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谓如来众成就尸赖,成就三昧,成就般若,成就解脱,成就解脱知见;可敬可重,可奉可供,世良福田。彼如是念如来众,若有急欲即便得灭;心中有不善、秽污、愁苦、忧戚亦复得灭。白衣圣攀缘如来众,心靖得喜,若有恶欲即便得灭;心中有不善、秽污、愁苦、忧戚,亦复得灭。白衣圣是谓得第三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复次,舍梨子!白衣圣自念尸赖:此尸赖不缺不穿,无秽无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有人能安住于无觉有观三昧中,乃至有人能安住无觉无观三昧中,譬如安住于二禅等至位中,离五尘而安住于定中、清楚分明而无昏昧;如是离五尘而安住定中之觉知心,当知即是与定心所相应之心,诸佛菩萨于圣教中说,意识心与定心所相应,当知如是与定心所相应之觉知心即是意识心也!若所悟之心,是能了别五尘、法尘之觉知心者,即是与慧心所相应之心,即是意识心也。譬如有人正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平实导师在各书多处皆有说明道共戒、定共戒之开示,如《楞伽经详解》、《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及公案拈提等。道共戒又名性戒,不共外道、凡夫,实乃佛实证三乘菩提之道所成,见道、修道后转依于所证而摄心为戒,依见、修道无漏功德受用而行,不拘戒相,与道相应,故自然不犯戒,但以摄心住于正道为戒,是名持道共戒者,有别于凡夫未证者需要依于戒相而摄心持守。定共戒者,谓修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此法中無男、無女,無天、無龍、無夜叉、無乾闥婆、無鳩槃荼、無毘舍闍,無斷、無常,無我、無眾生、無人,無來、無去,無出、無入,無戒、無犯,無淨、無垢,無有三昧、無定、無定根,無禪、無禪根,無知、無見,無貪、無諍,無道、無道果,無慧、無慧根,無明、無非明,無解脫、無非解脫,無果、無得果,無無力、非力,無所畏、無無所畏,無念、無念根,無坐、無行、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云何为三?所谓贤圣戒、贤圣三昧、贤圣智慧而不成就。若有比丘不著利养,便获三法。云何为三?所谓贤圣戒、贤圣三昧、贤圣智慧。若欲成此三法,当发善心,不著利养。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增壹阿含经》卷13)佛已经很清楚开示,如果贪著利养,将无法获得贤圣的戒律、贤圣的三昧以及贤圣的智慧,为什么贪著利养无法获得这三个法呢?有必要深入探讨。首先谈贪著利养不得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现今佛教界有许多是见重、爱更重,而只要是支持教、广论的,都是在为欲界最下堕法为前行的加行,受三昧耶戒的都是在为欲爱作准备以及护航,以为这真能够逃过三界流转的法则吗?不可能!绝对是下堕!下堕于自己所设的金刚地狱而无有出期。而凡是否定第八识持种心的人,也绝对不可能去断烦恼障,当然更不可能实证解脱果。所以见一处住地能正确的断除,能真正的证初果,在现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悟后起修也要修四禅、四空定,也要修观、练、熏、修四种三昧。但是往往坐下来之时,突然间想起这个法,突然间想起那个法。往往我们在修定的过程里面,突然间会想起世间某一些事情,那么这一些通称之为烦恼。我们想要到达不掉举的状态,必须烦恼很少。一到了修定的时间就把所有的烦恼丢开。平常在做事情的时候,心里面也不为任何事情起烦恼。该做就做,做过了就丢开。没有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开示甚深无上正真大乘之行三昧总持忍辱之地。舍诸恶趣。得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精勤修行六波罗蜜。得力坚固犹如金刚。乃至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善男子。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若不现身在其人前教发露者。是初发心菩萨。应于后夜合掌至心而向东方烧坚黑沉水及多伽罗香。请明星言。明星明星成大慈悲。汝今初出照阎浮提。大悲护我。可为我白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愿于梦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怎么可以说我们悟了就跟佛一样呢!还差得远呢!再说福德:光只是一个禅定三昧,我们就差很远了,所以不应当生起慢心而不礼佛。《菩萨璎珞本业经》云: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这意思就是说,菩萨修行十信满足进入初住位一直往上修到第六住位,如果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们还得要改依声闻戒、菩萨戒为主,舍弃了藏密外道的金刚戒,重新再于显教中出家受戒,才算是佛门中真正的法师、僧宝;我绝不承认他们的三昧耶戒、金刚戒,因为那是依外道邪淫的双身法精神而施设的邪戒,所以他们的本质不是佛法中的僧宝。