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般若时期中,原本的二乘人开始转变了自己的心量,陆陆续续地发起了成佛的大心,开始勇于求学佛菩提道,而不再只是满足于二乘的解脱道;所以,能够在佛的引导之下,渐渐的一位又一位的证悟了如来藏。此时所有的佛一起听闻般若教法,但是各自依着自己的因缘,得到了自己的见解。譬如,大乘的菩萨知道,佛在般若经里面所说的空,就是本心、如来藏、空性;可是二乘的人听闻了之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自古以来即有诸方大师所施设的种种分位差别,虽然分位的角度也许有诸多差异,但不管是依何种角度、何种面向契入,总是以生命实相心如来藏为核心;必须依自心藏识之修行,而生起般若慧之总相智、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之后,才能圆成究竟佛果。如果离开了实相心如来藏,就没有佛菩提道的修证可说,当然也就没有佛果可成了。这是因为如来藏心含藏一切法种,祂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简序目前的佛教界,错解佛法的情形很普遍,平实导师以道种智的证量,领导正觉同修会胜义菩萨僧团,介绍佛法二主要道:解脱道、佛菩提道,让佛教的法义与道次第,清楚呈现于世人面前,在当今佛教界中,极为稀有难得。解脱道的四个果位: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以断我见为基础,进一步断除思惑。佛菩提道则以明心为基础,由于福、慧的,最后证得究竟佛果。关键词三缚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菩提果之修证,全部都属于有情自身的八识心王、五十一个心所有法、以及十一个色法、二十四个心不相应行法、六个无为法。在这些法里面,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因为它含藏着让我们将来成就究竟佛道的功能,所以它又叫做如来藏。藏就是含藏的意思,因此有的祖师说:如来藏中藏如来。佛菩提具一切智及一切种智,至高无上,故名为大。一切智有十智:世俗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十回向菩萨成就如梦观后,也完成了佛菩提道第一大阿僧祇劫,而转入十地。十地就是十种修无生法忍而成就道种智的阶位,也就是十种不同圣性的达人。然而每一地都有入地心、住地心、满地心三种不同阶位:入地心是指刚开始转入此阶位的菩萨;住地心是指能够安忍及安住此阶位的菩萨;满地心是指成就这个阶位,而且完成一种现观的菩萨,也是该阶位的达人。譬如初地的入地心菩萨,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单元,我们要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佛法中的两大甘露法门,也就是解脱道与佛菩提道。想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探究佛法的两个主要道之间的差别,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建立起正确的佛法修证知见。首先,我们来说说什么叫作佛法。有人说佛法就是在讲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性空、三十七道品等诸法,这就是佛法。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佛法不只是这一些而已,佛法可以依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知道阿罗汉,他是有上的境界,因为即使是三明六通的阿罗汉,还是有上,因为还有佛菩提乘超越于他。所以我们这一节,就跟各位解释说明到这个地方,下一个阶段我们跟各位,介绍四圣谛的内容。-----《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03集三界六道与解脱果》正礼老师 (原标题:三界六道与解脱果--解脱就是灭尽三界我与我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殊胜的定力,就是我们对于这个智慧,对于慧心所,对于解脱道的智慧,乃至于佛菩提道的智慧,引发殊胜的决定性的定力,这个才是真正的殊胜的定力。所以,这个定力指的并不是所谓禅定的定力,这个是因为慧所发起的,所以是因为这个欲、勤、念、观所引发,而发起这样子的定力,满足了欲如意足,还有勤如意足,还有念如意足,还有观如意足。所以,就是因为这样子殊胜的定力能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前面一目概说八正道中的世间八正道,是以基本人伦为基础,教导佛弟子们在世间生活,若能遵照八正道之正理实践,就能建立良好的品德,培养慈悲为怀、温良恭谦的心性,以作为修证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之基石。至于出世间八正道之实践,且举尊者舍梨子在《中阿含经》卷七《分别圣谛经》中的开示,可以显示出八正道之真实义:诸贤!云何苦灭道圣谛?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今天讲的是佛菩提道之宗通与说通。请各位菩萨翻开课本《成佛之道》第13页。佛菩提有二个主要道——解脱道、佛菩提道,它含摄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与佛菩提。