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例如解脱道中说四圣谛,就以爱为集圣谛,因为爱会导致众生不断聚集种种苦。又如十二因缘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总共十二支。这其中爱、取、有三支是能生支,就是会出生未来世的后有,以及接着而来的老病死忧悲恼苦。而爱取有这三个能生支,也是以爱支为缘起。这就是说,佛教认为, 三摩地

2018-07-23

时有山神,语须菩提言:汝今何故,舍家来此山林之中,既不修善则无利益,唐自疲苦?今有世尊在祇桓中,有大福德,能教众生修善断恶。今若至彼,必能除汝嗔恚恶毒。时须菩提闻山神语,即生欢喜,寻问之曰:今者世尊,为在何处?山神答曰:汝但眠眼,我自将汝,至世尊所。时须菩提用山神语,眠目须臾,不觉自然在祇桓中,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怀 三摩地

2018-07-23

简略的说,若以接引众生、利益众生的角度来说,示现在家相较容易与众生共事,方便摄受修学佛道,如大慧宗杲祖师开示:四摄法中,以同事摄为最强。因此菩萨四摄法中,与众生同事来利益众生最为重要。诸地菩萨都了知这个道理,唯除有特别的因缘或别愿,不然多以示现在家菩萨相,而非声闻出家相处于人间。如华严中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善知识,唯有六位示现出家声闻相,其余则示现 三摩地

2018-07-23

又因为他们主张唯有娑婆世界人间有佛教,不承认天界也有佛教在利益众生,让人误以为经中所说的弥勒菩萨,现今在此娑婆世界的兜率天说法一事,变成为虚构;结果当然灭除了大众对弥勒净土法门的信心,间接也就否定了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所造《瑜伽师地论》中诸多胜妙法义。然而,如果天界与他方都无佛教,试问: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现在何处说法利益众生?是消失不见了?还是他们根本不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若自杀,则是违犯戒律的,因为菩萨没有自杀的权利,必须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宁可为众生辛苦受苦而死,也不愿为逃避痛苦自杀而死。即使是故入难处,都是犯菩萨戒的,何况是自杀而死?所以菩萨不许自杀,必须善护身命,用自己身命来为众生作事,来为佛教久远流传的大业、教导众生亲证菩提的大业而作事,所以菩萨没有自杀的权力,连故意进入危险境界而让人杀害自己,藉以免除 三摩地

2018-07-23

问:请问应如何布施饿鬼?如何为其咒愿等?方是如法和圆满?使饿鬼道众生能真正得益并使吾人得到布施之功德。答:佛教不以度化鬼神为主要目标,而是以人为主要对象;因为鬼神的福德大多不足以证道,人类之中则部份人可以具足见道的福德因缘。至于对鬼神的布施,其实并不需特别的方法,只需依照佛的指示出食,就足够了。至于为受施的鬼神咒愿……等,请依照施食佛事 三摩地

2018-07-23

释迦牟尼佛教导众生解脱于生死流转重病,非世间医师之所能为,故称为大医王,即是采用高超优雅的解剖方法解剖身体与心理,发现生命结构而获得解脱智慧与实相智慧。生命解剖学亦名生命结构学。解剖学是验证生命结构的动态性方法与过程,而结构学呈现一切生命结构有其不变性的事实。决定撰写《生命解剖学》这本书的因缘有些独特。我开始学佛时经常思考生命与命运的问题。例如一只 三摩地

2018-07-23

中乘辟支佛虽然拥有惊人的智慧,但仅止于自己的解脱而不能建立佛教,因为他缺乏福德摄受广大众生,他更缺乏智慧而无法面对一切知识婆罗门的质疑与挑战。无师独觉的辟支佛,他的智慧是远远超过声闻阿罗汉。因为声闻阿罗汉完全依赖诸佛菩萨言说的教导,才能够了解解脱的道理并实证之;辟支佛则全凭自己的观察与智慧而获得解脱。中乘辟支佛与小乘声闻阿罗汉的智慧,二者的距离是十 三摩地

2018-07-23

】偷盗也是跟众生结怨,并且会让众生对我们产生疑虑而不能信任我们。而且小偷或盗贼多半结交的都是一起偷盗的恶友,善良有道德的朋友也会远离他。偷盗不仅是违犯了佛戒,也违犯了世间的法律,会遭受到刑罚,偷盗的人时时都不自在,偷盗的恶业如果太重,将来也会堕入地狱中。《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佛言:人于世间偷盗劫人,强取他人财物,求利不以道理,欺诈取财物,轻秤、 三摩地

