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今天要和大家来谈谈:什么是“菩萨的庄严”?在《优婆塞戒经》卷第二中,有一段经文是:【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萨自他庄严?”佛言:“善男子!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优婆塞戒经》卷2)先说说“庄严”这一词 admin

2018-08-15

”】(《优婆塞戒经》卷2)在这里,佛陀教导我们大家要在菩萨因地时发愿,也教导我们发愿的因果、原理等等。善生童子问:“世尊!这三十二大人相的福业是谁才能作呢?”善生童子在这边问的三十二大人相的福业,是谁才能够作?因为修这个三十二大人相,并不是一般人能够作得到的。可是,有一种人家财万贯,但是他们全家每个月供养三宝才几百元的台币,就觉得是很 admin

2018-08-15

《优婆塞戒经》卷2〈自他庄严品第11〉: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量世中慈心不杀,以是因缘获得长寿。”本节主要从放生的观点来谈无畏施,佛经中也提到说菩萨应以慈心行放生业,如《梵网经》卷下中说: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应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 admin

2018-08-13

《优婆塞戒经》卷2〈自他庄严品第11〉:【无量世中常乐说法,以是因缘多饶财宝。】《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中云:善男子!施有二种:一者法施、二者财施。法施则得财法二报,财施唯还得财宝报。菩萨修行如是二施,为二事故:一令众生远离苦恼、二令众生心得调伏。善男子!复有三施︰一以法施、二无畏施、三财物施。以法施者,教他受戒出家修道白四羯磨,为坏邪见说于正法 admin

2018-08-13

所以大福由心生,自己修行越好来作布施,那果报就越大,就像经典上常提到佛说祂自己布施给舍利弗,跟舍利弗布施给佛,那还是佛陀所得的功德比较大!《优婆塞戒经》卷5〈杂品之余〉: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报,施外道离欲得百万报,施向道者得千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善男子!我今为汝分别诸福田故,作如 admin

2018-08-13

另外,平等施也是大福德与大功德,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也有说:善男子!如人买香:涂香、末香、散香、烧香,如是四香,有人触者、买者、量者,等闻无异,而是诸香不失毫厘;修施之德亦复如是,若多若少、若麁若细,若随喜心、身往佐助,若遥见闻心生欢喜,其心等故,所得果报无有差别。善男子!若无财物,见他施已,心不喜信,疑于福田,是名贫穷。若多财宝自 admin

2018-08-09

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6〈五戒品第22〉中说: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持法之人,供给远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须;言则柔软多有惭愧……。佛陀在经典中说如果有人有很多财物,应该要先供养父母,然后再供养师长、和上、年高德劭的长者、已实证的修行人,还有供给远行或远来之人以及生病的人,并且言语要柔软,而且常 admin

2018-08-09

”〗讲记《优婆塞戒经》主要为在家菩萨说的,所以在布施的因果、原理与方法上有很多说明,很注重布施的原理与果报。既然细谈布施的因与果,就一定会谈到法供养;这在供养三宝上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供佛与念佛在前面已经说过了,接下来说供养法。什么叫作供养法?佛开示说:供养十二部经就是供养法。供养十二部经又是什么意思呢?有两种供养:有愚人的供养法及智者的供 admin

2018-08-09

譬如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说:“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优婆塞戒经》卷五)我们也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来检验一个人是不是真心的归依三宝。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 admin

2018-08-07

佛陀也在《优婆塞戒经》中说,“发菩提心故名菩萨”。可以见得,能够发起成佛的大菩提心才能够称为是“菩萨”。 而在初发菩提心开始修学佛道之前的十信位中,基本上是不够资格称作是菩萨的,只是具足凡夫异生性的佛弟子,最多只能称为是假名菩萨、名字菩萨。 即使是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其实也都还是属于新学的凡夫菩萨; 一直要到般若正观现 admin

2018-08-07

《优婆塞戒经》卷五:“受三归已,造作痴业,受外道法、自在天语,以是因缘失于三归。”由此佛语开示可知,藏密双身法的弘扬者乃是最愚痴者,他们是已经违犯十重戒的邪淫戒,不只是违犯出家戒的淫戒而已,已是一阐提人,善根永断;而且他们依据宗喀巴的法义是极力否定如来藏的,他们跟著宗喀巴弘扬否定如来藏的法义,已是谤菩萨藏的一阐提人,善根永断,成就地狱种性 admin

