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信是信什么?信是相信释迦世尊四智圆明,告诉我们这些念佛法门必定真实。念佛法门不可思不可议,太深奥、太微妙了。但是却很容易入门,所以它最契合末法时代众生的根器。因此,无量无数诸佛,赞叹世尊能够在这个五浊恶世里面,宣说这种不可思议的法门。要修念佛法门,首先要相信:世尊讲的法一定是真实的。2、信确实有个极乐净土有的人不相信有极乐净土,所以他不念阿弥陀佛。 三摩地

2018-07-20

那为什么我们要相信呢?因为这是佛陀跟我们讲的,佛陀祂有四智圆明。世尊能够有四智圆明的道理,就是说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我们所能够认识的非常有限,因为我们的智慧都不够;佛陀有四智圆明的意思就是说佛陀对于这个世界,对于我们这个生命的现象跟所能够达到的境界祂能够完全了知。因为佛陀有这个四智圆明,所以我们应该要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这个净土法门还有这个极乐世界的 三摩地

2018-07-20

这个三归依它本身就是戒,为什么它是戒呢?就好比说佛法就像一个学校,我们要进去里面学习的时候,这个学校它有它的校规,这个校规最基本的校规就叫做三归依。所以如果我们要去这个学校去修学的时候,我们当然要当一个好学生,当一个好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遵守校规,这个校规就叫做三归依,就是对于三宝的信受。三宝的信受我们要能了解,我们首先就要来跟各位介绍什么叫做三宝。 三摩地

2018-07-20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畜生道的有情,它们一见面就要打架,譬如狗,一见面就要打架,为什么?要争地盘。所以我们可以观察这个世间里面,很多人也都是依于这个而在争夺啊,可是争夺之后就会产生战争,杀害无量无边的人。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也要看清楚这种争夺----对于眷属的争夺,对于领土的争夺----统统都是欲界爱,统统都是天魔外道最喜欢的。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里面要知道,这一 三摩地

2018-07-20

(一)报恩田什么是报恩田呢?报恩田是说这个福田对你有恩,你应当要报恩,所以这个福田叫作报恩田。佛陀云: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上(《优婆塞戒经》卷3〈17供养三宝品〉,CBETA,T24,no.1488,p.1051,c6-7)。也就是说,报恩田是指父母、师长、根本上师。生养我们的父母是我们应当要报恩的对象,佛陀在《大方便佛报恩经》卷3〈5论议品〉中云:父母者,十月怀抱,推干去湿,乳 三摩地

2018-07-20

究竟释迦世尊所教导我们孝顺父母,它的真实义理是什么?一般人都知道:一个人之所以为人,他最起码作人的人格,就是要包括了孝顺、礼敬、供养父母,否则连作人的资格都没有了,这一点不论是古今中外,不论是学佛与否,都不会改变,因为这是世间的常法。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佛说到父母的恩德深重,重到众生无论怎么样的回报,都没有办法回报他们的恩德,所以佛应当要 三摩地

2018-07-20

种福田时特别要注意到的三件事一、什么是福田?福田的种类?〖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生怜愍故给施贫穷;舍烦恼故施于福田,成功德故施于贫穷;增长一切乐因缘故施于福田,欲舍一切苦因缘故施于贫穷。〗讲记:菩萨如 三摩地

2018-07-20

」比丘们问佛陀说:「罪和福的果报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佛说:「我记得在过去久远世以前,波罗奈国有位长者的儿子,名字叫作慈童女,父亲很早就过世了,家里的钱财又已用尽,只好靠劳力卖柴维生,每天赚到两钱,全部供奉年老的母亲。后来赚的钱变多了,每天得到四钱,也全部奉养母亲;之后收入又渐渐增加,每天赚到八钱,也供养母亲;由于工作勤奋价钱公道,买主对他信任,辗转 三摩地

2018-07-20

——什么叫报父母恩?转化父母的愚痴行为叫报父母恩,引导父母读经行道叫报父母恩。(原标题:《众经撰杂譬喻》(父母恩)) 三摩地

2018-07-20

(一)报恩田什么是报恩田呢?报恩田是说这个福田对你有恩,你应当要报恩,所以这个福田叫作报恩田。佛陀云: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上(《优婆塞戒经》卷3〈17供养三宝品〉,CBETA,T24,no.1488,p.1051,c6-7)。也就是说,报恩田是指父母、师长、根本上师。生养我们的父母是我们应当要报恩的对象,佛陀在《大方便佛报恩经》卷3〈5论议品〉中云:父母者,十月怀抱,推干去湿,乳 三摩地

