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有事情时往往都是向破法的佛弟子点醒一下,并不会让破法者立即死亡;可是往往有人真的是劣根性,就必须采取严厉行动了。护法神确实也不好当,如果点得轻了根本没有作用,点重了又被抱怨;所以护法神真的不好当,我还是请大家也体谅一下他们的处境;他们一样是受到戒律约束的,我在这里得要为他们讲话。这就是说,这一类鬼趣所摄的阿修罗,发起善心时就来当护法神。…&hel | admin 2025-02-02 |
|
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 admin 2020-07-30 |
|
有事情时往往都是向破法的佛弟子点醒一下,并不会让破法者立即死亡;可是往往有人真的是劣根性,就必须采取严厉行动了。护法神确实也不好当,如果点得轻了根本没有作用,点重了又被抱怨;所以护法神真的不好当,我还是请大家也体谅一下他们的处境;他们一样是受到戒律约束的,我在这里得要为他们讲话。这就是说,这一类鬼趣所摄的阿修罗,发起善心时就来当护法神。…&hel | admin 2020-07-23 |
|
这三乘人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根性的圣人,他们只好进入大山有福德的地方,隐居淡泊修行,愉快顺畅,寿命延长。有诸天卫护他们。月光菩萨出世,与三乘的圣人,共同兴盛佛法。就这样,佛法又大兴盛了五十二年”。【原文】“《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更盛 | admin 2020-07-22 |
|
由于妄心与真心的合和运作,其法相都不为色法,难以区分出来,因此众生与大乘根性之外余人亦难以信受此实相之法。是故佛在《胜曼经》说: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一切众生都有自性清净心,这个清净心本然具在原本清净,可是这个自性清净心又是有污染的,含藏了被七识心污染的种子,这也就是《心经》上所说真心与妄心不一不异的关系 | admin 2020-06-26 |
|
当我作这样的思惟时,十方世界诸佛全都示现,以清净的音声来劝慰勉励我说:非常好啊!释迦文佛!你是三界第一之导师,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妙法,如今也将随同诸佛一样,以方便善巧的力量来为众生说法;我们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也和你一样,证得最胜妙第一无上的佛菩提法,也都是为了所有不同根性的众生种类,而分别演说三乘菩提。智慧少的人只会爱乐小法,没有办法相信自己将来可以成 | admin 2020-06-20 |
|
因此,在佛法的修学上面,有很多不同的因缘,也有很多不同的根性。在那时候,跟著佛陀学的阿罗汉们是害怕生死流转;当他们确定自己真的可以离开生死了,佛陀还不想去逼著他们回小向大,就像是诱骗小孩子一样:“大家继续走啊!前面还有好玩的,也还有许多好吃的。”就这样一路牵著他们,在妙法中一面玩、一面吃;到了一个目的地的时候,他们已经长成大人,明理懂事了 | admin 2020-06-20 |
|
随其根性,而度脱之。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众,付嘱于汝。未来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拥护是人,渐修无上,勿令退失。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天若人,随业报应,落在恶趣。临堕趣中,或至门首。是诸众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萨名,一句一偈,大乘经典。是诸众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现无边身,为 | admin 2020-06-14 |
|
众智就是了知众生根性及共相智。共相智就是类智,前面已经说过了。了知众生根性,是比较困难的智慧。我以前就是不先观察众生的根性与因缘,就一心想要把了义而且究竟的妙法传给别人,所以在禅三时统统有奖,也发生了总共三次退转的事件,而且都反咬我一大口,特别是这一次,比以前两次更严重,那真是惨痛的经验。所以我后来就开始观察众生的根性,特别是在禅三小参时,借着你们 | admin 2020-06-08 |
|
诸智有几种?几戒众生性?------《楞伽经》“几戒众生性?”此问戒有几种?众生根性复有几种?世间宗教悉有戒法;鬼神信仰亦复有戒,如诸禁忌即为其戒,虽无明文规定,信徒奉行不犯。道教依其宗派不同,亦有各种不成文之戒禁,由诸神降乩宣说,信徒笔录奉行。一神教亦有经典说戒,譬如十诫。各类外道邪戒极多,各有立论根本,故有牛戒、狗戒、鸡戒、水戒、火戒、常蹲 | admin 2020-06-08 |
