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杂宝藏经》卷二)这意思就是,孝养父母所得的福德,与供养一切天神、一切僧宝,乃至供养诸佛菩萨所得的福德相同而没有差别。末学想,现在是末法时期,最难见到的就是诸佛菩萨了,那种与佛同在心神安定的感觉,很难找到。可是,我在恭读了萧平实导师所写的《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中的那段开示,以及上述《杂宝藏经》卷二中佛对于供养父母的开示之后,结合自己对无相忆佛拜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另外就是有些佛法的内容或是事相的内容,是要选择根器或场合,以免外道或是盗法者,乃至未悟的人诽谤三宝或嫌弃,这些内容我们也不应该流传,以免害众生造恶业。4.我们不可任意而无简择地,将禅净班、进阶班、论义班,乃至增上班以及周二讲经的课程内容贴在网络上,有的佛法不是众生那个阶段该听到的,如果乱传那就有过失了。5.我们也要观察自己有没有无明、憍慢,或者好为人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过去世持五戒、修十善业,如来藏就帮我们变一个人身或者天身给我们;如果我们过去造恶业,现在实现的因缘到了,如来藏就帮我们变一个畜生身或饿鬼身乃至地狱身给我们,不是每一世都一直当人的。因为佛陀有大神通力,能够观察并且了知一切众生的善恶果报,所以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首先要修集布施的功德;远离了穷困,才能避免一生都只能为生存来奔忙,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及诸缘觉乃至诸佛。如是日中日没初中后夜。如上布施满于千岁。阿难。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宁为多不。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世尊。若于一日所得功德无量无边。况复千岁。佛言。阿难。我今唱令是善男子善女人。为得菩提。为化众生。为转。受持是经读诵书写。于大众中广为显示其福为胜。何况复能如说修行。阿难。若于是经受持乃至一四句偈。在大众中广为人说其福为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乃至苦集灭道四圣谛理。永断疑见。阿难。今此摩诃波阇波提苾刍尼。能起净信心归依佛法僧。受持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饮酒等近事戒法。而能于佛及法僧伽。乃至苦集灭道四圣谛理。已断疑惑。此苾刍尼难作能作。佛亦自知。阿难。有十四种较量布施。何等十四。一者于病苦人而行布施。二者于破戒人而行布施。三者于持戒人而行布施。四者于离染人而行布施。五者于须陀洹向而行布施。六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此可见,能引生瞋恚的境界和因缘非常之多,如果不能好好修学忍辱行,可能因瞋而丧失财产、身命乃至长时所修之一切功德啊!以上为大家说明瞋的本质、瞋的过失,和起瞋的事情和种类。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探讨应该如何对治瞋恚之毒害呢?那就必须修忍辱之行。《优婆塞戒经》卷7云:【我当云何能调众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忍果。我若不种如是种子,云何获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能够安住于一切法无生的现观智慧,生起道种智,分证解脱果与佛菩提果,乃至满证解脱果与佛菩提果(证得一切种智),叫作无生法忍。也就是说,地上菩萨所修证的道种智以及一切种智就是无生法忍。〔编案:一切种智是指具足了知第八识所含藏一切种子功能差别的智慧;尚未圆满时名道种智。〕以上简单介绍忍辱波罗蜜的四种忍。《景德传灯录》卷3达摩大师说:诸佛无上妙道,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是说两种状况都有,或者是说,甚至有三种乃至于是更多的状况,那可以先对治比较严重的情形,当然也可以随着现行状况的不同而随机作处理。首先,要先赞叹提问题的这位学人,因为一般人通常不一定会自己承认或者是观察到自己有上述的问题,这表示说,这一位学人已经能够去观察到自己的问题,进一步也愿意试着去改正它;这不妨是一件善行,所以是应当要随喜而且要赞叹的!说明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本来捐赠器官,是布施内财的大善行为,本应该往生善趣才对,结果却因为不实的语言诱骗,而生嗔怒,下堕三恶道趣,真的是划不来啊!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1说:【又将终时,作恶业者,识于所依,从上分舍,即从上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造善业者,识于所依,从下分舍,即从下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当知后识,唯心处舍,从此冷触,遍满所依。】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更进一步来说,当众生无理辱骂我们时,我们冷眼旁观,看对方像不像是一个正在发狂的愚痴人呢?当他气得跳脚大声吆喝时,真的就跟疯子一样,你就当作正在看一个狂人表演狂戏,那你只是观众而已,岂不是可以置身事外吗?难道我们也要跟著愚痴人来表演愚痴相吗?