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就是六住位菩萨的修行,称为正心住。正心住的菩萨已经前面五度的功德,如今安住在中继续修学般若波罗蜜,往开悟之路继续迈进。各位菩萨,以上所介绍的是十信和六住位菩萨的修道。....我们再来看看世尊对于七住位是如何开示的。《楞严经》卷八云: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这段意思是说:行者经由前面初住到六住位的外门广修六度万行,也就是从初住位的布施、二住位的持戒&h 三摩地

2018-07-22

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卷14中说:【又有三种为诸乐欲增上生者所说真实增上生道:一者、布施得大财富,二者、持戒得往善趣,三者修定远离苦受,得生一向无有恼害乐世界中。】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卷13〈1序品〉中也说:【佛言三事必得报果不虚:布施得大富,持戒生好处,修定得解脱。】由此可知布施、持戒、生天之论是很重要的,这是正修佛道的次法基础,若于此三论能够信 三摩地

2018-07-22

在菩萨道中就是不停地利乐众生、摄受众生迈向佛道,而在利乐众生的同时自己顺便得到解脱,因此解脱道在菩萨道中也是副产品,可以顺便得到的!所以学佛当菩萨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快乐、解脱自在,福德也会越来越好!在行菩萨道中累积福德最关键的方法就是布施、持戒,和十善、修定等生天之论;此三论是度众生的基础,并且也是让我们生生世世都能不堕恶道而能顺利地行菩萨道。因此佛 三摩地

2018-07-22

在中有提到常不轻菩萨正因为如此的作为,所以得到了广大的福德而早成佛道,而那些在当时毁谤、打骂常不轻菩萨的佛门四众,却在两百亿劫之中,都无法遇到佛法僧三宝,然后还有千劫的时间是在阿鼻地狱中受苦。这些过去毁谤、打骂常不轻菩萨的众生,到了无量亿劫之后,释迦牟尼佛的时代,最终仍然是被佛陀所度化了,一同在法华会上听受佛陀开演妙法。接下来的床座施以及房舍施,也 三摩地

2018-07-22

各位菩萨,我们都知道,大乘菩萨的入道之门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之后,才能进入大乘佛法的修道之门,也才能开始内门广修六度万行。然而在求明心见性之前,除了必须建立正确的佛法与禅法修证知见以外,还要锻炼参禅所应该具备的功夫,以及具有简择真正善知识的能力,并且还要培植福德筹集见道资粮。也许有人会问说:要求大乘见道明心见性,为什么一定要培植福德资粮呢?各位菩 三摩地

2018-07-22

这是无智慧的人才会有的想法,所以当他具足这两法时,他在做种种布施时,心中都不会产生忧虑与悔恨,所以他布施以后众生仍然对他行恶,菩萨也能堪忍;因为菩萨的想法和众生不同:正因为这些人是五浊众生,我才有机会度他们。如果他们远离了五浊,我还能度他们而成就财法二施的功德吗?我又如何能成就道业呢?所以菩萨的想法是:此世界的众生行恶、心恶,是理所当然的,不造恶而 三摩地

2018-07-22

任何时、任何地都是我们的修行场所,都是菩萨的自住道场。有好有坏才!我们目前的生活或许很不如意,或许身体又很不好,或许经济状况又很糟糕,或许配偶不学佛又有种种让你无法接受的习气,或许共修的团体让你不满意,或许因为不能直接随菩萨修学而遗憾,或许因为无相念佛功夫一直不能成就而气馁,或许因为自己妄念纷飞无法修行而困扰,或许因为不能及时得到最新的书籍而埋怨(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这才有了修学佛菩提道中菩萨的一切施时不生忧悔,也当然就会有见众恶事而能堪忍了。知道菩萨能够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的道理之后,再进一步来思惟,我虽然知道了这样的道理,而且也能够在心中生起了意乐,希望可以成办这样的功德,可是毕竟是没有办法立刻就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啊!那到底有没有善巧方便,可以让我们快速达成这个目标呢?熏习佛法之后了解到, 三摩地

2018-07-22

此外,菩萨的清净施复有十相,如《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九言:云何菩萨清净施?当知此施有十种相。一、不留滞施,二、不执取施,三、不积聚施,四、不高举施,五、无所依施,六、不退弱施,七、不下劣施,八、不向背施,九、不望报恩施,十、不希异熟施。……由此十相,菩萨所行布施清净,最极清净。其义分述如下:1、不留滞施:云何不留滞施?谓诸菩萨见来求者正现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的布施与世俗人的布施不同,世俗人的布施只有福德而无功德,来世可得褔报,但是于解脱不相应,也与般若实相智慧不相应,所以没有智慧庄严。菩萨一念布施,有功德智慧庄严,因为了知施的因果,所以根本就不去挂念它,反正种在我的心田里,谁也拿不走;既然谁都拿不走,我牵挂它干什么?又何必心心念念想着:我这一世布施下去,我来世得多少回报。完全不必牵挂这件事情,所以 三摩地

