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正觉教团三乘菩提念佛法门系列的节目,是按照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这本论着的内涵来讲述的。我们现在的课程进度正进行到前资粮的部分。这个部分主要是在说明求生诸佛净土的三种资粮,也就是信、愿、行的部分。前面正礼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信与愿的部分;至于第三个资粮----行的部分,当中有两个细项,也就是事行的资粮以及理行的资粮。这两个部分,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慧脱无学舍寿之前皆应修学灭尽定,灭尽定则依四禅八定之正受为基础,是则应先正受四禅八定。禅定正受者先受欲界定;欲界定善根发时,心得粗住,色身似有薄膜裹住,令身安住不动,此是欲界定法持身不动。若再深入修习则入未到地定:浅定中一心不乱,犹知五尘;深定中唯住一心,不触五尘,类似无觉无观三昧,然因不具二禅功德故,不名无觉无观三昧。四禅八定归类为三种三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三乘贤圣们在人间证得四禅、四空定的境界,却都可以现观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的虚妄,所以异於六凡众生,所住的三界九地境界就不是众生居。由此而知,已断我执的贤圣都与众生同住於三界中,但却是已离三界生死的。至於俱解脱的修证,其实仍是因解脱慧而得解脱果,非因定境、定力而得解脱生死。这是说,外道修行者,假使证得非想非非想定,其定境坚固具足者,能往生於非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91集什么是九住心?》何正珍老师(原标题:意识心安住的过程---九住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1第036-037集三种无想定》蔡正礼老师(原标题:三种无想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的修行因为不相应三乘菩提,因为不以断身见、我见为根本,所以他的修行,这一世就是现前当下,他在非想非非想天;可是很不幸地,当在非想非非想天这一个十万大劫过去之后,他终究要堕落到人间,而成为飞狸。因为他在飞狸那一世,依于他前前世外道的恶誓愿,他会扑杀无尽的这个畜生,他会造成无边的恶业,会堕落到地狱之间。欝头蓝弗因为是以定为禅,这一边的禅当然不是指一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学佛人修学佛法以及修集福德为先,以后成就大妄语而下堕三恶道,岂不是很冤枉吗?然而,神通境界之高下,不仅与行者定境有关,所证的智慧有关,而且与所证的三乘无漏智之差别而有种种不同。譬如有初禅功夫的人,乃是将欲界最粗重的男女贪断除,因而发起色界的初禅,当然会知道下地欲界里面的种种差别;所以证得上地初禅境界的人,当然知道下地境界种种境界,他可以为人解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4集 证第一义谛(二)》正光老师主讲(原标题:神通是境界法,不是常住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43集诵经时,如果不解其中的道理有没有利益?>高正国老师(原标题:诵经本身就是一种修定的方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间最困难的外苦行,无过于世尊六年的苦行,日食一麻一麦而静坐于禅定中;但是后来发觉这样苦行的结果,都只能与定境相应,都与解脱的智慧、法界实相的智慧、一切种智的智慧完全不相应,最后还是放弃了世人都无法做到的苦行,入河沐浴后,接受牧女的乳糜供养而恢复身力,不苦不乐而参究苦因、参究因缘、参究法界实相以后,终于一夜之间成就佛道,所以苦行与成佛是无关的,与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39集菩萨布施无畏惧》高正国老师(原标题:如何能在菩萨道上精进修行,勇猛不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31集学佛贵在精进!精进的定义为何?(下)》(原标题:精进学佛也要深观眷属跟环境的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有人发下大志愿要护持正法,但是他先得要弄清楚自己想要护持的正法是不是真正的正法?同样是正法,你要护持了义法还是不了义法?而了义法里面又有究竟与不究竟法的差别,究竟是要护持哪一个正法呀?因为有的法是只有让众生进入佛门,有的法是既可以让人进入佛门,也可以让人证悟,那也是了义法呀!有的法是让人证悟之后,却没有办法进修而入初地,不是究竟法;有的法虽是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七住真见道位起,由于亲证如来藏的缘故,能于三乘诸经渐起胜解及胜行,非唯臆测及无本而行,故名胜解行位,能作殊胜的体解与观行故。四者修道位。于修道位中,始自初地,末至等觉,修何等道?谓入因果分、修差别分及三学分,是此十一位中修道,即是唯识行也。然而此唯识行所修证者,其实仍是依七住位所证得的唯识性为根本,进修胜妙细密之一切种智及修除习气种子…等,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14集忍辱-忘恩负义>刘正莉老师(原标题:忍辱的四个层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14集忍辱-忘恩负义》刘正莉老师(原标题:什么是忍辱波罗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菩提之三乘菩提概说第53集佛菩提道之阶段差别(三)》正圜老师开示 菩萨的初行跟二行位,到了三行位的时候,菩萨能够自觉觉他,于利他中自利。对于众生的顽强横逆,菩萨的心不会有所厌弃而违拒,这就是三行位里面的无违拒行,又叫作无嗔恨行。三行位的菩萨,他时常修习忍辱之法,不会去伤害任何一个众生。他只想着如何让众生去除一切妖邪之法,让众生能够安住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7集修集福德资粮(十住位的修证之一)》正德老师(原标题:菩萨修学忍辱的三项主要内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59集何谓实义菩萨(二)》余正文老师(原标题:心不放逸,名为苦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14集忍辱-忘恩负义》刘正莉老师(原标题:忍辱波罗蜜分为四种忍)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