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言忏除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镇疑。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尤其是卖东西摆地摊的小贩,用扩音器在庙前大声叫卖,以招揽香客,甚至十八般武艺尽出,将神圣庄严的寺庙弄得乱糟糟的,真是罪过!不知踏进佛寺内,是为了礼拜佛菩萨、消除业障,所以需心荐恭敬、虔诚,保持威仪庄严之相,以示对诸佛菩萨之恭敬,方得感应。否则非但不能消除业障,反而会犯下不敬三宝之罪!有心修行者,当慎之。三、应知佛事佛事,俗称法会,根据其意义的不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庄严的弥勒大士却正站在他前面!无著在激动之余,问大士说:“我一心地祈请大士向我示现,历经十二载,为何大士总不示现?”大士回答:“从你入关祈请的第一天起,我便时时刻刻在你身边,但你因为业障之力,总不能见到我。在这十二年间,你精进地修持,所以净化了大部分业障,再加上因为你刚才能发起大悲心,便破除了一切业障,得见我身!”见到了弥勒大士 | admin 2018-07-22 |
![]() |
有些人早十生百生十劫百劫学佛了,今生可能性格、福报、智慧各个方面都更好些;有些人可能最近几世才开始信佛学佛,信根还不是很坚固,半信半疑,学佛也不是很精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习气还很重,福德智慧也有许多不足,但是总比那些过去生到现在还完全没有走进来学佛、毫无信根的人幸福许多了,至少凡事多了一份谨慎,懂得有因有果,不可随意造作恶业;遇事也多了一个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看到有许多的宗教团体,他们会作种种的手线,或者是挂饰品,叫信徒去购买,而且跟信徒说:你买了这个东西,这是由某某上师加持的,这是由什么样的人所诵念多少经典的;你挂在身上,种种的业障都能够消除,然后你都能够诸事吉利。或者是说,像有些人要求事业的,有些人要求爱情,有些人要求家庭和遂等等,他们就应著众生的因缘,做了各种的挂饰品,让众生去请回家,说这样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昼夜六时,持菩萨戒,直至业障消除,六根清净,大开圆解,解第一义实相妙理,亦即真如佛性。四)七佛:1)毗婆尸佛;2)尸弃佛;3)毗舍浮佛;4)拘留孙佛;5)拘那含牟尼佛;6)迦叶佛;7)释迦牟尼佛。五)八福田者:1)佛、2)圣人、3)和尚、4)阿阇黎、5)僧、6)父、7)母、8)病人。八福田中,看病福田最为广大,因病乃为苦中之苦,故探病为福中之福。六)十发趣心: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盛夏之月,实在很热,却还要五热炙身,来烤自己的身体,让自己去受苦,期望因此而消掉业障。在孟冬,时节(譬如仲夏是最热的时候,称为三伏天,是夏天最热的时候称为仲夏;孟冬则是最冷时),反而要用冻冰来衬在身体下面,故意受冷冻之苦,这是盲修苦行。外道为何要这种苦行?因为他们有一个观念,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受苦就可以抵消罪业。但是受苦其实不能消罪的,消罪的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愿消三障诸烦恼,三障在这里指的就是烦恼障,三障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因为心性、因为烦恼的这些心所有法:贪、瞋、痴、慢、疑,乃至于所有的大随烦恼、小随烦恼;因为这样的心性而去造作身、口、意的恶业,所以因为烦恼而造业。造作恶业了,当然后世就要受报;这跟之前我们才讲过了,到地狱、到畜生、到饿鬼受第ㄧ正报、第二、第三正报,乃至来了人间还有余报、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什么是业障?业障大致有哪些?业障通常指的乃是因为过去、现在的种种业行熏习势力与果报现行,而对于修学佛法的增上产生了障碍,名之为业障。业障未必是恶业,有时善、无记业亦成业障,有时候善业障碍佛道的增上更为严重。又如有些新学菩萨,初发菩提心欲成就佛道,然因过去世于声闻法中熏修很久,所遇的都是声闻种性之师,转弃大乘法而唯修二乘解脱道,这对欲修佛菩提道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熏习当然是先要有一个能够受熏持种的如来藏,依于七转识——特别是依于能够修戒定慧的意识,来成就我们的染污心种慢慢地被汰换成清净的心种;这样的修行就是来修正我们的身口意行,来修正我们的身口意业,让我们身口意业落谢成为的种子,能够让如来藏中的烦恼业障这些种子能够逐渐的清净。若修善时,就是等于除了刚刚的欲施、供养三宝、坐禅,还有读经、供养父母其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中三障指的是哪三障?意涵是什么?三障,一般指的是烦恼障、业障、报障。