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安座前準備事項: 1.佛桌:可依家中空間挑選適合的尺寸及喜歡的樣式或訂製皆可。坊間可買到的常用尺寸參考如下:寬度:2尺2(67公分)、2尺9(88公分)、3尺55(106公分)、4尺2(127.3公分)、5尺1(154.5公分)、5尺8(176公分)、6尺3(191公分)、7尺(212公分)或以上。高度:3尺55(106公分)、4尺2(127.3公分)。深度:1尺58(48公分)、2尺(60.5公分)、2尺2(67公分)。2.心經、總持咒或佛菩薩 admin

2023-04-19

  在佛门内部,魔罗天魔波旬(天魔所在的他化自在天位于欲界之顶。他化自在天人悉夺下天所化之物而自娱乐,以此得名)广派魔众相继进入各道场,各以自己的欲恶心行影响佛弟子众:或从法义上否定三乘菩提的根本法—第八识如来藏,或从戒律上诱引佛门四众违犯不淫(出家众)或不邪淫(在家众)戒,或从事相上破坏僧众和合。如此从佛门内部引生乖违之相,令小行佛弟子无法安忍 admin

2023-04-19

  大慧普觉禅师宗杲(1089sh1163),宋朝宣州宁国县芦城乡(今桥头)人。俗姓奚,名昙晦,字妙喜。17岁落发受戒,遍究禅法,首创“看话禅”,为禅宗参话头之始。宋钦宗、孝宗分别封其为“佛日大师”和“大慧禅师”,圆寂后,孝宗再赐谥“普觉”。云游四方,学法传法宗杲生于北宋元祐十年(1089)十一月十日。10岁时便能阅读《华严经》。 admin

2020-07-06

  楞嚴咒(拼音标注,仅做参考) nàmósàdátāsūqiéduōyē南无 薩怛他 蘇 伽哆 耶(歸命一切諸佛1)ā làhēdìsānmiǎosānpútuóyē阿囉訶帝三 藐  三 菩陀 耶(歸命一切如來應正等覺2)nàmósàpóbótuó南无 admin

2020-06-14

  六大:地、水、火、风、空、识。弥勒菩萨摩诃萨在《佛说大乘稻芉经》卷1答具寿舍利子的内涵:应云何观内因缘法缘相应事?为六界和合故。以何六界和合?所谓地、水、火、风、空、识界等和合故,应如是观内因缘法缘相应事。何者是内因缘法地界之相?为此身中作坚硬者,名为地界;为令此身而聚集者,名为水界。能消身所食饮嚼噉者,名为火界。为此身中作内外出入息者,名为风界。 admin

2020-06-08

五阴十八界,涅槃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萧平实导师谨颂2000/9/28注:《正觉总持咒》乃是平实导师于公元2000年秋天所造,以世亲菩萨所著《大乘百法明门论》为根本架构,将佛法之总纲以每句五字的偈诵,总共十四句共七十个字显示出来。一 admin

2020-02-18

觉囊派创始人为宇摩.摩觉多杰(11世纪),五传到了更邦钦波.突结尊追(西元1243~1313)建立觉囊寺,觉囊派正式成立。八传到了更钦笃补巴.喜饶坚赞,是为最盛期。二十八传到了多罗那他(西元1575~1635)时,觉囊寺庙遍西藏康川各地,「他空见」如来藏思想达到为最高峰。 可惜觉囊派不见容于当时格鲁派的政治势力,在达赖五世的授意下,达布派与萨迦派前来共同挑战法义 admin

2019-04-01

菩提人天乘及二乘菩提 人天乘的法以及二乘菩提的法,都叫作权教,就是权巧方便施设的法教。(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8年11月初版首刷,页328。)二果人是一来 在二乘菩提中说二果人是一来,生到欲界天上以后再回到人间成就阿罗汉果,叫作一来。(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 admin

2018-12-27

涅槃“此经”如来藏 “此经”——这个如来藏。当一个恶人死后下堕到地狱去,哭天抢地、怨天骂地,诅咒一切有情,当他正在地狱里痛苦到不得了的时候,他的如来藏照样离见闻觉知、不贪不瞋,连一点点的生气都没有。后来终于生到天界去了,乃至让他当上某一天的天主,一生之中天乐无穷,每天在欲界天中贪著五欲、享受快乐,兴高采烈非常欢喜; admin

2018-12-27

广论宗喀巴的邪见论在广论 宗喀巴真是邪见论者,而黄教信徒竟封之为至尊,余诚不知其可尊之处何在。譬如宗喀巴曾造《迁识法广论》,广言迁识于诸佛净土,然宗喀巴究竟欲迁哪一识而生净土?密宗一切黄教行者,皆当于此深切探究之。宗喀巴既否定第七识意根,亦否定第八识如来藏,则唯余六识可言。既唯有六识,而三乘诸经中,佛说意识乃是缘起法—意根及法尘为缘而由如 admin

