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什么叫作最微细的贪呢?就是还愿意在三界中,没有脱离生死,还是有变易生死可以来受胎,乃至于在人间成就佛果;而不是离开了这样的学佛的道路,像二乘人一样,然后以无余涅槃作为归依处。所以,佛陀说,其实众生最主要是在性障的部分——贪、瞋、痴、慢、疑,瞋因为非常的粗重,而且不利于自己的佛道。《华严经》说,这样的话等于是非常非常多的障碍,不断的细数给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以施,住持三宝,能令二乘托钵乞食而无匮乏;菩萨以施,为诸声闻说有空性法界,非仅现象界之空相尔,令二乘人渐趣大乘菩提;菩萨以施,摄受有情,成佛时眷属财富无量;菩萨以施之般若,成佛时能得无量财富,而示众生以贫穷田相,托钵乞食。施者有净以及不净,净施之人后世福慧果报无量无边;不净施者,不唯后世无财,又复遭诸恶报。如人施刀以救病苦,病人因其施刀割除瘤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说二乘解脱道,它仅能证得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而大乘菩提的解脱道,则可以证得四种涅槃!而除了可以证得二乘人所证得的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之外,还有大乘菩提在明心的时候,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佛地的无住处涅槃等,总共有四种涅槃。菩萨们虽然可以证得解脱果,但是他们却不在这些事相上取证解脱,而是继续再进修佛菩提,在般若实相的智慧,在如来藏本来解脱的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二乘解脱道修证的过程,以及最后果证的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却是依不为二乘人所知、不在二乘解脱道修证范围内的第八识如来藏而建立的。我们不妨就以声闻解脱道的修证来加以说明。声闻解脱道的修证就是四向四果,其中初果须陀洹所要修证的是断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而断我见就是要不认见闻觉知六识心以及处处作主的第七识意根为真实不坏我。四大部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乘人他的怨憎会是什么?他希望说我不要有生老病死这样的苦,但是这个五阴这个冤家偏偏来相会,让你又出生在三界当中。所以二乘人的苦是什么?就是怨憎会,就是五阴来相会;那五阴来相会呢,他的苦——生老病死苦就出现了。所以二乘的怨憎会的苦,也是从五阴来,因为五阴来相会——这五阴这个冤家来相会。接下来说爱别离。爱别离呢,亲友往生了,你的所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像二乘人一样,他就不可能达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因为如来藏无所住,如果你入无余涅槃,只是做到无所住而已,但不能生其心,因为如来藏在无余涅槃中就不在三界中生起运作。所以,唯有菩萨证得如来藏以后,然后转依如来藏,才能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这一句话,其实也是根据如来藏而说。接下来佛开示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须菩提就答了说:不也!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凡愚中的愚指的就是二乘人。二乘人他为什么在这里也被称为愚,而说他以为是涅槃呢?因为二乘人他所证的涅槃是把五蕴断灭掉,把五蕴出生的因缘断灭了。五蕴出生的因缘就是三界的贪爱,他把三界的贪爱断了,所以(后世)五蕴不再出生。让五蕴不再出生,他以为这就是涅槃。但是佛说不是!因为佛说:把五根灭了,把五尘境界灭了,这些五根五尘境界都断灭了,凡愚之人把它当做涅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解释如下:钝根寡慧的二乘人,听到成佛要经过三大无量数劫,就害怕了!因此只愿意修学心小、法小、愿小、成就小的声闻法与缘觉法,不敢修学心大、法大、愿大、成就大的菩萨法;最主要的原因是二乘人不知道自己身中有如来藏,以为外境真实有,所以畏惧生死,愿意灭尽自己的五阴十八界,不在三界现身意,而入极寂静的无余涅槃中。每一位众生本来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世界无边,众生亦尔,如来心力亦复无边,是故如来独得名佛,非二乘人名为佛也。以是义故,名无上师,名大丈夫、人中香象、师子、龙王、调御示导,名大船师,名大医师、大牛之王、人中牛王,名净莲华、无师独觉,为诸众生之眼目也。是大施主,是大沙门、大婆罗门,寂静持戒勤行精进,到于彼岸获得解脱;善男子!声闻缘觉,虽有菩提,都无是事;是故名佛。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二乘人及初业菩萨,觉有念无念、体相别异,以舍粗分别故,名相似觉。如法身菩萨,觉念无念皆无有相,舍中品分别故,名随分觉。若超过菩萨地,究竟道满足,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始名为觉;远离觉相微细分别,究竟永尽,心根本性常住现前,是为如来,名究竟觉。是故经说:若有众生,能观一切妄念无相,则为证得如来智慧。又言心初起者,但随俗说,求其初相终不可得;心尚无有,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二乘人见诸众生漂没有流沉溺生死。虽复忧念伤叹慈愍。无力无能济拔令出。豪富长者即是菩萨。清净无垢无秽浊心。