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点,善知识没有世间贵贱之分,因为有些善知识从来不贪名闻利养,一向安忍于贫贱工作,却是菩萨示现,大家不可不知。第四点,假善知识大多伶牙俐齿,善于辩说世间法,纵然讲得藏十二部经,因为未证悟,顶多也只能依文解义,甚至错解经义;有些真善知识,虽然拙于言辞、口才不辨给,但凡有所说都是第一义谛法,因此我们应以智慧来辨别。第五点,有大名声或有大道场,却不一 admin

2020-02-18

摩地又称为昧、摩提、摩帝,中文的意思是正定、正受、等持。一般将意识心安住于一境,安定专注不散乱的定的状态,通称为摩地。但是这样的说法很容易令人以为摩地和奢摩他、止是一样的;然而,摩地和奢摩他是有所差异的,这个差异在哪里呢?圣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说:【摩地者,谓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一境性。】(《瑜伽师地论》卷11)可见摩地的修证 admin

2020-02-18

这个修行的目标约略来讲,我们就可以分成两大目标:从事相上来看的话,我们说在佛教里面有所谓的乘佛教,前面的两个就是所谓的声闻跟缘觉,就是一般人所熟知的二乘的佛法,那么第个就是所谓的大乘佛法。在二乘佛法里面讲的,主要是如何能解脱于烦恼;也就是说,佛在二乘佛法里面告诉我们说:烦恼它的根本是什么?它的来源是什么?它的表现是什么?它的样貌是什么?以及我们 admin

2020-02-18

佛经主要是分成大类,有人说是经典、律典、论典;那或者说是分为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藏。那这藏其实也是由十二部所含摄,所以有时候会谈到藏十二部。这十二部的意思就是说,佛陀以十二分教为方便善巧来教化佛弟子的。那佛陀将声闻辟支佛的方便解脱法,菩萨成佛的究竟解脱法,来应用十二分教来教导佛弟子,让有不畏惧生死的大心菩萨,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如来藏,真实 admin

2020-02-18

佛经主要是分成大类,有人说是经典、律典、论典;那或者说是分为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藏。那这藏其实也是由十二部所含摄,所以有时候会谈到藏十二部。这十二部的意思就是说,佛陀以十二分教为方便善巧来教化佛弟子的。那佛陀将声闻辟支佛的方便解脱法,菩萨成佛的究竟解脱法,来应用十二分教来教导佛弟子,让有不畏惧生死的大心菩萨,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如来藏,真实 admin

2020-02-18

那么还有第种是什么?第种就是,他看到了影像也看到了镜子,然后他知道这个影像其实是这个镜子所显现出来的。那么以这种情形来看的话,我们假设把它比喻作人,那么大家应该就可以了解,这种人当中当然第一种人是最愚痴、最没有智慧的,因为他连镜子当中的影像是不真实他都不晓得;那么第二种人跟第种人:第二种人就像什么?就像佛法当中说这个人他知道镜子里面的影像 admin

2020-02-18

纵使说也许有的信徒会这样讲,说他是在学主耶稣基督的和蔼、学主耶稣基督的慈善,但是也跟佛教当中的学佛人不一样,因为佛教当中的学佛除了要修学佛所说的法之外,还希望自己能够解脱界六道的生死轮回,并且更长远的目标是希望将来自己也能够成佛。就像刚初入佛门受归依的时候,会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要发这样的 admin

2020-02-18

佛告诉大众:我以前在灯光如来所,于七万岁中对宝作种种供养,譬如供养衣服、饮食、床、卧具、医药等等不虞匮乏,乃至于灯光如来般涅槃后,于七万岁中,供养灯光如来形像、如来舍利,并且烧香、燃灯、悬缯幡盖,无所乏少。可是以此供养所得的福德,只是作为世间生死有为福业而已,并没有想要解脱于生死。波斯匿王,当时我所作的种种福德到现在还有剩下吗?一点也没有剩下,早 admin

2020-02-18

阴有遮盖的意思,五阴就是五种能够遮盖众生的智慧,使得众生不能实证乘菩提,因而在界当中不断地轮回生死。哪五种呢?就是色阴、识阴、受阴、想阴、行阴,由于这五阴是众缘和合所成,才有世间的种种行,而世间的种种行都是虚妄不实,没有一个是真实的。所谓的色阴,乃是这个色身是地、水、火、风四大所成,也是借着四大以及父精母血等缘而成;既然是因缘所生法,它不是真实 admin

