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而现在也被引用来作个人的修为,乃至是经世创业上的情况。可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喜欢生于忧患,所以就有人问:是不是可以既生于安乐,然后又可以死于安乐呢?实际情况,我们看到的甚至是很多人其实并不关心死于安乐,一生都只是执着于生于安乐。我们能够让自己生于安乐吗?先看看我们是怎么出生的:我们往生到人间有三个阶段:入胎、住胎、出胎。对一般人而言,都无法正知的入胎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他所说的法,一定符合佛所说的吗?不尽然!说不一定他所说的法完全与佛所说的背道而驰,走上常见外道与断见外道中,乃至有人走入邪淫的外道中。故学人不能不慎啊!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怀疑:佛门中真的有常见外道、断见外道乃至邪淫外道吗?对此,后学就举一些例子来说明:佛门中真的有常见外道、断见外道乃至邪淫外道存在,只是您不知道而已。譬如有一位附佛外道在她的书上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亲人死后生到了天道,天界一切不缺,比我们人富足百倍,当然不会需要我们的钱财;如果他投生在人间也收不到,有谁听说一个人睡醒一睁眼忽然看到枕头边上出现一堆纸钱?畜生道和修罗道乃至地狱道压根没有货币流通这一说,猪圈和地狱里有超市吗?所以自然也没这个需要;只有对那些极少数堕入鬼道者(鬼道还有许多种此不赘述)除外,问题是:莫非有人希望自己的亲人堕入鬼道中 三摩地

2018-07-23

同样的,我们所执著的我所,就是说我的身体、我的财富、我的眷属、我的事业,乃至于说我所享受的一切,也无非都是在摩尼宝珠上面生起又灭谢,都是生灭的。那么这样子去认知生命的实相,知道说我们的五阴身,我们见闻觉知的心,还有我们所能够拥有的一切的财富、一切的眷属,无非都是在那个恒不生灭的摩尼宝珠表面生生灭灭、起起落落。这个五阴身有生灭,你的财富、你的健康、你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没有如来藏执持业种,就没有有情能够领受这一世的善恶业果报;如果没有各个有情皆悉有其唯我独尊之如来藏心,那么有情所造业种都将因无处收藏而混乱不堪,也将造成法界中无因无果乃至因果不符的窘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切善法与不善法生起现行以后之随缘散坏,也是以如来藏为因。因为有如来藏集藏往世业种以及具有七种性自性的缘故,所以能令业种一一现行而受其果报。譬如往世 三摩地

2018-07-23

乃至如今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仍然受到世亲菩萨的德泽所被,得以修学唯识妙义,使世尊的如来藏法,得以继续普照娑婆世界,广度有缘之众生。各位菩萨!以上为大家讲述的是世亲菩萨的真实故事,相信您也是和末学一样,为世亲菩萨这种勇于忏悔、改往修来的勇气所深深的折服。菩萨在一世又一世的学法修道过程之中,只要还有隔阴之迷存在,就难免会误造诸业而自障障他,因此如何在造诸 三摩地

2018-07-23

然真正之菩萨,绝非和稀泥者,绝非乡愿之人:宁可得罪诸方大师,招致而不利自己;乃至丧身舍命,要救众生出于诸方大师所堕之我见深坑。如是尽力行已,然后始能无愧于心,然后始能舍寿时坦然面对世尊,岂以贪生畏死之心而可自居菩萨位?岂以乡愿之行而可自言菩萨行?岂以和稀泥之不直心而可谓为菩萨心?岂以坐视无辜众生被表相大师误导而故作人情者可以将来坦然面圣?无是理也! 三摩地

2018-07-23

若不如是,即成世俗法,与外教之慈济众生而行善事无异,唯是所奉教主及仪式有别尔,如是何名佛教?若世俗化之趋势不能消除,则佛教学人将认为修定、研究佛学、诵经拜忏、行世间善等,即是佛法正修行,则将永远忽视三乘菩提之修证,则佛教学人之根器,将代代渐趋低落,则佛法之涅槃与般若修证便将永为学人所忽视,则佛教之胜妙性及了义性将渐被忽略乃至消失,渐令佛教同于外道之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她接触到是佛法的修行人,所以她这个果就势必会成就;乃至于她如果发起让自己可以得到如来的果位,那当然未来世她也会成就。所以这一生她见到如来,可以成就阿罗汉道,就是这个原因啊!所以有因有果是完全不会错谬的。可是,微妙比丘尼说到这里,就还是要警惕在场的五百比丘尼,她说:“即使是如此,我今天已经成为阿罗汉了,已经成为四果,已经证道了,可是每一天早 三摩地