已能证见未曾习法。来入生死臭恶之处。而现受身济拔众生。阿难当知。如是菩萨大悲希有不可言说。超出三界脱诸累缚。更入三界受三有生。因沤和拘舍罗。摄持波若波罗蜜。虽有烦恼。不能点污。演说正法灭众生苦。阿难。是如来界大威神无变异柔润故。汝应知。阿难。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为什么要这样施设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二乘人不必证空性心。声闻透过佛语开示,以及缘觉自己观察,有一个无余涅槃本际存在,知道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所以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独处于无余涅槃本际极寂静的境界中,永不再于三界现身意。所以,佛在初转法轮时不为二乘人明说空性心之所在,以及祂所有的种种体性,譬如佛在初转法轮隐说无余涅槃本际、我、如、齐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这样的缘故,声闻透过佛语开示,以及缘觉观察蕴处界之外真实有一个本际存在——也就是佛所说的真心,所以二乘人知道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因而断除三缚结成为初果乃至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愿意自我消失入无余涅槃,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而菩萨则透过参禅的方式,于一念相应慧亲证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由上面分析可知,二乘人仅是将自己的蕴处界灭尽入无余涅槃,其实没有证涅槃,只是佛方便说证涅槃。然而菩萨却是与二乘人不同,如果菩萨不证涅槃的话,终将无法成佛,所以佛才要为菩萨们很详细解说涅槃的种种内涵,让菩萨们穷尽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接下来探讨《心经》所说真心另外一个体性——无智。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智慧可言,有智慧的是真心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由此可知,菩萨所证的四种涅槃,与二乘所证的两种涅槃有共与不共,共同的部分,那就是无余涅槃与有余涅槃;不共的部分,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与无住处涅槃,这两种涅槃都不是二乘人所行境界,所以佛涅槃后,无有一位阿罗汉敢绍继佛位,因为阿罗汉很清楚知道,这些证境已经远远超过他们所了知的智慧境界。接下来谈《心经》下一段: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首先,二乘人的声闻阿罗汉所证的人无我,就是现前如实地观察我的五蕴是无常空,我的十二处、我的十八界都是无常空,是会灭尽的;只是他们因为信佛语,相信五蕴十八界灭尽后还有涅槃本际,相信涅槃不是断灭境界。而缘觉乘的辟支佛是从十二因缘当中,去如实地观察我的五蕴、我的十二处、我的十八界都是藉入胎识如来藏为因,以及父母、无明、四大、业种作为缘,所以才有三世蕴处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必须是菩萨见道所起之妙观察智,方能与大乘之法空观相应;二乘所得妙观察智,不能与大乘之法空观相应,唯与大乘生空观相应,依人我空而观十八界俱皆无常空故,非由法界万法实相根源之阿赖耶识常恒而现观万法皆空故;由是缘故,二乘人不得大乘平等性智,唯得小乘平等性智,唯能现观一切有情皆是虚幻无我故,不能证知法界实相悉皆平等故;由是缘故,二乘人于解脱道之见道位中,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注13、人无我、法无我:二乘人从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现观,一切都是生灭变异的法性,没有一个是恒常存在我的,都是暂时假有,没有办法从中得到一个不坏灭的我;所以确认在现象界当中一切法都是无我性,说是人无我;二乘证得蕴处界人无我后,依这个人无我的智慧,再来现观蕴处界辗转出生的三界万法,都是藉着蕴处界而缘起缘灭,是此起故彼起、此灭故彼灭的无常变异的法,能够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像二乘人一样,他就不可能达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因为如来藏无所住,如果你入无余涅槃,只是做到无所住而已,但不能生其心,因为如来藏在无余涅槃中就不在三界中生起运作。所以,唯有菩萨证得如来藏以后,然后转依如来藏,才能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这一句话,其实也是根据如来藏而说。接下来佛开示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须菩提就答了说:不也!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居仁要见实处,但看此一句子。)〔编案:()符号内字,是大慧禅师覆吕郎中之书信中原注文字,以下皆同。居仁乃是吕郎中之兄〕唯有过量人(未见其人),通达无取舍(居仁更疑三十年);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居仁在里许求出无门),外现众色像(莫眼花),一一音声相(赚杀人),平等如梦幻(救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