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五停心观简单来说,对于贪欲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不净观,教导他如何去观行这个色身不净来对治他的贪欲;对于瞋恚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慈悲观,或者说是慈心观;对于妄念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数息观,也就是所谓的安那般那这样子一个数息的方法,来制伏他的妄念;对于烦恼等分,或者有人说是业障比较重的人,我们教导他念佛观,这个念佛观,就蛮相似于我们刚刚所说的无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例如业障深重的人,可以用念佛观来对治;因为忆念诸佛的名号,或是观想佛陀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功德非常的大,能够对治业障所生的一切烦恼。除此之外,还有在修学之后能够与实相相应的无相观,则是更为殊胜的;例如世尊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当中有开示说:善男子!应当修习无相正观。无相观者,能伏妄想,唯观实性,不见十相;一切诸法,体本空寂,无见无知,是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法中障的种类分为许多种:如烦恼障、所知障、业障、报障等等种种的分类,不脱于烦恼障和所知障所引发的其他障。烦恼、所知二障是生死相续中,阿赖耶识业种流注最主要的助缘。而大乘法道的所知障障菩萨道,不障二乘解脱;烦恼障障二乘解脱亦障菩萨;再者有烦恼障必有所知障。再接下来,我们再来渐次的讨论,什么是烦恼障呢?不论是善事、恶事、喜欢的事、讨厌的事都是烦恼。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烦恼障、业障以及果报障这三种,经中有说:欲灭此三障罪者,当用何等心,可令此罪灭除?先当兴七种心以为方便,然后此罪乃可得灭。何等为七?一者惭愧、二者恐怖、三者厌离、四者发菩提心、五者怨亲平等、六者念报佛恩、七者观罪性空。(《佛说佛名经》卷1)要灭除这烦恼障、业障、果报障,要生起这七种心才能够灭除,那么我们就一一来探讨,这七种心的内容。第一种就是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比如说,有人坚持要不倒单戒、持水戒、食自落果戒,或打禅七时强忍脚痛而不放腿,以为借此就可以消业障等等,这些都是不如理的戒禁。思惑其实就是我执,也就是贪、瞋、痴、慢、疑;因为比较难断,所以称为五钝使。所以无始无明是所知障,一念无明是烦恼障。断尽一念无明,可以让众生出离三界;但是无始无明并不障碍众生出离三界,只障碍众生成佛。所以阿罗汉不曾打破无始无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修苦行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而且渐渐觉得快乐轻松,并没有感到是在工作,这就是业障渐渐在消,若是越做越觉痛苦烦躁,那就是业障在翻绞。不要以为佛菩萨是多苦,佛菩萨已从苦中磨得业障消除,没有苦感,做什么事都已轻松自在,而不觉得在做什么,也不觉得自己在度众生。’:‘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专一,而且能忍辱吃亏的人。’论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生长善根方便,谓于三宝所,起爱敬心,尊重、供养、顶礼、称赞、随喜、劝请,正信增长;乃至志求无上菩提,为佛、法、僧威力所护,业障清净善根不退;以真如离一切障、具一切功德故,随顺真如修行善业,是名生长善根方便。------《大乘起信论》前面讲的是离开一切诸恶——止息诸恶。可是止息诸恶以后,仍然不能使你如实的清净啊!还要有方便把你的善根加以增长。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平时道场如有可以服务大众的机会,更要发心去作;护持正法的功德,不仅可以消自己业障,更能增加福慧。有幸追随老师学习的这些日子,真的才体会佛法深如海,学然后知不足的惭愧。把忏悔作为日常定课外,实想不出如何回馈佛恩及师恩的方法,因此浅陋的文字组合,如能称之为供养的话,愿以此功德回向一切在生命道上受苦的众生,早日得闻。衷心祈请诸佛菩萨加持摄受正觉讲堂师生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例如业障深重的人,可以用念佛观来对治;因为忆念诸佛的名号,或是观想佛陀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功德非常的大,能够对治业障所生的一切烦恼。除此之外,还有在修学之后能够与实相相应的无相观,则是更为殊胜的;例如世尊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当中有开示说:(《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4)也就是说,无相观是依真实心如来藏的诸法实相来施设的,因为真心无形无色,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对于一般人,根本不想要学佛,即使学佛,也不想要成佛,即使想要成佛,也觉得都是现下如何努力,都无法进步;所以这些有情被自己的观念囿陷住,因此不太会去观行自己的烦恼,只知道每天很如何如何,想自己都是业障深重,如是而已。