2018-08-06

”(《优婆塞戒经》卷5)佛开示:布施给畜生,尚且得百倍报,更何况是布施给胜义僧或世俗僧,所得福德无量报。所谓的哑羊僧,是指不知所犯的罪轻重、大小,不知道要发露忏悔,也不依止、亲近及供养真善知识的出家人。所谓的无惭愧僧,乃是毁犯一切禁戒,无有惭愧,不见、不畏因果恐怖,贪着名闻利养、喜好男女的淫乐以及毁谤正法的出家人。像这样的出家人,在佛门不是没有 admin

2018-08-05

也许有人说:两千五百年前的释迦佛已经示现入涅槃了,我们要去哪里供佛呢?《优婆塞戒经》卷3佛开示说:【如来即是一切法藏,是故智者应当至心、勤心供养生身、灭身、形像、塔庙。……若能如是至心供养佛法僧者,若我现在及涅槃后,等无差别。】(《优婆塞戒经》卷3)意思是说:只有如来可以教导我们法界实相的究竟了义,所以说如来就是一切法藏,一切法都含藏在如来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 “吾般涅盘去世已,于后正法灭尽时。比丘乐于外典籍,彼便毁谤我胜法。”《月灯三昧经》 “好乐外典是沙门垢。”《大宝积经》 “若菩萨不读不诵如来正经。读诵世典文颂书疏者得罪。不犯者。若为论议破于邪见。若二分佛经一分外书。何以故。为知外典是虚妄法佛法真实故。”《菩萨善戒经》 “以何 admin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就看你是在什么地方来作供养祭祀,就由那个地方的鬼神,或饿鬼众生来得到受用。因为鬼神、鬼道众生非常的多,所以随处都有他们占据作为安身之处。譬如说:大小树木,都有鬼道众生安住,越大的树木,就由福德、威德大一点的鬼神居住;一般的饿鬼,就只能安住在小树、小草上面。同样的,大一点的丘陵、山河等,也都有山神、河神等鬼神在安住 三摩地

2018-07-23

再者,平实居士还花大量的笔墨去写《优婆塞戒经讲记》,如果平实居士不注重戒律,那为何还要讲解《优婆塞戒经》呢?(3)关于平实居士诽谤僧宝的问题:平实居士在各种的着作中,都是对个别法师曲解佛陀法义作为批评的物件,从来没有就僧人的行为问题来做批评,是故不可以认为平实居士诽谤僧宝。此中还涉及到护教的问题,佛陀在很多的经典中,都严格的规定,居士不能说僧人之是 三摩地

2018-07-23

”〗讲记《优婆塞戒经》主要为在家菩萨说的,所以在布施的因果、原理与方法上有很多说明,很注重布施的原理与果报。既然细谈布施的因与果,就一定会谈到法供养;这在供养三宝上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供佛与念佛在前面已经说过了,接下来说供养法。什么叫作供养法?佛开示说:供养十二部经就是供养法。供养十二部经又是什么意思呢?有两种供养:有愚人的供养法及智者的供 admin

2018-07-23

布施为什么能得来世的大福报?不布施为什么就不能得到福报呢?我们来看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卷3中的开示:【善生言:世尊!菩萨已受优婆塞戒,复当云何供养三宝?善男子!世间福田凡有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上。功德田者,从得暖法,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贫穷田者,一切穷苦困厄之人。如来世尊是二种福田:一报恩田,二功德 三摩地

2018-07-23

佛在《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开示说:善男子!复有三施︰一以法施、二无畏施、三财物施。……自于财宝破悭不吝,若好若丑若多若少,牛羊象马房舍卧具,树林泉井奴婢仆使,水牛驼驴车乘辇轝,瓶瓮釜镬、绳床坐具、铜铁瓦器,衣服璎珞灯明香花,扇盖帽履机杖绳索,犁鎒斧凿、草木水石,如是等物,称求者意随所须与,是名财施。首先,我们先来谈财布施,财施之 三摩地

2018-07-23

在上一节举出《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的提到:若好色施,以是因缘是人获得微妙上色;若以香施,是人因是名称远闻;若以味施,是人因是众乐见闻,既见闻已,生爱重心;若好触施,是人因是得上妙触。受者受已,则能获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佛说以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法布施给众生,施者将能获得各种不同的殊胜果报利益。又如《大智度论》卷12〈序品第1〉中说:布施饮食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