2018-07-23

如来不为地界所坏,不为水、火、风界所坏;乃至恶众生出世,乐行诸恶,欲行诸恶,成就诸恶。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炽然,如来于此则没。迦叶!有五因缘能令如来沉没,何等为五?若比丘于大师所,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于大师所,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已,然复依猗而住。若法、若学、若随顺教、若诸梵行大师所称叹者,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而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在三界六道轮回生死之中,最危险也最可怜的便是没有三宝与善知识能够依怙,想要出离生死之苦乃至破除无明,单纯靠自己,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有智慧的人应该要归依三宝与寻求善知识的教导,包括想要正确的理解经中的道理,也是以这种方式最为稳健可靠。如果现在还没有办法完全懂得经中的道理,当然继续读诵,还是有很大的利益。首先我们可以了解,诵经本身就是一种修定的方 三摩地

2018-07-23

禅不是色、声、香、味、触、法,不是眼、耳、鼻、舌、身、意,也不是眼识、耳识……乃至意识;禅不是地、水、火、风,不是受、想、行、识,但是,禅须要在这里来寻找。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什么是世间呢?所谓世间就是四大五阴,就是六根、六尘、六识。如果离开了这个世间,要求觉悟,就了不可得。我们要想在一念不生中,也就是无念、离念中去追求悟, 三摩地

2018-07-23

《大般涅槃经》这样严格的规定,主要就是在“戒心”,如果一个人他在修清净行的话,起心动念都会影响到他不论是三乘菩提的修为乃至禅定的修为。所以《楞严经》里面,佛告诉阿难说:“你要教世人修三摩地,一定要先断淫心;这是第一决定清净明诲。”佛告诉阿难:“修学大定的人,当断淫心,不止身不行淫,连心都不能起淫念,这样才能够修得首楞严大定。佛世尊如来 三摩地

2018-07-23

首先,我们要观察到嗔心的过患,从而可以减损我们嗔恚的心念,乃至可以把它消除掉。《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提到:佛子!若菩萨摩诃萨,起一嗔恚心者,一切恶中无过此恶。何以故?佛子!菩萨摩诃萨起嗔恚心,则受百千障碍法门;何等百千?所谓受不见菩提障,不闻障,生不净国障,生恶道障,生八难处障,多疾病障,多被谤毁障,生闇钝趣障,失正念障,少智慧障,眼耳鼻舌身意等障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菩萨从大悲中生,因为菩萨成就佛菩提道,始自最初归依三宝,然后历经三大阿僧祇劫,长久的修学过程,乃至最终成就究竟佛果。可说无一时一刻不悲愍着众生的苦痛,不问自己的苦痛,反而一切措施作为,都是为了救济众生的苦痛。看待众生的苦痛犹如自身的苦痛,不只拔除众生的苦痛,更须令众生得到究竟的利益安乐。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正如古德说: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 三摩地

2018-07-23

这是为了要以各种的摄受方便,逐渐安置众生于佛法当中,乃至令其善根逐渐成熟,最后能够得到究竟解脱,所以会有这许多的不同。或许有人会怀疑:佛菩萨为什么要用逆境来度人呢?其实这是因为,众生处在顺境的时候总是容易放纵自己在声色五欲之中,想要他们修学佛道是很困难的,这种人往往要遭遇到逆境,才能对往昔的行为产生忏悔之心,而生起进修佛道的心愿。所以,我们要了解, 三摩地

2018-07-23

没有被满足,是我没有被满足!这个由五蕴架构的我可以通过打麻将来充分运用色、受、想、行、识,其实输赢不是我所想要的,而是这个玩的过程,乃至跟他人身口意的互动,所有这些充分满足我,巩固我的存在。而看书、读经太单调了,我得不到满足,所以落空油然而生。观察到这些时,很清楚看到了自己的习性,喜动不喜静其实是攀缘心很重的人。那颗心有了一份松动,但还不足以让它彻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要舍的是它——追求外法的心!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真正拥有过外面的世界!我们所感知的一切:看到、听到、嗅到、尝到乃至触到的,都是由如来藏把物质色法转变成信号在我们的大脑相应的区域同步播放的结果(来至圣教,非末学现观)。当感知到这些信号,分析这些信号,和对这些信号产生种种想法时,这其中又不知需要多少个法为助缘。可明白和相信这个道理的人有多少? 三摩地

2018-07-23

如是种种,乃至以华鬘与淫女为要,如是犯者名为邪淫。如是种种不作,名为不邪淫。”以上是龙树菩萨对邪淫的解说。不过,同样是邪淫,还是有轻重不同的。如《优婆塞戒经》卷6说:“唯三天下有邪淫罪,郁单曰无。”因为北郁单曰的人没有家庭制度,随遇之人,只要双方合意,可以随时淫合,又因为没有人受不淫戒,所以没有犯邪淫的问题。但是,北郁单曰的人,其实也 三摩地

2018-07-23

虽然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因地法身,可是要经历了修集无量功德智慧、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七菩提分法,从这些种种功德智慧来成就果地的如来身;想要成就佛身,就应当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要来求这个一切种智、要求能够常乐我净、求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要求一切种智、常乐我净、无上正等正觉呢,就应当要知道,不能让自己永远在生死轮回中而落入颠倒中,不知道自己是在完全无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