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而三界所知法,乃至三界未知法,总摄于十八界法,于「根」,于「尘」,于「识」,皆是灭法可期,生灭法如何可以为之「常」,如何可以为之「真」?以「灭」为「真」,以「生」为「真」,是图以自掩耳目,自说不见此「生灭无常」理,自说不闻此理,自说于灭相之中,有此「不灭」,以说「灭相不灭」如是谬论,真是荒唐,枉费自己读过佛经,真不是如实出家人!已说如是,此十八界灭 三摩地

2018-07-21

世界无边,众生亦尔,如来心力亦复无边,是故如来独得名佛,非二乘人名为佛也。”语译如下:佛说:“什么叫身力具足呢?善男子啊!三十三天(即欲界的第二天忉利天)有一个大城,名字叫善见城;这个城宽、广都是十万里,里面有百万宫殿及房屋,里面住的天人有一千六百六十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人。到了夏天三月时,忉利天的天主释提桓因要去波利质多林(又名欢喜园)中欢 三摩地

2018-07-21

一、三身二乘人取无余涅槃,是把色法灭尽,永远不会再有未来世的色身;菩萨成佛以后并不灭尽色身,而是世世保有色身以度有缘。诸佛都有三身,或谓三身为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或谓法身、报身、化身等。关于三身,《成唯识论》卷十载,诸佛法身即是无垢识,无形无相,究竟清净。诸佛之报身复有两种:一为自受用身,为诸佛自受用广乐之身;二为他受用身,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说二乘人因为有涅槃的贪爱,他们一直想要进入涅槃;佛陀作种种的施设,让他们可以只要相信佛语,只要相信向着佛道前进,就可以得到他们小乘的涅槃。然而他们的佛道,实际上就是阿罗汉道,就是解脱道,而不是真正的生死解脱。因为真正的生死解脱,是得到真正本来就解脱的涅槃因,涅槃因就是这个如来藏。所以佛本来就没有入涅槃,而且佛陀还能够显示诸涅槃的功德力。佛陀于无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种智般若,乃是报身佛为诸恶取空、拨无一切法之中观学者而说,消弭彼等与二乘人之争端,圆摄一切佛法,是故宣说缘起自性,令离兔无角之邪见。若有佛说一切诸法缘起性空之自性,并说诸法缘起性空之自共相者,这一些法皆是应化身佛所说,并非法身佛所说法。蕴处界一切诸法无非缘起缘灭,皆是缘起性空之自性:无有一法不依缘生,无有一法不随缘散而坏,其性非真实有,是故归空 三摩地

2018-07-21

二乘人亲证空、无相、无作三三昧,但是世间定的四禅八定也称为三三昧,但这种三昧是通外道的,是讲禅定中的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三昧,属于世间定的三种三昧,通有漏法,且不谈它。单说这无漏法的空、无相、无作三昧,就有二乘与大乘的不同。二乘所修的三三昧,是因为亲证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全都无我、无我所,所以证得蕴处界等一切法缘起性空的无我观。缘起性空而无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二乘人对于涅槃有贪着,心心念念想入涅槃,就会障碍了菩萨性的发起以及功德的利益众生,所以说,五地菩萨在这时候,祂要去断除这个下乘的涅槃贪,在这方面努力的修行,而且主修禅定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祂在满心位的时候,成就了“变化所成”的现观。这是五地菩萨所应该修行的内涵以及次第的内容。依据五地菩萨所证得的道种智进入到六地,六地主修“般若波 admin

2018-07-21

世界无边,众生亦尔,如来心力亦复无边,是故如来独得名佛,非二乘人名为佛也。”语译如下:佛说:“什么叫身力具足呢?善男子啊!三十三天(即欲界的第二天忉利天)有一个大城,名字叫善见城;这个城宽、广都是十万里,里面有百万宫殿及房屋,里面住的天人有一千六百六十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人。到了夏天三月时,忉利天的天主释提桓因要去波利质多林(又名欢喜园)中欢 三摩地

2018-07-21

二乘人同证人无我,但是只限于蕴处界的虚妄的人无我,并没有亲证本际。那么本际是什么呢?就是大乘法所要修证的标的,本际就是诸法本母。祂有无量无边的异名,就好像《阿含经》常常说我、无我、如、本际、实际、涅槃、如来藏,《般若经》里面也常常说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而在唯识诸经中也常常提到说第八识、阿赖耶识、阿陀那识、如来藏、异熟识、真 三摩地