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用互相对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是会用理性的方式来面对问题、处理问题,所以狂人在那边大声叫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能于三宝生忍,对于世间人的大声辱骂乃至毒打等事、对于贪瞋痴也都能安忍不犯,并且还能忍受世间人难以忍受的恶事,很难作的布施也能努力去作,这些都叫作出世间忍。而法忍可分为:无生忍和无生法忍两种。无生忍在三贤位的菩萨──七住位开始就有了无生忍,二乘圣人也有无生忍;可是无生法忍,却只有诸地菩萨才能亲证,也就是有了道种智,才算是有无生法忍。忍这个法不容易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此可见,能引生嗔恚的境界和因缘非常之多,如果不能好好修学忍辱行,可能因嗔而丧失财产、身命乃至长时所修之一切功德啊!以上为大家说明嗔的本质、嗔的过失,和起嗔的事情和种类。 -----学佛释疑(三)【共130集】第071集(原标题:为什么起嗔会火烧功德林嗔的本质、过失、种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此可见,能引生瞋恚的境界和因缘非常之多,如果不能好好修学忍辱行,可能因瞋而丧失财产、身命乃至长时所修之一切功德啊!以上为大家说明瞋的本质、瞋的过失,和起瞋的事情和种类。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探讨应该如何对治瞋恚之毒害呢?那就必须修忍辱之行。《优婆塞戒经》卷7云:【我当云何能调众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忍果。我若不种如是种子,云何获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其实我们要说:一个人他会发脾气,有的时候往往不是当时的那一件事情引起他会发出这么大的脾气,有的时候往往会有背后的原因,可能是色身的状况,可能是前一天乃至可能是以前对某些事情有过不好的经验,所以他也比类到现前的这样的一个状况。一个菩萨行者,非常了解众生他对于境界是不舍,对于境界是执著,对于境界是有非常强烈的分别心。我们自己在修行的时候,对这些都要能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嗔心的过患,来减损我们嗔恚的心念,乃至可以把它消除掉。《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提到:佛子!若菩萨摩诃萨,起一嗔恚心者,一切恶中无过此恶。何以故?佛子!菩萨摩诃萨起嗔恚心,则受百千障碍法门;何等百千?所谓受不见菩提障,不闻障,生不净国障,生恶道障,生八难处障,多疾病障,多被谤毁障,生闇钝趣障,失正念障,少智慧障,眼耳鼻舌身意等障,近恶知识障。(《大方广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嗔恚的法有四个过程,叫作嗔、恨、怨、恼;嗔,是说在心中生起了不悦的念头;恨,是说心中进一步起了记恨的念头,譬如说,有人常常起嗔以后,心里面会这么想,然后乃至口头上会加一句说:你给我记住!这样子就是已经达到恨的地歩了,当然记恨的时间长短,也表示出说这个人恨的程度的深与浅;怨呢?讲的是嗔与恨的缘故,然后进一步想要设计来报复对方;乃至于说,已经开始进行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是因为对这些世界上的人事地物很不耐烦,这俗话称之为看不惯,没有办法接受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包括对于已经开悟的人也没有办法想象为什么已经开悟,还会这样?这样意识心无法安住,这都是称之为无法忍,即使其中没有「辱」,这也都是自生烦恼,可是这烦恼很容易生起,而且这样的烦恼有时候是证悟更高境地的踏脚石,所以要从忍受开始,慢慢地走向烦恼降伏,或是要去寻找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乃至性障消除发起初禅,住于初禅的身乐中等,都是定境。而参禅要的是定力,要培养起能够进入定境的定力,却不进入定的境界中。因为参禅的目的在发起出世间的般若慧,目的在证悟明心、眼见佛性,所以锻炼定力不要落入定境中,更不着于定相。也就是说,定的目的是要让我们能够参禅,不会落入意识思惟妄想之中,能够真参实证。定的功用,就是因为定的力量而产生作用,使我们能够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乃至界处,亦复如是。一切非有,亦复非无!是故诸佛及一切法,真实平等,皆同一相,如阳焰等。一切众生,诸佛及土,皆唯自心,识想所现。识想为缘,所生诸色,毕竟非有。如来已离一切识想,是故不应以色像见。知所见像,随想生故,乃至虚空毛端量处,一切真佛,皆亦如是,犹如虚空平等无异。若我分别,即见于佛。若离分别,即无所见。自心作佛,离心无佛,乃至三世一切诸佛,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在断我见乃至开悟明心的生活方式应该要如何呢?应该要学禅师那样「事上无心、心上无事」然后努力护持正法过日子!《无门关》卷1中,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如果一个菩萨真实断我见,那他要给自己创伤疗愈就很容易了!创伤疗愈的关键就是在断我见与断我执!我们是因为有这个我见、我执或我所执,才会有创伤!譬如「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