如《佛说佛名经》有这样的圣教:所言三障者:一曰烦恼障、二名为业障、三是果报障。(《佛说佛名经》卷1)《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也说:三种障:烦恼障、业障、报障。(《大智度论》卷5)首先来说烦恼障。《瑜伽师地论》中说:烦恼障者:谓猛利烦恼、长时烦恼;由此烦恼,于现法中,以其种种净行所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位穷人,也就是修行的菩萨,因为他有归依三宝、持五戒、奉行十善,能够持斋戒,使自己的身心清净,然后愿意忏悔往昔的这些业障,慈心地对待这些有情大众,才能够获得这样良好的一个果报。那位穷人就是佛陀祂本身的前生,然后这个菩萨,他无量劫的修行都发这个愿,希望佛道无上誓愿成,众生无边誓愿度,因为这样的一个修行持戒,能够感得这样的福报。所谓的修习佛法,无非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真正的开悟不是在功夫,不是在无相念佛的高深定力与否,而在于真实的般若知见,在于福慧:大众毅然修学萧导师书籍,熏习正知正见,居远地而能信受,如是岂可谓是无福无慧之人?所以方便护教,广结善缘,随力布施,随份开演法义,这样增培福德;而于三宝处真实恭敬,无有怠慢,如果多有业障现前者,应当恭敬礼忏,行八十八佛忏,水忏,大悲忏,诸忏皆可,不必定到寺院随众,自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地藏菩萨本愿经》有教导,我们可以用父母的名义,供养三宝,护持正法,行善布施,然后将这种种布施供养的功德回向给亡故的父母能够往生极乐净土,或者早生善处,听闻佛法,修学佛道;如果父母已经投生人间,就回向他们病障业障消除,与诸冤亲债主解冤释结,早日归命三宝,修学佛法。让父母有因缘能够学佛,这是子女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因为给父母衣食住行的安顿只能保他们一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本来,出家并不代表他的戒行就一定清净了,也不代表他就没有男女业障的烦恼;但是,是法、非法要能够分得清楚;也要能够坦白的面对自己的烦恼,就像耶舍比丘一样,不要为自己的贪欲找借口。所以出家众,不淫戒为第一!-----《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69集学佛人怎么看男女欲?>何正珍老师 (原标题:男女相是怎么产生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对方就是不学佛呢?别急!想想当初自己,还不是由不学佛转入学佛的?所以这时应以更和善的态度对待对方,不急著要对方学佛,更不能责骂对方,说对方业障重(骂对方‘不学佛就是业障重’,这种是傲慢的心态),要用自己的修行成果来感召对方,自己没有做好是感化不了对方的。修行要让家人肯定,等到对方发觉自己所作所为,皆能符合佛教的慈悲心,柔和忍辱时,才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同时希望佛菩萨的加持!忏悔业障。效果才会日渐明显。既然学佛,就要相信佛经所说的话! 【以下参考:】定业不定业,佛经完美的答案No.1816金刚般若论会释(卷2)论据一切悔不悔业定不定业。非胜心闻大乘法至诚恳励。如来生怨等。故瑜伽说。不业定中悔所损转业。名为不定。故未悔前别名定业。若已悔者名不定业。以经为正。以经就论。论说四业。定不定报。法门定故。所言悔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时候明明是很容易入手的方法,他却始终没有办法,学完回家修行时总是没有办法用功;就算是听懂了也使不上力,这叫作业障。业障有往世的,也有今世的;不管是今世或是往世的业障,我们都要为大家来说明一下,也要在这里先为大家作概念性的说明,以便大家容易理解为什么会有业来障碍自己的修行。那么业是什么呢?以往世来讲,譬如往世不断熏习种种无记法,也就是与善跟恶无关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常常有人修学佛法时不断的怨责自己,老是说自己业重,所以听经也听不懂,学法也学不会,更别说开悟了,这种其实是正确的,因为确实是业障碍了他,所以明明是一个很单纯、很容易懂的法,但他老是听错,都无法理解。有时候明明是很容易入手的方法,他却始终没办法,学完回家修行时总是没办法用功;就算是听懂也使不上力,这叫作业障。业障有往世的,也有今世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请问这里所说的三障,是指事障、理障及性障吗?又性障与业障的主要差别在哪里呢?我们的回答是,这里所说的三障是指:烦恼障、所知障和业障。如果把业障用性障来取代,就会漏掉业障这一个法的障碍,而性障又属于烦恼障所含摄,所以二障之外的另一个障,应该是业障才合乎正理。烦恼障又称为见思惑,所知障又称为无明惑,事障就是性障。简单的说烦恼障就是障碍有情出离分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