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在这个状况下,又加上很多的熏这些唯识的学者,其实是偏在否定藏识的预设立场之中。问题是,你否定藏识之后,你怎么有可能稍微真正地去知道般若的义理呢?因为般若的义理是极难证解,所以才说般若的法是甚深的,而凡愚是很难了知的。乃至于说,在未证种智所说的三自性,也就是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跟圆成实性之前,更不应该妄说三无性;那这样就很可能会妄谤甚深的了义法,那 三摩地

2018-07-22

而且长远来看,戒是对我们有广大利益的;从这一世来看,好像处处不便,但是正因为这样把自己约束的好好的,到后来变成惯了,心性自然清净了,怎么可能不得解脱呢?怎么可能不证佛菩提呢?所以应当要受戒。可是受戒以后,到底它有什么立即可得的利益呢?佛接着开示说:(二)受五戒后现世可得利益【“善男子!有五善法围绕是戒,常得增长,如恒河水。何等为五?一者慈、 三摩地

2018-07-22

前世有什么样的气种子,今生就会有什么样的性格和什么样的生活惯,因此导致我们容易患上什么样的疾病,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就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会被那些各种广告所蒙骗,而能抓到重点,以正确的身口意行为,防止产生患病的因,这样才能真正的预防疾病,改善健康。假使百千劫,所作因不虚,因缘际会时,果报自现前,你做过的每一件好事坏事,你的如来藏都会一五一十记录下来, 三摩地

2018-07-22

在讲三界中的我见之前,我们先来复一下我见的内涵,还有五阴的功能。我见就是把五阴当中的一阴,当成常住不灭的我,这样的见解就是我见。那么五阴呢,它是虚妄的,但是它有各种不同的功能;因为有这样不同的功能,众生才会把它当成是真实的我。我们来看看,五阴有什么样的功能。第一个色阴,色阴主要就是五根,然后用五根去触五尘,所以色阴的功能是触。再来说受阴,受阴就是 三摩地

2018-07-22

」以白话来说,就是要充分「练」善行,将善行成为一种「惯性」,才能成就善果。那我们从几则中来思考有哪些善行能成就「相貌庄严报」呢?在《佛说罪福报应经》卷1提到:「为人端正颜色洁白晖容第一。手体柔软口气香洁。人见姿容无不欢喜。视之无厌。从忍辱中来。」此处圣教量教导我们,相貌庄严之报乃从「忍辱」而来,忍辱有「世间忍」、「出世间忍」、「无生忍」、「悲忍」 三摩地

2018-07-22

有关定力的培养,有人是过去生的熏而带来这一世的好定力;或许经由打坐,放下外务的攀缘,重复练得来的。然而在打坐中获得有定力,但是一旦离开打坐,开始日常作息,面对种种心烦意乱的事物,定力也就消失了。其原理很简单,静态打坐中培养的是暂时断绝外缘而安于定境的定力;但是下坐后恢复动态的作息,由于没有动中定力而静态的定力失去效用;然而我们能够每天坐于定中不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葛格我也是因为这个道理,将来如果和亲爱的家人分离的时候,就不会那么难过了!不过也许情爱深故,难免还是会流泪,因为「重感情」气还是很重的。关于刚刚说的这部经的精彩内容,我们来看看正觉电视弘法「三乘菩提学佛正见一第43集─大乘是佛说-三乘同闻大乘经典」中,正礼老师怎么说的。请看:引用自正礼老师说:「《杂阿含经》卷四十四【一时,佛住弥希罗国庵罗园中。 三摩地

2018-07-22

生活中的佛法-面子在人生学过程中,现在可是听到最多的为他人设想、成就他人的名言,诸如「四摄法」、「六度波罗蜜」、「十度波罗蜜」、「自利利他」、「行菩萨道」、「入廛垂手」…等等,这是在人生中心存「以真实的生命智慧服务人们」的智能型过客所「无限甘愿」付出的心行;然而身为服务人群的「无限甘愿」这类智慧行者,深知骄慢的过患,所以在修学过程中,向来看 三摩地

2018-07-22

愿诸菩萨们绝对不要放弃今生可以开悟的机会,尤其特别是护教的师兄们,今生的道业必定成就,绝对不要退转,要思考诸难:佛世难遇、难闻、怖心难生、中国难生、人身难得、诸根难具,虽然对于我们今日而言,不觉得有何困难,然而天中天世尊所说,岂有虚语,所以轮回的苦痛应当今生了结,应当勤修菩提心,决定发愿成佛,救护众生,以发菩提心的功德,可以尽未来际,必定成就佛道, 三摩地