2018-12-27

觉囊派创始人为宇摩.摩觉多杰(11世纪),五传到了更邦钦波.突结尊追(西元1243~1313)建立觉囊寺,觉囊派正式成立。八传到了更钦笃补巴.喜饶坚赞,是为最盛期。二十八传到了多罗那他(西元1575~1635)时,觉囊寺庙遍西藏康川各地,「他空见」如来藏思想达到为最高峰。可惜觉囊派不见容于当时格鲁派的政治势力,在达赖五世的授意下,达布派与萨迦派前来共同挑战法义高下, admin

2018-11-13

末学在三十几岁时,或许因为宿世学佛的因缘力,所以刚接触到佛法就一头栽了进去,跟著前辈们吃素、受菩萨戒、作义工,忙得很充实也很快乐,甚至也把家人都带了进去,拉著同修和三个孩子,一有空就往山上寺院里跑。1992年,同修在帮忙修缮寺院屋顶时,摔了下来而不幸往生,此后就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路程煎熬著末学,那可真是个巨大的考验!同修走了以后,由于家族的反对,不但使 admin

2018-08-06

   (一)一贯道之教理简介与点评  一贯道为近代兴起、流行于华人的一种宗教思想。其名称取自孔子的《论语·里仁》中的“吾道一以贯之”。一贯道认为五教──佛教、道教、儒家、基督教、回教,其本质是一样的,此五教彼此间的理论是互相贯通的,都是依于一贯道的「道」而教化人心。而这个「道」,一贯道有以下四种意涵:   admin

2018-07-23

供养父母的方法除了供养财物和生活必需品之外,恭敬礼拜、赞叹尊重也是很重要的。《优婆塞戒经》卷3〈受戒品第14〉:言东方者即是父母,若人有能供养父母: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房舍、财宝,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是人则能供养东方。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第124─125页中解释:如果能以衣服、饮食、卧具、房舍或者生病时以汤药供养父母,乃至有能力的人以财宝 三摩地

2018-07-23

五欲的不净在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中有详细说明:菩萨为了度众生,也应当要努力修证禅定而往离欲的方向迈进。例如《大智度论》卷17〈序品第1〉:问曰:菩萨法以度一切众生为事,何以故闲坐林泽、静默山间,独善其身,弃舍众生?答曰:菩萨身虽远离众生,心常不舍,静处求定,得实智慧以度一切。譬如服药,将身权息家务,气力平健则修业如故;菩萨宴寂亦复如是,以禅定力故, 三摩地

2018-07-23

问:一大阿僧祇劫到底是多久?是否可长可短?是否看各人的精进与否?答:劫有大、中、小劫,若无特别指明,一般所指的劫通常是指大劫。人寿自十岁起,每过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此为增劫;人寿自八万四千岁起,每过百年减一岁,至十岁,此为减劫,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一小劫共计约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一中劫含二十小劫,共约三亿三千六百万年。一大劫则含成住坏空四中劫,共 三摩地

2018-07-23

供养父母的方法除了供养财物和生活必需品之外,恭敬礼拜、赞叹尊重也是很重要的。《优婆塞戒经》卷3〈受戒品第14〉:言东方者即是父母,若人有能供养父母: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房舍、财宝,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是人则能供养东方。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第124─125页中解释:如果能以衣服、饮食、卧具、房舍或者生病时以汤药供养父母,乃至有能力的人以财宝 admin

2018-07-23

佛陀虽然不要求菩萨们急证解脱道极果,但教导菩萨们在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中,是必须具备有相应的解脱果德之亲证及现观的,证悟的三贤位菩萨们,要进入初地的其中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历经断我见、降伏我执具备永伏性障如阿罗汉的解脱功德!所以,菩萨仍然要能够离欲证得初禅,也因此世尊常常在经中细说观身不净的内涵,目的就是要让大家不要因为贪爱恋著于女色而障碍修道。例如 三摩地

2018-07-23

人生的命运为何不同?请看如下:《佛说善恶因果经》简译佛在祇树给孤独园时,阿难请问八吐命运为何千差万别?佛告诉阿难:都是由于前世用心不同,例如:1.前世忍辱,今生相貌端正。2.前生爱发脾气,今生长相丑陋。3.前世贪心又吝舍,今生贫穷。4.前生礼敬三宝,今生高官显要。5.前世骄傲轻视人,今生出身下贱。6.前世对人恭敬,今生身形高大。7.前生轻视正法,今生身材 三摩地

2018-07-22

五欲有种种过患,就像涂在刀上的蜂蜜,舐者贪著甜味而没有察觉会有伤舌的过患,众生贪爱五欲之乐亦然,为了追求短暂的五欲乐受,甚至造作种种恶业亦所不惜,却不知五欲无常终将失去而受痛苦。而对于贪著五欲的爱味,只会使人流转生死不得解脱,乃至造恶堕落三涂而使未来世受无量苦,所以有智慧的人自当选择远离。五欲就是指对于财、色、名、食、睡等五事,以及色、声、香、味、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30条/2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