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正因为不脱离原始宗教的“鬼神”信仰(巫术),在祈求加持、利益交换的前提下,所使用的供品种类繁多,乃至有“极不可思议”之甘露者,连替法尊喇嘛润稿《密宗道次第广论》的印顺法师也说:佛世以依教奉行、为最胜之供养,佛后亦供以灯明香华等而已。密教以崇拜者为鬼神相,其供品乃有酒肉。有所谓“五甘露”者,则尿、屎、骨髓、男精、女血也。更 admin

2018-07-23

刚好用无相念佛摄心,正是讲堂众菩萨的所长,于是不一会儿,偌大讲堂,乃至十、五、二等各楼层讲堂,都立刻静定了下来,雅雀无声。千人以上的大型法会,正觉菩萨海会益能显现出庄严自持,这除了是因为善知识平实导师的摄受教导之外,更因为菩萨们愈来愈能理解体会,每一次正觉同修会所举办的佛法盛会,都是正在写歷史,大家都非常珍重能参贊佛教中兴史的新页之故。礼佛菩萨恭咏 admin

2018-07-23

乃至未得所应得者,不舍精进。常摄其心,不放逸住。宝积正法经乐求大乘,其心勇猛。虽舍身命,无所顾惜。修菩萨行,勤加精进,无少懈怠。六度集经精进度无极者,精存道奥,进之无怠,卧坐住步,喘息不替。心心相续,不自放逸。菩萨本行经直至成佛,皆由精进。大乘庄严经论至心学道,发大勇猛,决趁菩提。法界次第倍策精进,勤求不息,是名精进根。============================ admin

2018-07-23

大师离开印度后不久,印度的佛教就几近灭尽,实际上,玄奘大师不仅是取经这样简单,更是保护了佛陀的血脉,并将之引入中国,乃至绵延至今。居然凭借一个人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办成这样惊天动地的壮举。大师回国没有选择走相对平顺的海路,而还是原路返回,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去看望高昌国王,但当大师临近高昌国时,听到消息说四年前,高昌国王鞠文泰已经被李世民灭了,大师唯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如果能够依止真善知识修学三归五戒、修学十善业道等福德资粮,明了了世间有为法都是杂染有漏的,并且发起了大菩提心,修学适合自己的摄心法门,能够在纷杂的现代社会中,培养出心得决定的真实定力;加上听闻了万法根本—如来藏心—的了义,再加上修学了暖、顶、忍、世第一法的四加行,那么就有机会明心见性实证般若实相,就能逐渐断除烦恼,乃至于净除烦恼习气, 三摩地

2018-07-23

种种的这样子的行径,乃至于耶和华后面,还对摩西说了:谁得罪我,我就从我的册上涂抺谁的名。耶和华之所以要杀百姓的缘故,是因为他们同亚伦做了金牛犊。从以上《旧约圣经》的朗诵,各位菩萨观众们应该就知道了:《圣经》对于羊、对于鸟、对于斑鸠、对于雏鸽,乃至更严重的,对于不信奉教的人,不尊耶和华为主的人,他是有怎么样的一个看待方式。好!我们讲完儒教跟教的部分。 三摩地

2018-07-23

由于嫉妒的这一距离法则,成功者往往容易遭到他的同事、熟人乃至朋友的贬损,而在这个圈子之外却获得了承认,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遂成普遍现象。嫉妒基于竞争。领域相异,不成竞争,不易有嫉妒。所以,文人不嫉妒名角走红,演员不嫉妒巨商暴富。当然,如果这文人骨子里是演员,这演员骨子里是商人,他们又会嫉妒名角巨商,渴望走红暴富,因为都在名利场上,有了共同领域。在同一 三摩地

2018-07-23

如是被罚,乃至二三,亦不将来诣于会所。贫长者子,后到家中,语其妇言:我数坐汝为人所罚!妇言:何故?夫言:诸人有要,饮会之日,尽仰将妇诣于会所。我被王勅,不听将汝以示外人,故数被罚。妇闻此语,甚大惭愧,深自悼慨,昼夜念佛。于是后日,更设燕会,夫复独去,妇于室内,倍加恳恻,而发愿言:如来出世,多所利益!我今罪恶,独不蒙润!佛感其心至,从地踊出!始见佛发,敬重欢喜,己发即异,变成好发;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如果有这样完美的这样的有情,那他应该做一件事情,不是帮大家来记录,而是应该干涉大家,让大家怎么办都要根据他的旨意来做,大家都作好人就好啦!他既然能够记录别人业种,记录所有的有情业种,连蚊子、蚂蚁的业种都记录,那何必花这么多的时间来记录,而不教导大家应当怎么作呢?甚至有人造作了一件事,马上可以现起他未来的果报;看到自己的果报,他就浑身发抖啦!不是 三摩地

2018-07-23

意即:觉悟声闻菩提者,即成声闻乘的圣人;觉悟缘觉菩提者,即成缘觉乘的圣人;觉悟佛菩提者,即成贤位或圣位菩萨乃至成究竟佛。然而此中异同,错综复杂,绝非三言两语便可厘清。末法时期,由于一般修学佛法之人,对于三乘菩提普遍缺乏正知见,无法了知三乘菩提之异同;对于三乘菩提之共道与不共道懵无所知,因此导致久修佛法而不能突破、甚至停滞不前的情况,可谓彼彼皆是;更 三摩地

