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也就是说那个大施主,布施给这么一个四百万亿阿僧祇劫世界六趣众生,能够最后得阿罗汉果的功德;最终这么多的众生舍报以后,入无余涅槃,不再现于三界,无法来继续利乐有情,无法能够再将佛法弘传下去,也不能再将他们的解脱法来弘传下去。可是呢,这第五十个人听闻到《法华经》的随喜功德,他会怎么样?因为《法华经》的精髓就是说,佛因为知道说众生皆有如来藏嘛,所以为众生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三种菩提心,众生发心以后也不一定就永远不再改变;所以说,众生发了菩提心之后,以前所发的若是下品菩提心,只想要修证解脱道而出生死苦,就是声闻菩提的发心。但是却可以在这个下品的声闻菩提基准上面,作为中品缘觉菩提发心的基础,乃至也可以将所发声闻菩提的发心,作为发起上品佛菩提心的基础。也有人一开始是发佛菩提,上品的菩提心,但是后来害怕众生难度、佛道难成, 三摩地

2018-07-23

二乘的果报为什么不是最殊胜的?因为它只能让众生证得解脱果,无法了知法界的实相,无法发起般若智慧,更不能使人具足一切种智,故无法成佛,所以不是最殊胜的法果。所以二乘圣人所得的果报只是解脱果,这就是二乘菩提所能获得的果报:无法证得佛菩提果。假使为了胜过二乘的果报,就一定要修学大乘菩提。这个胜字不是比高下的诤胜的胜,而是要求证最殊胜无上的果报。修学大乘菩 三摩地

2018-07-23

复有二事:一者欲令一切众生悉得解脱,二者欲令众生解脱、胜外道等所得果报。复有二事:一者不舍一切众生,二者舍离一切烦恼。复有二事:一者为断众生现在苦恼,二者为遮众生未来苦恼。复有二事:一者为断智慧障碍,二者为断众生身障。〗讲记:有很多种的两个原因,所以要发大心来修学佛菩提啊!第一以比量来观察诸佛如来:过去的诸佛如来,未来的诸佛如来,都和自己一样,一直 三摩地

2018-07-23

也有众生是因为对众生产生了怜悯心的缘故,所以他发起了菩提心;因为众生不知道如何实证解脱,不知道如何求得真实的快乐,不知道如何才是真实解脱的道理,当他们心中想要解脱时,却造作了种种身口意恶业,都是导致他轮回生死堕落的身口意业。心中想要追求究竟的安乐,但是所造的身口意业,却都是会造成他未来世大不安乐的恶业,这就是众生愚痴!有的人是因为看见众生这么愚痴, 三摩地

2018-07-23

把妄心自己和如来藏的功德综合起来,心里对这个综合后的功德自性产生了贪爱与执着,因此就不能超越烦恼浊,就无法取证第三果,更无法证得阿罗汉的解脱果,这就是五浊中的第三浊!第四浊就叫作众生浊。什么是众生呢?大家都认为说:所有的人合称起来就叫众生嘛!所有的畜生叫作众生,所有的天人叫作众生。但是我们佛法中不这么说。所谓众生这个名词,讲得广义一点:五阴就叫作众 三摩地

2018-07-23

大乘菩萨除了依前面所说通教的解脱果的修证位次,分为四向、四果之外,另外可以依佛菩提果的修证,别于通教之外,而建立菩萨五十二阶位、六种菩萨性的修证。六种菩萨性:十信→凡夫性十住→习种性十行→性种性十回向→道种性十地→圣种性等觉→等觉性妙觉→妙觉性也就是十信位的凡夫性、十住位的习种性、十行位的性种性、十回向位的道种性、十地的 三摩地

2018-07-23

一切智之十智乃是解脱果,三乘无学通有;通教三乘有学无学依此建立果位,显示解脱果修证之位次,故名通教。是故大乘菩萨依此通教解脱果之修证,亦分四果四向,非唯别教五十二位次。一切智之十智具足,乃二乘菩提之极果,无过于阿罗汉与辟支佛之解脱境;三乘无学之无余涅盘皆同一境,无过其上故。此谓二乘菩提乃解脱果,三乘修证俱通此果。一切种智乃是佛菩提果——大 三摩地

2018-07-23

印顺法师所倡导的「人间佛教」、所推崇的「人菩萨」,是「不求急证」,亦「不修禅定,不得解脱」,同时强调「不证涅盘」、「留惑润生」、「不断烦恼」。相反地,「要三大阿僧祇劫,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在生死中打滚,利益众生」。同时印顺法师将佛法局限在人间,既不能求证涅盘(生命之实相)又不能求证解脱,亦不修证禅定,那于四弘誓愿中惟能发「众生无边誓愿度」一愿了。为了 三摩地

2018-07-23

”很气自己!可是最后还是得要走参禅求悟这条路!悟后还是得要走成佛之路!因为解脱生死、亲证实相是最后也是最究竟的路。成佛是一切众生最终之路,所以修学佛道的过程中,虽然也曾后悔走上佛菩提之路,可是最后还是要走回这条难行之路来。菩萨正是如此,自身受种种苦,心中却不厌恶佛菩提道,最后一定不后悔走上这条路。第三点就是要勤行精进、不休不息。勤就是很勤快, 三摩地