2018-07-23

佛法中真正的灌顶是怎样的?灌顶是什么?真正的佛法中的灌顶,说得非常清楚明白:当菩萨在九地满心位的时候,他入十地,他先要放出光明,给九法界的众生。九法界的众生是什么呢?就是世间的这些凡夫,在六道中轮转,从地狱道,他就要一一放光出去。放光出去要照哪里呢?照地狱的众生,然后照饿鬼道的众生,然后照畜生道的众生,然后照人道的众生,然后照阿修罗道的众生,然后照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意思是说:如果你现在要取世间的东西,你要开始懂得把顺位调整好,以前你总是把自己排在第一,那你就从现在开始慢慢地调整为第二或第三,或第四;当你要做什么之前,你要先观察,这个是不是众生需要的?你要开始考虑将这世间事物先让给他们,因为这世间法是他们要的,不是你真正需要的;这些世间法是他们所热爱的,可是却是佛陀所指责的。那你在这个学佛的历程中,是希望佛 三摩地

2018-07-23

没证悟的话就来熏习这样的般若知见吧!因为一切万法都由祂出生,祂是根据你的心性来出生一切诸法的──当我们是凡夫的时候,当我们是无可救药的众生的时候,祂一样在任何一个时刻都满足我们,让我们得以在三界中生存,所以呢,祂是无怨无悔的。祂也从来没有考虑过祂的期望是什么。那如果当我们证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当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呢?也就是说,你不能光是考虑你自己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那样子不是真正的佛法,因为佛法最后是使人成佛,而不是使人入无余涅槃,因为入无余涅槃叫作小乘法,因为他不再出现在三界里面利益众生。可是成佛是要舍离对于最后入无余涅槃的那种贪爱,而是要在世间、在三界里面跟众生同事利行;然后依于同事利行所种植的种种的福德跟修学的智慧,最后成就佛道的,如果入了无余涅槃就没有办法成佛。所以大乘法才是真正的佛法,小乘法不能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除了生起闻、思、修三慧之外,更需要有果证,发起证信与证慧,具足了一切法道的功德与受用;再经长劫无私、无我地以佛法道来救度广大众生,一分一分地摄受佛国净土,最后才能成佛。——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17集学佛与佛学有何不同? (原标题:从信佛到成佛,要经历怎样的过程呢?) 三摩地

2018-07-23

大福从心生这一节我们谈大福从心生,说布施时要发大慈悲心,以及要将布施的功德回向自己早日成佛,同时也要回向给一切众生能够早日成佛。举出这些经论的目的,主要就是在说菩萨成佛就是要摄受众生,希望众生也能走向佛道。菩萨道有四摄法,除了布施之外还要爱语、利行和跟众生同事。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第229--230页中开示:四摄法是依佛世时天竺的状况来说。四 三摩地

2018-07-23

那我们众生一般理解上,就认为我的眼睛可以看到色尘,那就算是一个识别,就一个;那如果眼睛闭起来,你看不到,这样就有一些障碍。有天生障碍的人,我们称他什么?瞎子、眼盲或是生盲,如果是后来得到障碍,就说后来才产生眼睛障碍。所以一个识别的眼睛,这可以理解。再来是聋子,聋子有耳朵的障碍。所以这样我们一直推敲过来,就会有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其中这意识 三摩地

2018-07-23

意思是说,菩萨要劝导众生常行布施,即使用很少又很微劣的东西来作布施,甚至只以一小块面团那么少的东西来布施,而且又是布施给很下劣的福田像是蚂蚁之类的畜生;这么少劣物品的布施作完之后,只要把功德回向求愿成就无上正等菩提,也就是回向求愿自己能够早日成就佛道;布施的物品还有布施的对象虽然都很下劣,可是透过回向的力量却可以使自己未来世获得无量的果报。也许有人 三摩地

2018-07-23

对于这个世界上的东西,你还是可以像以前一样,把自己当作是一位凡夫,像是一般的众生一样,去争取这世间的一切,继续建立这些轮回的心行。老实说来,这没有对与不对,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是不能强迫的。学佛了生脱死,不是可以强迫每个人都来接受的。或者是说,你开始转变这心态,知道你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我所,不是扩大自己的我见的势力范围,而是单纯地为了修行自己的道业,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平等心很重要,当遇到有布施的因缘时,不去比较能布施的财物多少、物品优劣,所布施的对象尊贵或下贱,完全以至诚心、恭敬心、平等无差别的心来布施,如此功德将殊胜无比!等视一切众生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因为众生总是活在分别当中(能分别的是意识心,只要存在就必定会有分别),时时刻刻都在计较与比较当中;殊不知当菩萨以无所得心来布施时,就已经有有所得的世间财与 三摩地

2018-07-23

什么样的有情名为大菩萨呢?是说已经证得第一义的这一些有情之中,他有能力来断除众生界的种种邪见,就可以称为大菩萨。请问,于第一义——也就是证悟如来藏而生起实相智慧之后——他若还没有办法断除众生界的邪见,算不算是摩诃萨?很显然不算!因为这段中说的摩诃萨的条件有两个,是把第一义证了得了以后,还有能力断众生界的种种邪见,才能称为菩萨摩诃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