2018-07-20

譬如:「你什么都好,你比较行啦!我们因能力差什么都不行啦,就请多多原谅」,尖酸刻薄、酸溜溜的,这也叫恶口,所以恶口不一定是大声谩骂。以上是口的四种恶业。c、意三业意有三业,心里贪财物、贪名声、贪权势、贪淫欲、甚至贪睡觉等都是贪。明明睡八个钟头够了,却偏要睡十个钟头,十个钟头刚睡起来不久,又去睡一下,这也是贪。贪主要是淫欲。十方世界的三界众生都是这样 三摩地

2018-07-20

如果到了实相念佛的地步,证知到空性,也知道什么是不空。空与不空、空与假、有与无,了然分明。这个智慧已经出现了,就知道空有是不二,这个便是实相,是第一义,这是出世间的慧。念佛可以俱足事上与理上的慧。所以,念佛可以俱足三无漏学---事上的三无漏学俱足,理上的三无漏学也俱足。这也是念佛的果报的殊胜。------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一篇第二章第四节果报殊 三摩地

2018-07-20

他照我说的,每天一,就心里默念佛号,念到后来,在什么时候睡着了?不知道!总之好好睡了一觉。因为他的生意好得不得了,人累了,精神太疲劳,变成亢奋的状态,就没有办法睡觉。我们上次禅三也是一样,有的人参啊参啊,那个疑情把整个身心内外绕住了,放不下来啦!躺了,睡不著觉。可是又想,明天早上没精神参禅怎么办?念头一转:我就忆佛好了,不管疑情,把它丢开了。忆佛, 三摩地

2018-07-20

在《法华经》中,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为那些声闻们授记,会在未来某时某处,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会成佛,然后他们的佛号是什么,佛国如何的庄严,有若干等等;这其中们成佛时劫的速缓,还有他国土庄严的差别,以及的多寡,却各有不同。佛是实语者,是不诳语者,释迦牟尼佛对于们这样子授记、这样开示,当然是有祂的深意的。应该要知道,如果没有庄严自己的净土,将来没有 三摩地

2018-07-20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第016集出离观与安隐观(二)>正明老师为什么念阿弥陀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呢?依据《无量寿经》的记载,无量劫以前,阿弥陀佛还没有成佛时,曾经是一位国王,因为听闻世自在王如来说法,心怀畅悦,而发起了无上菩提之心;不但舍弃了王位,还出家作沙门,号法藏比丘。后来听闻世自在王如来为其广说诸佛剎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而发愿在五 三摩地

2018-07-20

也就是说,我们要清楚所看见到的瑞相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而这个时候示现的瑞相有什么特殊的目的;这样我们才是有智慧的佛弟子,得要用智慧来作简择。我们看,在佛世的时候,佛陀有的时候乃是要开示一个非常重要的法要,所以示现了一种瑞相;有的时候乃是说,要说一个重要的本生因缘,所以祂又示现了另外一种瑞相;那也有的时候,乃是要说某一尊佛的世界是多么的殊胜,因此祂就 三摩地

2018-07-20

从这里同样也看得出,阿弥陀佛不分众生,哪怕是作恶业的众生也照样要度他们,这样子的悲愿有多么的深,有多强!所以我们刚才说,哪怕是一个世间的善人,当我们诚心诚意请人家帮忙的时候,这个善人通常也都会伸出援手;更何况是佛菩萨从久远劫以来就是用这样的悲愿在修行的,怎么可能说我们请佛菩萨帮忙的时候,祂会不帮忙呢?可是往往也会有人说,虽然说佛菩萨会帮忙,可是我们 三摩地

2018-07-20

比方说我们在佛教里面谈到的持戒,不管是持声闻戒,或者各位在家菩萨们要持的菩萨戒,这个戒持了以后,就相当于是持了戒所含摄的善的念头;因此持戒之后,是跟无量无数的众生因为这个清净的戒而结下善缘,所以,从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来说,为什么念佛一声罪灭河沙?所谓的河沙,形容的是我们会牵涉到其中的罪业。我们说过,从一个念头开始,就会跟许许多多的众生结下善缘或是恶 三摩地

2018-07-20

什么说:听《无量寿经》很容易相应契入呢?因为在世间老、病、死苦,以及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这些苦现前的时候,众生有时候感到很无奈,想要脱离的时候,突然听到说《无量寿经》里面有讲到,讲到说可以远离生死之苦,而且又有这么样庄严的依报的国土种种可以受用,而且又随时受到佛菩萨摄受,而且又是与诸菩萨众为道侣,听到这些都会心里生起向往之心。为什么呢? 三摩地

2018-07-20

佛法当中也有所谓的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佛是什么?念佛就是要思念佛的种种功德,思念佛的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思念佛的功德庄严,还有思念佛不断地救拔一切众生的那个慈悲。另外要念法,念法这个法就是我们在佛教当中修学的轨则,要以这个法作为轨则。那么要修学当然就要时时专心的系念能够除掉爱欲尘劳、种种烦恼的这些的苦。那第三呢,是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