2020-02-18

这个中阴身依着你的业种去受生,去受生的时候有可能去投胎到界六道里面去,有可能是到天界、有可能是到人道、也有可能到畜生道、也有可能到地狱道、也有可能到饿鬼道,或是说一般的鬼道的众生。那一般的鬼道众生一样是由中阴身投生到鬼道众生去,去的时候化身为鬼,化身为鬼的时候,这些有阴眼、或有阴阳眼,或是说有天眼的这些外道不知这样的道理,就把中阴身还有鬼身当成是 admin

2020-02-18

尤其当依这个法师所说的法教,来判别说他所说是否符合佛说乘菩提法教;而不是依止此法师是否有大名声、大道场,有广大徒众来作真假善知识的分别。第二个层面,说也要依照佛陀经教的开示来简择善知识。如佛陀在《佛说华手经》开示如何才堪任为真善知识?佛开示说:【若有四法,当知是为善知识也,何等为四?一、能令人入善法中,二、能障碍诸不善法,、能令人住于正法,四、 admin

2020-02-18

佛陀以界人天至尊,无量劫前早就成就佛道,可是佛陀慈悯这一界的众生,不忍众生继续流转生死苦,以其悲心再度地示现娑婆人间。佛陀也因为祂宿世的愿力,要与无量劫前的一千位兄弟们,次第在这个地方的贤劫中,再度来示现成佛。佛陀再度受生,历经八相成道,再度示现成佛的时候,现观众生皆本同一如来,皆跟如来一样具足如来智慧德相,可是因为妄想执着无明遮障的缘故,却不能 admin

2020-02-18

世尊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有开示说,要想成就菩萨道的无量行愿的话,应当要先正业,习宝教,信向因果。也就是要先端正我们的身口意行,要业清净,还要修习佛陀正法以及贤圣僧的教导与教诲,并且要深信因果,信受宝,这样的话就可以深入佛陀的教诲,快速的成就佛道。所以我们要先来谈谈先正业,这里所谓的业就是指身业、口业以及意业。所以,先正业就是说,如 admin

2020-02-18

问后学刚学佛法,之前是一贯道,虽然知道明心见性很好,但不知明心见性的定义是什么?请为后学释疑,谢谢!答明心与见性,在平实老师著作中多有述及(如《正法眼藏》、《念佛昧修学次第》、《平实书笺》、《宗通与说通》、《禅----悟前与悟后》等书),读者可以自行请阅。今略答如下: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的真实心、实相心,也就是找到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真如&hel admin

2020-02-18

------《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第93集熏习与本际(下)>正仁老师 admin

2020-02-18

一开始我们来看在《阿含正义》第辑中,平实导师的开示:【如来藏妙义极为胜妙而难知、难解、难证,是故四阿含的经典中说:彼诸众生亦复如是,久习无我、隐覆之教,如彼‘凡、愚’染诸邪说,去、来、现在,不解密教,闻如来藏不生信乐,非余众生。(阿含《央掘魔罗经》卷二)密教是指如来藏秘密法之教义……。】(《阿含正义》第辑,正智出版社,页86 admin

2020-02-18

乘菩提修行过程中,如来藏是证悟、转依、开发的目标,意根是修除杂染不平等的目标,而意识则为能否成就这两种修行成果的关键。若我们误以识阴是常住且真实不灭的法,则一定无法取证解脱果,更无法成就大乘佛菩提道的修学;因此对识阴如实了知,并确认识阴的虚妄无常性,对修学解脱道及大乘菩提道的人而言,就变得很重要了。如何是对识阴的如实了知?除了对识阴的内涵确实了 admin

2020-02-18

在《佛说法句经》〈亲近真善知识品〉第五,当中更明确地说:【善男子!一切众生欲得阿耨多罗菩提者,当亲近善知识,请问法要,必闻如斯甚深要句。尔时宝明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是善知识?佛言:善知识者,善解深法空相、无作、无生无灭,了达诸法从本已来究竟平等、无业无报、无因无果、性相如如、住于实际,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是名善知识。】(《法句经》卷1)经文 admin

2020-02-18

例如,佛在《阿含经》中说:【云何色集,受、想、行、识集?缘眼及色眼识生,事和合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乃至纯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如是,缘耳、鼻、舌、身、意,缘意及法生意识,事和合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如是乃至纯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受、想、行、识集。】(《杂阿含经》卷3)好!在这里,佛说什么叫作五蕴的蕴集、色法的蕴集、受想行识的蕴集呢?比方 admin

2020-02-18

所以受精卵内,它不会有识阴去说:我要这样、我要那样,然而这一颗受精卵,却会开始进行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变成两个,两个变成四个,四个变成八个、十六个、十二个,并且逐渐地会由输卵管向子宫移动,还会转变成为胚胞,会转变成为个胚层,并且着床等等一连串复杂的工作,渐渐地这个孩子长大,可是还是没有五根、五官,脑子也还没有发育好,所以此时胎儿的名法与色法都不具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