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简略的说,若以接引众生、利益众生的角度来说,示现在家相较容易与众生共事,方便摄受修学佛道,如大慧宗杲祖师开示:「四摄法中,以同事摄为最强。」因此菩萨四摄法中,与众生同事来利益众生最为重要。诸地菩萨都了知这个道理,唯除有特别的因缘或别愿,不然多以示现在家菩萨相,而非声闻出家相处于人间。如华严中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善知识,唯有六位示现出家声闻相,其余则 三摩地

2018-07-23

一哀悯(不忍众生苦);二爱语(不是甜言蜜语的意思,而是对人有真实利益的法语);三勇猛(对邪见不讲人情,直言指出);四舒手惠施;五能解甚深义理密意。(原标题:真实的菩萨有哪五相?)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十行位满心之前都还有可能上心作中、中心作下啊!从这里就知道佛菩提道不是那么容易修的法,因此假使有人明心之后退转到声闻法中只求解脱,不愿再来人间利乐众生,那也是正常的,一点儿都不奇怪!外面的人不知道,就说:哎呀!明心了还会退转?那一定不是。谁说明心不会退转的?佛度的人明心以后般若正观现在前,也都还有八万人退转了,这在律经中已经讲过了!而且佛准备宣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性种性的菩萨,也就是十行位的菩萨,除了要发起菩萨性之外,还得要注意,这十个位阶又叫做十行,既然叫做行,那行乃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得要将你的菩萨性在身行、口行、意行上面显发出来,甚至长养扩大,所以十行位又有一个名字叫做十长养,从发趣到长养;那显然这位菩萨不仅仅发起菩萨性、发起菩提心,还将此菩萨性扩大长养,而落实在自己的身口意行当中,不是只有十发趣 三摩地

2018-07-23

即使后来我们不能作身行上的佛事,可是你的心念还是可以念念回向啊,念念灭除你的贪瞋痴,这就是用功,这就是佛事啊!你还是可以改变你这些恶业生起之前的这些念头,因为你之所以会受种种恶报的因缘,它就是来自于你的恶业,那恶业是来自什么?就是当初的恶心所,恶心所就是因为当初你没有办法忍受这些烦恼性所产生的,没有办法于众生业报轮转中安忍,还有自己的性障在这些的过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他想到这里众生的可怜,才需要在这个世间,一点点地把大家这样捏塑起来,不然,导师也不用去藏地当那边的法王,想要从那边窝里反,他也不需要这么辛苦啊,他也不需要说一定要创立什么同修会,导师当时一直想要结束这说法的日子,因为确实这世界的因缘是很恶的因缘,那也就是说,现在就是这种很恶的因缘,很坏的因缘,那你想以后会更好吗?我也不知道啦,既然以后的因缘不 三摩地

2018-07-23

而在佛的末法时期,听到而能够信受,又是难上加难,为什么说很难?今天如果有人跟你说无上法,你可能不大会相信,因为他说的法和这世间的许多出色有名的大道场的都不同,你即使有点慧力,可是也很难加以简择,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这是个五浊恶世,众生的因缘本来就是如此,你能够要求什么?如果要世间的法师们都要亲证真如,才能够说法,这世间便没有说法的人了!如果要说法的人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即使你没有开悟,也要这样去作,这功德福德是会随伴着产生,那这一条道路会有多坎坷呢?道路的坎坷就是刚好偿还你过去生亏欠于众生的,所以不要去埋怨道路的坎坷,因为呢,你以前亏负众生多少,每个人亏负多少,没有人知道。你什么时候才能够还得完?也没有人知道。是不是成佛就会还完?你要想,佛陀那时他遇到一位妇人,她就是很讨厌佛陀,佛陀以前跟她有些过节,可是这个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在这个漫长的佛道的过程中,有得到智慧的法喜,也有得到说,他自己感觉的回报的法喜,不是众生给他的那种东西的法喜,他感觉的回报是众生可以成就佛道的法喜,就是说,是基于助人本善,而扩充到这个助人让他成就于佛道,当他走上了成佛的道路,那种的喜悦。你这样想想,你这一辈子,在座的每一个都想想,你可能间接的帮助过别人成就佛道,或是间接地接引他到来,那你没有直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说,你是想要往生极乐世界,佛陀已经替你准备好,已经替你准备好你的莲花座啦,乃至于有的人已经准备好金刚座给他了,只要呢,你在这个佛道上继续地用功,它会成形的,它会真正成就的,如来没有亏待你啊!所以这样来思维,到底是佛的恩典比较好,还是跟众生一起混吃等死好?这是很明确的,你所依仗于此世间的──知识、财力或什么,都比别人强吗?就算是都比别人强,佛陀也 三摩地

