨的种种善巧方便都是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以成就。因此,在佛世时,如果有佛来向世尊请法,世尊总是能够善观众生之因缘与根器,以种种方便善巧摄受众生进入佛法之中。对于初机的学人,佛世尊则为其讲述持五戒可保人身、修十善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应该依照正确地位的顺序来摆放,主要的、大尊的佛菩萨圣像应该要放置在中间,佛菩萨的尊数也应该以单数为佳,正中央的是最尊贵的,其次是中央主尊的右方,这是面对坛城而言,再其次才是中央主尊的左方。例如我们供奉华严三圣,由左到右的顺序应该是普贤菩萨、释迦牟尼佛、文殊师利菩萨。圣像的大小也应该要注意,可以一样大,或者尊贵的大一些,卑位的圣像不应该大过尊位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您们不相信我,我弟子OOO恳请观世音菩萨来为我见证:未来生当我有能力的时候,我来度您们开悟,我用这么大的功德回向给您们,您们还不相信我吗?即使不相信我,总要相信观世音菩萨的见证吧!并且诵一部《佛说阿弥陀经》、三遍总持咒、二十一遍往生咒,回向你们早日往生极乐世界。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展现我们的诚意。当时我做这些的时候,不自觉的泪水流出来了!痛哭流涕 三摩地

2018-07-22

再者,有人说:「至于能否冲破种种业障,现出佛念,与佛相应,就要看亡者平时修持」,只是说对一半,因为此人忽略了诸佛菩萨的加持,亦忽略了诸佛菩萨相应加持灭罪的功德;因此助念者称佛名号的同时,能帮助亡者心中默念弥陀名号,亦是帮助往生者灭罪,不是只有「别人的助念只是借着念佛音声入亡者耳根,帮助他静下心来念佛」这样的功德而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开示:【 三摩地

2018-07-22

假使我们硬性规定必须每半月诵一次,以现在脱离农业社会环境,住在工业社会极为忙碌的情况下,并且顾及在家菩萨如果家中眷属尚未学佛的情况下,要求在家菩萨们每半月集合诵一次戒,可能会使许多人产生家庭眷属之间的纷诤而无法继续持戒,那将会成为新戒菩萨的大损失;所以依照佛说小小戒可舍的变通精神,本会规定新学菩萨每二个月回到会中诵戒一次,是如法的。三、现在的道场, 三摩地

2018-07-22

十四、恭敬佛菩萨的果报一者得胜福报。二者生于上族。三者得胜妙色。四者得胜妙声。五者得胜妙盖。六者得胜妙辩。七者得胜妙信。八者得胜妙戒。九者得胜妙多闻。十者得胜妙智。十五、生地狱道的原因一者身行重恶业。二者口行重恶业。三者意行重恶业。四者起于断见。五者起于常见。六者起无因见。七者起无作见。八者起于无见。九者起于边见。十者不知恩报。十六、生畜生道的原因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每一个疑惑都不可以轻易放过,这些疑惑都是在烦恼之中出现的(只有十住位见性所得的身心世界如幻观,是因眼见佛性而出现的,的都在烦恼中出现),所以烦恼是菩萨的道庄严伴。如果你把思惑断了,你根本不想理会众生,也不会与众生往来,就不可能有那些烦恼作因缘,无法证得六种现观,所以烦恼是菩提的道庄严伴。《维摩诘经》不也这么说吗:烦恼淤泥中出生莲花。菩萨的道业就是 三摩地

2018-07-22

除非他谤法、破法,如果不谤法、不破法而示现为大师,但是从来不未悟谓悟,也不曾暗示已经开悟了,没有犯大妄语业,最重要的是不谤正法,你在他身上或道场中种了福田,但他心里面贪着你的供养,所以是不净福田;虽然他的心中不清净,但你布施时仍然是种福田,因为他至少还有佛教出家菩萨的表相。但是布施时想要获得大菩萨的果报,想要能够自利也能利他,而且想要迅速成佛,那么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