对僧宝要供养、顶礼、称赞以外,还得要随喜与劝请,也就是说,师父们演说时,应当随喜称赞;如果师父们没有开示时,那就应该敦请师父们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到了阿罗汉位或八地时,不称为阿赖耶识了,改名为异熟识或庵摩罗识,到了佛地才称为真如--无垢识,《金刚三昧经、成唯识论》说之甚详。故理障断而未尽,不名为佛。阿罗汉辟支佛虽断尽一念无明,仍不能成佛,不明真如不见佛性故。明心见性的菩萨,最多七次人天往返,必断尽一念无明(详楞伽经卷二),将来必定会成佛。要成佛,在断尽理障之前,还须断事障。事障就是一念无明--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尤其是当我们修学很久终于进入二禅―无觉无观三昧之后。从这个过程之中,他更深深的体验到烦恼习气不断,是不可能进入二禅以上的境界。所以他最后会明白:修除习气和烦恼,也是修定的人所必须要下功夫的地方。舍弃怨恼。受人欺负,心里面不快乐,这叫做怨。然后开始思惟设计方法,准备要去报复,设计完成决定要去实行叫做恼。因怨与恼就会生起报复,这怨恼瞋恨都因为名与色而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家还记得《金刚经》里面的话吗?无诤三昧,佛陀说须菩提证得了无诤三昧。须菩提是解空第一,所以无诤三昧就是真正解空的人,他的内心安住在寂静之中。在这个寂静中,没有二元对立。那么,要修行无诤三昧,要进入这个境界,从哪里下手,怎么修呢?其实,我现在讲的这个,就是一个修行无诤三昧的口诀。要你超越二元对立,这很抽象,很多人还不理解呢,话本身就有点文气,有点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刚满两年时,有一天正骑着机车,突然间佛号遍满,不念而念,佛号的声音一直存在耳中,从此念到哪里佛号就到哪里(恩师说这是持名念佛的念佛三昧)。就在这个时候,遇到一位师姐,要我看话头,并说看话头会开悟。因从来没有听过什么是话头,就问她:什么是话头?要如何看?她回答说:你就一直念'念佛是谁'。(现在知道这是话尾而不是话头),她并且给了我恩师的电话。与恩师素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坐禅入普济三昧。天帝见佛稽首作礼伏地。至心三自归命佛法圣众。未起之间其命忽出。便至陶家驴母腹中作子。时驴自解走瓦坏间破坏坏器。其主打之寻时伤胎。其神即还入故身中。五德还备复为天帝。佛三昧觉赞言。善哉天帝。能于殒命之际。归命三尊。罪对已毕。不更勤苦。尔时世尊以偈颂曰所行非常谓兴衰法夫生辄死此灭为乐譬如陶家埏埴作器一切要坏人命亦然帝释闻偈知无常之要。达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们又加上犯了邪淫重戒以及破坏,有何证量可说呢?他们又说证得甚深禅定,可是禅定的证得,首要条件就是离欲,才能发起初禅;但密宗古今与上师都是大贪淫欲的,根本不可能证得初禅,何况是二禅以上的禅定呢?有什么深妙的禅定而说是甚深的禅定呢?而且他所谓的禅定,都是以双身法中的淫乐境界来分位的,根本就不是佛教中讲的四禅八定及的三昧,所以他们夸大其词的甚深禅定证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043期 问一、请问我生活中的障碍比较多,近来喜欢念地藏菩萨,因为地藏菩萨的广大悲愿,会令我比较有信心去处理世间事和走好修行的每一步!毕竟老师将修行的次第都告诉大家了,机不可失,我想以地藏菩萨为忆念的对象来修念佛三昧!我希望今生能明心,任务艰巨;我又身在大陆,可能念地藏菩萨能让我尽快达成此一目标吧?因为祂的悲愿实在广大。但我突然想到了我的怨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拜《三千佛》对恢复往昔学佛的记忆力和忏悔非常好!当您每天礼拜三千佛时,就是与三千佛结缘,怨亲债主们每天看到您礼拜一百尊佛(一个月就是三千佛),欢喜得不得了!又三千佛的加持力不可思议!所以对消除业障效果很好!第八:做《三昧水忏》、《梁皇宝忏》(这个比较长,可以每天做一卷)、《药师忏》、《地藏忏》、《净土忏》、《金刚忏》等一系列拜忏,也可作88佛忏,只要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拜《三千佛》对恢复往昔学佛的记忆力和忏悔非常好!当您每天礼拜三千佛时,就是与三千佛结缘,怨亲债主们每天看到您礼拜一百尊佛(一个月就是三千佛),欢喜得不得了!又三千佛的加持力不可思议!所以对消除业障效果很好!第八:做《三昧水忏》、《梁皇宝忏》(这个比较长,可以每天做一卷)、《药师忏》、《地藏忏》、《净土忏》、《金刚忏》等一系列拜忏,也可作88佛忏,只要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十二类所有众生如果进求佛菩提的三昧境界时,应当断除世间的五种辛菜;这五种辛菜,煮熟了以后食用就会发起贪淫之心,如果是生吃时就会增长瞋恚。像这样子,世界中进食五辛的人们,纵使能够为人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总是嫌他们说法时身体与口气都散发出臭秽气息,于是全部远离而去;以致有许多饿鬼道众生,都会在这一类人进食五辛的时候,前来舔舐他们的嘴唇而长养饿鬼身,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