2018-07-23

你要想说,这些的路,如果我可以同时具有世间法的一些殊胜,又可以具有出世间法的殊胜,不是很好吗?这里要再次强调,这可没有办法,因为你的作意中的贪婪性会障碍你,你的作意一定会障碍你,你绝对没有本事可以安然地走过这第一大阿僧祇劫!当你抱持这要命的杂染,那你就永远地生在这三界中,你再也不可能到如来家,法界的第一大阿僧祇劫修行对每一位众生都是平等的,不会让你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还是一直拿着袈裟来衡量人,不懂得袈裟是如来要庇佑出家人的信物,不懂得袈裟是为了建立众生与如来之间的讯息的联机,还以为自己是可以凭借着身穿的袈裟来骄人,以为没有穿着袈裟的人,就是不会说法,就不可以说法,那这样的话,释迦牟尼佛就应该将善财五十三参的故事省略,不应该将这故事放在华严中来宣讲,因为法界中成就者几乎都是不穿上袈裟,这些菩萨们都不需要依靠这 三摩地

2018-07-23

你要把这个爱瞋、毁誉的心,轻轻地丢掉,从这些众生对你的赞叹和诋毁里面走出来;像是自己的五蕴身一样,像是自己过去生死去的无量无边的这些恶的心念一样,把它掐死。因为呢,你不需要这个,因为真正成就你的许多的功德性,经典上已经说得非常的清楚,能够成就你的功德的,都是如来之力,没有诸佛的冥佑,实际上无有一位有情可于此世间建立的功德性。因此说来,最关心你道业的 三摩地

2018-07-23

他不会说,好啊!你不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观世音菩萨!不会,不会,绝对不会!所以呢,不管你的抱负是怎样,不管你的菩萨的历程是怎样,你走出大门以外,甚至在讲堂里面,你呢,你就将你所作的、为众生做的,或是自加行成就的,就要当作是你的本分事,所谓本分事就是本来应该这样就这样,不要把自己抬高了,说「我不得了,这不赶快恭敬我不行」,或者说「恭敬我,会有福德啦, 三摩地

2018-07-23

众生因为无从知道它大乘跟小乘具体修证的差别,所以就只能随着他的语脉前后文的说明,然后就被引导而得到一个结论说:哎呀!原来佛法是一味的啊!大乘、小乘的差别只在于行者的发心大小不同。哎呀,所以佛法就只有解脱道,大乘行者所修证的也只有解脱道,只是悲心比小乘的行者更为悲切罢了。那么这样就会产生浅化佛法的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其实,佛法是不会被浅化的。只是因为人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菩萨道里面为什么一定有一个誓愿,叫作「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你发了这么大的愿,一定要救度他们,那你怎么可以毁弃你自己的誓约?即是你觉得说「真的是太累了,算啦,不要度啦!」,然而这样也是不可以的。「众生无边誓愿度」应该进一步来解释,因为永远永远永远的永远,不管这宇宙怎么成住坏空,不管你将来修行多么好,摄受众生的智慧能力是如何地高明,这永恒的永恒 三摩地

2018-07-23

你要转过这个念头来想,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业果性可以成就,所以我们才可以自在地学佛,将来可以成佛;当我们都不去造这些恶业的时候,以后我们就会和这些恶果绝缘,这我们所领受的未来的一切都是善的境界,这样不是很好吗?这样得到也才会心安理得啊!而对于以前的恶业,将来会产生的恶果,也当作是还债来想,乃至想想世间人说的「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只要我们肯诚心忏悔,对 三摩地

2018-07-23

然后你会相信说:祂既然可以出生万法,那我也是祂出生的;既然我可以被祂出生,那同样我也可以出生利益众生的法,因为这个东西对我来说,我并不吃亏啊。因为呢,眼下我们周遭没有学佛的众生,一百年后,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去哪里了,不是一定能够回到人道,不一定。可是,我知道我会去哪里啊,单是这一点,我就该庆幸。因为你有选择自己道路以及未来业道的能力,他们没有啊!所以 三摩地

2018-07-23

五根清净是什么?就是不于众生取。众生界中,就是不于五种境界中取,在境界法里面,你不要生起爱贪,乃至强烈生起贪婪的作意。这五种境界,就是色声香味触。这样,你说,那众生就只有这五种境界吗?当然你可以有法尘境,而产生等等相。但是呢,众生的境界,几乎都是在这五种境界里面。比如欲界众生最重要的受用的境界法就是男女贪,男女贪第一个就是色——容貌;然后 三摩地

2018-07-23

像是〈净行品〉中所说的,你一定会在你的日常生活的诸行里面,在你的回报众生行中,而生起回向心。比如说,拿一个杯子,你的念头就是「当愿众生如我一样得清净心,将自己的一切浊垢都予以清洗」,类似这样,那你开门的时候就想,「愿开众生一切善根门,然后呢,度一切众生,断尽众生的一切恶根本门。」这些东西的话,你会不断的回向,而且,你会真实地想要在这个过程中,让你生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