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什么是佛法大义——略述三乘菩提的异同》正观师兄 (原标题:解脱道略讲) 三摩地

2018-07-21

-----《三乘菩提之三乘菩提概说第002集声闻简介+四圣谛总说(上)》正文老师 (原标题:声闻简介) 三摩地

2018-07-21

(《中阿含经》卷七)二乘菩提还有大乘菩提当中的四圣谛有什么差异呢?我们在讲四圣谛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只是偏向于二乘菩提在谈四圣谛,但是大乘当中有没有说四圣谛呢?大乘法当中一样是说四圣谛,所以四圣谛并不是只有二乘菩提中才有的,其实四圣谛是贯通三乘菩提的。大乘法是依什么东西来讲四圣谛呢?大乘法是依实相法界,也就是依实相法的如来藏心为体,以如来藏心体为中心 三摩地

2018-07-21

 ------《三乘菩提之三乘菩提概说 第3-6集四圣谛—苦圣谛》正文老师开示(原标题:四圣谛—苦圣谛) 三摩地

2018-07-21

 -----《三乘菩提之三乘菩提概说第6集四圣谛—苦集圣谛》正文老师开示(原标题:四圣谛—苦集圣谛) admin

2018-07-21

这样子上述的两种涅槃,这个是三乘共通的教理。这两种涅槃是通于二乘,也通于大乘的。但是依大乘来说,涅槃是有哪四种呢?也就是说,大乘一样是讲有余依涅槃,也有无余依涅槃;但是,大乘法还说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还有一个无住处涅槃。那我们就一一来为各位说明一下,大乘所说的四种涅槃。大乘所说的四种涅槃,第一个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什么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呢?那是依着 三摩地

2018-07-21

喜觉支,是因为佛法精进修持,观知诸法虚幻,所以对于三乘菩提能够生起信心。猗觉支是,所谓的因佛法之于善于抉择修持,所以得于喜心,然后遍身受乐;也就是说,对于佛法善于抉择以后,因为喜心而能够遍身,因为法乐的缘故,所以遍身受乐,这个就是猗觉支。那定觉支,是因为有修有证,因为有证有验以后,心得决定,所以住于一境而不摇动,乃至发起禅定功德,这个就叫作定觉支。 三摩地

2018-07-21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13、14集 初果到初禅的发起、三果》正伟老师(原标题:如何修证三果及初禅的发起) 三摩地

2018-07-21

佛在人间说法四十九年,为的就是唯一佛乘!”好!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个单元是由正伟老师讲缘觉菩提的简介,里面内容非常精彩,敬请各位菩萨期待!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15、16集 断三界爱我慢证四果》正光老师(原标题:如何修证四果)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要总结三乘菩提的内容时,先要看看三乘菩提的总相。有人在修学佛法,或者在研究佛法的时候,他们会认为:声闻法中的部派佛教有各个部派,每个部派都有不同的说法,所以每个部派都要用每个部派独特的说法来理解。可是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并不是完全的赞成,因为我们所说的佛法,它是在研究法界(中本来无生)的实相,既然它是研究法界的实相,法界的实相不应该是由不同的部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我们从这个道理,就可以知道佛法的所有的内容,我们所说的三乘菩提的内容,是一切人都可以来修学;也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一同来修学,一同来实证。可是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来具足自己的福德因缘?如何具足我们的慧力、定力,让因缘成熟而能够来实证真正的菩提?所以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有那个决心,有那个毅力,想要来培植我们的福德,来让我们的因缘能够具足成熟!如果我们 三摩地

2018-07-21

为了从痛苦中解脱,自古以来人们寻求各种解脱之道,却都无功而返,直到佛陀出现于世,人类从此才有了解脱痛苦的正确答案,但是有许多人对佛法产生误会,以为积德行善就是学佛,以为不停的打坐、修学禅定,使妄想杂念不再出生就能取证涅磐,以为保持无念就可以出离三界,就能解脱生死,实际上佛法分为三乘菩提,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解脱道”,另一部分是佛菩提道; 三摩地