2018-07-22

涅槃,从菩萨的现观来讲(阿罗汉只有灭度的现观,没有涅槃的现观;菩萨才有涅槃的现观,因为阿罗汉无法现观无余涅槃里面的境界),菩萨没有入涅槃时就已现观无余涅槃中的境界,真正明心的人都很清楚这一点。因为,阿罗汉把自己七识心、色身灭了以后入了涅槃,是他自己死光光,十八界中连一界都不存在了;剩下的是他的第八识如来藏,而他的第八识如来藏离见闻觉知,无法作任何观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能如此念天,当然不会下堕,这也是菩萨的基本基础嘛!所以在家菩萨要具足六念。由以上的道理,说念戒、念施、念天属于福德庄严。-----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三辑)》<二庄严品>第十二  (原标题:六念法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戒浅释※目录一、关于菩萨(一)什么是菩萨?(二)菩萨的种类(重点:退转菩萨和不退转菩萨、出家菩萨和在家菩萨、22种假名菩萨和30种实义菩萨)(三)甘愿做菩萨(推荐详读)二、菩萨戒简介三、为什么要受持菩萨戒(兼谈受持菩萨戒的功德)?四、三种受、受持菩萨戒的心态和注意事项五、如何持菩萨戒六、菩萨戒戒相浅解七、菩萨戒释疑一、关于菩萨(一)什么是菩萨?在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的布施与世俗人的布施不同,世俗人的布施只有福德而无功德,来世可得褔报,但是于解脱不相应,也与般若实相智慧不相应,所以没有智慧庄严。菩萨一念布施,有功德智慧庄严,因为了知施的因果,所以根本就不去挂念它,反正种在我的心田里,谁也拿不走;既然谁都拿不走,我牵挂它干什么?又何必心心念念想着:我这一世布施下去,我来世得多少回报。完全不必牵挂这件事情,所以 三摩地

2018-07-22

失了菩萨的威仪。也不可以喜欢:有的人喜欢小赌,对世法来说虽然无伤大雅,可是仍然有违菩萨律仪。菩萨也不该花钱去嫖妓,虽然这并不算犯了邪淫戒,但是让人家看了说:菩萨常常去逛绿灯户。那可不好。还要常常修惭羞、愧耻的道德心。羞于见人,所以是惭;愧对别人,所以是耻。菩萨要常常修惭愧心,常修习羞耻的功德。有惭有愧绝不羞耻,无惭无愧才该羞耻。问题是:无惭无愧的人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杂品)第十九讲记佛说当菩萨的人要一切施,所以真正的菩萨在布施时就称为一切施者。佛说菩萨摩诃萨如法求物而行布施(证悟了就是菩萨摩诃萨,还没有证悟如来藏就不叫作摩诃萨。摩诃萨不一定是指初地以上,有许多经中说证悟如来藏而生起般若智慧的人就是摩诃萨),你证悟而成为摩诃萨了,以后布施时应当如法求物,不可以再像以前在凡夫位时,以 三摩地

2018-07-22

此外,菩萨的清净施复有十相,如《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九言:云何菩萨清净施?当知此施有十种相。一、不留滞施,二、不执取施,三、不积聚施,四、不高举施,五、无所依施,六、不退弱施,七、不下劣施,八、不向背施,九、不望报恩施,十、不希异熟施。……由此十相,菩萨所行布施清净,最极清净。其义分述如下:1、不留滞施:云何不留滞施?谓诸菩萨见来求者正现 三摩地

2018-07-22

此外,菩萨的清净施复有十相,如《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九言:云何菩萨清净施?当知此施有十种相。一、不留滞施,二、不执取施,三、不积聚施,四、不高举施,五、无所依施,六、不退弱施,七、不下劣施,八、不向背施,九、不望报恩施,十、不希异熟施。……由此十相,菩萨所行布施清净,最极清净。其义分述如下:1、不留滞施:云何不留滞施?谓诸菩萨见来求者正现 三摩地

2018-07-22

最珍爱的财物当然要留在身边,世俗人都是这样想;世人最珍爱的是什么财物?当然是钱嘛!有的人则认为宝物,有时是经过几十年明查暗访才找到,花了很大的代价与人情才买回来的,常常是托人情去讲才能买得到;像这么珍爱的宝物,在学佛以后也能舍了;为了众生的利益,就拿出来义卖了,这也是菩萨的不可思议。(菩萨心坚固品第九)13、“复有三事不可思议:一者始欲施时心生 三摩地

2018-07-22

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当你遇到清净的佛法僧大福田,而殷重布施时,已种下好的种子,可以作为未来实证三乘菩提的福德资粮,未来才有机会实证二乘菩提的解脱果,乃至实证菩萨的佛菩提果。但是,如果在假名的佛法僧当中布施,譬如在佛门当中的常见外道、断见外道、虚空外道里布施,乃至在佛门男女邪淫外道当中布施,那不是在种福田,而是在毒田里播种,未来所得的果实都是毒果,非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