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先正三业就是说,如果想成就菩萨道的无量行愿的话,就要先端正我们自己的身口意等三业,这也就是指三乘佛法的基础——人天乘的修行。如果已经深入佛法的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两大甘露法门,再把佛教、佛法和其他宗教,乃至科学、哲学、艺术等世间法相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只有佛法的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能够让人实证解脱,出离三界火宅,了脱生死;而其他世间所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126集息恶法则(一)修念佛心增长悲慧>何正珍老师(原标题:修定时五种止息恶念的方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二)》<第049集引发身心轻安乐的次第>正珍老师(原标题:如何发起欲界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91集什么是九住心?>正珍老师(原标题:念佛修定的秘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15集禅宗就是禅定吗?>正伟法师(原标题:什么是以定为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因此当你能够有正知见的引导,你在这条路上就不会耗费时间,所以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如何觅得真善知识来教导,那就变成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呢!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二)》<第050集略谈色地所摄定> 正珍老师(原标题:无法证得初禅正定的原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037-038集<作者与受者的关系(五、六)>余正伟老师(原标题:神通第一也逃不了因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126集息恶法则(一)修念佛心增长悲慧》何正珍老师(原标题:佛陀教我们五种止息恶念的方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15集禅宗就是禅定吗?>正伟法师(原标题:禅宗就是禅定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切的内外相应五欲六尘都是属于邪缘,只要让自己没有办法安止,或者思念自己的父母、配偶、子孙等世俗上所爱恋的人,或者心里对于过去曾经有过的优渥的环境、自己的财富起了不舍的心,或者心放逸于追求自己所想要追求的世俗上的事物,或者受到不正见不正知的影响,对于三乘菩提修学的正理、对于涅槃的正理,没有正确的知见,这都是属于邪缘散乱。例如难陀刚出家的时候,每天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30集大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正源老师开示(原标题:修行一定要闭关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015集六度四事(三)》蔡正礼老师(原标题:禅定的实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4集 证第一义谛(二)》正光老师主讲(原标题:神通是依附意识而有,不是常住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想要实证声闻初果的学人,或者想要实证菩萨果而不退失的人,都必须修学深厚的无相念佛功夫或证得未到地定的定境,否则三乘菩提的观行,对他而言终究只是知识而非如实的解脱智慧、般若智慧,因为他必定无法成功地转依。】(作者:平实导师著述,《人间佛教》,正智出版社)《瑜伽师地论》卷33:「复次,此中云何应知离欲者相?谓离欲者,身业安住诸根无动,威仪进止无有躁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27集何谓一心不乱?》正源老师开示(原标题:何谓一心不乱?怎样如说修学入一行三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70集见地正受》正圜老师主讲《第71集定的正受(二)解脱正受(一)》正圜老师主讲(原标题:定的正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71集定的正受(二)解脱正受(一)》正圜老师主讲(原标题:定力、定境、定相的差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7集修集福德资粮(十住位的修证之一)》正德老师(原标题:如何修学真正的禅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不证此定,亦未得三乘见道者,虽具得四禅八定,仍名异生凡夫,暂伏三界惑而不出三界,不离轮回;若已先得四禅八定之定力,则其三界惑已全降伏,但唯见道,即可立出三界轮回,随时随处可入涅槃。无想定者,谓佛子证四禅已,未断色界天身之执着而欲取涅槃,便于四禅定中作涅槃想,以定中之想为出离三界之障,遂灭除心中无语言之想,以此而入无想定,以无想定境界作为涅槃;以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82集宗通非禅定(二)+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正旭老师开示(原标题:四禅八定到底有没有念?)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