2018-07-22

)略释酤酒戒之内容:由于酤酒戒非是遮戒(遮止犯性罪之戒),因酤酒过失,能让众生于饮酒后自已心智,致意识模糊,无法正常思考及如理判断是非善恶,而随顺末那识之气烦恼现行,而酒后乱性,易造身口恶业,如同制造贩卖鸦片毒品一般迷乱人性心志,是故酤酒业(含酿酒)即是性罪,无论此酤酒之人是否有受三皈五戒或菩萨戒,皆有性罪,造此恶业者,亦于未来舍报后,依所造业之轻重大小多寡之差别,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大乘菩萨法道异于二乘声闻缘觉者多矣,大小乘之间种性有异、心量志向有异、所证有异、智慧有异、行门有异、方便有异、功德有异、时劫有异、断生死有异、所断烦恼无明有异、断气与否有异、所断惑障有异、果德有异……等,确实有诸多层面的差别不同,因此可说大小乘是「非非壁垒分明」。故以证悟的菩萨来看大小乘,乃「非壁垒分明,非非壁垒分明」,成就中道义 三摩地

2018-07-22

从六道中各道转生为人,都带来了一些独特的气,通过这些气我们就可以判断自己或他人究竟是从哪一道投胎转世而来。关于这些气,在《大宝积经》卷第七十二中有详细记载:外道谛听,彼人若从地狱终来生人中者,当有是相,智者应知:其声嘶破,骡声、匆急声、怖畏声、高声、浅声,小心常怖,数数战悚,其毛数竖,梦中多见大火炽然,或见山走,或见火聚,或见釜镬沸涌,或见有 三摩地

2018-07-22

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种性;于凡夫位,恒被杂染;菩萨证已,断诸气,乃至成佛,常所宝持!3.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阿赖耶。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辗转无差别!4.真如离心法,远离于分别。5.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6.如来藏为无始虚伪恶所熏,名为藏识。7.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盘。8.显 三摩地

2018-07-22

经过一系列的兼并战争,众多部落逐步联合成一二十个独立小国家,惯上称为十六大国。剧烈的社会动荡,使古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也发生着变化。古印度有四大种姓,即婆罗门,主要以祭祀为业,其一上层具有宗教特权,社会地位最高。刹帝利,主要以打仗为业,其上层掌握军事权利,社会地位仅次于婆罗门。吠舍,主要从事工商业活动,其上层经济实力雄厚。首陀罗,主要从事农业和服务 三摩地

2018-07-22

悟证诸法空相时,大悲心会不假做作,任运生起,这是微妙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于被无明气所覆盖,不能开显本具佛性的有情,佛陀自然会生起无比的悲心。佛之慧眼,见我们众生之本性,皆是佛性;因此佛本能地觉得众生的不成佛,是他自巳的不够,所以他会自然地尽未来劫,去成熟一切众生,使皆完成佛道的事业。有修证的学佛人,能常常有我与诸佛同一体性的境界,而十方诸佛却时时刻 三摩地

2018-07-22

)其实不只是出家人如此,在家修行的居士们也是要「福慧双修」的,不只要为自己将来的「幸福」打算,也要学磨炼弘法济众的「智能」。以下我只想举出一位沟通中印文化的高僧,「西游记」小说的主角——玄奘的故事,来说明佛教并不是逃避现实的。玄奘,俗姓陈,名袆,河南偃师人,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九年。他家是个书香门第,祖父是北齐的国学博士,父亲做过隋朝的江陵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成就初果人,这才叫做「明白」;然而初果不等同于四果阿罗汉,如何说是了脱生死,如何说是成佛?阿罗汉根本没有意愿要成为菩萨,哪里可以成佛?不明白说法的人,就是将别人说过的,继续东拼西凑,以为这样是在说法,这样的人是不清净说法,如何说如是之人懂得佛法?「入灭」的「阿罗汉」(其实只剩下如来藏)即使将来因为如来藏的自心流注意根种子,而继续出现于三界中,如 三摩地

2018-07-22

」虽然很多事情非吾等单方面能够成就,还需要他人配合才能成就,但是「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因此得要靠我们调整方向与作法,来让境界把我们的棱角磨亮、磨平、磨圆,众生想要磨刀需要磨刀石,可是大部分的人只有看到钢刀被磨得很厉害,但是却忽略了磨刀石亦消磨当啷,但是,在磨刀的这个事情上,人们认为磨刀石只是配角的角色,其实它何尝不是主角呢?通常人容易忽略磨刀 三摩地

2018-07-22

六、民俗外道误为佛教民间有许多俗,或外道种种作为,皆非正信佛教,兹列举如下:1、算命看相:以抽签、卜卦、紫微斗数、摸骨......等方式,断言一生祸福。此系由于人对自身未来迷惘无措,盼能藉此指引方向,佛教则主张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能决定今后的命运,毋须仰赖算命,应自转因缘。2、地理风水:地理风水与南北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能接受法义辨正,正是你学佛法进入实证佛法阶段的重要观念与态度;因此对这二者的差异性,请大家要把它区分开来。若是将法义辨正误认是人身批评,一定会障碍自己探讨生命─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的各种实证;因为想要实证这个生命的,就必须扬弃情执而追求,当然就不该执著面子与师徒情分,应该不讲人情而实事求是,才有可能远离别人的误导而证入生命的境界中。我想,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