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95集佛教崇拜鬼神吗?》正旭老师开示(原标题:佛教八部:天龙八部) 三摩地

2018-07-22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80集释、儒、道所说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吗?》余正文老师(原标题:释、儒、道所说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吗?) 三摩地

2018-07-22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 第1集何谓佛教?》正纬老师 (原标题:何谓佛教?) 三摩地

2018-07-22

有些人也许想:「二乘人不是也有菩提吗?为什么他们不属于菩提道呢?」这就是说,菩提有三乘的差别: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声闻菩提以及缘觉菩提完全是讲解脱道,也就是说,它告诉我们如何把三界的贪着修除掉,可是这些烦恼要修除之前,必须要「见道」,「见道」就是断我见。声闻、缘觉的菩提道是三乘共法。很多人误会佛法,以为修学禅定、不停地打坐,如此就可以出离三 三摩地

2018-07-22

佛所说的三乘菩提都在说无我,大乘般若诸经中,则说之为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并说如是之心是实相心;说如是心从无始劫来,不曾暂起一念、不曾念一切法、不住一切法,不曾示现见闻觉知心相,说如是心乃是非心之心。在般若诸经中,佛也广说如是心之中道性。又说此心于三界六道一切法中皆是无所着心,说此心即是涅槃实相,说此心不受生于三界六道就无一 三摩地

2018-07-22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21集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是佛法吗?》孙正德老师(原标题:“一花一如来,一叶一世界”) 三摩地

2018-07-22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一》<第013集众生心--八识心王>林正仁老师(原标题:《西游记》的四师徒都代表什么?) 三摩地

2018-07-22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一)第001集起信论导读(一)》余正伟老师(原标题:达摩祖师为神光安了哪颗心?) 三摩地

2018-07-22

——三乘菩提学佛释疑(一)第二集《学佛是否需要舍离一切的?》(原标题:在家菩萨对待的正确态度) 三摩地

2018-07-22

祝您身体健康!道业增上!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39集菩萨布施无畏惧》高正国老师(原标题:大慈大悲,悲智双运) 三摩地

2018-07-22

而解脱果是三乘佛法的共道,也是菩萨所必须修正的佛法,佛在《菩萨优婆塞戒经》中说: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声闻、缘觉因为解脱智慧出离三界生死轮回,而大乘行者是先证得如来藏真心,依般若智慧修正佛菩提道,获得究竟解脱。解脱道的行者们想要实证无我,断除一念无明,主要的就是断除身见、我见、我执,即从观五蕴皆空断除轮回生死的根本;可 三摩地

2018-07-22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09集为母说法》郭正益老师(原标题:《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什么?) 三摩地

2018-07-22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4集菩萨五十二阶的修证》正圜老师(原标题:从凡夫到成佛的52个步骤)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说,佛法本来没有分为三乘道,只是因为成佛之道十分的广大,又要经过无量长劫久远的修学才能够究竟;所以佛陀为了心量不够广大的衆生,才方便施设二乘菩提解脱道,让衆生能够很快地契入、证果,因此而能对甚深微妙的佛法产生初步的信心,愿意继续安住在佛道上勤苦修学。所以说,佛法的三乘道都是从唯一佛乘里面方便施设而来的,好让众生对佛法、对自己生起信心,因此,唯 三摩地

2018-07-22

阿弥陀佛!-----本文大部分摘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92集大千世界怎么说?>正旭老师(原标题:何谓大千世界?四大部洲什么样?) 三摩地

2018-07-22

-----本文大部分摘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92集大千世界怎么说?>正旭老师(原标题:天界是什么样子?) 三摩地

2018-07-22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三乘菩提概说》<第111集佛教宗派本源(一)>正伟老师(原标题:《法华经》说诸佛下生人间的目的)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不应该得少为足,应该要见贤思齐、见圣思齐,好好地精进用功修学,早日从凡夫菩萨、假名菩萨而成为实义菩萨乃至圣位菩萨才是啊!-----《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1集菩萨正行概说》陆正元老师(原标题:您是哪一类别菩萨?) 三摩地

2018-07-22

喜觉支者谓于佛法精进修持,观知诸法虚幻,于三乘菩提生起喜心。猗觉支者谓因佛法之善于抉择修持,得于喜心而后遍身受乐,是名为猗。定觉支者谓于修证有验,心得决定,住于一境而不摇动,乃至发起禅定功德等,皆名定觉支。舍觉支者谓得猗已,观诸身心乐受亦皆无常,是故除一切受,是名舍觉支。然菩萨所证菩提,异于二乘;以证法界实相故,依法界空性观七觉支亦是施设幻有,故于 三摩地

2018-07-22

法有没有错误?引据三乘经典来印证,自己就可以很清楚了。我们要说的是:证悟了也只是发起见地的菩萨,他的般若见地还没有通达,离通达位的初地还远着;解脱果上的证量也还没有到达薄地(二果)、离地(三果)的境界;道种智也还没有发起,所以还在习种性位,要到通达位的初地境界,还有一段很长的过程要修。接下来讲十行位。十行位又叫做「十长养」。十长养是佛所建立的十个层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