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可是禅宗也不可以三关自限,因为知道说,从大乘见道以后,之后还有差别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要经历将近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够修学圆满。可是话又说回来,要能够真正地大乘见道,禅宗还是最有能力可以担任这个重任。可是这个前提是说,是要有真正证悟乃至于说是悟得深的善知识,来住持正法的前提在。第八说华严宗。华严宗是宗奉《华严经》,以经为名,所以叫作华严宗;而古来多有 admin

2018-07-22

所以二乘的修行人,他最高证得的果位是阿罗汉;而大乘则是要以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来证得圆满清净的佛菩提果。所以,佛教里面的各个宗派,可以说以二乘与大乘把它们这样子作二类的分别;在这二类之下呢,各自依着自己的所修所证,然后就创立了许许多多的宗派。所以,平实导师常常说:“正觉讲堂的法,不分宗、不分派,因为我们所学习的是佛陀所传授的圆满佛菩提道。&rdqu admin

2018-07-22

况且众生接触的一切境界,其实都是自心如来藏所现,包括修行过程中所证、所得都不曾离开自心如来藏,那么修一切行,三大阿僧祇劫,历经无数世界修行而成佛以后,还是在如来藏里面修成的,所以当然说祂就是道场。就像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说:【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因为菩萨证悟如来藏后,在实际理地上观察自己的实相心如来藏,在一切处都是他,无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根据菩萨对这些知见的了解,所以,以他的信行以及解行听闻到《华严经》的内容,虽然对于佛地与如来境界不可思议、不能触及,可是内心却是充满了欢喜与向往的!所以,知道佛道三大阿僧祇劫所应学、应修、应证的内容铺陈下来,都没有离开菩萨最初所发的四宏誓愿,是什么呢?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知道这样次第内容,所以对于一直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一定要谨遵世尊的教诲,成佛是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就算您现在已经证悟,也需要再经过,超过两大阿僧祇劫的长劫修行才能成佛,所以老实修行才是上策,不要有非分的虚妄之想,以免落入大妄语的恶业之中。接下来,最后身菩萨在出胎之后有一个非常慈悲的示现。就是示现如同一般婴儿,对于包括世间或出世间法等完全不知。这主要是要让大家知道,佛陀其实也跟我们一样,是从什 三摩地

2018-07-22

那阿罗汉利根的话,一世就可以成就;诸佛呢?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当然也具有阿罗汉的功德。所以诸佛也可以称为阿罗汉,但是阿罗汉不能称为佛,因为单单修学二乘解脱道不能成佛,只能成为阿罗汉,必须回小向大,继续修学大乘佛菩提才能成佛。为什么?因为大乘佛菩提道函盖二乘解脱道,二乘解脱道只是大乘佛菩提道里面的一小部分而已!《法华经》说,二乘只是化城,只是过渡的 三摩地

2018-07-22

在现象界的诸法中如此说不异语,当祂每天为众生说实相法时,也同样是不异语;假饶三大阿僧祇劫以后,祂也不会改变自己所说的实相法。佛接着又说:「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佛特别再交代须菩提说:「如来所证得的法,在这个法的自身境界中,没有实也没有虚。」有实有虚,都不是真实如来的所得法。有实,那就是外道神我、外道梵我,号称说他可以创造世界,也自称可 三摩地

2018-07-22

比较详细的说明的内容是这样子的:是诸佛子,谛听善思修行,我已百阿僧祇劫修行心地,以之为因,初舍凡夫成等正觉,号为卢舍那,住莲花台藏世界海;其台周遍有千叶,一叶一世界为千世界,我化为千释迦据千世界。那么这一段所说的,就是呼应着《华严经》中说的这一句话的意思。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祂经历了百阿僧祇劫来修行,修行这个心地,以这个修行的因,能够成就佛地,佛号称为 三摩地

2018-07-22

我将在一大阿僧祇劫以后才会证得初地真如。那也不能算是实义菩萨。因为明明已经证得如来藏了,却妄自否定,而又轻视自己,说要等到一大阿僧只祇以后才证初地真如,那就是于己身生于轻想嘛!第八个条件是:舒手惠施无有禁固。当你愿意布施时,不必刻意设定:今天出门一定要布施。有些好人有一个习惯,日行一善:我每天出门最少要布施一百块钱。先设定一个出门的条件,然后特地挑 三摩地

2018-07-22

我将在一大阿僧祇劫以后才会证得初地真如。那也不能算是实义菩萨。因为明明已经证得如来藏了,却妄自否定,而又轻视自己,说要等到一大阿僧只祇以后才证初地真如,那就是于己身生于轻想嘛!第八个条件是:舒手惠施无有禁固。当你愿意布施时,不必刻意设定:今天出门一定要布施。有些好人有一个习惯,日行一善:我每天出门最少要布施一百块钱。先设定一个出门的条件,然后特地挑 三摩地

