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瑜伽师地论》里面讲到的,菩萨要具有四种的妙陀罗尼——也就是菩萨的法陀罗尼,菩萨的义陀罗尼,菩萨忍陀罗尼,然后最后一个是菩萨的咒陀罗尼。这些每一个陀罗尼,弥勒菩萨都特别冠上菩萨这个字眼。换句话说,这些都是菩萨所独有的。我们上次讲到是菩萨咒陀罗尼,我们再给大家复习一下。弥勒菩萨说:菩萨由等持自在而宣说,能除有情灾患之章句,令彼章句悉皆神验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经典里面说的从右胁生,是指菩萨的意生身;因为三地满心以上的菩萨,基本上都有意生身,因此并不是什么神话怪异的现象,而是非常合理的,这是我们要附带说明的一点,以免大家产生疑问或误解。接下来我们来看,最后身菩萨从兜率陀天下来降神母胎之前,祂都会观察:成佛的因缘是否已经成熟?譬如在《过去现在因果经》卷1中的开示:【期运将至,当下作佛,即观五事:一者、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无论是想要解脱,证得声闻果或缘觉果,还是菩萨的佛果,都是要修十善业的,所以说十善业道也是修学三乘佛法的基础。例如,佛陀在《十善业道经》中说: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经》)------《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4集如何由人天善法转入菩萨道修行?>陆正元老师(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关于假名菩萨以及实义菩萨的内涵,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当中,有作非常详细的开示;在之后的节目当中,也会有老师再作详细的解说。虽然一般只有在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才又尊称为菩萨摩诃萨,也就是大菩萨;但是已经实证第一义谛,七住位以上的实义菩萨,因为已经进入到佛法的内门之中,此后可以一直依止所亲证的如来藏,来修学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地上菩萨的道种智,一直到成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反之,倘若看到行善的人,现在萦受着痛苦,这就是过去世所造的恶业,不可爱的恶业种于今世受报时机成熟了,所以由过去世相续到今世的我,非得承受过去生所造的恶业果报;由于现在善根力量的福报薄弱,没有能力排遣掉所造的恶业,所以得到此苦报,哪里是现在世行善业反而招感到恶报呢!当时看到朋友似乎仍是不信因果,就再将佛经中佛菩萨的慈诲再向她说:现见世间,为善之人,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六度集经》里面说到:世尊过去世为菩萨的时候,曾经是一位善于理财的长者,喜欢救济贫困、布施众生。有一次一位好友过世,好友的儿子放荡,败光了爸爸所留下来的家产;于是长者自己就拿出黄金千两给这个败家的儿子,教诲他说:理财啊!当以正道为先,你要走正路,未来的福报才能无穷。好友的儿子表面上虽然恭敬的说:我一定遵守伯父的教诲。但是一转身又挥霍如故,把这个千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任何时、任何地都是我们的修行场所,都是菩萨的自住道场。我们目前的生活或许很不如意,或许身体又很不好,或许经济状况又很糟糕,或许配偶不学佛又有种种让你无法接受的习气,或许共修的团体让你不满意,或许因为不能直接随菩萨修学而遗憾,或许因为无相念佛功夫一直不能成就而气馁,或许因为自己妄念纷飞无法修行而困扰,或许因为不能及时得到最新的书籍而埋怨(已有的书有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在初发菩提心开始修学佛道之前的十信位中,基本上是不够资格称作是菩萨的,只是具足凡夫异生性的佛,最多只能称为是假名菩萨、名字菩萨。即使是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其实也都还是属于新学的凡夫菩萨;一直要到般若正观现前,成为位不退的七住位菩萨,才能称为是久学菩萨。但是,才刚进入初信位,仍然贪著世间五欲之乐的假名菩萨,和经过一劫乃至万劫努力修学,十信位具足、不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依着佛所说的法去修学,渐次的亲证了法界实相、般若智慧、一切种智,这样经过了菩萨的五十二阶位的修习过程,最后必定会成佛,所以这样子修学才是真正的学佛人。说到这里就可以了解:佛教的内涵其实是函盖了佛、声闻、缘觉这三乘菩提,也函盖了神道教的神祇,以及一神教的教主所在的那个欲界天的凡夫境界。而修学佛法的目标就是为了实证三乘菩提,要成就究竟的佛果,永远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无著菩萨的论述当中,他将清净分为:世间清净跟出世间清净。所谓的世间清净,是由信、进、念、定、慧的信根产生信力,而得身口意的清净,由此不造诸恶;进而能够降伏欲界爱,入证初禅乃至四禅;或能降伏色界爱,入证四空定;这都是属于世间清净的范围,因为不出三界法。