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就好像民间一般都知道,观世音菩萨是千处祈求千处应,试着想想看:若不是为了能够这样利乐众生,菩萨为什么要去修证那么广大的福德?乃至是可以函盖三千大千世界呢?所以从一般修福德的方式与目的,一直到这样子来修福德的方式,这要一般的众生,是如何能够了解以及信受呢?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66集修福报与学佛修道,到底有何关联?》章正钧老师(原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而三乘菩提的修证,不论是解脱道的断我见、断我执,或是佛菩提道的开悟明心、通达般若乃至入地后修学道种智、成就一切种智等,都是要有定力作为基础,而修证定力的前行方便,就是必须要从伏除性障、不贪五欲作起。世间人想要成就世间法的学业、事业,也是多分、少分必须要有相对的专注力才能成就,更何况是修证出世间的解脱道与世出世间的佛菩提道呢?所以菩萨也要舍离五欲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法有三乘,其中声闻乘以及缘觉乘完全是在讲解脱道,只希望能够出离三界、进入无余涅槃、不再来三界轮回。也就是说,解脱道教导我们如何把对于三界的贪著给修除掉。但是在能够断除三界烦恼之前,必须要先能够见道,见道就是断三缚结,要断我见、疑见、戒禁取见,其中最主要的关键就是断我见。一般人一定会认为五蕴十八界里面有一个真实的法,是我们可以依靠的,是不坏的本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了解佛教的人会以为佛教是厌世的或消极的,其实那都是错误的观念!佛教因为包含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也包含了大乘与小乘(或称三乘菩提:大乘菩萨道和声闻、缘觉二乘)。大乘佛教就是菩萨道,也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道中也包含了小乘所修解脱道的内涵;佛菩提道就是从信受大乘佛教、信受大乘三宝开始修起,信具足以后开始修习六度波罗蜜多,乃至修学十度波罗蜜多,才完成佛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就好像民间一般都知道,观世音菩萨是千处祈求千处应,试着想想看:若不是为了能够这样利乐众生,菩萨为什么要去修证那么广大的福德?乃至是可以函盖三千大千世界呢?所以从一般修福德的方式与目的,一直到这样子来修福德的方式,这要一般的众生,是如何能够了解以及信受呢?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66集修福报与学佛修道,到底有何关联?》章正钧老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那我们的能力啊!也都跟业种有关系,烦恼是多或少阿,也都是如来藏中的种子!依靠自己业力而活的佛典故事,最有名的就是波斯匿王的女儿善光公主的故事,以及波斯匿王两个内官的故事!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18集波斯匿王女善光缘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31集二内官诤道理缘当幸福来敲门:众生贫穷的原因所以菩萨就是努力修行六度,往断我见乃至开悟明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如果是勤修十善业道,那么就一定有福也有德,并且能够得到证悟三乘菩提的因缘,永远不入三恶道,乃至可以获得无上正等正觉之果报。所以说十善与十恶之间,一出一入的差异非常的大。有智慧者应当要弃舍十恶业道,要勤修十善业道。各位菩萨,希望您在听完我们这三集的说明以后,能够建立起正确的福德修集知见,弃舍会不断漏失功德法财的十恶业道,努力实践可以迅速增长福德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在佛法中亲证了三乘菩提之一或全部,乃至只是大乘菩提中完成四加行的观行者,都有功德在身。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3〈17供养三宝品〉中云:功德田者。从得煖法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CBETA,T24,no.1488,p.1051,c7-8)。也就是说,四加行初步的暖法已经获得,已能了知所取的六尘是缘起性空,就已经是功德田了。始从获得四加行的暖法到顶、忍、世第一法,其中的暖、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只有符合三乘菩提法义的佛法才是真正的法宝,所以弘扬原始佛法涅槃本际的解脱道法义,以及弘扬方广诸经所说如来藏妙法的弘法者,才是佛门的僧宝,才是真福田;否定涅槃本际、否定一切种智根源的如来藏者,虽然身现出家相,仍然是破法者,都不是福田,连贫穷田都算不上。