2018-07-22

所谓菩萨从大悲中生,因为菩萨成就佛菩提道,始自最初归依三宝,然后历经三大阿僧祇劫,长久的修学过程,乃至最终成就究竟佛果。可说无一时一刻不悲愍着众生的苦痛,不问自己的苦痛,反而一切措施作为,都是为了救济众生的苦痛。看待众生的苦痛犹如自身的苦痛,不只拔除众生的苦痛,更须令众生得到究竟的利益安乐。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正如古德说: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一阶段称为远波罗蜜多,这是指菩萨修学佛菩提道最初的无数劫,也就是第一大阿僧祇劫,主要是指十信位以及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贤位的修行;菩萨在进入三贤位之前,必须先十信位之功德,具足菩萨种性,才能次第进修佛菩提道。如是三贤位修证将入初地,这就是第一大阿僧祇劫,也就是所谓的远波罗蜜多。意思是说:在这第一大阿僧祇劫当中,菩萨六度的势力仍然很薄弱,常为烦恼 三摩地

2018-07-22

十回向菩萨成就如梦观后,也完成了佛菩提道第一大阿僧祇劫,而转入十地。十地就是十种修无生法忍而成就道种智的阶位,也就是十种不同圣性的达人。然而每一地都有入地心、住地心、满地心三种不同阶位:入地心是指刚开始转入此阶位的菩萨;住地心是指能够安忍及安住此阶位的菩萨;满地心是指成就这个阶位,而且完成一种现观的菩萨,也是该阶位的达人。譬如初地的入地心菩萨,就是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要告诉他大乘见道明心见性的法,要行菩萨六度万行,在六住位熏习五阴十八界虚妄,现观能取、所取空;并告诉他有一个真心,五阴十八界及万法都是从祂出生,这也是唯识学所说“现前立少物,谓唯识性”,这也是禅宗祖师所证悟的标的;因此,菩萨而转入到七住,并往离见闻觉知的方向去参禅,于因缘成熟时,明心见性,圆满七住位转入八住;于十住位眼见佛性,完成第一 三摩地

2018-07-22

故世尊虽因此一大事因缘出现世界,在菩提树下成佛之后,也曾因顾虑世间众生无法信入此法,徒增诽谤成一阐提入阿鼻狱,想即入涅槃,幸因大梵天王殷勤劝请,才观察过去诸佛于五浊恶世度众方便,将唯一佛乘方便分为三乘教法,于初转法轮的阿含部处处隐覆密意而说真心,专为厌离生死的二乘人详细讲解解脱道,待大众都能证得圣果,于佛于法升起箭净性后方于二转法轮的般若部劝进大众 三摩地

2018-07-22

以无法如实了解法会中如来与诸大菩萨论议演说实相法义的缘故,因此不可能像是一个完整的录音机器一样,这样来叙说实义,如果这样也可以集结经典实义,这样听下来如同鹦鹉照说一遍,这样就是理解,这样就是实义,那成佛在经典所说要三大阿僧祇劫,这样不过是虚语,因为这些弟子只要听过这些话一次,就可以懂得,那还需要如是长远时劫的时间吗?13.而且大乘经典在在处处又说,佛 三摩地

2018-07-22

这时菩萨证空性所得的般若,只是总相智而已,对于阿赖耶识的体性只有粗浅的认识,必须悟后转入相见道位,起修见道位所摄的后得无分别智,即是别相智,对阿赖耶识的体性再作更深的现观了解与亲证,从菩萨触证空性到悟后起修别相智完成,这个过程就是佛第二转法轮宣讲《般若经》的内容,若能亲证《般若经》所说内涵,即成为十回向位满心的菩萨,学佛的第一大阿僧祇劫到此,即将进 三摩地

2018-07-22

如是遐想,不肯老实修行,无法安忍菩萨的无量劫修持圣法,无法安忍菩萨应该修习的全部佛法而另外创造新佛法,这样的致命性的法见谬误,就是造成这部《菩提道次第广论》无可避免于荒腔走板!----------广论三部曲目录(原标题:三大阿僧祇劫成佛变成了即身成佛?)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进入初住位到十地满心必须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也就是三大无量数劫,或者称为三大恒河沙劫的修学。从初住位到十回向位满心进入初地之前,为第一大阿僧祇劫;初地入地到七地满心进入八地之前,为第二大阿僧祇劫;八地入地到十地满心,则是第三大阿僧祇劫。之后还有百劫修相好的等觉位以及最后身妙觉位。菩萨从初地开始渐渐断除烦恼障习气种子,并且一分一分的断所知障中无始无 三摩地

2018-07-22

这是在短短一世之中就可以完成的,不像菩萨修行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但是成为慧解脱以后,他只是断三毒烦恼的现行,并未断除三毒的习气种子随眠,习气种子还是留存在心中!所以声闻头陀第一的大迦叶尊者听到人家奏乐,他不知不觉就闻歌起舞了;他对欲界五尘已经没有贪著,可是习气种子使然,使他不知不觉地跳起舞来。所以难陀尊者每次上座说法时,一定会先看女众那一边,他不会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