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凡夫随顺佛性是指凡夫臆想及感觉佛性,常将六识的自性——见闻嗅尝觉知性,当作是佛性,这已经堕入了妄知妄觉中,所以不是未入地菩萨的随顺佛性。未入地菩萨随顺佛性是菩萨找到了第八识的作用,祂不是见闻觉知,但不离见闻觉知,用父母所生的肉眼,看见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妄,而成就了如幻观。已入地菩萨随顺佛性有三种。第一种,明心直往地上菩萨随顺佛性:于三贤位中 三摩地

2018-07-22

而菩萨为了众生所以生生世世来这五浊恶世跟大家结善缘,三大阿僧祇劫每一世的生老病死加起来无法想象,如果下了最深最苦的无间地狱还有终结的时候,可是菩萨的大愿是无有尽头的!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没有度尽,菩萨就一直陪着我们受苦,不舍弃我们,所以定性的小乘行者,想到菩萨的无尽愿和要受的无量的生老病死苦,简直比下千百次无间地狱还要恐怖,就急速迫不及待的入无余涅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说菩提和菩提道不是一个概念,菩提泛指声闻、缘觉、佛菩萨所觉悟的内容,而菩提道是专指大乘菩萨的觉悟成佛之道二乘的声闻、缘觉菩提,完全属于解脱道,是讲如何把三界的贪着修除掉,可是在这些贪着修除之前,必须要见道,声闻、缘觉的见道就是断我见。很多人误会佛法,以为修学禅定,不停地打坐,如此就可以解脱生死;但是实际上,声闻和缘觉的解脱,都是由于声闻法、缘觉 三摩地

2018-07-22

从大小乘的理路之根本差异可知,这大乘法不是小乘者所能够集结的,智慧不足,无法理解,无有能力可以弘扬,无法解说大乘菩萨的境界,随便ㄧ句佛陀称赞某某菩萨之甚深功德,如是的话,都超过了二乘圣者之所知所解,既然不能知也无法解,因此如何能够对其学人解释每句话中佛陀所说的真意呢?8.在经典中,许多二乘之增上慢人,一方面以为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是阿罗汉,也是解脱者,所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有人质疑,虽然二乘人没有亲证大乘佛法所说的真实义,但这一代时教还是应该有人来编纂,如何可以将世尊的言行予以舍弃呢?然而这个质疑本身虽然没有错,但还是轮不到未有修证的人来搅和,这就像是没有修证小乘四果阿罗汉证量的人不可以加入集结小乘经典,当场会被请出去;同样地,没有修证大乘法王子乃至等觉菩萨的证量的人,当然也不可以参与大乘经典的编纂集结,此理当然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人间菩萨的证明他们还不肯信,菩萨们也可以这样子说:「你有神足通,也可以去天界问问看,佛是否以及那个在什么时候就讲过成佛之道了。」这样众生就不能诽谤,所以一定要先顿说成佛之道的华严要理,这就是第一时—华严时。华严的全部的法,在二十一天之中讲完了之后,就行脚去找憍陈如等五人。当年佛从菩提迦耶走路大约二百公里,去鹿野苑度五比丘。他们五人远远的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应当知道,西天真悟的禅师祖师们,写出不朽的论作,以宏扬佛法,然诸证地果德还是不能及佛,因此对于一切论著已经大力鼓吹真实佛法,推弘大乘佛典,因此写作论著的菩萨们都不能够和写作经典的人来比较,因此如果按照质疑的人的说法,反而写作经典的人默默无闻,这些证量应该比诸证悟菩萨祖师还要高出甚多的人,反而是一代一代不断地暗地里提供这些经典,这些不求闻达的人, 三摩地

2018-07-22

」何况印顺法师根本不信受大乘佛法法义中最殊妙的核心:如来藏,对此他是绝对无法信受的,既然如此,到底对于修学大乘佛法的人而言,是谁来集结这一大事因缘的最重要经典呢?这史料上虽不足以显示到底是如何编纂成大乘经典,如此除了上兜率天,请益当来下生弥勒菩萨,恐难决了!然如上所说,菩萨无有必要对此尚且不是三贤位的众生多说,以非当机故!虽如是,论述的记载大都说《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即使是佛教大乘利根菩萨的精进而能够短劫成佛,藏传佛教的学人则是一点都不欣羡,他们可是万万都无法接受的,为什么呢?一来、他们可不想要无量劫的修行,他们一刻也不能等,他们要的是“马上成佛”、“即身成佛”。二来、他们可不想修习三乘菩提深妙法道,他们需要既快速又简单的法可以即身成佛,而三乘菩提中连最粗浅的声闻菩提断我见,在经典中说都 三摩地

2018-07-22

那时,就是他走向佛法而成为菩萨的时候啦!哲学中的探讨也是一样的,所以哲学最后的归宿就是佛法。我说的这些话,诸位都可以先在心中打上一个问号,无妨。不过如果有缘,将来你离开了表相佛法而走上了实证的佛法,当你实证了自己身中的造物主,你就会相信我今天所说的确实是丝毫无诳,完全如实。第三点我想要提示大家的是:你愿意被误导吗?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后面所说的,对 三摩地