2018-07-21

”这我们就来想想看,佛已经在《阿含经》里面说有三乘法,而佛又是一切知、完全是全能的,没有一件事情祂不了解的。请问:“如果佛不说大乘法,难道轮到你某某比丘来说法吗?难道轮到这世间任何一位比丘、比丘尼来说法吗?”这是没有这个道理的!因为如果这样,这世界上就没有法师的存在了。所谓法师一定要尊崇,尊崇谁?尊崇真正的大师来说法。所以佛已经有先 三摩地

2018-07-21

所谓菩提即是觉悟的意思,也就是因为觉悟的内涵各不相同,所以分成三乘,《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意即:觉悟声闻菩提者,即成声闻乘的圣人;觉悟缘觉菩提者,即成缘觉乘的圣人;觉悟佛菩提者,即成贤位或圣位菩萨乃至成究竟佛。然而此中异同,错综复杂,绝非三言两语便可厘清。末法时期,由于一般修学佛法之人,对于三乘菩提普遍缺乏正知见,无法了知三乘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不是思想,不是哲学、玄学,而是可以实证的法界实相;所以千万不要去作佛学上的研究,别落入文字、名相之中去作经典文字的训诂及考证,否则终究只能成为佛学专家而不是实证者,那就变成佛学思想家而不可能有所实证,依旧只是三乘菩提中的凡夫;当人间出现了实证的菩萨僧时,这位佛学专家就只能处处被菩萨僧辨正而无法正当的提出法义辨正来回应。当一个学佛人进入佛学研究的领 三摩地

2018-07-21

即使是复名所立,此六识如何引生六根,六根位于触尘法,方有六识可说,如何颠倒建立,破坏自见?所以不当说此「识」即言「六识」,以不能引生有根身,不能为有根身的俱有依,既然不能为其俱有依,如何可以排列在前,为「色」的引生缘呢?如果立论其义,则缘起不成,以紊乱前后,无所安立,然佛说缘起诸义甚深,是以阿难圣者默然,以佛陀所说缘起深义,必当有言于外之者,即是隐 三摩地

2018-07-21

《鼓經》卷2「迦葉白佛言:「世尊!如來云何說有三乘?」佛告迦葉:「譬如導師勇猛雄傑,將諸親屬及餘人眾,從其所住欲至他方。經由曠野嶮難惡道,作是思惟:『此眾疲乏,將恐退還。』為令諸人得止息故,於其前路化作大城,遙以指示語諸大眾:『前有大城,當速至彼。』諸眾悉見漸近彼城,各相謂言:『是我息處。』即共入城休息快樂,樂於中住不欲前進。爾時,導師作是思惟:『 三摩地

2018-07-21

」复次,佛法分为三乘,乃是方便,本质应是一乘——大乘别教修证之唯一佛乘——已函盖解脱道与佛菩提道故。为令急求解脱出三界者,令其先证解脱果——二乘菩提;证解脱果已,方信佛语真实无虚、佛法真实可证,乃敢回心大乘,修学别教之佛菩提果——无生法忍一切种智,以慈悯及智慧善巧故,佛于唯一佛乘,一分为三,遂有三乘菩提之异同 三摩地

2018-07-21

三乘学人——声闻、缘觉、菩萨觉悟所得的智慧不同。(一)声闻乘的无常空智慧声闻人现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法是苦、空、无常、无我,十八界中没有一个常不坏的我存在,以此无我慧断我见、我执而证解脱。(二)缘觉乘的缘起性空智慧缘觉人现观十二支因缘的流转,实证到所谓的我实是因缘所生法,也必随诸缘的消散而坏灭,诸缘之中并无常不坏的我存在,以此无我慧断 三摩地

2018-07-21

七住真见道位起,能于三乘诸经渐起胜解及胜行,非唯臆测及无本而行,故名胜解行位。四者修道位。于修道位中,始自初地,末至等觉,修何等道?谓入因果分、修差别分及三学分,是此十一位中修道,即是唯识行也。五者究竟位,谓具足果地智及果地断,究竟无余,故名究竟位,即是唯识果也。此谓:若人不依别教唯识五位,修学真实唯识虚妄唯识二门满足者,不能成就究竟佛道;此二门则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