2018-07-23

也有众生是因为对众生产生了怜悯心的缘故,所以他发起了菩提心;因为众生不知道如何实证解脱,不知道如何求得真实的快乐,不知道如何才是真实解脱的道理,当他们心中想要解脱时,却造作了种种身口意恶业,都是导致他轮回生死堕落的身口意业。心中想要追求究竟的安乐,但是所造的身口意业,却都是会造成他未来世大不安乐的恶业,这就是众生愚痴!有的人是因为看见众生这么愚痴, 三摩地

2018-07-23

二乘的果报为什么不是最殊胜的?因为它只能让众生证得解脱果,无法了知法界的实相,无法发起般若智慧,更不能使人具足一切种智,故无法成佛,所以不是最殊胜的法果。所以二乘圣人所得的果报只是解脱果,这就是二乘菩提所能获得的果报:无法证得佛菩提果。假使为了胜过二乘的果报,就一定要修学大乘菩提。这个胜字不是比高下的诤胜的胜,而是要求证最殊胜无上的果报。修学大乘菩 三摩地

2018-07-23

由于气质之类的福德乃是世间法所摄,佛道的修证乃是福慧兼具,若不知、不问、不管,或忘却菩提心的前提与内涵,只是专顾履行善业的结果,至多只能是人天有漏有为的善业果报,是不能出于轮回而有解脱的智慧,更不能知佛菩提道的智慧、功德;只有发了菩提心、持守菩提心,才能使所修的福德聚集在正修行上,进而求得真正的解脱及佛菩提智。佛法之所以珍贵,之所以异于外道,此为其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实与佛说空性之正理完全违背,亦与佛说二乘解脱道之涅盘正理完全违背,应名真回之心者,绝非真发菩提心者也。彼人复令学人依于庆喜藏之邪说,而于观想月轮之情境上用心,误认所观想之月轮为世俗菩提心,妄配所观想月轮上之金刚为胜义菩提心,知见肤浅若此,有智之人何堪受此诳骗、而续修彼人所传之双身修法及观想之法?是故一切有智之学人,当速探究三乘佛法中发菩提心之真 三摩地

2018-07-23

云何念生死苦?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常在生死,未得解脱。人间天上,此界他方,出没万端,升沈片刻。俄焉而天,俄焉而人,俄焉而地狱、畜生、饿鬼。黑门朝出而暮还,铁窟暂离而又入。登刀山也,则举体无完肤;攀剑树也,则方寸皆割裂。热铁不除饥,吞之则肝肠尽烂;烊铜难疗渴,饮之则骨肉都糜。利锯解之,则断而复续;巧风吹之,则死已还生。猛火城中,忍听叫嗥之惨;煎熬盘 三摩地

2018-07-23

开悟的只给菩萨,所以已经生起菩萨种性,勇于行菩萨道的同修,平实导师都会特别想要帮忙他;如果是声闻种性的,只想自己赶快开悟、自己赶快解脱,不理会众生的死活,这都不是正觉讲堂想要帮忙的学生。回来,接下来世尊提到:有智慧的人实行布施,不是为了报恩,不是因为人家对我有恩在先,所以我要布施回去;不是为了要要求某件事,所以用布施的手段来完成这一件事;不是为了护 三摩地

2018-07-23

在真见道位前,虽已圆满六住位应修之六度波罗蜜多,求入真见道位前仍有四加行必须修持;如是四加行,乃以二乘四圣谛观行所断我见为基础,接著应在大乘真见道前对二取皆属如来藏空性之正理有所认知,并须心得决定,方可成为比量观察能取、所取皆属空性如来藏之菩萨,始能名为四加行已经修证完成的菩萨,即是双观“能取所取空”;其后方能求证第八识如来藏而证真如,如 三摩地

2018-07-23

变成说佛法只是人天善法,而不是能够让人解脱,让人出离生死的解脱法门,也就不可能成为能够遍知一切法界的实相的一个法门。可是佛法是要能够遍知一切法的,对一切法的实相能够如实了知的。这样子都是必须要依于修持智慧才能够获得,如果没有智慧是不可能获得初地的证量的。所以说真正的大乘是一佛乘,这一佛乘是函盖了声闻、缘觉的智慧,是含摄了二乘菩提乃至含摄了人天善法。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有云:真开悟,须转依真如之清净涅槃自性,使我见我执及种种烦恼不能再影响到自己,有解脱的正受,智能的正受,对此真如有忍法生起,才是开悟圣人。纵使知道密意,而无此功德,仍然不是真正开悟。缘于末法之世,有善知识平实导师,秉佛慈命、续佛法脉,创立佛教正觉同修会,广传唯一佛乘之宗门了义究竟兼弘二乘菩提。平实导师为了久住、为了利益更多有缘众生,日夜不辞 三摩地

2018-07-23

而即使说真正解悟的话,百分之一百都没有解脱的功德受用,般若的实相智慧也很难生起;除非说他继续有着善知识方便的善巧摄受,不因此而退转,那就更是万幸;更何况说,也有可能会因此而谤法、谤善知识,成就三恶道的业因呢!而不应当都仗恃着自己的聪明伶俐心来求悟的另外一个部分的意涵,就是要提示学人说,应当要离心、意、识来参究,不过这个部分要等到后面再单独来说明。先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