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有人很早就建议我说:“我们是不是来建立一个什么宗?”我说:不要,佛法宗派已经够乱了,而且愈来愈分崩离析了,这不是我们所喜欢见到的;我们希望见到的是:未来流传久远的佛法,是整体的,全面的,有浅有深有次第的,世俗谛与胜义谛兼顾的,是大乘法与密法兼顾的,是大乘法与二乘法兼顾的,是整体的;不应分宗分派而分崩离析,所以我不赞成分宗派。应融会和合各宗 admin

2018-07-22

接下来叫作鹿苑阿含时,是说佛在成道以后,从鹿野苑开始度五比丘,十二年当中说阿含法教,主要是讲说二乘的解脱道。祂特别是针对凡夫众生、钝根机类,希望把弟子从凡夫的习性把他提升起来,让弟子们藉由听法,能够相信自己也有能力证得涅槃,能够离开三界,所以愿意付诸实修。这时候的法呢,就如同阳光照一切的大山,普通的小山还照不到;又好像是前面的生乳,新鲜的牛乳经过了 admin

2018-07-22

华严时的教法显示了佛法的大富大贵,并不是像二乘佛法那样子将灭止生,那样的贫穷的佛法;也显示出世尊从无量劫以来修行所累积不可思议的这些大福德,佛陀实为三界中福德与智慧皆具足的教主,是阿罗汉们所无法相提并论的。在《涅槃经》上说到,佛陀的出世就像阳光升起,它能够赶走了整夜的黑暗;所以,佛陀此时演说《华严经》,就像是太阳刚刚升起,大地还是黑暗一片,天边微微 admin

2018-07-22

这个所有的这一切小乘、二乘人虽然是偏说我空,但是还是依于本际而说人我空的,还是依于本际而说蕴处界诸法它是空的。而般若是依于藏识而偏说一切法空,般若是依于藏识所生所显的所有的一切法而说一切法空。这一切法其实是不许外于藏识而说一切法缘起性空的,因为如果外于藏识而说一切法缘起性空,就会落入了断灭见,会落入了以无常为常的这样子的外道的邪见里面。因为一切法缘 admin

2018-07-22

六经十一论本身就函盖了三乘菩提的修行,所以它含摄了二乘的解脱果,也含摄了大乘佛菩提果的别教五十二位阶的修行次第,含摄了十七地的瑜伽师的境智行果,也就是刚刚所说的,这些瑜伽师地地修行的一个境界的一个果相。所以这个唯识五位,它其实是依着六经十一论,依着唯识的宗旨来修学,而能够分证解脱果乃至于佛菩提果。所以六经十一论其实它是函盖了三乘菩提的。而这六经十一 admin

2018-07-22

而吕澂所主张的就是性寂,那吕澂所主张的这个性寂,其实他是偏于二乘的我空,而不如实的知道这个二乘我空的真正的道理;而熊十力所主张的性觉其实是偏于法空的,他是不如实的知道法空的真正道理。而他们两个人都没有如实的了知法相唯识宗的真正的道理,所以才会生起了性寂还有性觉的这样子的一个诤论。不过依大乘佛法的角度来看的话,虽然熊十力他本身不是佛教徒,但是他的见解 admin

2018-07-22

大乘真见道者若修唯识正理,则通三乘法义,则无性寂与性觉之诤;如民初吕澄主张性寂,熊十力主张性觉;吕澄偏二乘我空,而不如实知我空;熊十力偏法空,而不如实知法空;俱未如实知故,起性寂与性觉之诤。熊十力病在未明心,吕澄亦病在未明心,然依大乘法观之,熊十力之见解胜吕澄也﹙虽然熊非佛教徒﹚,其立义不堕断灭空故,较符三乘菩提故。菩萨证悟藏识已,入此门中修习种智 admin

2018-07-22

所以,如果不能够如实了知二乘菩提的十八界空,就不能证知解脱果,也不能够会通解脱道;如果不能证知领受自心藏识,那就不能入佛菩提道的修学之门。如果离开这两种佛法二主要道的修学,而说有华严宗旨,可作华严三昧观、华严普贤观、华严唯识观等等的观门,则无有是处。因为如果离开佛菩提道的修学而说“华严宗的修学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超胜于其他各宗的,一真法界是 admin

2018-07-22

复次,学人若不能如实了知二乘菩提之十八界空,则不能证解脱果,不晓解脱道,若不能证知及领受自心藏识,则不能入佛菩提道之门;若离此二道,而言有华严宗旨可作华严三昧观、普贤观、唯识观......等观门者,无有是处,不能入三乘菩提之见道故,何况修道?故说华严宗应与俱舍宗、禅宗、三论宗、唯识宗、律宗、净土宗合并为唯一佛教,不应分派立宗。平实导师<宗通与说通>(原标题 admin

2018-07-22

为什么叫作别教呢?因为是不共二乘的,它是大乘修行的特别的一个法门。也就是说,透过这个禅宗悟道以后,入了佛菩提道,进入菩萨的内门六度万行,修学佛菩提果,所以这样子的一个修行是不共于二乘的。那共于二乘的解脱道的部分,这个我们后面再来说明这一部分的问题。那修学大乘应入此不二门,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也就是说,如果有心修学大乘的菩萨,应该立志要入此不二门;这个 admin