2018-07-21

392,a11)所以唯有实际得到大涅槃者之如来,可以说有真正解脱境界,这解脱究竟境界根本不是小乘人所能够知道于万一的,真正的解脱道,真正的解脱实义,是不能够离开涅槃而有他说,所以如来世尊才说:「真解脱者即是如来!」「毕竟解脱即是如来!」因此为了安慰二乘人,所以便将非如实的二乘解脱,如是灰身泯智的修证,当作解脱而说!只有不清楚如来实义的人,才有可能在小乘法中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二乘人对于涅槃有贪著,心心念念想入涅槃,就会障碍了菩萨性的发起以及功德的利益众生,所以说,五地菩萨在这时候,祂要去断除这个下乘的涅槃贪,在这方面努力的修行,而且主修禅定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祂在满心位的时候,成就了“变化所成”的现观。这是五地菩萨所应该修行的内涵以及次第的内容。依据五地菩萨所证得的道种智进入到六地,六地主修“般若波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解脱道是佛世尊为了接引畏惧生死轮回,而急切想要解脱分段生死轮回的二乘人,而从佛法中把较易成就的这个出离三界生死的方法,抽离出来先行宣讲,先让有缘的众生可以亲自证实而出离三界生死,也让其他佛相信出离三界生死是可以实证的,所以就专教他们出三界的方法;这就是二乘菩提,也就是阿含解脱道的义理跟行门,也就是断我执烦恼而取证解脱果的法门,也是佛世尊在初转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不只是了知二乘定性无学的苦集圣谛;也了知二乘人由于被无始无明所遮障的缘故,所以不知也不证生命的实相。而菩萨却能够如实的亲证实相心,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因此而说菩萨在大乘法中是已证苦集,也证苦集圣谛。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意思是说,菩萨在七住位时开悟明心亲证实相,打破了无始无明,但是由于无始无明还没有究竟的断尽,所以有苦集;但对于实相心如来藏却是已知 三摩地

2018-07-21

有些人也许想:二乘人不是也有菩提嗎?為什么他們不属于佛菩提道呢?这就是说,菩提有三乘的差别: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声闻菩提以及缘觉菩提完全是讲解脱道,也就是说,它告诉我们如何把三界的贪着修除掉,可是这些烦恼要修除之前,必须要见道,见道就是断我见。声闻、缘觉的菩提道是三乘共法。佛门之内,菩提的意思就是觉悟。然而,觉悟的内涵各有不同,所以分三乘;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说二乘人因为有涅槃的贪爱,他们一直想要进入涅槃;佛陀作种种的施设,让他们可以只要相信佛语,只要相信向着佛道前进,就可以得到他们小乘的涅槃。然而他们的佛道,实际上就是阿罗汉道,就是解脱道,而不是真正的生死解脱。因为真正的生死解脱,是得到真正本来就解脱的涅槃因,涅槃因就是这个如来藏。所以佛本来就没有入涅槃,而且佛陀还能够显示诸涅槃的功德力。佛陀于无 三摩地

2018-07-21

三德的解脱德之中的一小部分,就是罗汉道所修的解脱道;可是佛菩提道函盖了三德的全部,而三德中的解脱德也具足含摄二乘人所修的解脱道果德(也就是断除种种三界烦恼─见思惑─的现行),并且进一步断除二乘圣人所无法断的烦恼障习气种子的随眠。所以,佛菩提道中所修的解脱道不是只有断见惑与思惑而已,同时还要断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这个是很困难的,这要花很长很长的时 三摩地

2018-07-21

有些人也许想:二乘人不是也有菩提嗎?為什么他們不属于佛菩提道呢?这就是说,菩提有三乘的差别: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声闻菩提以及缘觉菩提完全是讲解脱道,也就是说,它告诉我们如何把三界的贪着修除掉,可是这些烦恼要修除之前,必须要见道,见道就是断我见。声闻、缘觉的菩提道是三乘共法。佛门之内,菩提的意思就是觉悟。然而,觉悟的内涵各有不同,所以分三乘; 三摩地

2018-07-21

缘觉乘与声闻乘的修法,都是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上面去修无我观,这无我是人的无我,人泛指有情,所以人无我即是有情的无我,因此说二乘人所证的解脱果是人我空。3、佛菩提概说佛菩提亦名大乘菩提,或名大菩提。以之能成佛,故名佛菩提;亦因成佛时劫久远,长劫自度度他故所度众生甚多,故名大乘菩提;至高无上,究竟无比,不共二乘定性无学,故名大菩提;所证涵盖二乘菩提 三摩地

2018-07-21

般若经是讲涅槃空性,但二乘人无法证得涅槃,不了解般若,就会以为缘起性空、无常空就是般若。有了这种错误的认知,二乘人如果不回小向大,不证得真如,他就无法了解什么是无余涅槃的本际?不知道在无余涅槃当中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道理其实还是要破参证得阿赖耶识的人才能真正听明白;因为没破参的人一定会跟阿罗汉一样想象涅槃里面是什么,这是想象不出来。-----《什么是佛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个苦圣谛并不离于如,什么是如呢?这个“如”字表示,苦谛它不离于真实而如如不动的自在真如本性;而解脱道二乘人,他灭尽了五阴,入了无余涅槃以后,它并不是断灭空。这个如就是在指说,这个真如本心,祂是真实的,祂是实在的,所以这个苦谛它是不离于真实而如如的这个自在的本性。这个苦圣谛也不是颠倒想,因为是依于如,所以它不是颠倒想,而是对于真实正理详细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