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乃是别教七住菩萨所证,不共二乘无学。有余和无余涅槃,别教七住菩萨有能证之者,有的必须到初地、二地,乃至六地方能证得,然皆不取无余涅槃,所以不名证无余涅槃。佛则是具足四种涅槃,分段生死烦恼障种及与习气种子已经究竟断尽,乃至变易生死异熟果种也已断尽,虽然证无余涅槃,而不入涅槃境中,利益众生永无穷尽,而不住一切处,故名无住处涅槃。具足这四 三摩地

2018-07-22

通常在二乘法里面,讲到五蕴里面的色蕴,主要专门就是指着众生的色身;因为对二乘人来讲,色身以外的东西,跟解脱是比较没有关系的,所以二乘的人不关心。这个色蕴构成了有形、可以测量的这个世界,所以,乃至于包括了我们的这个色身,也是由四大所组合的。四大当中地大,是指坚硬、坚韧的物质,有这样特性的东西。水大是指能流动的,比如说液体是能流动的。火大是指,温暖和温 三摩地

2018-07-22

而像诸佛菩萨、善知识,为了破邪显正所开示,以及探讨的佛法、外道法、、邪法、二乘法、大乘法等等不同的法,也都是在说明这些法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同,而让修学者能够在明了之后,作出正确的抉择。以上是对于法大略的说明,那什么又是法门呢?法门是佛法中的专用语,专指佛菩萨所开示的胜妙法道;因为这些法道,能够开启众生的解脱之门,能够普令有情众生超凡入圣,出离生死苦趣 三摩地

2018-07-22

佛法中也是这样,生死烦恼的淤泥中乃能生出佛法无上正等正觉;如果以住于无为为修学佛法的方法乃至目标,就会像定性二乘无学怖畏生死、趋寂趣灭、急入涅槃,是不可能发起无上菩提,不可能成就究竟佛道的。佛法的修学,其实是不必要、也不应该逃避世俗而隐居闭关修道;唯除是先跟真善知识闻熏修学,已有了正确的知见之后,为了锻链功夫定力以求见道的阶段,应该要减少外务的攀缘 三摩地

2018-07-22

有些人也许想:「二乘人不是也有菩提吗?为什么他们不属于菩提道呢?」这就是说,菩提有三乘的差别: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声闻菩提以及缘觉菩提完全是讲解脱道,也就是说,它告诉我们如何把三界的贪着修除掉,可是这些烦恼要修除之前,必须要「见道」,「见道」就是断我见。声闻、缘觉的菩提道是三乘共法。很多人误会佛法,以为修学禅定、不停地打坐,如此就可以出离三 三摩地

2018-07-22

在十二年间,这一段时间佛陀为僧团说《阿含经》、《法句经》,主要说的就是二乘的教法,说四圣谛、说十二因缘,这叫作藏教,也就是初转法轮。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一)第001集起信论导读(一)》余正伟老师(原标题:达摩祖师为神光安了哪颗心?) 三摩地

2018-07-22

《心经》所论述的解脱道并非是以二乘菩提由现观十八界和五蕴的虚妄而断我见我执,取证声闻缘觉的解脱果,证得无余涅磐出离三界的轮回。乃是以证得自心如来藏后,现观十八界、五蕴之虚妄不实,依大乘无我之观行,证知一切法界体性实相的智慧,获得分证解脱或满证解脱的功德受用,最终成就究竟佛菩提果。《心经》以菩萨所证得第八识的总相智之根本无分别智,来说般若别相智&mdash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说,佛法本来没有分为三乘道,只是因为成佛之道十分的广大,又要经过无量长劫久远的修学才能够究竟;所以佛陀为了心量不够广大的衆生,才方便施设二乘菩提解脱道,让衆生能够很快地契入、证果,因此而能对甚深微妙的佛法产生初步的信心,愿意继续安住在佛道上勤苦修学。所以说,佛法的三乘道都是从唯一佛乘里面方便施设而来的,好让众生对佛法、对自己生起信心,因此,唯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如果只是出离三界,在三界中永远的消失,成为阿罗汉人入无余依涅槃,那只是断了一念无明,还有无始无明尘沙惑未证得也未断得;只是证得了二乘的菩提果,这并不是究竟的佛果。况且,成为阿罗汉所能断尽三界,那只是三界中生灭的法相,只是证得了空之相空相而已。空相本身就是虚妄的,是因缘和合暂时而有的,是出生即而灭坏的,一出生就已经在坏灭了;所以,诸法的空相它只 三摩地

2018-07-22

然菩萨所证菩提,异于二乘;以证法界实相故,依法界空性观七觉支亦是施设幻有,故于诸法不生忆念,名为念觉支。菩萨复于诸法中观察,无非空性真心之自现自取,七识妄心于中自生分别,然于空性而言,实无善恶净染可得;以住无所得正见故,得择法觉分。菩萨非以坏灭三界有为法而证菩提,乃于三界诸有为烦恼中,不离烦恼而证菩提,是真精进觉支。菩萨于三界诸有为法中不生乐着,亦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我们要再加以细分的话,二乘罗汉跟缘觉虽然有漏尽通,但并不一定就具有五通。因为二乘证得四禅八定具足的俱解脱圣者,虽然不修习神通,也不作神通法门的加行,那他往世也没有修习神通,虽然他已经是俱解脱,已经有漏尽通了,也还是没有五通。只有俱解脱的大阿罗汉或缘觉,往世曾修五通,今世证得二乘菩提以后,报得五通;或者是说往世未曾修习,今世成为俱解脱以后,再加修 三摩地