声闻菩提是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八正道为实施的方法,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蕴处界虚妄以后,就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这三缚结断除,成为初果的须陀洹,乃至将我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中说: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因为声闻、缘觉、佛菩萨觉悟的内涵各自不同,故菩提有三乘的差别。觉悟声闻菩提者,即成声闻乘人;觉悟缘觉菩提者,即成缘觉乘人;觉悟佛菩提者,即成贤圣菩萨乃至究竟佛。是故《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因无为法而有差别。所以说菩提和菩提道不是一个概念,菩提泛指声闻、缘觉、佛菩萨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唯有大乘之佛菩提道,可以真正永恒利益一切苦海有情。以三乘菩提说声闻和缘觉是二乘,一样有菩提智慧,而其智慧不能和大乘菩提而行相较。最后佛陀在经典中,更加明确说出,二乘人最终还是会重回「后有」,走回到大乘佛菩提法道上来修学。后人又有人以为大乘经典是由二乘弟子来集结,因此由此滋生更多歧路;是当于此说明演述:大乘经典的集结,有多义无法由二乘人来集结!大乘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就是第二时教佛菩提道的般若期,教导大众回心大乘,一方面继续修证解脱而利自身,同时也要熏修及实证佛菩提智,具有自他两利之实相智慧证德,佛菩提道就是函盖解脱道与菩萨行的六度四摄。真正的菩萨行,是于内门广行六度四摄,此时必须要有一个基本的基础前提,这个基础前提就是先要触证空性心如来藏,菩萨证得空性心如来藏以后才能开启般若智慧,继续进修增上而趋向相见道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意思是说,大乘法中大部分的法是与二乘解脱道不共的,与二乘圣人们不共、不通,是二乘法中的所有圣人们都不能证得的;大乘法中有不同于二乘法的解脱道,也有不同于二乘法的佛菩提道,所以才称为别教。当别教的内容修习了,到达佛地时,一圆一切圆,才能称为圆教。这样的真实法都是以法界实相心为入道根本,要亲证了如来藏才能实证;所以教导众生亲证如来藏的法义,才是实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连听闻都没有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中的道理,这中的实义,又如何去修,又如何去证呢?这样说要了解这生命中的实相,岂不是缘木求鱼!如同有人以为这生命中的实相,是在不断地打坐中,就可以得到,不断地到一念不生,这样就可以得到,如是的虚妄!以没有一个念头生起,又如何去观察一个真正的实相,实相要能被观察,如是的「不相在」,至少也要有可以想要观察的,这样这个被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佛菩提道又称为大菩提道,也就是含括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二主要道的,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五十二阶位来说,十信位经历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对佛法僧三宝以及因果法则的信心;有了信心以后才能进入初住位修集布施功德,二住位修集持戒功德,三住位修集忍辱功德,四住位则修集精进功德,五住位修集禅定功德,乃至到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么成佛之道当中呢,也是这个样子,一个人证得如来藏,就是走到了佛菩提的入门。精进的功能义理就是要断除恶业、修集善业,而明心亲证如来藏之功德,正是大善业,不单能够令人断除三缚结成就初果解脱的功德;同时能够令人生起般若实相智慧,非凡夫、声闻罗汉所能够了知和想像,依止此般若实相智慧可进修而成就佛道;也能够依于亲证如来藏的智慧而救度众生一起修行此大乘胜妙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五、一切世出世间法的成就皆应以何为圭臬?原因何在?六、行世间八正道,对佛子求佛菩提道有何影响?第二目出世间八正道前面一目概说八正道中的世间八正道,是以基本人伦为基础,教导佛弟子们在世间生活,若能遵照八正道之正理实践,就能建立良好的品德,培养慈悲为怀、温良恭谦的心性,以作为修证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之基石。至于出世间八正道之实践,且举尊者舍梨子在《中阿含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于这个主题是在讲〈人间佛教的真实义〉,所以我们先要让大家了解:人间的二乘圣人所修的罗汉道─声闻解脱道,以及大乘菩萨所修的佛菩提道─大乘解脱道,二者的差异。如果这个差异不弄清楚,那么学佛就会变成学罗汉;学佛与学罗汉的差异若不弄清楚,修学佛法以后就会变成是修学声闻解脱道,不是修学成佛之道。事实上,解脱道不必刻意去学,因为在佛法中已经函盖了二乘圣人所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期待自己能够早日破参明心见性,进入佛菩提道内门修行。不仅能蒸蒸日上帮助自己成为有智慧的修行人,也能有更多的善巧方便能力帮助别人开启智慧之门。是的!我将这样过完今生与来生—积极从事利乐众生志业与持续在佛菩提道路精进修行直至成佛!阿弥陀佛!-----《425活动部落格》佳文共赏 (原标题:我就这样过了一生吗?!) | 三摩地 2018-07-22 |