2018-07-22

各位想想看,我们都有不坏的金刚性,可是过去的任何事件皆是无常易坏之法,如果我们要学习转依的道理,那么就要想:我的金刚性应该被无常法所系缚吗?如果我一直被无常的过去事件而系缚,那么我的金刚性岂不就被系缚而不能显发了吗?我们要学当菩萨,要学菩萨的心量与行谊,要学转依如来藏,那么就不应该被无常之法所系缚。只有心中不被无常法所系缚而能就事论事,才能显发解脱 三摩地

2018-07-22

像这样的嫉妒心,会障碍修行者的慈悲、仁爱之心,也会使得嫉妒的心念不断地增长,而使得修学者离菩萨的慈悲心行愈来愈远。因为嫉妒心,会推使众生去造作种种的不善恶行,所以必定会招致未来世的苦果,而不断在三界轮转无法出离与解脱。世尊在《长阿含经》当中,有开示过十退法,也就是十不善业道,其中意行的部分有贪取、嫉妒、邪见等三种不善业;反过来说,不贪取、不嫉妒、不 三摩地

2018-07-22

接著我们再引用《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的开示,来了解贪著五欲的种种过患。由于论中龙树菩萨的开示简要明了且文辞易解,是故笔者只将论文作适当之断句并略述其要,余文读者稍作思惟即能理解,故于此不多赘言。首先来探讨如何观修贪著色法之过患,进而能厌离诸色。历史上倾国倾城的美女,往往是导致君王失去国家、失去城池乃至失去性命的祸端,因此贪著美色绝对是不好的,小则损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要舍的是它----追求外法的心!真是菩萨的加持,与这几个字的相应,让我感到如此痛快,我好想像那位菩萨一样,把手一挥,痛快的说:舍!一切舍!在没有念头的境界里是何其的快哉,何其的自在!成佛路上不妨我的存在,做了就做了,得了就得了,来了就来了,去了就去了,如雁过长空,不留痕迹,那才是真正的随遇而安的境界。一时之间法喜充满!有时明白一个道理说容易也容易, 三摩地

2018-07-22

任何时、任何地都是我们的修行场所,都是菩萨的自住道场。有好有坏才!我们目前的生活或许很不如意,或许身体又很不好,或许经济状况又很糟糕,或许配偶不学佛又有种种让你无法接受的习气,或许共修的团体让你不满意,或许因为不能直接随菩萨修学而遗憾,或许因为无相念佛功夫(注释²)一直不能成就而气馁,或许因为自己妄念纷飞无法修行而困扰,或许因为不能及时得到最新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修学佛法之后,有时候会面临到种种的困境;那个困境经常是因为我们有愿要行菩萨的法道,要来布施众生,所以众生来向我们要布施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来行布施。因为我们有种种的资财,有种种的身力,所以我们可以帮助众生,我们有种种的法可以协助众生,所以这个就是我们应该要做的。所以要勤苦的修行啊!能够勤苦的修行,就是帮助自己的法道,让自己的资粮越来越增长。 三摩地

2018-07-22

任何时、任何地都是我们的修行场所,都是菩萨的自住道场。有好有坏才圆满!我们目前的生活或许很不如意,或许身体又很不好,或许经济状况又很糟糕,或许配偶不学佛又有种种让你无法接受的习气,或许共修的团体让你不满意,或许因为不能直接随菩萨修学而遗憾,或许因为无相念佛功夫(注释²)一直不能成就而气馁,或许因为自己妄念纷飞无法修行而困扰,或许因为不能及时得到 三摩地

2018-07-22

也是菩萨经历五十二阶位才能成佛的法道,始从十信位对佛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因而十信位转入十住位,开始在外门修菩萨六度万行;经历七住明心,开始在内门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以及十住眼见佛性—眼见自己的身心与山河大地虚妄的如幻观,因此十住位,依序转入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修行;于十地后转入等觉位,于等觉位百劫修集福德,为了成就菩萨的三十二大人相、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将这些浅易的佛法,带入到生活之中,不论透过一些电子邮件、或透过一些电子书、或是种种的图片、或是一些佛菩萨的卡片等等,你就可以让其他人获得一些利益,而不至于一定要在这世间----这窄小的空间里面去争夺。你可以告诉他们许许多多关于世间无常的道理,而不一定要透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你可以说你知道些什么,从报章杂志上、或是以前的你所听闻的故事,把它剪辑下来,然 三摩地

2018-07-22

281,a16-b1)佛菩萨怜愍烦恼众生,无时不大慈大悲的开示:世间万法都是因缘和合无我、无我所,惟有缘者能深信一切法是假合之相而信受之;所以对于憎者与被憎者的这个众生,也是假有之法而已,哪有真实的憎者与被憎者呢?在我们热恼无助时,对于佛菩萨的遍洒甘露谨记在心,就能深受法雨的滋润而止息无明火,做个行忍而有气度的人!------微信公众号《慧读》2017-11-20 (原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