2018-07-23

首先,先从观察到嗔心的过患,来减损我们嗔恚的心念,乃至可以把它消除掉。《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提到:佛子!若菩萨摩诃萨,起一嗔恚心者,一切恶中无过此恶。何以故?佛子!菩萨摩诃萨起嗔恚心,则受百千障碍法门;何等百千?所谓受不见菩提障,不闻障,生不净国障,生恶道障,生八难处障,多疾病障,多被谤毁障,生闇钝趣障,失正念障,少智慧障,眼耳鼻舌身意等障,近恶知 三摩地

2018-07-23

渐渐转小犹葶苈子乃至微尘。不能具说是身过患。是故当舍如弃涕唾。菩萨摩诃萨修大涅盘。或时睹见端正女人。终不生于贪着之相。何以故。善观相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知五欲法。无有欢乐不得暂停。如犬啮枯骨。如人持火逆风而行。如箧毒蛇。梦中所得。路首有果树多人所掷。亦如段肉众鸟竞逐。如水上泡画水之迹。如织经尽。如囚趣市。犹如假借势不得久。观欲如是多诸过恶。四大假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说菩萨为了让众生脱离种种苦难,不辞辛劳说三乘菩提,让众生可以亲证二乘菩提,得以解脱生死;以及让众生可以明心见性,得以圆成大菩提果;乃至见众生在受种种苦,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让众生得以安乐。(一)化作大鱼饱众腹,来世成佛度群蒙在《贤愚经》佛曾开示:自己往昔为了让众生免于饥饿之苦,愿意身为一只大鱼让众生得到安乐。在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以前,阎浮提有一位大国 三摩地

2018-07-23

知道这个道理以后,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得以初发菩提心,以及坚固不退当初所发的菩提心而往成佛之道迈进,乃至最后得以成就四智圆明的究竟佛,广度众生无有穷尽。佛陀本生故事一为求佛法,利益众生,而修苦行佛曾开示:菩萨摩诃萨于修苦行的时候,都要告诫自己的心。如何告诫自己的心呢?佛曾提起祂自己过去无量劫以前所经历的故事:我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劫以前修菩萨道,因为没有机会听闻 三摩地

2018-07-23

尤其贪欲的毒害,是足以毁灭自身乃至整个家族,危害广大的众生;这个年轻的丈夫,因为贪欲而毁灭了他们夫妻二人,也就不奇怪了。两个人今世成为夫妻,固然有着过去生特殊的情缘;但是佛教认为:夫妻之间不应以贪欲爱乐为重,而应该彼此在道业上互相劝勉,将一世的情缘转为无量世的道缘。经典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事例,如《杂宝藏经》记载:一对贫穷夫妻共同思索,因为过去生不知布施植福,导致今 三摩地

2018-07-23

乃至继续推广弘传数十年后,终能使中国成为全球最高阶层文化人士的皈依圣地、精神祖国;流风所及,百年之后遍于欧美社会各层面中广为弘传,则中国不唯民富国强,更是全球唯一的文化大国。如是复兴中国佛教文化之举,盼能获得广大佛四众之普遍认同,乃至广有众人付诸实证终得广为弘传,广利人天,其乐何如。——平实导师著《法华经讲义自序》(原标题:责任与义务不言 三摩地

2018-07-23

一、从佛法的眼光来看,人的心性到底是如何?人有八个心,也就是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这六个识,是一般人能够体验到的,因为我们能够看、能听、能闻、能尝、能触乃至能思考;可是除了这之外,我们还有两个心,这两个心就是一种叫作末那──意根,他能够决定;另外还有一个第八识──如来藏,叫作记忆的功能;因为有这八个心,才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其实我们看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的「我」或说之为涅槃之本际、诸法之实际、如、识缘名色之识、或说为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或说为有分识,乃至四阿含中也直接说之为我。每一个法都是可知可证的,只要跟着佛所说的法来修行,就一样能知能证佛所说的法。再来说明「无我」,也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外道所误解的「无我」--外道或佛门中的断见论者所谓断见之无我,是指外道或佛门中的断见 三摩地

2018-07-23

乃至成佛常所宝持。】——《大乘密严经》【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槃。】——《大乘密严经》【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入楞伽经》佛性品【如来藏者即是法身。】——《佛说不增不减经》于未来世有谤于我法轮身披于袈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可不可以生于安乐,死于安乐?一般人之所以可以生于安乐,是因为在前一世行人天善法培福的缘故,所以才能够在此世受用富贵,乃至为人尊敬、生活安逸等等。那当然菩萨也会是过去世就已经持五戒、行十善,乃至还依布施等六度,不但是积极去作利乐有情的事情,而且还自觉的不去作伤害众生的事情,那这一世所得的福报,当然足以让其生于安乐。可是,一般人受用福报之后,或许能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