2018-07-22

他们老是想:我这一士悟了二乘菩提,把思惑断尽了,死后可以证无余涅盘,不再来受生死苦了!若是发大愿再来投胎,来世有隔阴之迷,使我忘了解脱果的证境,就会跟凡夫一样,万一愚昧而造了恶业,岂不是又要继续下堕了吗?何时才能再有出生死苦的机会?所以他们对思惑烦恼生起恐怖想,这就是定性声闻人,他因此就没有办法发愿留惑润生,不能尽未来际利益众生,不能行菩萨道所以不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修学佛法最重要的还是二乘声闻法的见道——断我见——要你现观能取与所取都是虚妄。问题是:能取是什么?大师们都弄不清楚。诸位都知道所取了,所取是六尘,六尘虚妄,大师们都会接受,但在能取上面都会误会了。为什么在能取上面产生误会?因为很多师、大居士都会教导大家:我们一念不生时,什么都不分别,心中只要没有语言文字在分别,这时了了分明就 三摩地

2018-07-22

从蕴处界的虚妄,听闻思惟如实观察,并确实依止于现观内容之后便可断除我见,我见断了就是证得声闻初果;证初果已,再进而断除我执,当我执断尽了以后,就证得二乘解脱果,而可以出三界了,这就是决定性的声闻、缘觉所证的解脱果。不过,虽然二乘圣人已得解脱能出离三界,却还是未能证得三界万法之本际──阿赖耶识,不知道法界的真实相,故说二乘圣人只有解脱的智慧,虽称慧解 三摩地

2018-07-22

又如有些新学菩萨,初发菩提心欲成就佛道,然因过去世于声闻法中熏修很久,所遇的都是声闻种性之师,转弃大乘法而唯修二乘解脱道,这对欲修佛菩提道的学子来说,也是业障的一种;马鸣菩萨在《大乘启信论》中说过若遇恶缘或时退堕二乘地故之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是真修佛道者一个很重要的志愿,因此退堕二乘地也是业障的一种。恶业缠身连善法、二乘法都无法增上修 三摩地

2018-07-22

事实上,菩萨戒也是成就佛菩提道的必要条件,没有受菩萨戒是不可能成就佛菩提道的;因为世界上,只有佛教的二种修学方法才能让众生解脱──也就是佛菩提道与二乘菩提解脱道,其他就再也找不到可以成就的方法了。因此,我们也必须要了解佛法的珍贵所在,如此就会对于佛菩萨所教导的戒、定、慧三学,产生极为尊重之心;而且无论如何都想要去成就它,因此当然就不会轻易犯戒了。这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说修学佛法的目的,是在亲证声闻、缘觉这二乘圣人所证的解脱果,以这样来出离三界六道生死轮回的苦,这就是声闻乘或者缘觉乘。但是这样的二乘圣人,严格来说不是真正的学佛人,因为他们虽然修学佛所说的法,可是只是修学其中一小部分的解脱道而已。他们虽然具有解脱的智慧,但是没有证得大乘菩萨所证的法界实相,就是没有找到那颗「摩尼宝珠」,所以不具有实相的智慧,终究 三摩地

2018-07-22

虽有大妄语,但此人心中胆怯,愚痴反复,又于人前人后忏悔不停;故龙天之视其之大妄语为凡夫之笑话,无有用之,然略现以往种种于其梦中,不禁冤家之小小酬对,以为其人之深省!但得丈夫颜色,则自能了此业果酬偿,本当其理,以三界空花水月,梦幻不实,虽业果质对,因果相抵而去,无债岂不一身轻然!但得宣露诸恶,愿诸等有情受苦者,俱脱恶轮,乃至发大愿力,愿承诸佛度生大愿 三摩地

2018-07-22

他们老是想:我这一士悟了二乘菩提,把思惑断尽了,死后可以证无余涅盘,不再来受生死苦了!若是发大愿再来投胎,来世有隔阴之迷,使我忘了解脱果的证境,就会跟凡夫一样,万一愚昧而造了恶业,岂不是又要继续下堕了吗?何时才能再有出生死苦的机会?所以他们对思惑烦恼生起恐怖想,这就是定性声闻人,他因此就没有办法发愿留惑润生,不能尽未来际利益众生,不能行菩萨道所以不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你能于大众前不生恐怖?因为你善知方便调伏众生,不管是要谈论外道法与解脱的关系,或是要谈论二乘法、大乘法的解脱与实相,我们都可以跟他们谈,所以有把握调伏他们,因此在大众面前就没什么好恐怖的!因为众生都是你所能调伏的,能够这样做才是实义菩萨。15种接下来佛又开示说:〖常教众生:菩提易得;能令闻者不生怖心、勤修精进。轻贱烦恼,令彼烦恼不得自在;心不放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