|
那么根与力之间有什么差别?譬如说当你还没有开始学佛,有的菩萨看见了你,会说你很有慧根,因为他知道你的根性与三乘菩提的某一种菩提很容易相应,所以说你有慧根。当你开始学佛之后,不久断了我见,三缚结断了,声闻菩提的慧力就出现了,不再称为慧根了。如果不久又证得如来藏了,大乘菩提的慧力接着又出现了,那就说你有了三乘菩提的慧力了,这时不叫作慧根了。所以五根与五 | admin 2020-06-08 |
|
那么根与力之间有什么差别?譬如说当你还没有开始学佛,有的菩萨看见了你,会说你很有慧根,因为他知道你的根性与三乘菩提的某一种菩提很容易相应,所以说你有慧根。当你开始学佛之后,不久断了我见,三缚结断了,声闻菩提的慧力就出现了,不再称为慧根了。如果不久又证得如来藏了,大乘菩提的慧力接着又出现了,那就说你有了三乘菩提的慧力了,这时不叫作慧根了。所以五根与五 | admin 2020-06-08 |
|
有的人是决定性的声闻,始终不会成为菩萨种性,他的根性就是声闻种性,在舍报之前会随缘度众生,可是到了舍报的时候他就一定入涅槃,不愿再来人间。所以就只有一生,也就是他成为阿罗汉至入涅槃前那一段时间可以度人,所以他度的人少,而且他讲的是无我法,而他的,无我法又只是人无我,就是蕴处界空,不牵涉到法界实相理体。辟支佛是中乘,他平常并不度众生,辟支佛大部分都是 | admin 2020-06-08 |
|
有的人是决定性的声闻,始终不会成为菩萨种性,他的根性就是声闻种性,在舍报之前会随缘度众生,可是到了舍报的时候他就一定入涅槃,不愿再来人间。所以就只有一生,也就是他成为阿罗汉至入涅槃前那一段时间可以度人,所以他度的人少,而且他讲的是无我法,而他的,无我法又只是人无我,就是蕴处界空,不牵涉到法界实相理体。辟支佛是中乘,他平常并不度众生,辟支佛大部分都是 | admin 2020-06-08 |
|
若学人听闻佛法,根性成熟了,才会有兴趣探究何为我执,如何了断。当学人认识了自我的本质(无我),追求成功的动力便会减弱、消失,而不再执著。然我执是众生无始劫以来就存在的顽疾,远较我见坚固。已断我见者,其意识虽已承认意根并非常住不断的我,但由于意根对自我的执著性仍未断除,故仍需深入观行,才能断除我执。若我执断除,即能解脱生死,不再轮回。-----《佛法概论& | admin 2020-06-08 |
|
这些人在俱解脱与慧解脱上面各有取证上的不同:是因为身证与见到等五种人的根性有差异的缘故,而差异之处主要是因为放逸於欲界法所致。譬如先知法住、后知涅槃者,名为慧解脱之见到,只是初果人;要待后时断除外我所的贪爱,并且能现观解脱的证境以后,方得成为慧解脱阿罗汉。若是已得八解脱的阿罗汉,而不具有解脱知见,不能为人解释解脱的原理(譬如周利盘特伽),就必须加上 | admin 2020-06-08 |
|
这些人在俱解脱与慧解脱上面各有取证上的不同:是因为身证与见到等五种人的根性有差异的缘故,而差异之处主要是因为放逸於欲界法所致。譬如先知法住、后知涅槃者,名为慧解脱之见到,只是初果人;要待后时断除外我所的贪爱,并且能现观解脱的证境以后,方得成为慧解脱阿罗汉。若是已得八解脱的阿罗汉,而不具有解脱知见,不能为人解释解脱的原理(譬如周利盘特伽),就必须加上 | admin 2020-06-08 |
|
】(长阿含部《大集法门经》卷下、中阿含因品第四《大因经》)为何在宣示五蕴虚妄及人间的四识住以后,要另外再说七识住的境界相?其实都是因为众生的根性不同而施设的,属于佛陀在声闻法中的为人悉檀。有的人在观行五蕴的虚妄以后,仍然不能断除我执,仍然继续执着三界中较高层次的有为境界相,不离三界爱,不知痈本,所以佛特地为众生宣说三界中七种识蕴所住的境界相,让佛弟 | admin 2020-06-08 |
|
一切有情众生由于无量劫来所熏所习之不同,导致根性千差万别,当然对于六尘的领受和执着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在应对万缘的时候,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就迥然不同了。假使有人之前造作恶业,能生起后悔、忏悔之心,并能发愿永不复作,就称之为善;或者在应当要行善的时候,没有及时去行善,后来产生追悔的心,这也是称为善。相反的,如果先前造作善业,后来却产生后悔,懊悔自 | admin 2020-06-08 |
|
我们要讲极乐世界净土的三辈九品,所摄受的根性以及证果的差别。大家应当要深入了解,才会努力求上品上生。上品上生是摄受已经证悟的菩萨,或者是淳善的大心菩萨。上品上生不坐一般的莲花,而是坐金刚莲花台而往生。往生以后立刻获得无生法忍,位在初地至八地。须臾之间历事十方诸佛,次第受记而回到极乐世界,非常迅速。上品中生是摄受不害怕第一义而尚未证悟的菩萨根性之人。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