在不否定法义的前提下,大乘僧宝有两个层次:第一身、口、意行清净,持戒不犯,不贪钱财名声;第二是已经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三乘菩提概说第069-070集开悟证般若前应注意事项—修集福德资粮》正德老师(原标题:开悟证般若前应修集福德资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7集修集福德资粮(十住位的修证之一)>正德老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在佛法中亲证了三乘菩提之一或全部,乃至只是大乘菩提中完成四加行的观行者,都有功德在身。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3〈17供养三宝品〉中云:功德田者。从得煖法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CBETA,T24,no.1488,p.1051,c7-8)。也就是说,四加行初步的暖法已经获得,已能了知所取的六尘是缘起性空,就已经是功德田了。始从获得四加行的暖法到顶、忍、世第一法,其中的暖、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平实导师说每天供佛就能够有三乘菩提实证的资粮!因为每天供佛的人,自然听到别人在说佛法就会有欢喜心,这样久了心性转变,实证大乘菩提的资粮就会逐渐!平实导师教导我们说连新衣服都可以供养,新的西装甚至新的洋装都可以供养,因为说不定有冥界的众生需要,佛菩萨为了要度他们也可以给他们使用。所以我们以后不管是在家里供佛或是在讲堂供佛,供佛前都要有个作意说:「我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而人天乘之修法,若不以三乘菩提为依归,则人天乘之六度修法,即非佛法;若是以三乘菩提为依归,虽不能证之,而信乐之、好乐之,方是佛法中之人天乘法门也。(导师)第六是众智。众智就是了知众生根性及共相智。共相智就是类智,前面已经说过了。了知众生根性,是比较困难的智慧。我以前就是不先观察众生的根性与因缘,就一心想要把了义而且究竟的妙法传给别人,所以在禅三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不知这个道理,就无法具足观察三乘人及凡夫人了。有的人是贪瞋性的凡夫根性,有的人则是愚痴性的凡夫根性,有的人是适合修学人乘的凡夫根性,有人则是适合修学天乘的凡夫根性,这些人都不适合修学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佛法。前两种人是不可能修学佛法的,乃至人天乘的善法都不可能修学;第一种是人间贪财造恶的众生,或是贪财而不造恶,以正当的手段努力积聚资财而不肯行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藏密实修双身法的行者,对于三乘菩提之解脱功德与智慧功德俱缺,对于三乘菩提修证亦无喜乐,所造所修属异生种性,乃种性下劣而生边地懱戾车的无暇者,此第六因。藏密行者若诽谤而入地狱,正报受完以后还有余报,必定多世痴呆且盲聋瘖哑,此乃趣入无暇者的第七因。若在藏密修行甚浅,且不喜双身法,也不依上师的导而造诽谤等恶业,其性障微薄,喜乐禅定等境界,若改依显教行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法有没有错误?引据三乘经典来印证,自己就可以很清楚了。我们要说的是:证悟了也只是发起见地的菩萨,他的般若见地还没有通达,离通达位的初地还远着;解脱果上的证量也还没有到达薄地(二果)、离地(三果)的境界;道种智也还没有发起,所以还在习种性位,要到通达位的初地境界,还有一段很长的过程要修。接下来讲十行位。十行位又叫做「十长养」。十长养是佛所建立的十个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这样一来,就变成三乘经典都有毒了!变成《乾隆藏、大正藏》中的了义经都有毒了!这还得了!所以,一切凡夫僧我都赞叹,就是有一种僧不赞叹——谤法之僧我不赞叹——不但不赞叹,还要破斥他。凡是三宝,不管是凡夫僧、胜义僧,只要不谤正法、不披着佛法外衣而破坏正法的,我们都赞叹,这是我们一向的立场,这就是赞叹三宝的微妙功德。但是也必须让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论三乘菩提的法义,你都能为他们开示,甚至二乘菩提的妙义中,有许多他们所不知道的细微奥妙之处,你也能为他们宣说;这样一来,你就有了法上的大威德,就可以处于大众而无所畏。这八个条件具足了,就能自利而且他利。所以想要利他也利自己,真的很不容易。这个八个条件越具足越,利他的层面就越深入、越广泛,所以菩萨摩诃萨要尽量具足这八点;如果不具足这八点,又想当大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我偏偏要说这样的说法是:口说三乘,又说五乘,然后有时候又加说大乘不共,其实都是掩人耳目之说。他的目的都只是要在说,三乘的解脱道皆共一味,目的是要否定菩萨道;所以,他一下子说“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小乘”,一下子却又说“事实上佛法又分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等等。明明佛就已经指出来说,有大乘跟小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