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法是列在菩萨摩诃萨的持守里头?还要说在这里?这不是之前于小菩萨位的时候,便应该要守住的吗?」而再看看:「嗯,有的法,我根本就是犯的一塌糊涂,原来是如此!」所以如来应一切众生机缘,对一切诸菩萨们来说法,就将通例的检验,一起说出来,而每位菩萨的性障不同,所以这些诸法便都一起说明。因此检验上,必须每个法都能不犯,真的不犯;而要实践的部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呢,对于这个世界上的东西,你还是可以像以前一样,把自己当作是一位凡夫,像是一般的众生一样,去争取这世间的一切,继续建立这些轮回的心行。老实说来,这没有对与不对,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是不能强迫的。学佛了生脱死,不是可以强迫每个人都来接受的。或者是说,你开始转变这心态,知道你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我所,不是扩大自己的我见的势力范围,而是单纯地为了修行自己 三摩地

2018-07-23

过去生有没有亏负许许多多的众生?肯定有。这些呢,如来藏都已经完整地记录下来,没有一笔会漏掉的;那如果在这修学的过程中,你可以开始想:你是不是应该回报众生?是啊!你是不是应该从一个时间点,要慢慢把亏负众生的地方给它补回来?如来藏可没有亏负我们,祂可是任何境地还是帮助我们;但是想想,我们都是拖着祂往这三恶道中奔驰,祂也从来没有叫屈过。也就是说,我们没有 三摩地

2018-07-23

今天我们在谈佛法的时候,比较难知道说什么叫因缘果报,众生也常听说因缘果报,但你知道因缘果报有多么细微吗?因为因缘果报的意思是说,在你运作的当下,这个种子就重新种植进去,有的种子是已经显露祂的功能性,然后再回熏回去。不管你怎么去思维那个字眼,你的种子它是经过如来藏运作的,很快的又产生在里面。比如说,同样两个人做同样的事情,乃至百千万人做同样的事情,所 三摩地

2018-07-23

不管众生是怎么样,你还是个人一直在走。总有一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要成佛,所以你必须以这样来思维。因此呢,你还是要以如来藏的无我性来做基础,因为这无我性不是就停在无我,像是二乘的无我,最后就结束了。没有!无我无常那永远都是小乘法的境界,大乘法说的是常,而且是乐、是我、是净,离开「常乐我净」,就不是真实究竟的大乘法了。这「常乐我净」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三摩地

2018-07-23

当如来藏运作时,你可以观察一切众生他的如来藏所含藏的种子的生起。种子怎么因为这个缘而生起这种种的世间法呢?就像世间人所说的,如来藏拥有什么样的出生的能力?可是这些能力的出生是有其时机因缘与条件的。有的时候,这些能力没办法显现,例如有人说有神通,可是你叫他哪一天,哪一个时节,怎么做,他也做不出来。可是佛菩萨所产生的智慧不是这样的,所引生的三昧境地也不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在反省之余,虽然没有办法达到像如来藏这样全然地无私无我,虽然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做到每一刹那都可以为了众生而放下许多自己的事情,没有办法达到像如来藏这样究竟的境地;许多的时候还是不断地想为自己来作些什么,想要于世间法多要些什么;但在这种情况下,你还是可以像是这刚才所说的,来作些改变,调整自己的顺位,根据你所亲证的如来藏,或是根据你所了解的如来藏的体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意思是说:如果你现在要取世间的东西,你要开始懂得把顺位调整,以前你总是把自己排在第一,那你就从现在开始慢慢地调整为第二或第三或第四;当你要做什么之前,你要先观察,这个东西是不是众生需要的?你要开始考虑将这世间物品先让给他们,因为这世间法是他们要的,不是你真正需要的;这些世间法是他们所热爱的,可是却是佛陀所指责的。那你在这个学佛的历程中,是希望佛 三摩地

2018-07-23

没证悟的话就来熏习这样的般若知见吧!因为一切万法都由祂出生,祂是根据你的心性来出生一切诸法的──当我们是凡夫的时候,当我们是无可救药的众生的时候,祂一样在任何一个时刻都满足我们,让我们得以在三界中生存,所以呢,祂是无怨无悔的。祂也从来没有考虑过祂的期望是什么。那如果当我们证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当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呢?也就是说,你不能光是考虑你自己 三摩地

2018-07-23

正是因为不管我们在三界六道中的哪一道,我们每一位众生的本心如来藏,时时刻刻都不曾远离我们的身心,而我们的起心动念、身口意行当中所造作的善恶业种,都会毫无遗漏的储存在我们的如来藏藏识当中;由于如来藏所具有的异熟体性,将来因缘成熟的时候,果报就会实现;纵使经过了百千劫那么久远的时间,我们过去世所造的一切业种,在还没有实现之前也都是不会销亡的;将来在因缘 三摩地