出世间清净是由闻熏断我见的正见,深信不疑,如实去思惟、观察、修证,就开始有了一分出世间清净的势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能够破除五阴魔的境界,那其实就是慧解脱阿罗汉的证境;而大乘菩萨的初步摧破五阴魔的时候,而能够取证慧解脱的人,那至少也要初地心。因为在初地满心的时候,是可以破尽五阴魔的,但是,这位地上菩萨却故意不破,而故意的保留最后一分的思惑而留惑润生。因为这个地上菩萨他觉得,破不破尽五阴魔的最后一分思惑都没有关系;因为断尽最后一分思惑,那是七地满心的事,现在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如果是自认为是在修学佛道的菩萨的话,那么就应该要支持佛教,以破邪显正的方式,来荷担如来家业,救度众生,续佛慧命了。敬祝各位菩萨:身心安泰,道业增长!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三乘菩提概说第124集分辨佛教与外道法应有的基本知见》正元老师 (原标题:看看我们学的是不是相似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些过程不就是法相唯识宗所说、所修、所证的内容吗?《大乘起信论》所说的内容,它不但提到了菩萨由凡夫地的这个资粮位,进入真见道的见道位,也就是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中,由凡夫地至七住位的修证,还包括了由真见道证悟本心,到相见道见道位的满足,也就是由七住、十住位到初地前的所证;还有修道位至成佛的道种智,也就是诸地菩萨修到成佛的过程。所以说《起信论》是大乘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一个另外一个大的修行的途径,叫作在家菩萨的修行的途径。既然在家的话,显然菩萨们跟所有的世间人一样,都会有眷属的,所以,同样也会有夫妻之间的感情,同样也会有亲子之间的感情;同样地,菩萨们在社会上,是不是一样能够积极进取呢?实际上的状况是,往往同样也能够积极进取。这个是为什么呢?最主要是因为说,如果选择在家修行的话,我们首先要认知的是说,我们在家修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随著菩萨道业的提升,他的慈悲、智能与愿力也会随著快速增长;虽然不是每位菩萨都能够马上作到这样的程度,但是经由道理上的了解,相信大家对于佛菩萨的大慈大悲与不思议境界,皆能深信不疑。在《瑜伽师地论》卷44中,圣弥勒菩萨为我们开示可以称作大悲的原因有四种:【由四缘故,悲名大悲:一、缘甚深微细难了诸有情苦为境生故。二、于长时积习成故,谓诸菩萨经于无量百千大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声闻、缘觉人在修除我执后,即对世间之法亦无贪恋,不愿在三界之中继续受生,舍报之时做主思量的意根自愿消灭,意识就不会再度升起,我即消失当下即入无余涅磐,可是他们对于无余涅磐的本际却一无所知;而大乘菩萨所证得的解脱却是首先证得无余涅磐的实际——《心经》所讲的真心,在没有进入无余涅磐境界之时,阿罗汉与菩萨的智慧境界则是完全不相同的,解脱智慧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且忉利天人他们实际上是有一些报通;报通就是他报应所感应出来的这些通力,他可以知道他过去生的父母在哪里;所以透过地藏王菩萨的教化,可以感动这些人。当他们知道说,我毕竟还是有过去生的父母啊!我是不是可以一直在天上这样地享乐,而没有顾念到我父母,那我的父母现在到底在哪里呢?当我母亲怀胎十月,当初在人间生我的时候,她受了多大的痛苦,今天她是不是也和地藏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十回向位了,(入地前应该修集的护持正法的广大福德了)菩萨的道种性就完成了。道种性完成之后,只要具足入地时所应有的道种智,再发起十无尽愿(而具足增上意乐),就可以进入初地了,开始十地的圣种性的修行。前面所叙述的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总称为三贤位。当别相智通达之后,才能进入初地,继续进修一切种智!所以第五个阶段,就是十地的进修,又称为圣种性的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当我们自称为菩萨的时候,可得要先检查看看:我们是不是真的愿意为了度化无量的衆生,共同求取无上正等正觉,而愿意努力在生生世世当中修学菩萨道呢?------《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01集菩萨正行概说>陆正元老师(原标题:什么是菩萨,什么又是菩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佛菩萨的节庆,依时间先后有:正月初一的弥勒菩萨圣诞、正月初六的定光古佛圣诞、二月十五的佛陀涅槃日、二月十九的观音菩萨圣诞、二月二十一的普贤菩萨圣诞、四月初四的文殊菩萨圣诞、四月廿八的药王菩萨圣诞、五月初三的伽蓝菩萨圣诞、六月初三的韦驮菩萨圣诞、六月十九的观音菩萨成道日、七月十三的大势至菩萨圣诞、七月三十的地藏菩萨圣诞、九月十九的观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