2018-07-22

这样子的人对于般若产生误会,也将对于二乘菩提产生误解。如果对于般若产生误会的人,不但对于佛菩提道会产生误会,也将会对于二乘的解脱道、对于二乘菩提会产生误解;那对二乘菩提产生误解,也将无法断除我见,入二乘的见道位,更何况是进入大乘别教的见道位——开悟明心!所以,各派各宗如果想要通般若的话,想要会通般若的话,一定要证悟同于禅宗所悟的这个自心如 admin

2018-07-22

如果有人主张“外于如来藏的这个第八识心而有佛法可证”的人,如果不是方便说是证悟二乘菩提的话,那一定是外道的邪见。也就是说,如果有人主张“外于如来藏而有佛法可证”的人,这个就是一定是执着外道以意识心为常住不灭心,或是说以一切法空的这个常见跟断见的外道邪见。那如果有人主张说“外于第八识如来藏而有般若可证,而能成就中观”的人 admin

2018-07-22

若如张志成﹙现代禅副宗长﹚主张未证如来藏者亦可契应甚深般若,此名「未见道者语」;亦如印顺法师之主张般若即是说一切法空,亦名「未见道者语」;皆是凡夫臆想情解所得,非于佛菩提有证量者;乃至于二乘菩提,亦尚未入见道位。此谓张志成以一念不生时之朗照觉知性为真如,以初醒时之无妄想心为真如,堕于意识境界;然此非是禅宗诸祖所悟真如,此乃声闻初果所断「我见」之我, admin

2018-07-22

方便有余土乃中品三生人所住,摄受二乘根性畏生死苦而不造恶业之人。凡圣同居土乃下品三生人所住,此三生人之最高修证可至初地,余多凡夫性人,故名此土为凡圣同居土;此土摄受造恶业之大乘根性人,但若谤佛及大乘方等经典,即不得生彼。此宗于佛法中极为重要,摄受根性遍及三乘、善染、智愚、凡圣;复依弥陀大愿,能益行人速趣上地;或令造恶而不谤大乘方广经者不堕地狱。前者 admin

2018-07-22

其旨渊玄,非言象所测;道越三空,非二乘所议。”此即是说,鸠摩罗什菩萨,翻译讲说性空般若相关经论,最能表达性空真义,没有格义之过与六家七宗偏而不圆满之失。鸠摩罗什菩萨羁留凉国十七年,对于中土民情非常熟悉,在语言文字上能运用自如;又加上他原本博学多闻,兼具文学素养,因此,在翻译经典上,自然生动而契合妙义,在传译的里程上,缔造了一番空前的盛况。虽以 admin

2018-07-22

如《华严经探玄记》所载,智光论师以般若经为究竟义,立三时教:初时心境俱有《阿含经法》也,唯摄二乘根性;次时境空心有,《解深密经》法也,通摄大小二乘根机;末时心境俱空,《般若经》法也,唯摄菩萨根性。然此判教非实。三乘佛法悉依有情自心藏识而说,阿含时偏显蕴处界空,主证解脱果,然非未说第八识空性心;隐覆密义而宣示故。般若时偏显涅盘非是断灭空,偏显藏识空性 admin

2018-07-22

那法密指的又是什么事情呢?在佛教正法里面的法密,指的是二乘菩提,指的是通教菩萨的解脱教法,指的更是别教菩萨所证的佛菩提的教法,乃至于究竟地的诸佛自觉自证的圣智密意。这一些的事情,我们说整个佛教的法义来讲,如果没有深入佛教的这个领域来的话,你在门外的话,你是怎么也想不到为什么这个法是这样子的,所以这个叫法密。举例来说,如果没有到佛教来修行的时候,你是 admin

2018-07-22

智顗认为藏教最主要指的就是三藏教,指的就是经、律、论,经的部分又特指是阿含的经典;这个三藏教最主要就是要化度二乘的人。他认为说这个教的内涵,包含了在经文里面会看到的四圣谛、八正道跟十二因缘。智顗大师对于三藏教的看法,其实也确实符合了《阿含经》所显示的经文的内容,确实就是四圣谛、八正道跟十二因缘。除了三藏教之外,智顗法师也认为,藏教它的空观是所谓的&l admin

2018-07-22

我们在这个部分完全同意智顗大师的看法,三藏教确实就是经、律、论,并且这个经的部分指的是阿含的部分;它是正化二乘、傍化菩萨,也就是主要教化的对象就是二乘人,并且是以解脱道作为内涵;它的经文里面所揭示的像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这个都是所谓藏教的内涵。但是,我们要稍微进一步去看,我们说《阿含经》的解脱义,并不是只是在析空的这个状况;因为我们从《阿含经 admin

2018-07-22

于四阿含中,隐覆密意而说大乘,所偏显者为二乘菩提之解脱果,诱引畏生死苦之小根者入于佛法。三者方等时:于阿含后,八年宣说楞伽、胜鬘、金光明、思益、维摩、楞严等经,宣示藏通别圆四教。四者般若时:以二十二年宣说大般若经,开示别教圆教及通教,通会一切法为大乘法,皆归般若慧。五者法华及涅盘时:最后八年之二处三会说法华经,阐圆教之理,畅演唯一佛乘正义,会五时三 admin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