2018-07-23

戒不得作是属于恶法的部分;戒不得不作就是要让菩萨去修学善法,凡是能利益众生的善法,能够令自己迈向佛菩提的妙法,你如果有能力去学,而你不去学就是犯戒了。菩萨因为受了菩萨戒以后,一定要去修学善法,所以说菩萨戒能令菩萨修学善法,然后渐次迈向成佛之道。3、令快速累积福德和智慧资粮:菩萨戒既是属于福德的部分,为什么跟智慧的资粮有关?比方说,有人学佛学了几年就 三摩地

2018-07-23

并且还在众生得度因缘成熟的时候,不断教导有缘众生,让这些众生也都可以在菩萨道的五十二个阶位当中来步步升进,最终也能像佛陀一样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说,佛法可以说是一切世间最究竟的实证科学,即使是目前最尖端的科学也都完全无法比拟的。世间科技到现在为止,我们可以看到,之前所建立的假说,仍然不断地被新发现的事证所推翻;而一直以来诸多发现的呢,则只是不断地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说过:众生一定是被自己的五欲给绑住,为了贪着色、声、香、味、触,众生花尽了心思、时间,想要去享受五欲,这是众生的天性。既然是天性,代表这种情况是很难被改变的,因为众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辛苦了一辈子,不就是为了享受各种五欲的境界吗?佛学佛知道了那是有漏的过患,可是仍然无法、无力去改变自己的现况,就是因为自己已经多生多劫以来,就一直被这样的五欲之 三摩地

2018-07-23

同修们除了上课、做义工外,就各自在家好好地照顾家人,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完成任务,不介入任何活动或社会活动,只为菩萨行的自利与续佛脉、护念众生法身慧命来努力。正因为单纯不攀缘,所以许多同修来共修一年或两年就能够成就无相念佛的净念相继这门功夫,而转入体究念佛;乃至因为第一义谛真如三昧知见深细,而得转依修学。因此前方便的戒、善知识的具足、远离三心等,就确实 三摩地

2018-07-23

再说五盖之首为贪欲盖,众生之所以会在欲界,特别是人间受生,除了乘愿再来的大乘贤圣以外,都是因为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境界的贪著,而其中最粗重难断的是淫欲贪。是故经中说:人间一切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五欲之贪是欲界中的平常事,眼睛一张开所见的是色尘,耳听是四面八方的声尘,鼻子嗅香,舌头尝味,行、住、坐、卧都在触中。所以,如此难缠的欲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来看一下《阿含经》中的记载:有一次舍利弗与目犍连两个人,去了无间地狱,地狱中的热度很高,火焰沸腾,不断地从油锅里面蒸散出来,笼罩了整个地狱,地狱的众生就在哀嚎哭叫。舍利弗和目犍连用神通向他们洒了清净的甘露,地狱众生的苦痛才能暂时得到片刻的休息。这时候他们看到一个罪人,粗大的身体伸出一条又长又大的舌头,上面有五百付的铁犁,正在舌头上面来回的耕耘割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及诸大菩萨,常常会依于不同的根器众生,或依于不同层面,来用种种不同的名称,来称述这个第八识真心阿赖耶识,也就是法界实相心。所以,禅宗实证的主要内容,都是要实证这个法界实相心第八识为标准;因此,禅宗这样的实证内容是不共世间,也不共外道,就算是定性的二乘圣者也没办法了知。就算是证得俱解脱的定性大阿罗汉,这位声闻圣者也没办法了知;禅宗的般若禅的实证内 三摩地

2018-07-23

有些畜生道的众生,不必它们那么辛苦的修炼,功夫就比他们好。在《正法念处经》中,佛陀为弟子说明了天界众生享受妙五欲的状况以后说了一句重话,祂说:“畜生行欲,痴力所作;天若如是,畜生无异。”(《正法念处经》卷28)佛陀对天界的众生都说了那么重的话,您认为那些盗佛法名相,忽悠佛门中善男信女的喇嘛,该如何说他们呢?又例如,心放逸于世间炫富的追求;有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世俗法中就有真如同时同在,就有胜义谛,只是众生都因无明所罩,颠倒妄执,以致对于世俗法中的真如不知也不见。所以诸大菩萨就得先藉世俗谛,藉着世俗法来帮众生建立正知见,再以种种方便善巧来让众生悟入;众生悟入时仍然是在世俗法悟入真如,因此都是在世俗法中来显示诸法的或有或无,来显示真如法性的恒存不变,都不是直接随于胜义而悟入、而开示。乃至禅门中说不断烦恼 三摩地

2018-07-23

断诸众生贪欲、瞋恚、狂痴之心,是名利他。接着佛陀说要庄严禅波罗蜜,事实上要修持禅波罗蜜,也是要庄严菩提。也就是说一个人要能够显发出他的智慧的实证,事实上也要有所谓的定力的成就,也要有禅波罗蜜的实证。所谓的定,事实上就是心能够止于某一个境界,而能够不移转、不动摇,所以这个就是定。能够有这个定,才能够说他将来要作观行,他要能够实证更高的智慧,乃至能够进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