所以要成佛的菩萨,要相信来到娑婆世界不是没有来由,天天都可以遇到心烦的事情,无有趣味的人生,那就好好地去观行哪些没有趣味,为何没有趣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什么是业?业是怎么来的?常常有人修学佛法时不断的怨责自己,老是说自己业重,所以听经也听不懂,学法也学不会,更别说开悟了,这种其实是正确的,因为确实是业障碍了他,所以明明是一个很单纯、很容易懂的法,但他老是听错,都无法理解。有时候明明是很容易入手的方法,他却始终没办法,学完回家修行时总是没办法用功;就算是听懂也使不上力,这叫作业障。业障有往世的,也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此外,为何有些人行善后不觉得有善报?这可能有下列几个因素:(1)此人可能业障很重,因此所做的一些布施与过去的业障相较,简直还不成比例,这时自然就会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正如一个曾经贪渎或倒会几百万元,后来捐了几千元或几万元作善事,便想获得善报是一样不切实际,因此必须长远布施行善,持之以恒,将来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佛家曾云:‘为善必昌,为善如不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某种意义上讲﹐修行就是一个同习气不断作斗争的过程﹐也就是说﹐用好的习惯代替坏的习惯的过程﹐这中间稍有懈怠﹐坏习气就有可能占上风﹐更有一点﹐修到一定的时候﹐会有种种业障翻起来﹐表现为身体不适﹑烦恼憋闷等等﹐这样﹐上座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一种心理阻力一种不情愿﹑畏惧﹑想退缩的心念在隐隐约约地浮动﹐不象先前那么欢喜顺畅了往往要经过一番心理斗争﹐才勉强上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要是使菩提心增长不退,必须严净菩萨三聚净戒,所谓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同时要忏悔业障,这样令菩提心,念念精明,长养圣胎,日新月异,功德不可思议。否别,遇恶缘逼迫扰乱,容易返失,如舍利弗往昔做六信菩萨,被婆罗门乞眼生瞋,即失大心,堕落做蛇五百生,此生遇佛方出家,回小向大,尚有余习哩!四、立大誓愿我们学菩萨道,要是令菩提心增长不退,必须以愿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再不正确面对,忏悔业障,那么果报就要你自己全部承担和领受了。预警期征兆显极其珍贵,机会极其难得,把握住因果发生的征兆,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可以说是人类最为明智的选择。这比在恶报全面展开以后,在承受痛苦和生死的拼搏中再想尽一切办法渡过苦厄,要容易得多,也轻松千百倍。自然因果律的发生,冤亲债主的索债寻报,会在我们身内和报身环境周围,呈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烦恼障、业障以及果报障这三种,经中有说:欲灭此三障罪者,当用何等心,可令此罪灭除?先当兴七种心以为方便,然后此罪乃可得灭。何等为七?一者惭愧、二者恐怖、三者厌离、四者发菩提心、五者怨亲平等、六者念报佛恩、七者观罪性空。(《佛说佛名经》卷1)要灭除这烦恼障、业障、果报障,要生起这七种心才能够灭除,那么我们就一一来探讨,这七种心的内容。第一种就是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愿消三障诸烦恼,三障在这里指的就是烦恼障,三障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因为心性、因为烦恼的这些心所有法:贪、瞋、痴、慢、疑,乃至于所有的大随烦恼、小随烦恼;因为这样的心性而去造作身、口、意的恶业,所以因为烦恼而造业。造作恶业了,当然后世就要受报;这跟之前我们才讲过了,到地狱、到畜生、到饿鬼受第一正报、第二、第三正报,乃至来了人间还有余报、还有相似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之业障,今亦忏悔,皆悉发露,不敢覆藏。已作之罪,愿得除灭,未来之恶,更不敢造。八、发愿文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普贤菩萨十大行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净土专用发愿文:一心归命,极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CBETA,T10,no.293,p.844,b20-28)那么,种福田应如何“如法回向”呢?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说:“回向者,谓以一切施等诸行,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祈求诸佛菩萨慈悲加持,冥祐得以在善知识摄受教导之下努力精进,消除无始来之一切业障、罪障,身心清净,修学佛法没有障碍。○○○并愿将修学、护持了义正法之所有功德,迴向给今生乃至过去无量生中之父母、师长、兄弟姊妹、配偶子女及诸亲友,希望您们能早日归命三宝,并能在未来无量生中成为同修道友,互相扶持,互相帮助,直至成佛。[2]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四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